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23 Views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情况简介 报告人:史庆南.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1 历史.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是由原昆明理工大学的材料系、冶金系和原云南工业大学的数理材料学院的材料系于 1999 年 10 月合并组建而成。追溯其根源,已有 70 余年的历史。已培养博士生 60 余名,硕士生 600 余名,本科生 10000 余名。 在我院培养的校友中,已产生了 4 位院士 。. 一、 学院历史和概况. 徐祖耀. 殷之文. 张国诚. 戴永年. 一、 学院历史和概况. 1.2 师生概况.
E N D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情况简介 报告人:史庆南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1 历史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是由原昆明理工大学的材料系、冶金系和原云南工业大学的数理材料学院的材料系于1999年10月合并组建而成。追溯其根源,已有70余年的历史。已培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600余名,本科生10000余名。 在我院培养的校友中,已产生了4位院士。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徐祖耀 殷之文 张国诚 戴永年
一、 学院历史和概况 1.2 师生概况 师资队伍: 教职工11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34人,副教授48人,国内外兼职教授30余人。 学生规模:我院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硕士、博士生300余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200余人。
一、 学院历史和概况 1.3 学科、专业点、实验室 ☆ 国家级重点学科:有色金属冶金(学校唯一一个) ☆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共有有4个) ☆博士点: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含(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 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 •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材料科学与管理、冶金管理 •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冶金工程 • 本科专业: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4 系、研究所 4个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宝石材料系 。 8个研究所: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清洁冶金研究所、材料与表面研究所、 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所、材料复合技术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光电子新材料研究所、材料精饰与改性研究所。 1个实验中心:材料与冶金实验中心
1.5 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 加工重点实验室 目前主要仪器和设备 1.1.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仪(XL30 TMP ESEM;2.X-Ray衍射仪(D8 ADVANCE Diffractometer System, 德国BRUCKER公司);3.红外光谱仪(Equinox55, 德国BRUCKER公司);4. 金属元素分析仪(PULSAR A300, 美国 LEEMAN LABS INC),5. 激光快速成型机(ZSW-1-A, 新加坡KINGKY机电上海公司);6. Mevva源离子注入机; 7. 冷等静压机,LDY400/1500-300;8. 315压力机;9.粉末轧机;10.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主机:HP Visualize J6000-Unix, 美国HP公司(含输入输出设备),软件: ABAQUS,美国 HKS公司, DEFORM,美国 DEFORM公司。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6 教学教材 出版教材30余部,主要教材:《有色金属冶金概论》、《铜冶金学》、《有色金属的真空冶金》、《冶金技术经济学》、《锌冶金学》、《轻金属冶金设计基础》、《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钢铁材料学》、《有色金属材料学》、《压力加工过程磨擦与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热挤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金属生产过程》等。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7 教学获奖 全国优秀教材、西南地区优秀教材、云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8 科研与奖励 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40余项,专利70余项。其中: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35项省部级三等奖。 ☆ 2001年我院合同科研经费达3984万元,平均人科研经费达35万元。 ☆2001年云南省高校科研经费为1.6亿, 昆明理工大学科研经费为9300万元。 ☆2001年我院的科研经费约占整个云南省高校的1/4,为整个学校的42%。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9 高科技公司 现已成立了5个高科技公司:昆明永年锂业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精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昆理工恒达表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昆理工鑫博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特别是以戴院士的技术为依托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成为西部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亮点之一。
一、学院历史和概况 1.10合作与交流 我院共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1次;已经与11个国家、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28家著名的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0年诺贝尔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Lauphlin于2001年6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1 学院的定位 定位主要依据 • 我国多数有色金属在西部地区的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色金属冶金和新材料工业在西部各省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云南省已把矿业确定为重点培植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 用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现有有色金属冶金产业和发展新材料产业,特别是在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有色冶金和新材料人才,西部地区人才缺乏。 • 我院现拥有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1 学院的定位 • 学院主要任务定位:服务云南,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培养材料与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塑造面向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复合型、创造性人才。 •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逐步加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力度。 • 学院发展目标定位:在材料和冶金工程领域,把我院建设成为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不断提升在国内外院校同类学科、专业中的地位和影响,保持在特色学科的领先地位。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2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提高办学质量 •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开展学院工作,是推进整体改革与事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 • 指导思想:以整合提高、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指导思想,结合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建设面向21世纪的材料与冶金科学和技术学科群,以适应云南省经济建设及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重点巩固和发展部分优势学科,把他们建设成为具有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和国际知名的学科,从而实现三个转变: 1.部分优势学科从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向国际知名的转变, 2.传统学科结构向21世纪高新技术主干学科结构的转变, 3.单纯的材料和冶金为主向具有矿业、冶金、材料、化工、环保和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高水平学科群的转变。 • 在多学科交叉领域或前沿性研究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形成更强的突破能力,产生集约、互补、倍增效应,从而加强已有学科优势,形成新的学科特色。 • 总之,在学科建设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靠改革,服务社会,走特色办学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有限经费,重点突破,不把主要目标放在全能冠军上,主要争取单项冠军。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3 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我们以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学院工作的重要依据。正在努力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我院生命线的观念,我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学院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4 全面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我院开展了2003级本科学分制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建立新的宽口径专业教学体系,符合学分制教学要求的培养方案,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在“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素质、多模式、多方向”的指导思想上进行培养方案修订。 • 我院的四个本科专业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均属材料大类。 • 冶金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行业的特色明显,涵盖了有色冶金和钢铁冶金,其教学内容已经很丰富,也符合我国和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因此仍按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4 全面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容,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均包涵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这三大材料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三者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科的融合也日益加快。在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培养体系,建立统一的专业基础平台,削枝强干,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工程能力,专业方向柔性化(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是结合云南的地方特色建立的新专业,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专业培养方案单列。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4 全面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学院全面修订了我院2003教学计划。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普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了调整,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工程能力培养, 独立设置实验课,并增加一定比例的综合实验课和设计型实验。 •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课),适当压缩专业课,增加选修课,大力推出人文、科技素质和跨学科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程,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学院定位与教学工作 2.5 研究生教育 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构筑面向二 十一世纪的学科体系 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注重导师遴选,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制定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建立了分学位委员会、学科指导委员会、主管副院长、指导教师组成的分级管理体制 把好研究生培养的三个阶段的质量关(开题答辩 、中期检查 、毕业答辩 ) 抓好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和研究生的访学研究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1 科研工作服务云南 • 综合利用好我省的矿产资源,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的问题。 • 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发达制造业的逐步形成,是实现我省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 东南亚总体科技水平较落后,其微电子和其他制造业部门也主要是从事组装、装配工作,大都缺乏尖端科技的自主研发能力,对新材料、新器件有着巨大的需求。 • 云南省现有资源、能源、地缘优势,充分发展自己的新材料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参与东南亚市场的竞争,也是促进云南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2 科研工作面向西部、辐射全国 • 办学传统方向:有色冶金、有色金属材料、钢铁冶金及材料,贵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加工 • 新发展办学方向: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 合作与服务: 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炼厂、易门矿务局),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驰红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兰坪铅锌矿),云南锡业公司,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钢铁集团公司,云南省非金属矿产应用研究所; 金川有色金属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西部矿冶集团,西南铝加工厂; 宝钢集团公司,华东铝加工厂,北京有色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等。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3 科研平台 • 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是我省有色新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和新材料技术创新的基地 •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材料学博士点共建单位)是世界著名的贵金属研究机构 • 国家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 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材料与表面研究所、 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所、材料复合技术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光电子新材料研究所、材料精饰与改性研究所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有色、贵金属材料的合金化理论及新材料方向 1)微合金化理论在有色金属、贵金属新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2)合金相结构的分析研究、3)根据合金化理论、相结构及形成规律的研究、4)计算材料学,模拟合金相的形成过程、预测合金材料的最终性能,实现合金化理论研究的综合集成和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的系统集成。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加工一体化新技术方向 通过对异种金属间界处物化反应过程及其控制理论的研究,探索控制有色金属与钢铁;有色金属与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与贵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的工艺方法。①以压力加工为手段,集材料复合制备与加工成形为一体,在板、带、管、棒、线及型材表面复合一层或多层异种金属材料,在改变材料几何尺寸的同时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②通过对固态或半固态原位反应技术研究,建立以集约化、短流程为特征的纳米晶增强增韧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加工一体化的工艺体系;③多孔模板技术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研究纳米尺度的多孔金属载体的制备机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低维材料和非平衡技术制备材料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在燃烧合成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方面主要开展燃烧合成技术制备铜合金的研究、机械诱发燃烧合成的研究以及在低温下燃烧合成制备具有纳米晶粒高熔点化合物,并在块体纳米晶体材料的合成和超塑性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高能束制备材料方面,在进一步改善基本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加强LPVD、LCVD、LS、离子注入技术在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仿真模拟方向 1 1、材料相变、光、热的计算模拟 以热非弹性理论,结合传热、金属固态相变及金属成形技术,用计算机作为手段,重点研究热物性随温度变化非线性响应,包含相变的热弹性塑性及热传导本构方程,非线性边界条件的建立及反求。 2、材料加工过程的模拟 以大塑性变形理论为基础,对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的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进行力学和热力学的双重动态过程耦合计算。以求在理论上解决材料成形后的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与成形过程的关系;优化材料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过程,材料的形状及质量和工具、模具的关系等问题。 3、计算机辅助材料微观设计 对材料制备工艺中微观过程、原子(分子) 生长动力学、工艺-微观结构-性能关系等进行模拟,从而实现新材料成份-工艺-结构-性能优化设计。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功能材料方向 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功能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转化规律及其与功能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研究内容涉及材料表面与界面化学、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材料凝聚态物理和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开发。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4 科研方向 • 宝石材料的改性与优化方向 目前国际珠宝市场的需求量以每年5~10%的幅度增长,珠宝首饰的价格也以每年8~12%的涨幅攀升。但是自然界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就翡翠而言,目前直接开采出来达到宝石级的翡翠少之又少,并且其价格如同天价。寻找天然珠宝玉石的代用品或将天然珠宝玉石材料进行改性。利用微波加工、等离子加工和激光加工等现代材料加工技术,将云南元江、缅甸、越南等地的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低档红宝石加工成为色彩度和透明度都非常接近天然的高档红宝石,价值可以提高上百倍。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5 产业化推进 现已成立了昆明永年锂业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精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昆理工恒达表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昆理工鑫博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高科技公司。初步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特别是以戴院士的技术为依托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成为西部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亮点之一。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5 产业化推进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 金属复合板带制备技术开发汽车金铝热交换器翅膀片材料产业化推进 • 电沉积多功能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国家“863”项目 • 铜、镍电解精炼用阳极材料制备技术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 银基电接触材料开发
三、科研及产业工作 3.5 产业化推进 云南省经贸委产业化前期 • 高性能锌、铝、镁合金系列牺牲阳极材料 • PPR生产贵—贱金属复合带卷 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 多材料连续挤压复合成套设备与技术开发 • 新型高比能铅蓄电池研制开发 • 铜电解精炼耐用型不锈钢阴极板国产化研究 • 银氧化锡电接触复合材料反应合成新技术研究
我校地处西部的云南, 是不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我们必须办出特色,发展优势学科和突出专业特点,开放办学,加强联合,共同发展。 在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上,我们具有优势,我校是大湄公河次区教育合作单位之一,正在加强于周边国家的教育合作,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教育和科技合作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