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6 Views
土传病害生防菌哈茨木霉菌剂 生产工艺的研究. 指导老师:刘 波 博士、研究员 汇 报 人:曾庆才. 福州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201 3年0 1 月07日. 报告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研究进度安排 六、研究基础 七、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物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类土传性真菌病害。 病原菌从根部侵入植物,引起维管束病变,引起萎蔫死亡。 目前,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法,抗病育种法以及轮作法。
E N D
土传病害生防菌哈茨木霉菌剂 生产工艺的研究 指导老师:刘 波 博士、研究员 汇 报 人:曾庆才 福州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2013年01月07日
报告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研究进度安排 六、研究基础 七、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作物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类土传性真菌病害。 • 病原菌从根部侵入植物,引起维管束病变,引起萎蔫死亡。 • 目前,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法,抗病育种法以及轮作法。 • 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危害严重,抗病品种培育费时费力,轮作又限制,生物防治就成为最受青睐的办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生防微生物主要有木霉菌、丛枝菌根真菌、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其中,木霉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被认为具有重要生防价值。 • 木霉菌已广泛用于各种作物枯萎病的防治中,如Thangavelu, 2003; 杨春林, 2008; Ling N, 2009。 • 国内外已有商品化木霉制剂,较多为液体发酵液及其孢子菌剂。采用固体发酵方式的较少。
二、研究意义 • 本实验室已筛选出一株哈茨木霉菌FJAT-9040,研究表明,其对多种作物枯萎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为了该菌更好的产业化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产生的副产物—垫料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形成哈茨木霉菌肥菌剂。 • 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哈茨木霉菌肥菌剂在应用中可起到增强植物抗性及防病效果。
1、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培养条件对生防菌哈茨木霉产孢的影响。1、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培养条件对生防菌哈茨木霉产孢的影响。 4、探究生防菌哈茨木霉菌剂生产工艺流程,为生防菌 哈茨木霉菌剂工业化和商品化奠定基础。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2、摸索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的方式,为其扩大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3、摸索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为其发酵过程中补料提供技术参数。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内容 1、哈茨木霉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2、哈茨木霉固体发酵方式的研究 3、哈茨木霉固体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检测 4、哈茨木霉固体发酵产物的保存期及菌体稳定性检测 5、哈茨木霉菌剂的田间应用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培养基配方 的筛选 培养条件 的筛选 垫料 麸皮 比例 麦粒 含量 碳源 及其 浓度 氮源 及其 浓度 含 水 量 接 种 量 培 养 温 度 培 养 时 间 响应面法筛选最佳配方 响应面法筛选最佳培养条件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方式的研究 不同灭菌温度 不同灭菌时间 固 体 发 酵 方 式 灭菌条件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非灭菌条件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方式的研究 固 体 发 酵 方 式 浅盘培养法 蘑菇菌棒培养法
营养成分的 检测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氮源的 变化 水分的 变化 碳源的 变化 (一)研究方法——生防菌哈茨木霉固体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检测 近红外光分析仪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哈茨木霉固体发酵产物保存期及菌体稳定性检测 保存期及稳定性检测 不同 湿度 不同 温度 不同 时间 孢子萌发情况
种子出苗 植株生长情况 枯萎病防效 菌剂的田间应用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菌剂 的田间应用 • 茄科:番茄、茄子 • 瓜类:黄瓜、甜瓜 • 番茄、茄子 • 番茄、茄子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 发酵条件 的研究 生防 菌哈 茨木 霉 FJAT- 9040 菌剂 生产 工艺 的研究 产物的 保存期 和稳定 性的检 测 菌剂 的田 间应 用 发酵方式 的研究 营养成分 的检测
五、研究进度安排 2012年 10-2013.3 2013年 4-5 2013年 6-7 2013年 8-10 2013年 11-2014.2 菌株FJAT-9040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固体发酵方式的研究 固体发酵过程营养成分的检测 固体发酵产物保存期及稳定性的检测 菌剂的应用
六、研究基础 (一)实验室研究基础 张衡宇等对该菌株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学、液体发酵条件、对不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肖荣凤等对该菌株的GFP标记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荧光性状稳定的菌株FJAT-9295;同时对该菌株土壤定殖示踪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菌株在育苗土中定殖最好, 泥土中定殖最差;种植茄子的定殖效果比未种植的好。
六、研究基础 (二)本实验研究基础 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垫料与麸皮的比例 通过单因素方法筛选出了垫料与麸皮的最佳产孢比例垫料:麸皮=9:1,产孢量为4.6×107个/ml。
六、研究基础 培养基配方的筛选——麦粒含量的筛选 通过单因素方法筛选出了外加麦粒的含量,40%(体积比) 产孢量为2.3×108个/ml。
六、研究基础 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碳源及其浓度的筛选 通过单因素方法筛选出了外加碳源为蔗糖,添加量为0.1g/50ml。
七、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条件、对不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已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 本实验室已成功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并具有一株荧光性状较稳定的菌株。 本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