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二节 考古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考古学发展简史. 一、考古学的萌芽 (一)中国 1. 先秦 2. 秦汉魏晋南北朝 3. 宋代金石学 4. 清代乾嘉学派与金石学 5. 清末民初 (二)欧洲 二、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产生 1. 古物学的盛行 2. 地质学的发展 3. 生物学的发展.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 林耐和布丰(18世纪)拉马克、圣.伊来尔和居维叶(19世纪)

kyle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考古学发展简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考古学发展简史 一、考古学的萌芽 (一)中国 1.先秦 2.秦汉魏晋南北朝 3.宋代金石学 4.清代乾嘉学派与金石学 5.清末民初 (二)欧洲 二、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产生 1.古物学的盛行 2.地质学的发展 3.生物学的发展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 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 林耐和布丰(18世纪)拉马克、圣.伊来尔和居维叶(19世纪) 物种神创论是一种同生物进化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它认为动植物界的物种不是自然界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神、上帝创造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耐、居维叶。 瑞典自然科学家林耐(1707-1778)虽然制定了动植物界的分类系统,把自然界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界,每个界下面又依次分为许多纲、目、属、种等,因而对生物学的发展起过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却认为动植物的种类是由上帝创造的、是永远不变的。他断言:“全能的上帝在世界开始创造多少不同类型,就有多少物种”。   法国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居维叶(1769-1832)和林耐一样,顽固地反对生物进化的思想,坚持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观点,认为动物界是造物主创造的,创造出来就不再变化了。在形式上与林耐稍有不同的只是上帝多次创造物种。他认为地球表面经常发生灾变,使许多生物遭到毁灭,于是别的地方的生物就移居到这里来,而每次移居来的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他的后继者杜宾尼甚至计算出地球上这样的过程曾重复过二十七次,因此上帝也顺次创造了二十七次生物。   居维叶和他的后继者、一方面主张地球是变化的,同时又主张地球上的物种是由上帝多次创造的。因此,恩格斯说:“居维叶的地球革命的理论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上是反动的。他以一整系列的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上帝的单一的创造行动,使神迹变成为自然的根本的原动力。” 1、(1735年)生物分类学的奠基者——林耐 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 von. Limne,1708~1778)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界;把动植物分成纲、目、属、种四个阶元。首先实现了植物和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结束了分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状态,使自然科学的整体性大大加强,对现代分类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林耐还发展和完善了对动、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被公认为植物和动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6、(1812年)比较解剖学的奠基者——居维叶 f国的比较解剖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G. Cuviet,1769~1832),对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化石形成的解释却是错误的。他认为古生物类型的更迭,是地壳激烈变动的结果。每一次激变,旧的生物消灭,新的生物重新创造。这种“激变论”观点曾受到了恩格斯的批判。

  3. 达尔文和赫胥黎

  4. 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5. 4.考古学的诞生 C.J.汤姆森(C.J.Thomson) 《北欧古物导论》(1836) -类型学 -三期说 沃尔索《丹麦原始时代古物》(1843) -地层学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8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6. 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1816-1865年在任)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说”,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汤姆森撰写的《北欧古物指南》和他的学生沃尔索发表的《丹麦原始时代古物》,是19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两部最重要的考古著作,奠定了史前考古学的基本原则,使三期说成为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基础。

  7. 1865年,英国学者卢伯克又将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大的阶段。1892年,英国学者布朗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又划分出了一个过渡期,称之为中石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基耶里克提出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增加一个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

  8. 北欧和欧洲的其它一些地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均未出现文字,都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属于史前时代。在中国,这三个时代基本上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即这三个考古时代分别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北欧和欧洲的其它一些地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均未出现文字,都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属于史前时代。在中国,这三个时代基本上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即这三个考古时代分别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9. 蒙特留斯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1903) 皮特里《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1905) 考古学文化理论 -柯森纳(Gustaf Kossinna)及其历史考古学 -柴尔德(V.Gordon.Childe)与考古学文化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0. 法国“史前学之父”布歇·德佩泰斯

  11.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2. 三、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大发现 -王圆箓、斯坦因与敦煌藏经洞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5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3. 斯坦因与藏经洞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6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4. -甲骨文与殷墟 ▲王懿荣收藏甲骨 ▲刘鹗《铁云藏龟》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 ▲王国维《殷墟所见先王先公考》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7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5. 罗振玉、刘鹗(铁云)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18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6. 2.中国考古学的兴起 -斯文赫定西北科学考察团(徐旭生、黄文弼) -安特生(周口店、仰韶村,1921) -殷墟的15次发掘 ▲史语所傅斯年的倡导 ▲董作宾第一次殷墟发掘(1928.10) ▲李济的殷墟发掘(1929-1937)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0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7. 李济、董作宾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8. 甲骨与董作宾甲骨文书法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9. 1930年殷墟发掘现场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3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0. 殷墟第一张发掘草图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1. 傅斯年、伯希和、梁思永在王陵区工地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5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2. 殷墟王陵区大墓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6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3. 殷墟第四次发掘区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7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4. -其它重要考古发掘 ▲周口店人类化石(裴文中1929、贾兰坡1936) ▲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吴金鼎、李济、梁思永)(1928) ▲安阳“后岗三叠层”(梁思永)(1931) ▲苏秉琦《瓦鬲的研究》(刊《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8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5. 四、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技术的发展 技术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如绝对年代的测定、探测、水下考古、航空考古以及各种物理化学的分析测试手段,大大提高了考古学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碳14测年有革命性的影响。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29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6. -观念的发展: 乌克兰特里波列聚落遗址的大面积揭露。柴尔德重视苏联的实践,并自认为马克思主义者。 1948年,美国瓦特·泰勒的博士论文《考古学的研究》 五六十年代,聚落考古学在美国开展,环境考古学也出现。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以芝加哥大学路易斯·宾福德为首的“新考古学派”,也称为“过程考古学”,提出“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结构主义考古学等。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30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7. 第三节 考古学研究的资料 一、考古资料的形成 必须是与人活动有关的实物。实物从人制造、丢弃、进入埋藏,又经各种人为和自然的的作用破坏,最后才形成地下残留的遗存。埋藏过程随着环境、时间、地区各不相同。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3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8. 二、考古资料的分类 -文化遗存与自然遗存 -遗迹(宫殿、住宅、寺庙、作坊、都市、城堡、墓葬、灰坑、窖穴等 ) -遗物(个体较小可以移动的东西,如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等 ) -遗痕(工具、脚印等痕迹 )

  29. 三、考古资料的特性: 1.零散、片面,但存在都是有序的。 2.大部破碎,只有少数或局部完整。 3.形象、直观,有质感。

  30. 四、考古资料的保护: 文物保护方针是“两重两利”:重点保护、重点发掘,对文物保护有利、又对经济建设有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1.立法。 2.技术。

  31. 北京人头骨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35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2. 阅读书目 Colin Renfrew and Paul ,“Archaeology:Theories,Methods and Practice”Thames and Hadson Ltd.New York,1991. 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 2014年10月4日9时40分 36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