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likes | 1.05k Views
聞一多詩集導讀 -- 《 死水 》 與 《 紅燭 》 系級 / 組別 : 森資一 第五組. 組員名單. 張妙華. 指導老師 : 陳美美. 歐陽樂兒. 劉怡伶. 陳峋穎. 姜凱仁. 古宇任. 蕭瑋銓. 羅仁甫. 大綱. 前言 詩神 — 聞一多 作者與詩的情感糾葛 作品介紹 《 紅燭 》 作品介紹 《 死水 》 問題與討論 結論 參考資料. 前言. 前言. 《 紅燭 》 共收入了一百零三首詩,是其第一部詩集,其中的詩雖全作於留美期間,但聞一多仍關心著祖國。. 前言.
E N D
組員名單 張妙華 指導老師:陳美美 歐陽樂兒 劉怡伶
陳峋穎 姜凱仁 古宇任 蕭瑋銓 羅仁甫
大綱 • 前言 • 詩神—聞一多 • 作者與詩的情感糾葛 • 作品介紹《紅燭》 • 作品介紹《死水》 • 問題與討論 • 結論 • 參考資料
前言 《紅燭》共收入了一百零三首詩,是其第一部詩集,其中的詩雖全作於留美期間,但聞一多仍關心著祖國。
前言 《死水》是聞一多從美國回國以後出版的,共收錄詩二十八首。內容主要抒發對帝國主義的痛恨,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對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的失望和憂慮。 朱自清先生:「這不是『惡之花』的贊頌,而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 裏才有希望。」
詩神—聞一多 介紹者:姜凱仁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家驊,字友三,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生於湖北黃岡浠水,卒於昆明被暗殺。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家驊,字友三,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生於湖北黃岡浠水,卒於昆明被暗殺。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 父親─聞廷政為晚清秀才 • 祖父─聞子淦好藏書、建書房「綿葛軒」 • 傳說聞家的家族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代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 • 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 1920年與梁實秋等人成立「清華文學社」,他在「清華週刊」上發表他的新詩 • 同年九月首次發表的新詩處女作題名〈西岸〉,共七十八行,分為七段,後來收在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之中。
1921年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1921年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 1922年7月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
1925年7月4日發表〈七子之歌〉,寫出中國被列強擄掠的七片土地的聲音1925年7月4日發表〈七子之歌〉,寫出中國被列強擄掠的七片土地的聲音 •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 •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殺的李公樸的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昆明警備司令部下級軍官槍殺
聞一多與詩的情感糾葛 介紹者:陳峋穎
聞一多與徐志摩 • 徐志摩與聞一多是老友,曾與聞一多等在北京晨報刊行詩鐫,又曾和聞一多、朱自清等在上海組織「新月社」,創辦新月雜誌,倡導自由主義。 • 徐志摩:『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一多的謹嚴的作品,我方才驚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終不容我追隨一多他們在詩的理論方面下著任何細密的功夫。』
徐志摩 • 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 • 新詩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 已稍可見格律之美,深受濟慈、拜倫等英國浪漫派詩人之影響
新月詩派 • 1927年,徐志摩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餘上沅、邵洵美、張禹九等人在上海創辦新月書店。 • 造就了一批著重現代格律詩的新月派詩人 • 對中國的新文化運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以《新月月刊》的創刊爲標幟,新月詩派分爲前期與後期
新月詩派的前期理論 • 用想像來裝成那模糊影像的輪廓,把主觀情緒化爲具體形象。 • 對隨口曲式的自由詩不滿,反對沒有遮攔地放縱思想情感,主張文藝創作要有節制。 • 放棄了舊詩格律,努力輸入和試驗西洋律詩,較多地受到了英國浪漫派詩歌的影響。 • 被人稱做是方塊詩或豆腐干體。 • <三美>奠定了新格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爲“新格律詩派” 。
新月詩派的後期理論 • 標榜“健康”與“尊嚴”,主張文學要表現“人性”,與當時正在發展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相對抗。 • 融匯法國象徵派詩藝的精髓,仍然注重詩的語言音節的安排和音樂性 。 • 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 詩歌創作帶有自覺的現代派特徵。
聞一多的詩觀 • 聞一多在《詩的格律》裡提出:詩是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 • 聞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 • 認為新詩仍應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 主張“理性節制情感” • 模仿西洋各種體式、字詞洋化、格式整齊(故有「方塊詩」或「豆腐干體」之譏) • 對節奏、音節、格式的要求都是以“和諧”、“均齊”、“調和”、“整齊”等作爲美學原則的。
作品介紹-- 《紅燭》詩集 張妙華 羅仁甫古宇任 報告者:
紅燭詩集介紹 1922年聞一多赴美留學(1919五四運動爆發) 1923年出版聞一多的第一部詩集《紅燭》 現共收錄一百零三首 1925年回國 其中的詩雖寫於留美期間,但聞一多仍關心著祖國
《紅燭》選讀 <紅燭>是堅信愛國之道的質問 <色彩>是對超然一切之上的“色彩”的崇拜 <孤雁>袒露著詩人的一片赤子之情
紅燭(1923年) 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製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這篇詩與詩集同名,也就是《紅燭》的序詩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製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為何而寫? 西方思想 + 關心國家情勢
寫作精神 貫穿整首詩的主導精神,是一個熱血青年對真理的追求,對祖國的摯愛和對黑暗世界的批判,其中“紅燭”本身就是象徵著對祖國的熾熱之情和拯救祖國的祝願。
從自問自答中自我的領悟: 犧牲的奉獻精神 心懷愛國精神卻在現實中困難重重(軍閥割據、外敵環伺) 紅燭精神的總結,也是在對未來不確定的哀思中所揚起的昂奮之情
寫作手法 象徵: 聞一多 軀體 靈魂 軍閥、外患 安逸、守舊心態 勸勉期望
紅燭啊! 既製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製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字為作者激昂的感情,藍字為作者哀傷的闡述,詩中句頭不斷的[紅燭啊!]及驚嘆號的重複(格律美),有了主觀意識的抒情及渲染,這心中起伏也有了情緒性節奏(音節美)。
〈紅燭〉觀後感 〈紅燭〉這首詩背後的意義,是聞一多願意捨命的理想 眼前是殘酷的現狀,卻不妥協於那黑暗的未來而宣示、行動 背負救國的使命,給了他堅持,過去對我來說那段褪色的歷史,轉變為不禁噙淚的故事
聞一多〈色彩〉於1923年收錄於《紅燭》詩集中聞一多〈色彩〉於1923年收錄於《紅燭》詩集中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 自從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再完成這幀彩圖, 黑還要加我以死。 從此以後, 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 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色彩 在西元前1,900年左右,巴比倫人就已經顯示了對色彩的高度興趣,認為「色」是物體的本性,人對色彩的感覺反應,大多根據生理感覺和心理經驗而來,不論是印象、記憶、聯想、象徵、經驗、習俗、生活習慣等各種因素,對於色彩心理的重要,影響不同文化人種。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輕重 色彩的軟硬 色彩的強弱 色彩的脹縮 色彩的進退 色彩的距離心理感覺 色彩的質感 漸層色
顏色代表意涵 綠給了我發展 “綠” 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在中國文化中還有生命的含義,可代表自然、生態、環保...等 綠色因為與春天有關,所以象徵著青春,也象徵繁榮(取自枝繁葉茂)。 小草發芽的顏色,是樹木吐葉的顏色,它象徵著生命的誕生,新事物的開端發展。
紅給了我情熱 “紅” 在中國,紅色傳統上表示喜慶,比如在婚禮上和春節都喜歡用紅色來裝飾。 紅色表示愛的顏色 “紅”是太陽、火、心臟的顏色,象徵著生命的熱情、執著、溫暖
黃教我以忠義 “黃” 中國朝代從宋朝以後,明黃色是皇帝專用顏色。 在某些黃色的服裝及裝飾上就使用了金色來代替。可能原因是,黃色相對金色顯刺眼,金色更加厚重。由此推測,中國古代的「正黃色」就幾乎可以等同於金色。 “黃”是高貴、寧靜的色彩,是君主喜歡的顏色,與忠誠密不可分
藍教我以高潔 “藍” 一些自然界的景象都是藍色的,如水和天空,給人舒服的感覺。 是天空的顏色,象徵虛空、無窮以及神性。 “藍”是大海、天空的顏色,象徵著寬廣、博大、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粉紅” 粉紅色是一種由紅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顏色,通常也被描述成為淡紅色。但是更準確的應該是不飽和的亮紅色。 “粉紅”是花蕾的顏色,象徵著燦爛、美好和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灰白” 灰色就是不動聲色,沒有人生來就是灰色的,是時間和經驗把人磨煉成灰色。灰比黑隱蔽一些,內斂一些,朦朧一些,低調一些,不像黑色那麼硬,那麼鮮明刺眼。灰色更有彈性 白色給人一種簡單的感覺,因此在中文中白話文代表一種比較接近生活口語的文體。 “灰白”是枯木、冷鐵的色澤,象徵著失意、冰冷、悲哀
黑還要加我以死 “黑”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貶義,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慘、悲傷、憂愁的日子,像「黑色星期五」;黑色在繪畫、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常用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氣氛;黑色是哀悼的顏色,人們常穿黑色衣服參加葬禮。 “黑”是灰燼、煤炭的色澤,它肅穆、莊重,通常象徵著死亡和結束。
寫作特色體現愛國精神表現濃烈情感重視新詩格律寫作特色體現愛國精神表現濃烈情感重視新詩格律
三美 格律方面主張新格律詩的「三美」 即 「音樂的美」(音節) 「繪畫的美」(詞藻) 「建築的美」(節的均稱和句的均齊)。
音樂之美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 自從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再完成這幀彩圖, 黑還要加我以死。 從此以後, 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 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音樂之美 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黑還要加我以死。
音樂之美 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黑還要加我以死。
繪畫之美 綠發展 紅熱情 黃忠義 藍高潔 粉紅希望 灰白悲哀 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