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78 Views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章 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居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续,下端成人与 L1 体的下缘相水平。 注:新生儿的平对 L3 体. (二)外形. 上端:枕骨大孔处连脑 两端 下端:脊髓圆锥→终丝→尾骨背面 颈膨大 — C5-T1 节段 两膨大 腰骶膨大 — L2-S3 节段 前面:前正中裂、前外侧沟( 2 ) 六条沟(裂) 后面:后正中沟、后外侧沟( 2 ) 两侧:连 31 对脊神经 31 节段.
E N D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章 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居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续,下端成人与L1体的下缘相水平。 注:新生儿的平对L3体
(二)外形 上端:枕骨大孔处连脑 两端 下端:脊髓圆锥→终丝→尾骨背面 颈膨大—C5-T1节段 两膨大 腰骶膨大—L2-S3节段 前面:前正中裂、前外侧沟(2) 六条沟(裂) 后面:后正中沟、后外侧沟(2) 两侧:连31对脊神经 31节段
终丝: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细丝。(无神经组织)终丝: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细丝。(无神经组织) 马尾:自脊髓圆锥以下,腰骶部神经根连同终丝称马尾。 临床应用:腰穿
腰穿 (一)适应征: 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二)部位:常在第3~4或4~5腰椎棘突间。 (三)定位: 左右髂嵴最高点连线,平对第四腰椎棘突。 (四)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脊髓节段 颈髓:8 胸髓:12 腰髓:5 骶髓:5 尾髓:1
脊髓节段与相应椎骨序数关系(胚胎3个月以后)脊髓节段与相应椎骨序数关系(胚胎3个月以后) 脊髓节段 相应椎骨序数 C1-4 相应的椎骨序数同高 C5-8、T1-4 相应的椎骨序数+1 T5-8 相应的椎骨序数+2 T9-12 相应的椎骨序数+3 L1-5 平T10-12体 S1-5 Co1 平T12及L1
(三)内部结构 1.灰质: 主要结构有:前角、后角、侧角、网状结构。 (1)前角(柱):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组成 按部位分: 内侧核—支配躯干肌(见于脊髓全长) 外侧核—支配四肢肌(仅见于颈、腰膨大) 按形态、功能分 大型细胞(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梭外肌) 小型细胞(γ运动神经元)—调节肌张力(梭内肌)
(2)后角(柱): 主要由中间神经元组成,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 缘层—后角尖的边缘区,由较大型细胞组成 • 胶状质—缘层前方,由小型细胞组成、主要完成脊髓节段的联系 • 后角固有核—居胶状质的前方,由大、中型细胞组成,发出纤维至背侧丘脑 • 胸核(背核)—居后角基部内侧,仅见于C8-L2节段、发出纤维组成同侧的脊髓小脑后束 (3)侧角(柱): 由中、小型细胞构成,仅见于T1-L3节段、为交感神经在脊髓的中枢;S2-4节段为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之一
2.白质 (1)上行(感觉)纤维束: 薄束、楔束 ①起止:居后索内,由起自脊神经节内的中枢突组成,经脊神后根入脊髓后索直接上升,T5以下组成薄束、T4以上组成楔束,终于薄、楔束核 ②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 脊髓丘脑束 ①位置:居外侧索的前半及前索白质中 ②起止:纤维起于后角缘层及后角固有核,其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在外侧索及前索内上行,行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 ③功能: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度觉
(2)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①起止、分类: 侧索和外侧锁索内 前索:止于双侧脊髓灰质前角 侧索:止于同侧脊髓灰质前角 ②功能: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特别是四肢远端的精巧运动
大脑皮质 ↓ 内囊、脑干 ↓ 锥体交叉 ↓ 大部分交叉、小部分不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 其纤维止于同侧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小部分 大部分 逐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 ↓ 止于对侧的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 止于同侧的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
(四)功能 1.传导功能:白质是传导的主要结构,它使身体周围部分与脑的各部分联系起来。 2.反射功能:它作为低级中枢,有许多反射中枢居灰质内。如:腱反射、屈肌反射、排尿、便反射等。 注:病理情况下,如: • 脊髓空洞症 • 脊髓灰白质炎(小儿麻痹症)
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深反射(腱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屈曲反射 皮肤 脊神经后根 后角 中间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