360 likes | 544 Views
一、有线电视市场概况. 1、全球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 至2001年底,全球拥有电视机的家庭8.8亿户,拥有共15亿台电视机。其中 中国3亿户,美国1亿户。 拥有电视机家庭超过2000万户的还有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德国、印尼、英国、 法国、意大利。 2、全球有线电视用户数 至2001年底,全球有线电视用户3.7亿户。其中亚太地区用户最多达1.5亿户。北美 8000万户、欧州7100万户、南美洲1000万户、非洲7万户,分别占世界有线电视总用
E N D
一、有线电视市场概况 1、全球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 至2001年底,全球拥有电视机的家庭8.8亿户,拥有共15亿台电视机。其中 中国3亿户,美国1亿户。 拥有电视机家庭超过2000万户的还有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德国、印尼、英国、 法国、意大利。 2、全球有线电视用户数 至2001年底,全球有线电视用户3.7亿户。其中亚太地区用户最多达1.5亿户。北美 8000万户、欧州7100万户、南美洲1000万户、非洲7万户,分别占世界有线电视总用 户数的43%、28%、25%、3%、0.5%、0.02%。 3、卫星电视用户数 至2001年底,卫星电视用户在全球为7500万户,其中欧州3300万户,占44%;亚太 地区1700万户,占22%;北美洲1350万户,占18%;非洲、南美洲、日本各占7.5%、 4.5%、及4.4%。
有线电视用户方面: 中国已达1.1亿户用户,排名世界第一;美国6800万户,排名世界第二; 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000万户的还有印度、德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 有线电视普及率方面,比利时和荷兰最高,达到95%;瑞士、卢森堡和中国的台湾地区的普 及率已超过80%;中国与日本的有线电视普及率各为32%左右,排名世界24位。 二、几个典型国家有线电视产业概况 1、美国 2、英国 3、中国 4、日本
美国有线电视产业概况 1、设备及网络的升级 投资大部分放在基础设施的改进及设备性能的提高上。 美国现有214个有线电视网络。 从1996年-1999年,美国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超过310亿美元。 1999年,致力于将网络升级到750MHZ以上。 到1999年底,通过有线网络对互联网进行高速访问的用户已超过160万户,占有线 用户总数的2.4%,2000年底这类用户340万户,占有线用户的5%。 2、网络的数字化 有线系统正在实现从模拟节目到数字节目以及分布式系统的转变。有线公司正在使用已 升级的数字网络,1999年为510万户用户,2000年为1060万用户开始提供数字有线节 目,预计到2006年数字节目用户数将达到4210万户。 有线网络经营者制定了有关计划来支持大量新的数字和HDTV节目的服务。 3、对节目制作的投资 在过去的二年中,每年投入节目制作的费用超过60亿美元。 4、竞争 美国于1996年通过了电信方案,及电话公司入驻有线视频产业不再有法律和法规方面的 障碍。 电信(电话)公司已为400万用户提供有线视频服务
英国的有线产业概况 1、英国现有有线电视用户2300万户。 2、未来5年中,30%的英国人将会成为宽带互联网接入的用户(目前英国已有50% 的人拥有个人电脑)。 3、尽管有线电视公司提供服务的不同点,但现在都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的捆绑服务。 4、据预测,英国到2010年,通过有线网接入互联网的占总的互联网接入户数约25%, 而ADSL将占到45%。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的二大任务 • 1、体制改革:网台分离,省有线网络公司的组建。 • 2、扩大用户,网络改造及开拓新业务。 • 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在2001年达到1.1亿户,其中完成双向改造的用户达到1200万户。 • 发展宽带接入用户增加30万以上,较2000年增长200%。 • 发展数据广播,2000年约数据广播用户已达到100万户,2001年增加30%的用户量。 • 试点及开展付费电视业务。
目前,中国国内的有线电视市场被众多省级、 各地的地方(含市及县)政府或小型有线公司所拥有。 中央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中国有线电视网(CCN)正在筹 备大规模收购兼以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型 有线电视联合体业。 中国有线电视网副总裁表示,已经得到国内主要银行 上限4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保证。该公司希望能够收购 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型有线电视公司,以形成一个 拥有3000多万收费用户大型媒体联合体。
日本实现光纤到户 • 日本有线宽带网络公司开始在日本国内开展光纤上网服务。 • 光纤上网其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每秒100Mb,根据日本有线宽带网络公司的计划, • 从2001年3月1日起,首先在东京涩谷区和世田谷区提供光纤上网服务。 • 2001年10月之前,在东京23个地区全部开通光纤上网。 • 到2002年4月,日本大中城市均可利用光纤上网。据公司预计,光纤上网推出半年之 • 内就可吸引15万网民。 • 到2005年,使用光纤上网的网民人数可达200万。 • 光纤上网费用不贵:在日本,光纤上网的费用与其他上网方式相差无几。
二、有线电视网络在宽带接入网建设及改造中面临的挑战及机遇二、有线电视网络在宽带接入网建设及改造中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 1、什么是“宽带”? • 3年前,英特尔、康柏等国际顶级IT企业提出超过300-500Kbit/s即为比较合理 • 的宽带应用。 • 电信运营商(例如Alcat,阿尔卡特等公司)角度来看,宽带应用通常是指超过 • 2M宽带。 • 视频运营商认为:2M对于宽带应用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到有关应用,需要5-6M • 以上的宽带。 • 宽带是相对于原电信接入(双绞线)的宽带而言的。不同的服务需不同的宽带。
2、关于宽带接入方式的争论及竞争 • 至2001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1亿户,电话用户1.5亿户,互联网用户3370万户。 • 目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有Cable modem、ADSL,从太网接入及光纤到户接入。 • 有线网络经营者由于具有550M/750M/860M宽带的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因 • 此认为在宽带接入领域内通过采用Cable modem技术就可以取得明显的优势。 • 随着电信网络中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技术为的成熟及电信运行商的大力推 • 广,使它在宽带接入网中后来居上,风头直逼HFC的Cable modem接入方案。 • 到2000年底,北美的数字环路用户达到了300万户。到2003年,仅美国数字用户环 • 路的用户数将达到1120万户,并将超过Cable modem用户数。 • 中国电信的目标是在2001年发展ADSL用户180万户。
几种接入方式的比较 • Cable modem: • 有线电视宽带网结构上是总线型的,其承诺的10Mbps甚至30Mbps的信道带宽是一群用户 • 共享的,一旦用户数增多,每个用户所分配的带宽就会有所下降,因此它要求结点用户 • 小于 500户。 • 应用双向Cable modem接入的前提是必须应用于双向有线电视网络。 • ADSL: • ADSL最高可实现1Mbps的上行速率和8Mbps的下行速率。 • ADSL的网络拓扑采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为每个用户提供了固定、独占的带宽,保证用 • 户发送数据的安全性。 • ADSL接入效果受到距离限制。 •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有其独特的优点 • 带宽升级快。 • 用户端投资比ADSL及Cable modem方式小。 • 高度的信息安全性,电信级的网络可靠性,强大的网管功能。 • 必需与布线系统技术相配合。
宽带接入运营商当前面临的困境: • 去年以来,电信、广电有线、联通、网通、吉通、铁通、长城宽带等宽带运行商在 • 用户接入网方面进行了剧烈的跑马圈地竞争,但至今他们都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 目前小区宽带网的接入率普遍低于10%,一般在5%左右。 • 当前数字宽带业务竞争的热点: • 数字视频 • IP电话应用推广 • 用户争夺
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 1、网络的更新改造 • 使有线网络成为具有实时功能的交互数字网络,这是实现有线电视HFC网 • 数字化及多功能化的前提。 • 2、数字电视节目传输 • 我国有线电视网及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在2005年要基本实现数字化。 • 2015年实现全部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 • 3、网络电视服务平台的建立 • 网络电视平台由二个组成部分:即由传输平台及交互服务平台二部分组成。 • 它能提供的功能包括: • 交互式电视节目向导和自助管理服务等网络功能,电视主动地接受所需的信息。 • 电视点播,可提供存储在前端视频服务器的电影和其它数字视频节目。 • 交互式电视应用,比如:在收看比赛时,允许观众选择不同的摄像机角度。 • 通过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功能、电子银行、电子账单支付。数字信息服务。 • (股市行情)等。美国已能提供通过交互式电视服务平台。 • 交互式广告,据美国Myers Group公司调查预测,交互式广告收入将从2001年 • 的3.5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70亿美元。 • 4,逐步实现分布式网络结构
LASER价 格 比 较 三菱 Ortel 武汉 飞通 Fiberxon 4-6 9,800 9,900 8,000 9,500 6-8 10,500 10,600 5,800 8,500 10,500 8-10 10,800 10,900 6,300 9,000 11,500 10-12 12,100 12,200 6,700 9,500 12,800 12-14 14,450 14,500 7,500 10,300 13,500 14-16 15,000 14,500 8,500 11,300 15,500 16-20 / 9,800 / / / 20-25 / 9,800 / / 18,500 备注: 1.武汉及Fiberxon是光发射机模块(包含预失真及驱动电路)整体的价格2.武汉的价格是基于>300Piece/year的购买量.
各国数字电视发展状况一览 英国 英国全国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时间表已定。过渡最早可能从2006年开始, 预计于2010前结束。 英国政府在最终决定何时全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传送时,将主要参照以下一些标准: 首先是数字电视信号必须有能力覆盖全国99.4%的人口,其次是95%的家庭拥有 数字电视机或机顶盒等数字电视接收装置。 美国 美国方面订下的“倒计时表”是到2006年全面停止播出模拟广播信号。 美国已在 1998年首先开通了卫星高清晰度电视,以推动地面高清晰数字电视机的发展, 到1999年7月,美国已有分布在大、小城市的69个电视台播出了DTV节目,覆盖美国 50%的人口,能收看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电视节目。
欧州 欧州预计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 日本 日本在2001年开播6套卫星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但地面高清晰度电视要在2003年才会 在日本主要大城市开展。
家庭网关-数字机顶盒 • 新型数字机顶盒的概念 • 数字机顶盒的实际效用是使其成为联网家庭的中心网关。 • 硬件技术 • 新型数字机顶盒包含了PC机的基本硬件(硬盘、光驱、键盘、图形和通信芯片I/O接口) • 新型数字机顶盒具有以太网及Cable modem接口。 • 新型数字机顶盒具有无线连接功能。 • 软件技术 • 机顶盒应用程序包括操作系统、条件接入应用程序、高级交互式应用程序、电子程序向导、 • 家庭银行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程序。 • 条件接入应用可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控制直接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比如说:使用户在选择内容 • 和为内容付费的同时,可监控计费情况并提供版权保护。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前景 欧州、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制式,我国在2000年国庆也进行了数字高清晰电视的试验,2001年要扩大到北京、上海和深圳等13个城市进行DVB试验。 31省市自治区已有了自己的卫星上行站,不久我们会有自己的数字卫星直播系统,所有这些发展对有线电视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线电视干线网已联通了14个省市,不久将联通24个省市自治区,各省的有线电视网也正在以组建省有线网络传输公司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这对有线电视的各种业务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线电视网是否只有和互联网结合才有出路? 搞清楚上述几个问题对认识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前景很有必要。
信息到户有四大媒体: • 最传统的媒体是递送系统,如报纸、杂志、光盘、录像带等承载介质。 • 第二大媒体是通信网,有电话网发展而来,话音信号的基带宽度为 • 300-3400Hz,数字化以后的带宽较窄。 • 第三大媒体是广播电视。 • 第四大媒体是互联网或计算机网。 • 在四大媒体中,广播电视仍是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目前已有许多数字到户的工具。 • 广播电视方面: • 卫星有卫星直播和卫星传送两种方式: • 美国的Direct TV 用的是DSS格式,后来的卫星平台大多数都是用DVB-S。 • 目前我国已有三个卫星平台。 • 我国采用相应的标准,即经过修改的DVB-S。 • 有线方面,下行广播标准已基本确定,是DVB-C,但交互业务的标准尚未 • 确定。目前有些有线电视台使用美国DOCSIS标准的有线调制解调器 • (Cable Modem),但目前还有DVB/DAVIC DVB-RC标准和Euro-DOCSIS • 标准可供选择。 • 在广播方面,高质量数字广播使用DAB。
通信方面: • GSM/CDMA已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手机上网和多媒体移动接入将成为广播 • 电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 入户方面,通信使用xDSL技术可以使普通双绞线的传输容量扩展到每秒几十兆 • 比特。 • 计算机网技术在入户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5号线加电缆入户的方式已被许多 • 有线台使用。5号线直接用来与计算机以太网卡连接,使用户的计算机连接到局 • 域网。
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可能性 • 首先是传输和存储容量的迅速增加。 • 在集成电路方面,目前已从0.18微米到0.15微米到0.13微米到0.1微米,可以 • 方便的把一个复杂系统放入一块晶片,即所谓的SoC(System On Chip)。 • 在信源编码方面,从原来的H.261到MPEG-1,MPEG-2,到MPEG-4, • 编码效率越来越高。 • 在信道编码方面,除了传统的卷积编码和R-S码外,广泛使用了格形编解 • 码,使编码效率更接近仙农定理的极限。 • 在内容控制和再利用方面,在节目大量增加时,使用业务信息和电子节目指 • 导为如何方便地选择频道和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 • SDTV/HDTV电视机的成熟。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变化 • 数字化在演播室引起了节目制作方式和成品形式的巨大变化,从时基开始,数字逐步 • 将模拟赶出了动画、特技、切换台、录像机、摄像机和所有设备领域。 • 数字化也使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逐步与载体剥离。 • 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 • 各种业务的混合和节目的增加也引起了节目选择方法的变更。 • 新的广播形式-网上广播为广播电视开拓了前所未有的领域。 • 针对互联网接收码率动态范围大的特点,使用专用编解码软件,利用多播(Multicast) • 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等多种方式通过互联网将音视频信息送往网络的 • 各个用户。 • 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媒体和群众的关系,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发送信息,这些信息可 • 以是一般的音视频信息也可以是多媒体信息(文字、声音和图像)。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 DVB 对数据广播定义了6种协议,数据管道(Data piping)、非同步数据报 • (Asynchronous Datagram)、同步数据流(Synchronous Streaming Data)、 • 被同步的数据流(Syncheonized Streaming Data)、多协议包装(Multi-protocol • Encapsulation)、循环数据(Data Carousel)和循环对象(Object Carousel)。 • ATSC的数据广播标准由技术子委员会T3/S13负责提供一系列将数据包装进下行 • MPFG-2传送包的方法,T3/317主要工作是为数字电视接收机规定一个软件环境, • 称为数字电视应用软件环境。T3/S16则负责规定上行交互业务协议,规定从用户 • 数字电视接收机和机顶盒到服务器双向业务所用的标准。
数字机顶盒的基本结构 • 数据业务和增强电视业务需要软件平台的支持。一般机顶盒的硬软件层次结 • 构由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表述引擎和执行虚拟机、中间件及应用程序组成。 • 各种CPU的功能有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如有可能将MPEG/图形、视音频控 制 • 甚至解码、传送控制和条件接收控制置于CPU内。 • 嵌入式操作系统则关系到与什么芯片配合和最终会有多么广泛的应用,有不同 • 厂家提出的中间件(Middleware)和条件接收系统(Conditional Access), • 如中间件有Open TV 和Media Highway等。 • 应用程序接口(API)使机顶盒能有各种不同的性能。
机顶盒和多功能电视机都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是不行的。机顶盒和多功能电视机都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是不行的。 • DVB提出的多媒体家用平台(MHP)的概念。MHP主要定义机顶盒的整体 • 结构、传送协议、内容格式、Java虚拟机和DVB-J APIs、安全性和各层的 • 细节定义。 • 美国CableLabs定义了OpenCable系统 • OpenCable系统,它定义新一代的先进数字设备包括机顶盒终端和有线前端设 • 备,规划如何通过混合模拟数字有线网给用户电视机提供视频、数据和交互业 • 务,定义一系列有线数字设备并作为一种商标。 • OpenCable的核心业务有基本的OpenCable系统提供,而扩展的业务由DOCSIS • 前端来提供。DOCSIS是有线传输数据业务接口规范(DOCSIS:Data Over Cable •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定义了如何通过有线调制解调器提供双向数 • 据业务。而进一步的扩展,IP电话和视频会议则通过PacktCable来完成。
OpenCable定义了三种不同的接口: • OpenCable 网络接口是有线网与主机的接口。 • OpenCable 用户接口 1 是主机与用户设备的接口。 • OpenCable 用户接口 2 是主机与POD(配置点)模块的接口。
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 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有线数字业务,一般步骤如下: • 首先推行需要技术较少而经济效益又较高的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和 • 数据广播业务。 • 第二步推行增强广播业务。 • 然后推广插入式互联网业务和双向广播业务。 • 最后再开展真正的互联网到户业务。 • 无论DVB还是OpenCable,有关有线系统的互联网业务的标准都尚在制定之中。
流媒体— 未来互联网应用的主流
-当前互联网主要是传送静态的图文 -如果用它传送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息 ,特别是电影、电视,速度就太慢了 -人们梦想能“在互联网上看电视” 宽带流媒体技术将使人们实现这一梦想
流媒体 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实时、流动地传播音、视频多媒体内容 的连续时基媒体。 传统播放多媒体内容的是先下载整个文件,然后再播放。多媒体 文件通常体积庞大,因此下载需要很长时间。 流媒体采用了流式传输技术,将多媒体文件经特定压缩方式解析 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顺序或实时传送, 用户不必等整个文件下载完毕,只需经很短的启动延时,即可利用 计算机上的解压设备对文件第一部分进行解压播放,在第一部分开始 播放的同时,文件的其他部分不断流出,边下载边播放,从而大大节 约了时间
流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 据统计: *2000年网上访问流媒体内容的人数增加了65% *网上视频流媒体技术应用增长达251% *在美国约79%的家庭网络用户在电脑上安放了流媒体播放器。 各路IT英豪纷纷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应用的主流,并将 推动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