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95 Views
指導老師:蔡佩芳 指導助教:黃名芬 組長: 黃嘉慶 012 組員: 蔡怡靜 006 黃思茜 038 陳振豪 052 賴詩樺 067. 委託單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執行單位: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 資訊社會的來臨 消除 數位落差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之務 2. 探討數位落差可由個人、企業或國家等 不同政策層次切入討論. 01/38. 4. 「 性別主流化 」 促進性別平等 男女雙方受益均等 性別數位落差問題引起全球關注. 02/38. 3. 解釋數位落差的重要變數有 …
E N D
指導老師:蔡佩芳 指導助教:黃名芬 組長:黃嘉慶012 組員: 蔡怡靜006 黃思茜038 陳振豪052 賴詩樺067 委託單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執行單位: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資訊社會的來臨 消除數位落差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之務 2. 探討數位落差可由個人、企業或國家等 不同政策層次切入討論 01/38
4. 「性別主流化」 促進性別平等 男女雙方受益均等 性別數位落差問題引起全球關注 02/38 3. 解釋數位落差的重要變數有… 年齡、教育程度、都市化程度、種族、 職業、收入、家庭環境
二、數位落差相關文獻探討 03/38
NTIA對數位落差的定義: 「資訊擁有者與資訊未擁有者間產生的落差」 (NTIA,1999) 以『電腦擁有率』 為衡量數位落差的重要指標 早期以「資訊設備有無」 EX:擁有家庭電話、電腦、數據機者 衡量與未擁有者所形成的差異 04/38
But…隨著網路的普及 NTIA 對數位落差的定義由 電腦擁有率 轉換至 網際網路擁有&使用 以「上網率」做為重要指標 05/38
主要的焦點在於不同族群間 有無機會接觸資訊設備(硬體) 沒有設備=沒有能力&機會取得資訊 此時期看待數位落差問題的定義 從使用電腦、網路的有無 擴大到其他資訊通訊科技的使用 06/38
二、性別數位落差形成原因及現況 隨數位導入時間不同 不同族群間產生數位化時間差的現象 網路沒有消除社會不公平,反而 產生新的階級對立、加劇不平等現況 07/38
08/38 二、性別數位落差形成原因及現況 「性別」 一直是數位落差的重要解釋變項 「性別數位落差gender digital divide」 兩性取用資訊通訊科技(ICTS)的機會 運用網際網路各項活動上所產生的差異
社 會 結 構 ↓ 實用主義觀點下… 科技是中性工具 發展不涉及性別意涵 但性別論述匱乏 科 技 發 展 09/38
10/38 為何女性成為數位弱勢群體? 社會與科技存在互動關係 網路世界複製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 因此網路世界產生同樣的狀況
11/38 網路真的中立/中性嗎? 網路是女性的抗爭工具? 還是由男性主導的領域?
12/38 迎合女性市場的『女性網站』出現後 ※發現※ 絕大多數女性網站的表現 幾乎沿用現實社會的既有名稱與符號
政治類-大台南市候選議員賴美惠 表達人際關懷 柔和可愛的圖片 暖色系 『女人味?』 13/38
營利類-model網、Payeasy購物 以女模特兒來形塑女性形象 『女體』 深V…性感…曲線… 溝引…窈窕…蠻腰 14/38
內容主題&服務項目 圍繞在『女性話題』 美容、減肥、時尚、愛情、運勢… 女性=消費? 以上 都經過商業邏輯操作 助長男性的意識型態 14/38
非營利類-女同志網站、女性主義 跳脫一般媒體呈現的女性特質 設計上不受傳統女性特質侷限 打破刻板女性特質的認知 15/38
此研究發現 營利屬性網站內容明顯類別化 性別是市場區隔的主要因素 性別化的網站只針對女性 以既有性別特質來架構網站 16/38
設計網站已受到性別觀念影響 而這樣的網站建構 又反過來強化性別經驗跟印象 不只是顏色的選用 主題的安排跟文字的運用 都隱藏著性別的機制 17/38
社會複製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EX:不擅長資訊、從事科技產業者少) 女性受教育機會較低 欠缺學習模仿對象 科技及研究產業的性別升遷不公 女性的科系選擇被家庭限制 導致女性後天資訊素養不足 ※非天生能力不足 女性發展數位能力不利處 有以下四項結構因素: 1.刻板認知 2.角色定位 3.經濟能力 4.區域限制 18/38
受限於必須兼顧家務、 照顧及生產勞動等多重角色 女性往往「沒有時間」從事資訊學習 2.角色定位 19/38
性別職業隔離&性別薪資不公的社會結構 女性經濟條件不如男性 資訊取得成本較高 購買電腦&支付上網費用等能力較差 20/38 3.經濟能力
4.區域限制 上網率高低 無法證明兩性數位落差存在 以及為何存在 在發展中國家裡,女性往往 居住在都市化發展落後的鄉村 數位資源不足、取得不易 臺灣行政院研考會(2008/10)報告顯示 臺灣男性上網率70.7% 女性上網率66.2% 女性上網率長期低於男性4%~5% 女性取用資訊科技機會明顯低於男性 相差4.5% 21/38
學 前三 「95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 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4、6、8年級男學生使用電腦用途前三名: 玩線上遊戲(80.0%) 玩電腦遊戲(67.5%) 下載軟體&音樂(62.8%) 女學生使用電腦用途前三名: 寫作業、找資料(73.1%) 收發E-mail(66.2%) 下載軟體或音樂(61.5%) 行政院研考會 「95 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女 第一 22/38
顯示性別對網路應用上存在差異 導致兩性利用資訊科技 創造的生命機會大不相同 23/38 「95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 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行政院研考會 「95 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三、研究方法說明 資料來源分為兩部分 ‧性別數位落差現況(96年) ‧評估93~96年間四年縮減落差成效 24/38
三、研究方法說明 25/38 ‧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 ‧93~96年間 皆以臺灣、臺北市、高雄市、 金門縣、連江縣為主 ‧年滿12歲民眾
三、研究方法說明 26/38 ‧93~96年間 ‧有效樣本數各縣市信心水準95% ‧抽樣誤差↓4%
三、研究方法說明 資訊設備 資訊網路 資訊技術 資訊安全 教育、工作應用 公民行為、生活應用 Web 2.0、資訊蒐集 27/38 資訊近用 資訊素養 資訊應用
四、96 年性別數位落差現況 ‧樣本分布 男性 女性 36.0%30歲↓31.8% 17.8%31-40歲19.2% 17.5%41-50歲20.3% 28.6%50歲UP28.8% 29/38
‧樣本分布 男性 女性 最高學歷 男比女大學學歷多5% 女比男小學比例多5.4% 顯示男女受教育機會不均等 30/38
‧樣本分布 男性 女性 職業結構 男性經理主管、專業人士28.3% or體力勞動工作22.8% 女性以白領與事務居多 31/38
A.資訊近用現況 女性落後男性幅度隨之擴大 在中高齡民眾中特別明顯 電腦使用率 41-50 歲女性較同齡男性少了3.1% 51-60 歲女性落後5.2% 61-64 歲&65歲以上女性 擴大為15.9% &9.7% 32/38
A.資訊近用現況 33/38 上網率 依然以中高齡民眾中特別明顯 40歲以下上網率無性別差異 41-60 歲女性較同齡男性少了4.6 % 61-64 歲女性落後20.9% 65歲以上女性少5.4%
B.資訊素養現況 21-30歲女性需應用 電腦或網路來完成工作有76.7%&61.4%較同年齡男性高了20 % 男性資訊使用高於女性 技術員&助理專業人員 仰賴電腦&網路比率 與同業男性高出10% 女性事務工作者資訊使用率比男性高出4-6% 34/38
C.居家使用資訊設備情形 女性使用居家資訊設備機會60.0% 低於男性69.2% 女性較少使用家中資訊資源 因為家務牽絆、沒空(36.3%) 不論是哪一個年齡層 居家使用電腦機會女性都比不上同齡男性 其中以31-50歲女性使用機會最低! 35/38
六、結論與建議 36/38 ‧中高齡婦女兩性數位落差特別明顯 ‧中高齡資安觀念不如同齡男性 ‧女性資訊退用情形比男性嚴重 ‧女性數位落差縮減成效不如男性 ‧女性居家使用資訊設備不如男性 ‧女性資訊使用率明顯不如男性 ‧女性擁有資訊產品較男性少 ‧性別職業隔離依然存在
最根本的還是 打破所有與性別相關的刻板印象 教育民眾正確性別觀念 真正落實性別平等勿淪為口號 37/38 →制定兩性資訊近用機會之政策 針對縮短性別數位落差規劃具體政策 →加強輔導中高年齡層婦女 增加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 規劃適合婦女時間的課程 →鼓勵女性學習網路技術性技能
七、參考文獻 • 林宇玲(2000)。解讀全球資訊網上的台灣女性網站:由網站論述表現看性別與科技之關係。婦女與兩性期刊,第十一期,P1-P33。 • 性別數位落差研究報告(九十七年一月)。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性別數位落差研究報告(九十七年十月)。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173937&ctNode=12231&mp=100 • 研考會歷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024389&ctNode=12062&mp=100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E6%80%A7%E5%88%A5%E4%B8%BB%E6%B5%81%E5%8C%96 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