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54 Views
第三節 社會變遷. 目次. 戰後臺灣社會變遷的動力. 解嚴前後的社會運動. 社會型態的改變. 生活型態的改變. Dear all. sorry ~ 今天 沒聲音 上課 … 請對照 ppt 畫 4-3 重點 ppt 每 3min 會切換下一張 來不及的可參考紙本 ☆ 14:40 考 4-2 ,下課收. 戒嚴 時期的僵化社會. 背景: 國民黨 威權體制. ☆ 經濟發展 →社會轉型 教育普及 →知識提升. 社會變遷的動力. 社會運動興起的背景. ☆ 1970 年代 1. 背景: 外 ~ 內 ~ ◎蔣經國○化
E N D
第三節 社會變遷 目次 戰後臺灣社會變遷的動力 解嚴前後的社會運動 社會型態的改變 生活型態的改變
Dear all • sorry~今天沒聲音上課… • 請對照ppt畫4-3重點 ppt每3min會切換下一張 來不及的可參考紙本 ☆14:40考4-2,下課收
戒嚴時期的僵化社會 背景:國民黨威權體制 ☆經濟發展→社會轉型 教育普及→知識提升 社會變遷的動力
社會運動興起的背景 ☆ 1970年代 1.背景:外~內~ ◎蔣經國○化 2.行動:《大學雜誌》、《臺灣政論》 圖4-39:政治味濃厚的喜帖 圖4-40:大學雜誌創刊號封面
解嚴前的社會運動 1.背景:1980’s黨外政治運動 ↑ 2.情形:自力救濟最激烈 (環保) ex. ①大里廢水污染 ②鹿港反杜邦設廠(戰後規模最大)
解嚴後(1987)的社會運動 ◆ ☆蓬勃發展、多元競爭 (1)環保:貢寮反核四、宜蘭反六輕 (2)原住民:正名、還我土地、自治 (3)農民:(1988)「520農民抗爭事件」 (4)學生:(1990)「三月學運」 ☆ ☆ (5)教育:(1994)「410教改」
人口結構 ◆ 1.人口增加:日治中期、國府遷台 (死亡率↓) 2.家庭計畫: 1960’s ~ 1970’s 3.目前社會:高齡化、少子化
家庭結構 1.演變: 1961 ↑1960~1980 1980’s後 擴大.折衷 折衷家庭 核心家庭 2.原因:~ (一)(二)(三)
性別與性向關係 1.性別差異→社會傳統形塑 1980’s後,婦女地位提高 2.性向差異 人類情慾多元→有待立法保障
族群關係的轉變 1.戰後:省籍情結 (∵228) 2.現今: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 ◎分類-文化差異 ◎關係-多元文化 (差異而平等) 第五大族群
生活型態的改變 ☆背景:經濟快速發展 物質生活 精神生活 圖4-50:國連鎖速食店 圖4-51:臺灣高速鐵路通車 圖4-52: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圖4-53:俄國莫斯科芭蕾舞團於國家音樂廳彩排情形
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 所佔該族群全台總人數的百分比,請問它應該屬於哪一 族的原住民? (A)泰雅族 (B)布農族 (C)賽夏族 (D)排灣族 考題考很大 出處:98指考
表一與表二是1956到1986年間臺灣四個都會區人口數與人口年成長率的資料。表一與表二是1956到1986年間臺灣四個都會區人口數與人口年成長率的資料。 表一 (單位:千人) 表二 (單位:%) 表一的丙都會區最可能是: (A)臺北 (B)臺中 (C)臺南 (D)高雄 考題考很大 出處:99學測
表一 (單位:千人) 表二 (單位:%) 表二的甲都會區到1980年代以後人口仍維持較高成長率的主要原因為何? (A)經濟與社會發展,吸引大批人口移入 (B)政府推行鼓勵生育的新人口政策生效 (C)醫療資源發達,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 (D)為發展經濟,進用國外高級科技人才 考題考很大 出處:99學測
下一節: 第四節 臺灣的教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