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第 8 章 现代微型计算机

第 8 章 现代微型计算机. 8.1 80x86 系列微处理器 8.2 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8.3 存储管理技术 8. 4 多任务管理与 I/O 管理 8. 5 现代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8.1 80x86 系列微处理器. 8.1.1 16 位80 X86 微处理器. 1. 8088微处理器 Intel 公司在推出8086之后, 推出了介于16位与8位之间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8088与8086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8088对外只有8根数据线引脚,访问16位的操作数需要二个总线周期。 8088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十分方便地与8位接口芯片相连接。

l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8 章 现代微型计算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章 现代微型计算机 8.1 80x86系列微处理器 8.2 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8.3 存储管理技术 8.4多任务管理与I/O管理 8.5现代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2. 8.1 80x86系列微处理器 8.1.1 16位80X86微处理器 1. 8088微处理器 • Intel公司在推出8086之后, 推出了介于16位与8位之间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 8088与8086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8088对外只有8根数据线引脚,访问16位的操作数需要二个总线周期。 • 8088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十分方便地与8位接口芯片相连接。 • 1980年,IBM公司使用8088成功地开发了16位微型计算机—— IBM-PC。

  3. 2.80186和80286微处理器 • Intel公司把大型计算机的技术融合到微处理器中,首先研制的80186在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 • 1982年Intel推出了增强型16微处理器 80286,集成度达13万管/片,时钟频率提高到5MHz~25MHz,它的16条数据线和24条地址线相互独立,不再分时使用,可以寻址16M的地址空间。 • 80286CPU增加了运行多任务所需要的任务切换、存储管理和多种保护功能。

  4. 80286CPU基本工作方式: • 实地址方式:和8086一样,使用20根地址线寻址1M的内存空间,DOS应用程序占用全部系统资源。 • 保护方式:80286CPU具有虚拟内存管理和多任务处理功能,通过硬件控制可以在多任务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 80286CPU的内部组成: • 总线接口部件BIU:地址单元AU、指令单元IU、总线单元BU。 • 执行部件EU: • IBM公司以80286为CPU生产了著名的IBM-PC/AT微型计算机,它的许多技术被沿用至今。

  5. Intel80286CPU结构 图8-1

  6. 8.1.2 32位80X86微处理器 1.80386微处理器 •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四代微处理器,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 • 片内集成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6MHz~33 MHz。具有32位数据线和32位地址线,32位通用寄存器。 • 80386内部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管理部件MMU、总线接口部件BIU组成。 • 80386有3种工作模式:实地址模式、虚地址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

  7. Intel80386CPU结构 图8-2

  8. 2.80486微处理器 • 1989年, Intel公司推出了集成120万个晶体管的32位微处理器80486。 • 80486中集成了: • 一个80386体系结构的主处理器; • 一个与80387兼容的数字协处理器; • 一个8KB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80486首次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在80486DX中使用),使内部部件可以以输入时钟的倍频运行。 • 80486还支持外部的二级Cache,支持多处理器系统。

  9. 8.1.3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 1.Pentium微处理器 •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32位微处理器Pentium(奔腾,以P5代称),内部集成了320万个晶体管,具有64条数据线和32条地址线。 • Pentium共有3个执行部件:两个整数执行部件U、V和一个浮点执行部件。 • 每个整数部件由五级流水线组成: • 浮点流水线由8级组成: • 通过上述流水线,微处理器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两条整数指令,或者一条浮点指令,这种结构被称为“超标量结构”。

  10. Pentium处理器内部16KB的一级Cache分为独立的8KB指令Cache和8KB数据Cache,使取指令和取数据可以同时进行。Pentium处理器内部16KB的一级Cache分为独立的8KB指令Cache和8KB数据Cache,使取指令和取数据可以同时进行。 • Pentium采用了分支预测技术(也称为转移预测技术),处理器效率得到提高。 • 除了实地址模式、虚地址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以外,又增加了一个系统管理模式。 • 1996年,Intel公司推出了改进型32位微处理器Pentium MMX(多能奔腾),它增加了57条MMX(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采用了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技术,提高了对多媒体数据的处理能力。 • 同一时期推出的第五代微处理器还有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联盟的PowerPC(这是一款RISC微处理器)以及AMD公司的K5和Cyrix公司的M1。

  11. 2.第六代微处理器 • 1996年Intel公司推出第六代微处理器Pentium Pro(高能奔腾)。 • 片内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 具有64位数据线和36位地址线,物理地址空间64GB(236),虚拟存储空间64TB。 • 1997年5月Intel公司发布了PentiumII(奔腾2代),采用P6核心结构,属于32位微处理器。 • PentiumII集成750万个晶体管; • 加强了MMX技术,能同时处理两条MMX指令; • L1 Cache增加到32KB,并配备了512KB的L2 Cache,在CPU一半的频率下工作; • PentiumII采用了双独立总线结构,前端总线FSB负责主存储器的访问,后端总线与L2 Cache连接; • 采用动态执行和寄存器重命名等RISC技术来执行x86指令。

  12. 动态执行技术主要包括: • 多路分支预测:对程序的流向进行分析,以便程序的几个分支可以同时在处理器内部执行。 • 数据流分析:对译码后的指令进行数据相关性和资源可用性分析,判断该指令能否与其他指令同时执行。 • 推测执行:将多个程序流向的指令序列优化后送往处理器的执行部件执行,充分发挥各部件的效能。多个分支的运行结果作为“预测结果”保留,将最终确定为“预测正确”的分支预测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加以保存。 • 为了减少不同分支指令争用同一个寄存器的情况,PentiumII增设了40个可以“重新命名”的“内部寄存器”,在指令流运行结束后写回“通用寄存器”,从而解决了多分支运行时争用寄存器的问题。

  13. 1999年2月,Intel公司推出Pentium III微处理器。 • 集成了950万到2800万个晶体管; • 它的前端总线频率(FSB)提高到133MHz; • 256KB的L2Cache集成到芯片内,和CPU以相同的频率工作; • 与运算部件的数据通路从64位扩展到256位; • 增加了新的70条SSE指令,使得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 PentiumIII微处理器内置了一个引起争议的产品序列号(PSN),能惟一标识一个微处理器; • 为了适应不同需求,Intel公司还推出了面向低档微机的Celeron(赛扬型)、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Xeron(至强型)和面向可移动领域的移动型PentiumII、PentiumIII。 • 类似的微处理器有AMD公司的Athon(K7)。

  14. Pentium III微处理器内部结构 图8-3

  15. 3.现代微处理器 • 1999年,AMD公司首先提出了X86系列微处理器的64位扩展架构AMD64,并在随后应用到它的Opteron及Athlon 64微处理器之中。 • 此后Intel公司也提出了IA-32e(Intel Achicture-32 Extend,Intel 32位体系结构扩展),后来又改名为EM64T(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Intel 64位内存扩展技术),出现在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处理器上。

  16. 原32位x86处理器的32位寄存器被扩展为64位,命名为RAX,RBX,……,增加了8个64bit的通用寄存器R8~R15,一个64bit的指令指针RIP。整数部件扩展为64位,可以进行64位的整数运算。原32位x86处理器的32位寄存器被扩展为64位,命名为RAX,RBX,……,增加了8个64bit的通用寄存器R8~R15,一个64bit的指令指针RIP。整数部件扩展为64位,可以进行64位的整数运算。 • EM64T的运行模式分为“传统的IA-32模式”和“IA-32e扩展模式”两大类。在传统的IA-32模式下,64位架构的处理器仍然像以前那样,工作在“保护模式”,“实地址模式”,“虚拟8086模式”下。在IA-32e扩展模式下,它可以工作在“32位兼容模式”下,以“64位处理器”的“身份”兼容运行32位处理器的程序,或者工作在真正的“64位模式”下,运行64位程序。

  17. 为了进一步提升处理器的性能,AMD公司、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在一个微处理器芯片中集成两个64位处理器的新结构,两个处理器有各自的L1 Cache,共享L2。 • Intel公司在2006年推出了称为“Core”的新内核。新一代“Core”内核将流水线从Prescott核心的31级降低为14级,通过优化整体结构提高性能。

  18. Core内核使用了一种“指令融合”的新技术,通过“指令解码器”将功能相关的两条连续指令“融合”为一条“内部指令”。例如将比较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融合为一条“比较并转移”指令,用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完成这两条指令的功能。Core内核因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完成4+1条指令,其中的+1即为被融合的指令。Core内核使用了一种“指令融合”的新技术,通过“指令解码器”将功能相关的两条连续指令“融合”为一条“内部指令”。例如将比较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融合为一条“比较并转移”指令,用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完成这两条指令的功能。Core内核因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完成4+1条指令,其中的+1即为被融合的指令。 • 内核的许多单元在空闲时可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以降低功耗。 • Core核心还包含了新的指令集SSE4。 • 目前使用Core内核的处理器产品称为“Core 2 Duo (酷睿2)”。

  19. 64位微处理器 • 2001年5月29日,Intel公司推出了64位微处理器Itanium(安腾),数据通道宽度128位。 • Itanium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采用称为IA-64的体系结构,不再兼容之前的80X86系列微处理器,是真正的64位处理器。 • 该处理器目前主要用于服务器。

  20. 8.1.4 32位微处理器的寄存器 • 80X86微处理器由16位升级为32位后,它的寄存器也对应升级为32位。 • 为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存储管理的需要,增加了一些用于控制的寄存器。 • 1. 数据寄存器 • 16位80X86处理器原有的4个通用数据寄存器扩展为32位,命名为EAX、EBX、ECX和EDX。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16位和8位寄存器,如AX、BX、CX、DX、AH、AL、BH、BL......。

  21. 2. 地址寄存器 • 原有的4个主要用于内存寻址的通用寄存器同样扩展为32位,命名为ESI、EDI、EBP、ESP。在实地址模式下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16位寄存器SI、DI、BP和SP。 • 指令指针寄存器扩展为32位,更名为EIP,实地址下仍然可以使用它的低16位IP。

  22. 在原有的4个段寄存器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的段寄存器FS和GS。在原有的4个段寄存器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的段寄存器FS和GS。 • 段寄存器长度仍为16位,但是,它存放的不再是16位二进制表示的“段基址”,而是13位代表这个段的一个编号,称为“段选择子”。 • 段的其他信息(起始地址、段的长度、段的属性...)组成64Bits的“段描述符”,存放在二张称为“段描述符表”的表格中。 • 一张表格存放的是当前任务所使用的段的信息,称为“局部段描述符表(Local Descriptor Table, LDT)”。 • 另一张表格存放了系统所使用的段的信息,称为“全局段描述符表(Global Descriptor Table, GDT)”。 • 13位二进制的“段选择子”就是这个段的“段描述符”在表中的顺序号。

  23. 16位段寄存器的另一位称为“表指示器(Table Indicator, TI)”,用来在二张表中间进行选择。 • 16位段寄存器的最低二位表示申请使用段的“特权级(RPL)”,取值0~3。 • 每个段寄存器还有一个配套的64bits“段描述符寄存器”。向段寄存器装入一个新的“段选择子”的同时,处理器会同时把它的描述符装入对应的“段描述符寄存器”。这些寄存器不能由指令来存取,对程序员是不可见的。

  24. 32位微处理器增加了4个系统地址寄存器: • 存放“全局段描述符表”首地址的GDTR; • 存放“中断描述符表”首地址的IDTR; • 存放“局部段描述符表” 选择子的LDTR; • 存放“任务段”选择子的“任务寄存器”TR。

  25. 3 . 控制寄存器 • 标志寄存器也扩展为32位,更名为EFLAGS。除了原有的状态、控制标志,增加了2位表示IO操作特权级别的IOPL,表示进入虚拟8086方式的VM标志等。 • 32位微处理器增加了5个32位的控制寄存器,命名为CR0~CR4。CR0寄存器的PE=1表示目前系统运行在“保护模式”,PG=1表示允许进行分页操作。CR3寄存器存放“页目录表”的基地址。 • 此外,还有8个用于调试的 • 寄存器DR0~DR7,2个用于测试的寄存器TR6~TR7。

  26. 8.1.5 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方式 • 实地址方式 • 32位微处理器刚加电或者复位时,就进入实地址方式。 • 实地址方式使用16位80X86的寻址方式、存储器管理和中断管理。实地址方式下使用20位地址寻址1MB空间,中断向量表安置在00000H开始的1KB内。 • 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需要在指令前加上寄存器扩展前缀),使用特权级0,可以执行大多数指令。 • 实地址方式用于在开机后为进入保护模式做准备,也可以把32位处理器用作一片高速16位处理器使用。

  27. 保护方式 • 保护方式是32位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方式。 • 保护方式下微处理器支持多任务运行环境,对任务进行隔离和保护,进行虚拟存储管理。 • 保护方式能够充分发挥32位处理器的优良性能。 3. 虚拟8086方式 • 虚拟8086方式是保护模式下某个任务的工作方式,允许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多个8086程序。 • 虚拟8086方式使用8086的寻址方式,每个任务使用1MB的内存空间。虚拟8086方式的任务以最低特权级运行,所以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28. 系统管理方式 • 系统管理模式(System Management Mode , SMM)主要用于电源管理 • SMM可以使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部件进入“休眠”状态,有键盘按下或鼠标移动时“唤醒”系统,使之继续工作。 • 利用SMM可以实现软件关机。

  29. 8.2 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8.2.1 80X86微型计算机结构 • IBM-PC,PC/XT微型计算机结构 • IBM公司以8088为CPU构建了的第一代的PC机——IBM-PC,该计算机以盒式录音机作为外存储设备,使用不够方便。 • 随后,IBM公司推出了它的增强型—IBM-PC/XT,它采用10~20MB的硬盘驱动器作为辅助存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 PC/XT机采用以CPU为中心的简单结构,通过若干缓冲和锁存电路把8088CPU的信号连接到它的“系统板”上,构成了62线的“XT总线”。

  30. XT总线包括8位数据线,20根地址线,使用与CPU相同的4.77MHz的时钟信号。由于8088CPU传输一次数据需要4个以上的时钟周期,所以XT总线的数据传输率约为1.2MB/S。XT总线包括8位数据线,20根地址线,使用与CPU相同的4.77MHz的时钟信号。由于8088CPU传输一次数据需要4个以上的时钟周期,所以XT总线的数据传输率约为1.2MB/S。 • 它的“系统板”上除了8088CPU及其外围电路,还集成了ROM、RAM、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键盘、扬声器接口以及8个62引脚的“XT总线”扩展插槽。 • 它的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串行通信接口都是以“接口卡”的形式通过62脚插槽与系统相连接的。主板上最多提供256K的DRAM存储器,更多的存储器需要做成“接口卡”与系统相连。

  31. IBM-PC/XT微型计算机结构 图8-5

  32. PC/AT微型计算机结构 • 为了适应新的CPU的推出,IBM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微型计算机——IBM PC/AT; • PC/AT对8位的“XT总线”进行了扩充,构成16位的“AT总线”; • 随后,Intel和其他公司联合,推出了与AT总线兼容的,公开的总线标准——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ISA总线使用24位地址、16位数据、15级硬件中断和7个DMA通道,使用6~8MHz时钟信号,最高数据传输率为8MB/S。

  33. ISA总线与XT总线兼容,ISA插槽做成二段:第一段提供XT信号,可以继续使用XT总线的接口卡;第二段提供ISA所增加的信号,同时插入二个插槽就得到完整的ISA信号。ISA总线与XT总线兼容,ISA插槽做成二段:第一段提供XT信号,可以继续使用XT总线的接口卡;第二段提供ISA所增加的信号,同时插入二个插槽就得到完整的ISA信号。 • 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要求内存储器的速度也要相应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分级”总线的微型计算机结构:把CPU与内存储器直接相连,称为“CPU局部总线”;经过外围芯片(组)产生“系统总线”,与相对低速的其他I/O设备相连接。 • L2 Cache 和DRAM 及其控制器通过“CPU局部总线”与80486直接相连。在AT机型中还使用了独立的实时时钟/日历芯片,关机时用后备电池供电,可以连续计时。

  34. IBM-PC/AT微型计算机结构 图8-6

  35. 8.2.2 Pentium系列微型计算机结构 • 自从1987年Intel公司生产出8086 CPU之后,每隔3-4年,微处理器就要“升级换代”一次。 • 微处理器的快速更新带来了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给系统其他电路的研制、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为了获得一个稳定、高性能的系统结构,Intel于1991年底提出,1993年联合其他公司推出了PCI总线规范。它独立于CPU,完全兼容当时已有的ISA/EISA/微通道总线,具有高达133MB/S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高性能图形接口和其他高速外设的需要。 • 随着同年高性能微处理器Pentium的推出,Pentium + PCI成为新一代微型机计算机的的代名词。

  36. 1. “南北桥”结构 • “南北桥”结构支持多级总线的系统组成。系统由处理器总线(Host Bus),局部总线(PCI)和系统总线(ISA)三级组成(图8-7)。 • 处理器总线连接高速缓存(Cache)和主存储器; • PCI总线连接显示适配器、网络适配器、硬盘驱动器等高速设备; • ISA总线连接传统的并行口、串行口、软盘驱动器、键盘、鼠标等相对低速的外部设备。 • 各“级”之间信号的速度缓冲、电平转换、控制协议转换由称为“桥”的电路实现。 • 根据“桥”二端电路的不同,有“CPU / PCI桥”(Host Bridge),“PCI / ISA桥”,“PCI / PCI桥”等。

  37. “CPU / PCI桥”处于上部,按照地图的习惯,被称为“北桥”。该芯片除了“CPU / PCI桥”电路之外,同时集成了AGP总线接口、主存储器控制器、PCI仲裁器。 • “PCI / ISA桥”位于图的下方,被称为“南桥”,它同时还集成了IDE辅助存储器接口,二个8259中断控制器,二个DMA控制器,8253/8254定时/计数器和实时时钟,还增添了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I/O APIC”等。 • 传统的较低速的接口集成在称为“Super I/O”的电路中 • 许多公司研制和生产了组成“南-北桥”的芯片组,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能和技术特征。 • Intel公司生产的典型的“南-北桥”的芯片组有440BX和440TX等。 • 从Pentium II开始的CPU还提供专用的引脚,通过南桥芯片的“I/O APIC”接口连接多于一个的CPU,构成多CPU的系统。

  38. “南北桥”结构的PentiumII微型计算机 图8-7

  39. 2. “两个中心”结构 • “南-北桥”结构存在一个明显的“数据传输瓶颈”:南桥芯片连接的高速外设都要通过PCI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这增加了PCI总线数据交换的拥挤程度。Intel公司为此又推出了称为“中心结构”的新的结构体系。 • “存储控制中心”(Memory Control Hub, MCH)芯片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处理器与系统其他设备的高速连接。 • 它与处理器连接,通过存储器总线连接主存储器, • 通过“中心高速接口”与称为“I/O控制中心(I/O Control Hub , ICH)” 的芯片连接, • 它还集成了高速AGP总线接口,电源管理部件和存储管理部件。 • 有的MCH芯片还同时集成了AGP图形接口,可以直接连接显示设备,称为“图形存储控制中心(GMCH)”。

  40. “I/O控制中心”芯片(ICH)负责建立I/O设备与系统的连接。在它的内部集成了:“I/O控制中心”芯片(ICH)负责建立I/O设备与系统的连接。在它的内部集成了: • 2个IDE辅助存储器接口(Primary IDE , Secondary IDE); • 2个或4个USB接口; • 内置了PCI总线仲裁器和PCI总线接口; • 内置了AC'97控制器,提供音频编码和调制解调器编码接口; • 通过LPC I/F和Super I/O芯片相连。该芯片内置相关接口,连接软盘驱动器、键盘、鼠标等相对低速的外部设备,同时提供传统的并行、串行接口; • 称为“固件中心”(FWH)的芯片主要用来存储系统和显示的BIOS,它也连接到ICH芯片上。

  41. Intel公司生产的典型的“中心结构”的芯片组有810,815,820,850,860和845等系列。Intel公司生产的典型的“中心结构”的芯片组有810,815,820,850,860和845等系列。 • PC'99规范中取消了ISA总线,需要使用时可通过“PCI/ISA桥”芯片引出。 • “中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多级总线结构,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微计算机系统结构.

  42. “两个中心”结构的Pentium微型计算机 图8-8

  43. 8.2.3 Intel 系列芯片组 系统芯片组的作用: • 连接构成系统的各个部件(处理器,主存储器,接口,外设) • 提供各种基本信号,连接局部/系统总线, • 集成了时钟、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以及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电路。 • 系统芯片组在系统的构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系统结构简洁而同时又保持了强大的功能。 • 广泛使用的Intel芯片组有865,915,925,965等系列

  44. 1. Intel 845芯片组 由存储控制中心芯片(如:82845P)和第四代IO控制中心芯片(ICH4,如:82801DB)组成。 • 支持mPGA478封装的P4或Celron D处理器,处理器总线频率最高533MHz; • 支持SDR/DDR SDRAM等不同种类的存储器; • 提供1X/2X/4X AGP图形总线; • 支持USB2.0。

  45. 2. Intel 865芯片组 由865系列的MCH芯片(如82865PE)与第五代IO控制芯片(ICH5/ICH5R,如82801EB)组成。 • 支持mPGA478封装的P4 或 Celeron D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yper Threading,HT)技术,支持800MHz/533MHz/400MHz的处理器总线; • 支持双通道DDR400存储器,带宽达到到6.4GB/s(64/8*400MHz*2),与处理器总线带宽相均衡; • 提供8X/4X AGP图形总线; • 提供串行ATA硬盘驱动器接口和Gb级的以太网接口。

  46. 用Intel 865芯片组构建PC系统

  47. 3. Intel 965芯片组 Intel 965芯片组配用第八代IO控制芯片(ICH8,如82801HB)。以Intel G965 Express芯片组(MCH芯片为Intel 82Q965)为例: • 支持多内核CPU(如Pentium D, Core 2 Duo),支持超线程技术,处理器总线频率为1066MHz或800MHz,使用LGA775封装; • 提供PCI Express x16高速图形总线,带宽达到8GB/s,是AGP 8X接口带宽的3.5倍; • 提供6组PCI Express X1总线接口,供系统扩展; • 支持双通道DDR2-667存储器,最多8GB; • 提供6组独立的串行ATA辅助存储器接口和增强型SATA。

  48. 用Intel G965芯片组构建系统

  49. 8.3 存储管理技术 8.3.1 高速缓存技术 • 对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而言,低价格、大容量、高速度是一组永恒的矛盾; • 用单一工艺制造的半导体存储器难以同时满足上述三方面的要求。 •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发挥不同存储器件各自的长处,采用多层次的存储系统。

  50. 1. 多级存储体系 • 多级存储体系就是把几种不同容量、速度的存储器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能较好地同时满足大容量、高速度、低价格的要求。 • 以增加技术复杂程度为代价。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图,该系统由高速缓存(Chache)、主存、辅存三类存储器组成。 三类存储器构成了二个层次的存储系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