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162 Views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教学目的 : ( 1 )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2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唯物主义; ( 3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 讨论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共先进文化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世界历史形成、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 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的反抗 [ 英国的
E N D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教学目的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唯物主义; (3)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讨论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共先进文化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世界历史形成、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的反抗[英国的 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 (二)科学前提: 对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英国的古 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 (三)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详述待 后); (四)社会人格: 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精神领袖。
马克思生平简介: 1818、5、5: 生于德国特里尔市一个律师家庭; 1835、9、24: 毕业于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835、10、15—36、8:依父命在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 1836、10、22: 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1837年底: 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 1840、下半年—1841、3:写作并完成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 1842、1—1843、3:在莱茵报工作;43、6,与燕妮结婚; 1843、3—44、3: 在巴黎与人合作办《德法年鉴》,创刊号即停刊; 1844、4—8: 流亡巴黎时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2、3: 被驱逐出巴黎,迁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8、1: 《共产党宣言》写作,并于2、24在伦敦出版; 1848、3、3: 被比利时政府下令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4、6: 被巴黎当局驱逐出巴黎,回到德国; 1849、5、19: 被德国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出德国,来到巴黎; 1849、7、19: 被法国政府当局驱逐出巴黎,赶出法国; 1849、8、26: 从法国来到英国伦敦——直至去世。 1883、3、14: 在英国伦敦逝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几部主要著作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 核心命题——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 核心范畴——异化劳动;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 核心范畴——实践; 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 唯物史观的基本图式(草创)。 5.《共产党宣言》(1848):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实践本体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转换——人类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实践建构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实践功能论。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扮演”的五种角色 (1)历史上的文本; (2)后人概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一种学派; (4)意识形态; (5)现实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