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1.05k Views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 ( 今山东济南 ) 人。. 第一期( 1140 - 1162 )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 1162—1181 )南渡初期 第三期( 1181—1203 )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 1203—1207 )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1. 主观感情的浓烈 2. 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 语言技巧的开拓. 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E N D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1.主观感情的浓烈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语言技巧的开拓
稼轩词的缺点 • 有时过分散文化 • 议论太多 • 掉书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
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
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 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
上片即先写登临郁孤台时,俯看清江之水,回想起了史事;上片即先写登临郁孤台时,俯看清江之水,回想起了史事; • 继写遥望故都汴京而不可见,惟见无数青山而已。故国之思,中原陆沉之恨。
换头两句,慨叹岁月流去,壮志未酬,身世之感,复在句中托出。换头两句,慨叹岁月流去,壮志未酬,身世之感,复在句中托出。 • 结拍两句,只是通过眼前哀景的描述,烘托作者此时对国事的殷忧。
词仅四十四字,举怀人恋阙,望远思归,悉纳其中,而以清空出之,复一气旋折,深得唐贤消息。集中之高格也。词仅四十四字,举怀人恋阙,望远思归,悉纳其中,而以清空出之,复一气旋折,深得唐贤消息。集中之高格也。 俞陛云《宋词选释》
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犹觉无限悲愤。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犹觉无限悲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词的上片用铺叙的手法,极写上元灯节华灯逞艳,舞声喧的节日景象。 词的上片写得很热闹,而这所有的热闹都是为最后冷清中的发现作铺垫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写游人之盛。只“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彩灯飞舞,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 “黄金缕”等装饰品,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词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却引人深思。“众里”一句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历来也为人传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
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结构层次 • 上阕通过一个宫女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词人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
艺术特点 • 所抒发的感情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者个人的身世遭际紧密相关,赋予了婉约词以崭新的内涵。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早年随父任官至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父死,依姊居汉川(汉阳西北)。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早年随父任官至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父死,依姊居汉川(汉阳西北)。
后漫游湘鄂维扬,多次寓居合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后漫游湘鄂维扬,多次寓居合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
《绛帖平》 《续书谱》 《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集》 现存词中有十七首 附自注工尺旁谱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