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58 Views
一 段 久 遠 的 故 事. 西元前六世紀, 大約是 孔子 的時代, 畢達哥拉斯 生於 愛琴海 上的 薩摩斯島.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約公元前 572 -公元前 492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 天文學家。. 他的一生 充滿了傳奇與神祕. 畢達哥拉斯 歷經 20 年的海外旅遊 曾到過 印度 、 埃及 、 巴比倫 接受古代流傳下來的 天文 、 數學知識. 畢達哥拉斯 回到 薩摩斯 島後, 建立一所學校 叫 畢達哥拉斯 半圓 致力於哲學研究 及數學的應用.
E N D
西元前六世紀, 大約是孔子的時代, 畢達哥拉斯 生於愛琴海上的 薩摩斯島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約公元前572-公元前492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 天文學家。 他的一生 充滿了傳奇與神祕
畢達哥拉斯 歷經20年的海外旅遊 曾到過 印度、埃及、巴比倫 接受古代流傳下來的 天文 、 數學知識
畢達哥拉斯 回到薩摩斯島後, 建立一所學校 叫畢達哥拉斯半圓 致力於哲學研究 及數學的應用
一日,在一個貴族的盛大宴會裡, 這位 樂於辯論 喜歡沉思 善於觀察 的畢達哥拉斯 被地板上奇妙的圖案 吸引住了...
看著一個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花磚, 黑與白交替的排列著, 形成美麗的方格地面。 在這美麗的方格中, 似乎有一種模糊不清的規則 時隱時現的 出現在他的面前…
是的! 一定有一種奇妙的東西 藏在這方格子裡面! 畢達哥拉斯暗想著…
畢達哥拉斯彎下腰去, 用手指頭在磚上畫起圖來。 = + 真巧!大正方形面積=兩個小正方形面積之和!
於是,畢達哥拉斯提出: 直角三角形中 垂直的兩邊稱之為股 而另一邊為斜邊, 那麼 兩股的平方和 這就是數學史上有名的- 畢達哥拉斯定理 The End 斜邊 c 股 a = 斜邊的平方 股 b
討論時間 再看一次故事 定理的證明 定理的名稱 關於畢達哥拉斯 選個星星…
定理的名稱 歷史上商高定理的名稱特別多, 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 都有不同名稱。 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說法… 下一頁
陳子定理 商高定理 畢式定理 百牛定理 勾股定理 驢橋定理 木匠定理 想了解名稱的由來- 請按各名稱前的 <回去選星星>
商高定理 《周髀算經》書中有一段商高(西周時大夫 ,約西元前1100年)答周公問中有「勾廣三, 股修四,經隅五」的話,意即直角三角形的兩 條直角邊是3及4、斜邊是5。商高提到的勾三 、股四、弦五是我國最早有關「商高定理」的 記載,由於畢達哥拉斯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故有些人認為此定理應稱為「商高定理」。 <回到定理名稱>
畢氏定理 西方國家普遍相信「畢氏定理」是由畢達哥 拉斯發現的,或者至少是由他證明的。 近代數學史家對這個推論表示存疑。雖然有 許多證據顯示畢達哥拉斯並非此定理的創始 者,然而因為早期許多哲學家、數學史家等 推斷畢達哥拉斯發現了這個定理,故冠以 「畢達哥拉斯定理」之名。 <回到定理名稱>
弦五 股四 勾三 勾股定理 • 勾股弦即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邊長 • 三角形的短邊稱之為「勾」 • 三角形的長邊稱之為「股」 • 長邊和短邊的連線即斜邊稱之為「弦」 • 有些人認為不知是由誰最先發現定理, • 故避開人名,以「勾股弦定理」稱之, • 有勾股必有弦,故亦稱為「勾股定理」。 • 此名稱,可追溯自<周髀算經>的趙君卿注 勾股弦圖 Kou-ku-shian <回到定理名稱>
木匠定理 由於木匠在決定垂直、直角及邊長時, 發現邊長為 3, 4, 5的三角形關係, 並且為直角三角形。 這是木匠經常使用來求直角的方式, 即為木匠法則,所以又稱木匠定理 <回到定理名稱>
陳子定理 《周髀算經》記載陳子的敘述:「昔者榮方問 於陳子,曰今者竊聞夫子之道,如日之高大, 光之所照,一日所行,遠近之數,人所望見, 四極之窮,列星之宿,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 為句,高為股,句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 得邪至日,從畢所旁至日所十萬里。」 這段敘述除了指出三角測量的方法外,並提到 「句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 所以有人認為此定理應稱為「陳子定理」。 <回到定理名稱>
百牛定理 相傳畢達哥拉斯發現畢氏定理後欣喜若狂, 於是宰了100頭牛來祭拜掌管文藝、科學的 繆斯女神(Muses),以酬謝神的啟示並大肆慶 賀了許多天,因此畢氏定理也叫做百牛定理 <回到定理名稱>
驢橋定理 這個定理原是指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卷 的第五命題:『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記載中,歐洲中世紀時,有些學生學到這個命 題時,就學不下去了。所以這一命題被謔稱為 「驢橋」,意謂笨蛋的難關 或『驢橋定理』 即「驢橋在此,愚者莫過」之意。 不知怎的,法國人卻喜歡把這個名字加諸在 Pythagoras定理的頭上! <回到定理名稱>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的生平 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傳說 <請選擇 喔!> <或回去選星星>
畢達哥拉斯的生平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西元前572~300 ) 是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生於希臘東部薩摩斯島(Samos) 卒於他林敦(即現在意大利南部的塔蘭托)。 年輕時離家求學,拜泰爾斯(Thales of Miletus) 為師,學習幾何與哲學。後遊學巴比倫和埃 及,接受古代留傳下來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約西元前530年移居到西西里島, 後定居在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克羅托內(Crotone) 並建立畢達哥拉斯學派,收受門徒並限制僅 300名。學派聲勢日漸壯大,開始掌有政權, 但遭到一位因入會被拒的人民領袖西隆(Cylon) 煽惑當地人民發生暴動,學派的聚會場所在 暴動中被燒毀,大部份信徒被燒死,而畢氏 雖逃到梅塔龐塔姆,但卻在又一次的襲擊中 (約西元前500年)被殺死。 <回到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定居克羅托內時,創立一個宗教、 政治、學術合一的秘密團体,後人稱之為畢達 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組織非常嚴密,帶有濃厚的 宗教色彩,且學派中任何會員的發現都會歸於 畢達哥拉斯的名下,且秘而不宣,因此後人不 知這些成就具體是由何人何時發明的。 學派把五邊形之對角線組成一個五角星 ,把它當作會員的識別符號。 <回到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主要貢獻在數學。 他的主要成就有: 1. 將學問分為四類: 數的絶對理論:算術 數的應用:音樂 靜止的量:幾何 運動的量:天文 上述四項合起來叫四道(quadrivium)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主要貢獻在數學。 他的主要成就有: 2. 根據簡單整數比原理創造音樂理論: 畢達哥拉斯學派非常著迷數與音樂的 研究,將數字觀念應用在音樂上,對 希臘和後來的歐洲音樂理論產生極為 深遠的影響,使得他贏得希臘音樂理 論的開山鼻祖。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主要貢獻在數學。 他的主要成就有: 3. 將自然數進行分類: 如奇數、偶數 完全數、親和數 三角數、五角數、六角數 平方數……等等;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主要貢獻在數學。 他的主要成就有: 4. 畢達哥拉斯定理與畢達哥拉斯數: 畢氏定理 兩股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畢氏數 能滿足畢氏定理的三個正整數 如:(3,4,5)(5,12,13)(7,24,25)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貢獻 畢達哥拉斯的主要貢獻在數學。 他的主要成就有: 5. 圖形的填滿及正多面體的研究: 證明了三角形,正方形及正六邊形 可填滿平面。 發現四面體、六面體及八面體 (歐幾里德證明僅存五種正多面體, 另二種為十二面體及二十面體) <回到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的傳說 有趣的傳說: 畢達哥拉斯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他認為每 個人都該懂些幾何。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勤勉的窮人 ,他想教他學習幾何,因此對此人建議:如果這人 能學懂一個定理,那麼他就給他一塊錢幣。這個人 看在錢的份上就和他學幾何了,可是過了一個時期 期,這學生對幾何卻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反而要 求畢達哥拉斯教快一些,並且建議:如果老師多教 一個定理,他就給一個錢幣。不需要多少時間,畢 達哥拉斯把他以前給那學生的錢全部收回了。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傳說 神秘的傳說: 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從被鞭打的狗旁邊經過,懇 求鞭打的人不要再打了,因為他看見這隻狗的靈魂 就是他的朋友;而他本人也有多次靈魂轉世的記載 ;亞里斯多德也記載許多他的奇蹟,譬如:在同一 天同一時候,許多人不僅在梅塔龐塔姆,而且在克 羅托內看見他,在渡河時,許多人都聽見河水發出 「畢達哥拉斯」的歡呼聲。 下一頁
畢達哥拉斯的傳說 特別的傳說: 在所有『數』中,畢達哥拉斯特別討厭17這個 數。因為它正好在16和18之間。而16和18是僅有的 自然數:正好同時等於一個矩形的面積或周長。 例如:邊長是4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6而四邊長度 的和也是16。邊長是3與6的矩形,面積是18而四邊 長度的和也是18。 除了16和18外,其它沒有任何自然數可以滿足 這樣的性質。 <回到畢達哥拉斯>
定理的證明 讓我們以欣賞的眼光來看 這是 達文西的證明 <回去選星星>
討論時間 隨時動動腦,人才不會老 想想下面的問題 並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喔… 問題二 問題三 問題一 <或回去選星星>
問題一 為何我們要稱畢氏定理 為商高定理呢? 可以看看理由喔…
理由是… 主要是定理起源的問題, 目前所知在我國古代以及古巴比倫時代 均有相類似的定理證明,而且時間均比 畢達哥拉斯來的早,因此我們於80年代 將之改為---商高定理。 這可是中國人相當偉大的成就喔! 回到討論時間
問題二 什麼是 三角數、五角數、六角數 完全數、親和數、平方數 (別忘了逛逛圖書館或上網查詢) 回到討論時間
問題三 目前所記載的商高定理的證明 有幾種呢? 你能不能也想出一種證明方法 (別忘了逛逛圖書館或上網查詢) 回到討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