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860 Views
人民幣國際化 ─現況與展望.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本章綱要.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與條件 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原因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 專 題 :中國是貿易大國但不是貿 易強國.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與條件. 意義: 一國貨幣突破國界在國際間發揮交易媒介、計價標準和價值儲藏的功能,而在國際間發揮這些功能的貨幣即成為國際貨幣。 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具體意義如下 : 交易媒介功能的國際化 計價標準功能的國際化 價值儲藏功能的國際化. 國際貨幣的功能. 國際貨幣的慣性.
E N D
人民幣國際化 ─現況與展望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本章綱要 •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與條件 • 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 •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原因 •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 •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 • 專題:中國是貿易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與條件 • 意義:一國貨幣突破國界在國際間發揮交易媒介、計價標準和價值儲藏的功能,而在國際間發揮這些功能的貨幣即成為國際貨幣。 • 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具體意義如下: • 交易媒介功能的國際化 • 計價標準功能的國際化 • 價值儲藏功能的國際化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國際貨幣的功能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國際貨幣的慣性 國際貨幣的使用具有「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與「自我強化機制」,當新的經濟主體加入C國貨幣的使用行列,可以與眾多已經在使用C國貨幣的人以比較低的成本進行交易,也會使原來使用C國貨幣的經濟主體得到的利益增加,並吸引更多的經濟主體使用C國貨幣,形成良性循環。 「規模效應」、「網路外部性」與「自我強化機制」使國際貨幣的使用出現慣性,一個國家的貨幣一旦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後,除非國際政經秩序受到重大衝擊,否則其他國家的貨幣很難取而代之。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與條件 (續) • 一國貨幣是否可以成為國際貨幣,主要取決於該國貨幣是否可以降低國際之間的交易成本 • 根據貨幣國際化的理論與歷史經驗,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如下: • 經濟規模與對外交易規模 • 貨幣是否可以自由兌換。 • 金融部門發展程度及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 • 幣值是否穩定及國內資產是否可以提供合理的投資報酬。 • 是否擁有吸引人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與「文化財」(Cultural goods)。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貨幣國際化的利益與成本 • 貨幣國際化的利益: • 國際鑄幣稅收益 • 福利水準提高 • 節省融資成本 • 金融收益 • 去除匯率風險並節省貨幣兌換成本 • 節省國際準備 • 提高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的影響力 • 貨幣國際化的成本: • 政策獨立性下降 • 貨幣政策與金融政策的困難度提高 • 國際貨幣地位逆轉的風險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 國際貿易的計價貨幣結構單位: % 資料來源: 作者整理自A. Kamps, The Euro as Invoicing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rankfurt am Main: European Central Bank, 2006). • 國際貿易的計價貨幣現況: • 在歐洲各國的對外貿易中,歐元是最主要的計價貨幣,美元次之,英鎊再次之;在亞太各國的對外貿易中,美元是主要的計價貨幣,日圓次之,歐元再次之;而美國的對外貿易幾乎都以美元為計價貨幣。
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 (續) • 國際金融交易的計價貨幣現況 • 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最近的三年一度的調查報告中,2013年在全球外匯市場中,透過美元進行的外匯交易占總交易金額比例高達87%,透過歐元、日圓、英鎊、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及人民幣進行的外匯交易分別占總交易金額的33.4%、23.0%、11.8%、8.6%、5.2%、4.6%與2.2%。 • 外匯交易有95%以上是因金融性交易而產生的,以上數據可以反應這些貨幣在國際金融交易中所扮演的計價貨幣角色。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主要貨幣占全球外匯交易金額的比重單位: % 說明:依2013年的排名排列。一筆外匯交易涉及兩種貨幣,因此所有貨幣占 外匯交易金額比重之合計數為200%。 資料來源: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Basel: BIS, 2013).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 (續) • 世界各國的外滙準備組成貨幣現況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的統計,截至2013年底,在世界各國外滙準備的組成貨幣中,美元的比例為61.2%,歐元的比例為24.4%,日元與英鎊的比例分別為3.9%與4%,瑞士法郎的比例為0.20%,其它貨幣(主要為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一些區域型貨幣)合占2.9%。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世界各國的外滙準備組成貨幣單位: % 資料來源: 作者整理自IMF,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Database.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原因 • 美國政府的債務持續攀升加上美國在次級房貸危機中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讓中國持有的龐大美元資產面臨購買力減損的威脅。 • 藉由人民幣國際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 經濟實力的崛起。 • 以人民幣國際化為號召,促進經濟轉型、金融轉型和社會轉型。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 • 中國政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先期策略 • 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的計價與結算 • 推動人民幣在跨境直接投資的計價與結算 • 與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 • 人民幣的跨境結算狀況 • 人民幣跨境結算是指在中國與境外地區的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順序大致是先由跨境貿易開始,再到跨境直接投資,最後為跨境金融投資。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2013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額及比例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計算自中國人民銀行,2013第4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 告;中國商務部,2013年進出口統計。 • 雖然人民幣的跨境結算金額迅速成長,但結算貨幣並 • 不等於「計價貨幣」。對貿易商來說,以本國貨幣作 • 為「計價貨幣」才能真正規避匯率風險,以本國貨幣 • 作為結算貨幣並不能規避匯率風險。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續) • 人民幣在境外發揮的金融資產功能 • 除了香港之外,目前人民幣在境外所發揮的金融資產功能有限。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香港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狀況單位: 百萬人民幣(期末值)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數據月報。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續) • 人民幣在官方交易上的現況 • 人民幣國際化在官方交易上的體現主要有中國與外國簽訂貨幣互換協定,及人民幣在若干國家充當外匯準備貨幣。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貨幣互換協議: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至2013年底,中國已經和歐盟、英國、韓國、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貨幣互換協議: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至2013年底,中國已經和歐盟、英國、韓國、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 • 充當外匯準備貨幣:菲律賓、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奈及利亞及泰國陸續表示將人民幣納入外匯準備資產。另外,智利、巴西與委內瑞拉也考慮將人民幣納為外匯準備貨幣。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況(續) • 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 • 根據人民大學編製的國際化指數,在2012年底,全球主要貨幣的國際化程度,美元為52.34%,歐元為23.60%,日元為4.56%,英鎊為3.98%,人民幣為0.87%,可知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仍低。 • 環球金融電信協會(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14年4月,人民幣在全球跨國支付金額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2%,排名7。相較之下,美元、歐元、英鎊與日元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0.15%、31.78%、9.24%與2.29%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金融自由化 資本帳自由化 區域化 周邊化 全球化 投資貨幣 準備貨幣 貿易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 • 貨幣國際化的路徑 • 就空間而言 • 就貨幣功能而言 • 就政策而言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續) •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 • 就貨幣國際化的空間路徑與貨幣功能路徑而言,人民幣目前主要是處於周邊化階段和貿易貨幣階段;就貨幣國際化的政策路徑而言,人民幣的還在利率自由化與匯率自由化的起步階段。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續) • 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 有很多因素嚴重制約了人民幣的可得性與可用性:資本管制、人民幣的利率與匯率沒有市場化、金融發展程度低。 • 資本管制:中國目前仍然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對境外居民來說,人民幣的可得性與可用性都受到嚴重限制,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很小。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續) • 利率與匯率沒有市場化:解除資本管制必須有配套措施,最重要的是利率與滙率必須市場化,而且必須先於解除資本管制。 • 國內金融市場欠發達:國內金融市場欠發達,不能為境外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國的債券及股票市場規模和中國的經濟規模 並不相稱。2013年年底,中國的債券發行餘額與股市總市值分別為4.45兆與3.81兆美元,約分別為同期美國的11.2%與的15.8%,全世界的4.9%與5.9%。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2013年中國與美國債券市場規模占全球比重 資料來源:作者計算與繪製。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2013年中國與美國股票市場規模占全球比重 資料來源:作者計算與繪製。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續) • 持續的國際收支雙順差:不利於中國向境外輸出人民幣。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推動策略(續) •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策略 • 排除限制人民幣可得性與可用性的制約因素: • 提高人民幣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程度:解除利率管制、停止信貸配給、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減少干預外匯市場。 • 積極發展金融市場:推進利率市場化來迫使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透過整合公債與公司債市場、統一債券市場監管單位、實施債券集中市場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互通等來促進債券市場發展。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策略 (續) • 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來改變國際收支雙順差:國內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利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消扭曲性的鼓勵出口與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等。 • 逐步解除資本管制:先解除對風險性小的資本交易的管制、後解除對風險性大的資本交易的管制,先解除對長期資本的管制、後解除對短期資本的管制,先解除對實質性資本交易的管制、後解除對金融性資本交易的管制。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是貿易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 中國的貿易規模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已經由1980年的0.77%提高為2013年的10.04% 。 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第一貿易大國。 中國對外貿易的整體競爭力仍然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仍然停留在低附加價值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環結。中國雖然是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貿易競爭力指數衡量中國的貿易競爭力 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CI) TCIi 為中國第i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 Xi為中國第i類產品的出口額,Mi為中國第i類產品的進口額。如果TCI值為正,表示中國在第i類產品的生產效率高於國際水準,是第i類產品的淨出口國,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如果TCI值為負,則中國在第i類商品處於競爭劣勢。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根據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標準(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簡稱SITC),國際貿易商品分為10大類,分別為0類(食品和活畜)、1類(飲料及煙類)、2類(非食用原料)、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4類(動植物油、脂及蠟)、5類(化學成品及相關產品)、6類(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7類(機械及運輸設備)、8類(雜項製品)、9類(未分類商品)。0類至4類為農產品與初級產品,屬於資源密集型產品,5類至9類為工業製品,其中6類與8類為勞動密集型產品,5類、7類與9類為資本密集型產品。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指數:1980-2013年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的貿易競爭力 • 中國農產品與初級產品的貿易競爭力下降 • 中國工業製成品的貿易競爭力上升 • 中國在工業製成品上的貿易競爭優勢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 • 中國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還沒有明顯的貿易競爭優勢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的貿易競爭力 • 中國農產品與初級產品的貿易競爭力下降 • 1980年,農產品與初級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為0.13,到了2013年,下降為-0.72。中國對原物料與資源的依賴程度高,必需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原物料與資源以滿足國內需求。 • 中國工業製成品的貿易競爭力上升 • 1980年,工業製成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為-0.18,到了1990年,轉為正值,以後大致都為正值,顯示長期以來,中國在工業製成品上具有貿易競爭優勢。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
中國的貿易競爭力 • 中國在工業製成品上的貿易競爭優勢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 • 2013年,中國在SITC第6類產品與第8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分別為0.42與0.61,而中國工業製成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為0.24 ,顯示中國在工業製成品的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 • 中國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還沒有明顯的貿易競爭優勢 • 2013年,中國在SITC第5類產品、第7類產品與第9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分別為-0.23、0.19與-0.97顯示除了第7類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中國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並無競爭優勢。 黃志典:國際金融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