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新兴产业 知识 发展 讲座

新兴产业 知识 发展 讲座. 中共蕉岭县委党校 赖丽群. 新兴产业的 基本理论. 一、 新兴产业的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由于新的科研成果、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或新的市场开拓而出现的新产业或产业群体 。. 二、新兴产业选择的差异性. 地域性差异 : 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区新兴产业的选择有差异 阶段性 : 不同历史时期新兴产业的选择会有变. 广东的选择. 1 、 近期突破的产业

kyle-fr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兴产业 知识 发展 讲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兴产业知识发展讲座 中共蕉岭县委党校 赖丽群

  2. 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 一、新兴产业的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由于新的科研成果、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或新的市场开拓而出现的新产业或产业群体。

  3. 二、新兴产业选择的差异性 地域性差异: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区新兴产业的选择有差异 阶段性:不同历史时期新兴产业的选择会有变

  4. 广东的选择 1、近期突破的产业 (1)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重点是新型显示、下一代网络、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云计算等,打造广佛、深圳高世代平板显示、佛山OLED等一批产业基地,到2012年形成8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5. (2)电动汽车: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领域,力争到2012年形成20万辆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2)电动汽车: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领域,力争到2012年形成20万辆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 (3)半导体照明(LED)重点发展LED芯片、封装、新一代节能产品等半导体照明设备,培育建设江门、中山、南海等LED产业集群,力争到2012年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6. 2、布局发展的产业 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

  7. 三、新兴产业的特征 1、技术含量高 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学科渗透,多种技术的集成,要专门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垄断性较高。 2、投资收益大 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工作效率比一般产业高。

  8. 3、渗透性强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形成一些新的产业群体,渗透到其它经济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层面,甚至影响观念的变化。

  9. 四、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1. 大势所趋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高度关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出台新兴产业发展政策。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10. 2、现实需要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都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11. 随着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我省原来的优势产业优势下降。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有必要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随着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我省原来的优势产业优势下降。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有必要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12. 3.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广东能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废弃物和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增值循环和转化循环,广东才能真正走上大循环经济的轨道。

  13. 4.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传统支柱产业是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但质量效益上不足,资源依赖性强、产业链条不长,竞争力下降。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内聚力和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14. 国际国内概况 电子信息 (一)国际趋势 ◊计算机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 ◊集成电路市场平稳增长 ◊软件及信息服务快速发展 ◊美日欧居于领先地位,亚洲国家增势强劲 ◊跨国企业主导产业方向,竞争领域日趋集中化

  15. 美国 ◊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大国。 ◊发达的资本市场,吸引大批国内、外资本,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人才机制和技术研发体系。 ◊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即以市场需求牵引和自由调节为主,以政府调控为辅,政府主要从规划和政策引导人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16. 欧盟 ◊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区域,芯片、通信和软件等关键技术占重要地位,区域内各国形成综合优势 ◊借助地缘关系,形成产业链的合理分工 ◊实施“尤里卡计划”,推动跨国合作eg:英、法——计算机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等核心技术领域 德国——电信制造业领域 瑞典、芬兰、爱尔兰——通信、软件领域 ◊局限:忽视中小企业发展,片面发展军工企业和军事电子技术;片面强调“国家冠军”战略,导致区域内竞争缺失。

  17. 日本 ◊应用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政府大力支持,直接调控电子信息产业运行的全过程 ◊建立产学官合作的科技体制,注重应用性技术的引进和研发。 ◊以家电制造业为切入点 ◊局限:被政府管理体系所控制,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基础研究环节十分薄弱,缺乏原创性研究;没有形成良性的自我发展机制,90年代开始放慢脚步。

  18. 韩国 ◊以点带面:大集团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三星、LG、现代)半导体、薄膜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位居世界前列。 ◊“出口导向”型的跟踪学习模式:政府制定相关战略,保护本国市场,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找市场,再建企业,瞄准国际市场。 ◊重点发展五大核心产业: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先进制造业、广播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

  19. 韩国(续) ◊加快IT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IT技术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如造船、汽车、能源等行业的竞争力。 ◊局限:过于偏重大企业发展,带来发展不均衡;过于依赖政府优惠政策和银行贷款,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巨大损失。

  20. (二)国内概况 1、国内总体趋势 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产业急需新动力 口导向型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内需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基础行业、高端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求迫切。 ◊市场集中度日渐提高,骨干企业发展有待突破 ◊区域品牌日益重要,产业链竞争成为焦点。

  21. 2、各区域概况 珠三角地区: 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地区,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产业群和西岸以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为主的电器产品产业群。主要优势领域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

  22. 珠三角地区(续)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电子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优化升级明显。 ◊出口快速增长,有力推动全行业增长。 ◊投资类行业比重上升,元器件类、消费类行业比重下降。

  23. 长三角地区 ◊上海市:综合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集成电路产业、通信产业为) ◊ 江苏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IT制造基地。 ◊浙江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跃的后起之秀。 ◊局限:基本是后向关联度高的产业,地区内部过度竟争而互补性不够,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未很好建立,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4. 环渤海地区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IT产业密集带:以北京为中心形成了软件产业带,天津为中心形成了通信产业带,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软件产业带,以胶东半岛形成了家电产业带。 ◊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重点高校(北京、天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

  25. 环渤海地区(续) ◊地区内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形成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但综合配套能力要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局限:区域内联系较弱,电子信息产业相对松散和孤立;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开发意识不强、缺乏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

  26. 中西部地区 ◊军工电子主要基地。 ◊三个产业基地: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局限:产业链分散,生产协作配套困难,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未形成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27. LED (一)国际概况 ◊ 目前高速发展期,三足鼎立分工格局:美国、亚洲和欧洲。 美国和日本企业:技术优势。 欧洲企业:设备优势。 亚洲企业:封装应用(台湾、韩国、中国大陆、马来西亚)

  28. (一)国际概况(续) ◊产业链分布梯度明显,上游技术影响最大。 ◊专利技术控制: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控制原材料、专利技术等关键环节。 ◊未来三大主流应用:(按序)显示、照明及车用。

  29. (二)国内概况 1、总体趋势 ◊生产领域:主要在封装及应用领域,企业规模较小。 ◊产业分布:珠江三角、长江三角、闽三角、环渤海。 ◊七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

  30. 2、各地区概况 珠三角地区 ◊主要产区:深圳、中山、佛山、惠州、广州、江门和东莞。 ◊优势:封装和应用国内规模最大、离市场最近,投资活跃,承接海外企业转移多,LED 照明用量占全国50%。

  31. 珠三角地区(续) ◊产业链完整 广州:研发、检测、设计等高端服务平台及下游封装; 深圳:已初步形成“蓝宝石—外延—晶粒—封装—应用”完整产业链; 江门:集中于下游封装、应用领域,并已向中上游的外延芯片制造延伸;

  32. 长三角地区 ◊主要生产区域:上海、杭州、宁波和江苏。 ◊优势: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高端应用突出,人才、资金比较集中。 上海: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封装应用,并形成较完 整的产业链与企业群; 江苏:半导体照明封装及应用方面已初具规模; 宁波:起步较早,有经济区位优势,灯具生产基地。

  33. 闽三角地区 ◊主要产区:江西和福建。 ◊优势:上游投资规模国内最大,外延及芯片产能、芯片企业规模较大,台湾企业转移较多。 厦门:群体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 江西:从上游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器件封装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34. 环渤海湾地区 ◊主要生产区域:北京、大连、天津、河北。 ◊优势:研发力量较强,研发机构较集中,拥有外延及芯片国内最好技术。 北京:研发的优势明显; 大连:轻工业和光电子产业基础、“东北亚经济圈中心”经济区位优势。

  35. 电动汽车 (一)国际概况 ◊ 混合动力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 ◊纯电动汽车可以完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零排放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还处在试点阶段,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6. 国际概况(续) 美国政府拨款24 亿美元补贴新型电动汽车及其电池、零部件的研发,提升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行业的地位; 日本丰田将在2012 年向美国市场推出纯电动汽车,并将在2015 年展开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生产

  37. (二)国内概况 ◊起步较晚,市场化仍然偏低,但发展前景良好 ◊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从2003 年起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厂家 ◊北京福田从2003 年开始布局新能源大客车,已在奥运会期间正式使用 ◊多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发新能源车(奇瑞、昌河、海马等)

  38. 国内概况(续) ◊政策支持:未来三年内政府将出资100 个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革新,以及专用零部件的研发。 ◊局限: ●研发力度不够,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资金缺乏。 ●人才缺乏。

  39. 生物制药 (一)国际概况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扶植和培育。 ◊研究与开发仍是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题。 ◊研发经费投入加大,投资主体趋向多元。 ◊重组与分工合作是生物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40. (二)国内概况 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与成就 ◊中国生物产业规模有多个“世界第一”:抗生素、疫苗、维生素产量、柠檬酸等有机酸工业产量。 ◊中国在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的世界第一: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 SARS疫苗。 ◊生物技术人才初具规模:重点实验室近200个、研发人员2万多人。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41. 2、总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规模不断扩大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效益继续大幅上升。 ◊投资增加加快,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格局形成。

  42. 3、国际化步伐加快,出现新的亮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吸引外资显著增长。 ◊中外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努力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43. 4、以生物产业基地为载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4、以生物产业基地为载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聚集发展态势进一步明朗,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稳步推进。 ◊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44. 5、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增值税转型实施,生物医药企业税负大幅减轻。 ◊生物产品市场需求扩大。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决策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45. 新材料 (一)国际概况 ◊发达国家将军事应用的高新材料引用到民用产品(美国)。 ◊ 研发以资源更丰富、成本更低的原材料替代原有资源贫乏、成本高的材料。 ◊生产技术朝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绿色化生产制造方向发展。

  46. 国际概况(续) ◊ 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已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 ◊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趋于一体化。 ◊纳米技术作为全面提升高新材料的有效途径。

  47. (二)国内概况 ◊制造业对材料需求越来越大。 ◊光电材料在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 ◊我国在传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世界前列,但产品质量、加工工艺不高。 ◊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是发展先进材料的重点目标。

  48. 太阳能光伏 (一)国际概况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 ◊光伏发电将在能源构成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薄膜电池的发展有较大潜力 ◊晶体硅太阳电池主导地位将继续保持

  49. (二)国内概况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硅片产业基地 ◊从北到南形成了光伏产业扎堆式、井喷式发展,江苏省最突出 ◊未来市场格局将是晶体硅、薄膜电池和特种电池三分天下

  50. ◊国内光伏市场的局限: ● 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光伏产业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