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k likes | 1.5k Views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讲座之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 兼论风险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 主讲人 : 苗金明 博士、高工 TEL:13910682071 Email:mjm148@163.com. 说 明.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 事故隐患排查)是 HSE/OHSMS 运行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原点和基础,同时也是核心。 辨识是评价的基础,风险控制是最终目的。. 什么是安全?. (A ) 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 (B) 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C) 基本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您认为哪个选项最恰当?.
E N D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讲座之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兼论风险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 主讲人:苗金明博士、高工TEL:13910682071Email:mjm148@163.com
说 明 •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是HSE/OHSMS运行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原点和基础,同时也是核心。 • 辨识是评价的基础,风险控制是最终目的。
什么是安全? (A) 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 (B) 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C) 基本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您认为哪个选项最恰当?
安全工作的终级目标就是: 消除不可接受的事故风险或者有效控制它。 接下来的问题是: 如何充分、正确地认识我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 面临的事故风险?
企业声誉 企业生存的三重底线 经济可行 三重底线 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存在的目的讲,从影响其实现利益最大化或生存来看,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存在的目的讲,从影响其实现利益最大化或生存来看,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是: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由于技术、生产手 段的使用而面临的危害性风险,即安全与健康 风险。也可称为安全生产的风险。
第一部分 几个名词、术语的辨析
让我们先复习和回顾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让我们先复习和回顾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 1。危险 危险是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有时也这样来理解危险: 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物质状态、环境的因素和人员活动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组合。
2。危险源(GB/T28001-2001:3.4)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主要表现形态: • 从本质上讲,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 •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如液化器、氧气瓶的泄露。
根源或状态 说明危害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生产工艺确定后,它的存在也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是不受控的,若想改变危害的性质或状态,必须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危害主要存在于生产设备、工具、物料、环境、生产工艺条件、以及这些设施条件与人员的匹配状况等之中。
危害(危险源)的主要性质 ⑴ 可能造成 ── 危害本身并不一定导致什么后果,只有具备某些条件时,危害才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后果。 ⑵ 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 这是按照事故的内涵界定出危害造成后果的范围,说明只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才可称为危害。需要说明的是;危害不等于事故,但是用事故的类型追溯危害的性质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⑶ 根源或状态 ── 说明危害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生产工艺确定后,它的存在也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是不受控的,若想改变危害的性质或状态,必须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危害主要存在于生产设备、工具、物料、环境、生产工艺条件、以及这些设施条件与人员的匹配状况等之中。
⑷ 危害(危险源)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一旦确定,附带 的危害(危险源)便随着确定,二者是不可分割开来 的。要想改变危害(危险源),就得改变生产。 ⑸ 危害(危险源)是不可控制的如果不改变生产,那么 危害(危险源)的存在是不可控制的。只有可能控制 危害(危险源)转变为危害事件所需的条件,使危害 (危险源)不 能转变成事件或事故。
危险因素(GB/T15236-1994:2.31)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GB/T15236-1994:2.32)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 的因素。
3. 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0:3.5)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 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的数量 原国家安监局2004年56号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的指导意见》建议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包括九大类。
4. 事故隐患(GB/T15236-1994:2.17) 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 事故隐患——是现在时,是客观的实际存在,有些易被人们发现,有些很难被人们发现;没有发现隐患并不代表着事故隐患不存在。 • 事故隐患是一种危险源,而且是危险源辨识时首先必须充分查找的。 • 重大危险源是一种危险源 •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包括当前发生事故的临界状态(隐患),也包括在未来可能发生事故的某种根源或状态(能量、有害物质及其控制等)。
小结 • “危险”这个概念使用时通常强调风险的高低,而且往往指风险较高,接近或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 “危险源”是个抽象概念,往往不具体指实际的问题,往往从广义的角度指危险性存在的原因,更强调引发事故的根源即最本质的原因——基础原因; • 危险有害因素:往往具体指实际的危险性,强调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认为是从狭义角度理解的危险源; • 事故隐患:具体指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因此,在工程上/实际工作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危险源,事故隐患也是 危险源,但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危险有害因 素辨识和事故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概括起来就是 危险源辨识。
5. 风险(GB/T28001-2001:3.14) 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多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如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人员不能进入则认为存在风险。 风险是对人们从事生产或社会活动时可能发生的有害后果的定量描述,即风险是在一定时期产生有害事件的概率与有害事件后果的函数: 其中,R ——风险 p —— 出现该风险的概率 c —— 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
对于“风险”,目前仍有着多种论述,如: • 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存在的可能结果间的差异; • 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联系的潜在损失; • 风险是指潜在损失的变化范围与幅度; • 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 风险一般分为投机风险和纯粹风险。在通常意义理解下, 纯粹风险:可以理解为事故造成的风险。 投机风险:可以理解为追求收益时所具有的风险。
6. 风险(GB/T28001-2001:3.16)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经过危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么就要 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危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人们 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职业健康安全(GB/T28001-2001:3.10)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 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 ● 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 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 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 其他一些术语 事故(GB/T28001-2001:3.1)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GB/T15236-1994:2.12) 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事件(GB/T28001-2001:3.6)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说事件包括事故。 ● 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事件”。 ● 事件包括事故事件,也包括未遂事件。
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GB/T15236-1994:2.12) 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疹的疾病。
危险源辨识(GB/T28001-2001:3.5)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GB/T28001-2001:3.15)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理论
一、风险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风险三要素是指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 它们构成了风险存在与否的基本条件。理解其概 念及其相互联系,有助于领会风险的本质。
风险因素(hazard) 亦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 发生时致使损失扩大的条件。风险因素是风险事 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通常包括实质风险因素、道 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peril) 亦称风险事件,是指直接导致损失发生的偶发事 件。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的媒介。 风险损失(loss) 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 减少。
二、风险分类 (一)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 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可能造成物质损毁和人员 伤亡的风险。 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及 故意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3、经济风险——一般指在商品生产和购销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 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引起经济损失的 风险。 4、政治风险──指起源于种族、宗教、国家之间的冲突、叛乱、战 争所引起的,风险,也包括由于政策或制度的变化、政权的更替、罢 工、恐怖主义活动等引起的各种损失。 5、技术风险──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负作用而带来的各种风险。
(二)按风险的性质划分 1、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 2、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基于人类的安全需求; 2、基于风险代价; 3、基于政府法令的要求。
1、人类自身的安全需求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的需要 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2、风险代价(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带来 的费用支出及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包括: (1)风险事故或意外损失成本(直接成本); (2)风险(不确定性)本身的成本,又称间接成本; (3)处理风险的费用
3、基于政府法令的要求 各国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定, 常通过立法约束各经济组织执行有关的安全标准。 如:美国1970年通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案要求雇主承担 两种义务,即免除雇员工作环境中的一切风险因素,以及 遵守劳工部在公报中设定的工作环境安全标准。我国也有 安全卫生方面的多项法规和条例
四、风险管理的目标 总目标: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 风险管理的费用支出包括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经 济资源的投入,如风险管理部门的组建、有关人员 的配备、保险费用的支出、技术设备的改进等。 • 风险管理的效益指的是一种安全保障,是对风险 控制的有效程度和对风险事故发生所致损失的弥补 程度。
RM目标可分为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 1、损前目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包括: (1)经济目标 (2)安全系数目标 (3)合法性目标 (4)社会公众责任目标 2、损后目标 (1)生存目标。企业的基本生存要素有生产、市场、资金、管理。 (2)持续经营目标 (3)获利能力目标 (4)收益稳定目标 (5)发展的目标 (6)社会责任目标
六、风险管理的内容概述 风险管理过程可划分为风险管理策划、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四个基本阶段。 制 定 风 险 管 理 计 划 风 险 管 理 绩 效 评 价 风 险 识 别 风 险 衡 量 或 估 算 风 险 处 理
在具体处理风险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处理风险:在具体处理风险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处理风险: (1)从技术方面处理风险的方法:有避免风险,预防 风险,分散风险和抑制风险的各种措施; (2)从经营方面处理风险的方法:自己承担风险(自 留风险)和转移风险(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
风险管理大体上区分为财务范畴和技术范畴 今天我们讨论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探讨由安全生产 出发的技术风险管理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采用狭义的风险,即纯粹风险的概念, 着重介绍危险源识别及其风险评价、事故隐患排查、控 制措施。 安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其对象就是纯粹风险
安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 其对象就是: 纯粹风险,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风 险!
七、有助于风险识别的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系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系是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M) (2)人的缺点(P)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 (4)事故(D) (5)伤害(A)
H D A M P 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 海因里系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下图所示。 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H A D M P 事故连锁被打断 海因里系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 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 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 发生。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同样为5个因素,但含义与海因里希的有所不同: (1)管理缺陷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 (3)直接原因 (4)事故 (5)损失
事故 集中型因果关系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集中型 —— 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复合型 —— 既有一般的连锁,也有集中的连锁,相互交互,复合引起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事 故 事 故 a) b) 复合型因果关系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1、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概念 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利用能量做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在各种约束和限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发生了异常或意外的释放,则称发生了事故。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吉布森和哈登指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
1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概念 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
2. 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 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 3. 能量转移理论的意义 一是应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 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