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 likes | 1.29k Views
第二十一章 过渡金属 (II). 21.1 铁系元素 21.2 铂系元素 21.3 过渡金属的通性. 21.1 铁系元素. 21.1.1 铁系元素概述 21.1.2 铁、钴、镍的化合物.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的陨石( Fe 、 Ni 、 CO 等金属的混合物)。在埃及、西南亚等一些文明古国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在埃及的第四王朝(纪元前 2900 年)的齐奥普斯( Cheops )大金字塔中发现有不含镍的铁器。在我国也曾发现约公元前 1400 年商代的铁刃青铜钺。该铁刃就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钺体嵌锻在一起的。
E N D
第二十一章 过渡金属 (II) • 21.1 铁系元素 • 21.2 铂系元素 • 21.3 过渡金属的通性
21.1 铁系元素 21.1.1 铁系元素概述 21.1.2 铁、钴、镍的化合物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的陨石(Fe、Ni、CO等金属的混合物)。在埃及、西南亚等一些文明古国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在埃及的第四王朝(纪元前2900年)的齐奥普斯(Cheops)大金字塔中发现有不含镍的铁器。在我国也曾发现约公元前1400年商代的铁刃青铜钺。该铁刃就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钺体嵌锻在一起的。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的陨石(Fe、Ni、CO等金属的混合物)。在埃及、西南亚等一些文明古国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在埃及的第四王朝(纪元前2900年)的齐奥普斯(Cheops)大金字塔中发现有不含镍的铁器。在我国也曾发现约公元前1400年商代的铁刃青铜钺。该铁刃就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钺体嵌锻在一起的。 • 冶铁技术发明于原始社会的末期(约公元前2000年),即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是从“铁矿的冶炼”开始。 •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居住在亚美尼亚山地的基兹温达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发明了一种冶铁的有效方法。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也掌握了冶铁技术。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在公元前1300年已进入铁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铸铁的国家。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铁器。从许多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我国劳动人民早在近3000年前的周代,已会冶炼铸铁了。到了公元前3~4世纪,我国铁器的使用便普遍起来。这说明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比欧洲早出1600年。在古人类发现铁时,由于其坚硬的特性,被命名为Iron(“铁”),该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坚固”、“刚强”的意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铸铁的国家。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铁器。从许多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我国劳动人民早在近3000年前的周代,已会冶炼铸铁了。到了公元前3~4世纪,我国铁器的使用便普遍起来。这说明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比欧洲早出1600年。在古人类发现铁时,由于其坚硬的特性,被命名为Iron(“铁”),该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坚固”、“刚强”的意思。 • 铁的元素符号“Fe”,源自拉丁文“Ferrum”,意指“铁”,系该词的缩写。
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就已知利用钴的化合物制造有色玻璃,使之生成美丽的深蓝色,埃及人也曾利用它的化合物做人工宝石的染色剂,我国唐代彩色瓷器上的蓝色也是利用钴的化合物着色的。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就已知利用钴的化合物制造有色玻璃,使之生成美丽的深蓝色,埃及人也曾利用它的化合物做人工宝石的染色剂,我国唐代彩色瓷器上的蓝色也是利用钴的化合物着色的。 • 16世纪在欧洲,矿工们发现一种不知成分的蓝色矿石(即辉钴矿CoAsS)有很神秘的性质,它能使玻璃染上蓝色,当时人们称它为Kobalt,这一词在德文中是“妖魔”的意思。到1735年,瑞典化学家布朗德特(Brandt G,1694-1768)从辉钴矿中还原出金属钴,他明确指出辉钴矿的蓝色是由于钴的存在,他认识到钴和铁相似,有磁性,但是和铋不同,铋不能使玻璃染上蓝色,他称从辉钴矿中还原出的这种金属为Cobalt,英文Cobalt即由德文的Kobalt而来,化学符号为Co,中文译为钴。
镍的历史和钴的历史相似,古人早已知道使用镍的合金—白铜。1751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A.F.Cronstedt)取“尼客尔铜”(Kupfer-nickel)即“假铜”(现名镍的砷化物矿,又叫红砷镍矿)表面风化后的晶粒与木炭共热,还原出一种白色金属,其性质与铜不同,后来他仔细研究了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后,确认是一种新元素。镍的历史和钴的历史相似,古人早已知道使用镍的合金—白铜。1751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A.F.Cronstedt)取“尼客尔铜”(Kupfer-nickel)即“假铜”(现名镍的砷化物矿,又叫红砷镍矿)表面风化后的晶粒与木炭共热,还原出一种白色金属,其性质与铜不同,后来他仔细研究了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后,确认是一种新元素。 • 与钴的命名类似,矿工们对德国的银矿山上另一种同类矿石也很讨厌,它曾使矿工们长期受累,他们称它为Kupfer-nickel(“假铜”、“魔鬼的铜”之意)。克朗斯塔特采用缩略词“Nickel”(即“小鬼”之意)命名新金属,汉语译名称为“镍”。
值得提出的是,据考证,我国早在克朗斯塔特前1800多年的西汉(公元前1世纪),便已经懂得用镍与铜来制造合金——白铜,并将白铜器件销于国内外,说明我国是最早知道镍的国家。至今,波斯语、阿拉伯语中还把白铜称为“中国石”。值得提出的是,据考证,我国早在克朗斯塔特前1800多年的西汉(公元前1世纪),便已经懂得用镍与铜来制造合金——白铜,并将白铜器件销于国内外,说明我国是最早知道镍的国家。至今,波斯语、阿拉伯语中还把白铜称为“中国石”。
21.1.1 铁系元素概述 Ⅷ族 Fe Co Ni 铁系 Ru Rh Pd Os Ir Pt 铂系 注意:最高氧化值不等于族序数
原子半径 •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很相似(P1012) • 原因:d电子已经超过d轨道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d电子开始配对,相互排斥力增大,d电子的屏蔽效应也增加,部分抵消了有效核电荷,半径增加缓慢。
氧化态 • 第Ⅷ族过渡元素3d电子已超过5个,全部d电子参与成键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所以铁系元素不像其前面的过渡元素易形成VO3-,CrO42-,MnO4-那样的含氧酸根离子。铁系元素中只有d电子最少的铁,可以形成很不稳定的、氧化数为+6 (如高铁酸根FeO42-)的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铁的氧化数为+2和+3, 其中氧化数为+3的化合物最稳定(为什么?)。钴的氧化数可为+2,+3。镍主要形成氧化数为+2的化合物。
单质的物理性质 (1) 白色金属。磁性材料 • 熔沸点较高: Fe>Co>Ni • 钴和镍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如钴、铬、钨的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防锈性能。 • 镍粉可做加氢反应的催化剂 • 镍制坩埚在实验室里常用 • 延展性:钴硬而脆,镍延展性好,铁红热时延展性好
单质的化学性质 (1) Co,Ni反应缓慢 中等活泼金属 (2) 钝化 浓、冷HNO3可使Fe,Co,Ni钝化 浓H2SO4可使Fe钝化 (3) 纯Fe、Co、Ni在水、空气中稳定 加热时,Fe、Co、Ni可与X2、O2、S、C等反应
(4)Fe与HNO3(>22%)作用生成Fe(III) • (5)能被浓碱液侵蚀(具有一定的成酸性质) (6)形成配合物的趋势很大;可形成稳定的羰基化合物
21.1.2 铁、钴、镍的化合物 (1) 氧化物 (2) 氢氧化物 (3) 盐类 (4) 配合物
氧化物 • 铁、钴、镍均能形成+2和+3氧化数的氧化物,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FeOCoONiO(黑色) (灰绿色) (暗绿色)Fe2O3Co2O3Ni2O3(砖红色) (黑色)(黑色) 制备:由相应的草酸盐、碳酸盐、硝酸盐和氢氧化物隔绝空气加热分解
铁除了生成+2、+3氧化数的氧化物之外,还能形成混合氧化态氧化物Fe3O4,经X射线结构研究证明:Fe3O4是一种铁(Ⅲ)酸盐,即FeⅡFeⅢ[FeⅢO4]。Fe、Co、Ni的+2,+3氧化数的氧化物均能溶于强酸,而不溶于水和碱,属碱性氧化物。它们的+3 氧化态氧化物的氧化能力按铁—钴—镍顺序递增而稳定性递降。
三氧化二铁:具有α和γ两种构型。α型顺磁性,γ型铁磁性。自然的赤铁矿是α型。三氧化二铁:具有α和γ两种构型。α型顺磁性,γ型铁磁性。自然的赤铁矿是α型。 Fe3O4(磁性氧化铁):具有磁性,是电的良导体,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溶于强酸强碱 反应活性大 结构疏松 不溶于强酸 与碱熔融可得铁酸盐 (NaFeO2)
氢氧化物 (慢) Co(OH)Cl (蓝) 氯化羟钴(碱式氯化钴)
M=Co、Ni 还原性:Fe(Ⅱ)>Co(Ⅱ)>Ni(Ⅱ)
盐类 (1) M(Ⅱ)盐 • 氧化值为+2的铁、钴、镍盐,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强酸盐都易溶于水,并有微弱的水解,因而溶液显酸性。 [Fe(H2O)6]2+ [Fe(OH)(H2O)5]++H+K=10-9.5 淡绿
水溶液中 无水盐 • [Fe(H2O)6]2+ 浅绿色Fe3+ 白色 • [Co(H2O)6]2+ 粉红色Co2+ 蓝色 • [Ni(H2O)6]2+ 苹果绿色 Ni2+ 黄色
a FeSO4·7H2O 绿矾 • 易被空气氧化 • 制蓝黑墨水、补血药、木材防腐剂 b NiSO4 ·7H2O 暗绿色晶体,无水盐为亮黄色 镀镍、催化剂
52.5℃ 90℃ CoCl26H2O CoCl22H2O 紫红 粉红色 120℃ CoCl2蓝色 CoCl2H2O 蓝紫 c CoCl26H2O
Fe(Ⅱ), Co(Ⅱ), Ni(Ⅱ)的硫化物 FeS CoS NiS 黑色 不溶于水 稀酸溶性 但CoS, NiS形成后由于晶型转变而不再溶于酸
(2) M(Ⅲ)盐 在铁系元素中,只有铁能形成稳定的氧化值为+3的简单盐,常见Fe(Ⅲ)的强酸盐,如Fe(NO3)3·6H2O、FeCl3·6H2O、Fe2(SO4)3·12H2O等都易溶于水,在这些盐的晶体中含有[Fe(H2O)6]3+,这种水合离子也存在于强酸性(pH=0左右)溶液中。
[Fe(H2O)6]3+ [Fe(OH)(H2O)5]2++H+K =10-3.05 淡紫 由于Fe(OH)3比Fe(OH)2的碱性更弱,所以Fe(Ⅲ)盐较Fe(Ⅱ)盐易水解,而使溶液显黄色或红棕色:
Fe3+进一步水解[Fe(OH)(H2O)5]2+ [Fe(OH)2(H2O)4]++H+ [Fe(OH)2(H2O)4]+ [(H2O)4 Fe(OH)2Fe(H2O)4]4+ +2H+水合铁离子双聚体
结构 Fe3+水解最终产物:Fe(OH)3
卤化物 氧化性 小 大 大 Fe(Ⅲ) Co(Ⅲ) Ni(Ⅲ) F- FeF3 CoF3 * Cl- FeCl3 CoCl3 * (常温分解) Br- FeBr3 * * I- * * * 小 稳定性 还原性 大 大 小 小 稳定性
FeCl3 棕黑色,有明显的共价性,易潮解。 易升华,蒸汽中形成双聚分子(提纯) FeCl3·6H2O 黄棕色晶体,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用途:有机染料生产、印染、印刷电路、伤口止血剂
1.9V 0.769V -0.408V 0.94V 0.9V -0.546V -0.891V Fe(II)、Fe(III)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Fe2+具有还原性:(保存Fe2+溶液应加入Fe) Fe3+中等强度氧化剂:(FeCl3烂板剂)
配合物 • 氨配合物 • Fe2+难以形成稳定的氨合物,无水FeCl2虽然可与NH3气形成[Fe(NH3)6]Cl2,但此配合物遇水分解:[Fe(NH3)6]Cl2 + 6H2O → • Fe(OH)2↓+ 4NH3·H2O + 2NH4Cl 由于Fe3+强烈水解,所以在其水溶液中加入氨时,不是形成氨合物,而是生成Fe(OH)3沉淀。
土黄色 红色 Cl- 蓝色
蓝色 SO42- 浅绿色(不易观察到)
注1. 加入NH4Cl促使平衡右移 注2.
异硫氰合铁 四异硫氰合钴 硫氰配合物 鉴定Fe3+ 鉴定Co2+ 实验中用固体KSCN或NH4SCN 不稳定
土黄 氰配合物 黄 碱性条件下分解 常用盐:K4[Fe(CN)6] 黄血盐 黄色 K3[Fe(CN)6] 赤血盐 晶体为红色
浅棕色 茶绿色 黄色 强还原性 橙黄色
说明: Co(Ⅱ)的配合物很多,可大体分为两类: 蓝色(四面体) 粉红色(八面体) Co(Ⅱ)的八面体配合物大都是高自旋的。 [Co(CN)5(H2O)]3-是低自旋的。Co2+(3d7)中只有一个电子处于能级高的eg轨道,因而易失去。
钴(III)能与NO2-,NO3-,OH-,NH2-,NH2-,O22-,O2-等形成多种形式的配合物和同分异构现象。钴(III)能与NO2-,NO3-,OH-,NH2-,NH2-,O22-,O2-等形成多种形式的配合物和同分异构现象。
羰合物 [Fe(CO)5] [Co2(CO)8] [Ni(CO)4] 颜 色 浅黄(液) 深橙(固) 无色(液) 熔点t/℃ -20 (51~52℃ 分解) -25 沸点t/℃ 103 43 • (4) 羰合物 铁系元素与CO易形成羰合物 羰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利用此性质可用于制备纯金属。
结构:σ配键和反馈键(图21-7) • 稳定性:由于σ配键和反馈键两种成键作用同时进行,使金属与一氧化碳形成的羰基化合物具有很高稳定性。 • 制备:多数羰基配位物可以通过金属和一氧化碳的直接化合制备,但金属必须是新还原出来的具有活性的粉状物。 • Ni + 4CO → Ni(CO)4; Fe + 5CO → Fe(CO)5 • 羰基化合物有毒。
二茂铁(Fe(C5H5)2, ferrocene) 是一个典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 夹心型结构(Sandwich structure) • Fe2+和C5H5-之间是由C5H5-环的π轨道与Fe2+的空d轨道重叠形成 2C5H5MgBr + FeCl2 → (C5H5)2Fe + MgBr2 + MgCl2
Fe离子的鉴定 [KFeⅢ (CN)6FeⅡ]x Fe2+的鉴定:(酸性条件) 滕氏蓝 Fe3+的鉴定:(酸性条件) 普鲁士蓝
Cu2+的鉴定:(弱酸性) 红棕 S2-的鉴定: 五氰亚硝酰合铁(Ⅱ)酸根
K+的鉴定: 六硝基合钴(Ⅲ)酸钾
Ni离子的鉴定 鲜红色 丁二酮肟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是Fe(Ⅱ)与血红素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红血球)中的载氧蛋白,在动脉血中把O2从肺部运送到肌肉,将O2转移固定在肌红蛋白上,并在静脉血中将CO2带回双肺排出,即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别起载氧和储氧功能。(煤气中毒,是因为血红蛋白优先与CO结合,失去了载氧功能)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是Fe(Ⅱ)与血红素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红血球)中的载氧蛋白,在动脉血中把O2从肺部运送到肌肉,将O2转移固定在肌红蛋白上,并在静脉血中将CO2带回双肺排出,即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别起载氧和储氧功能。(煤气中毒,是因为血红蛋白优先与CO结合,失去了载氧功能) • 钴的配合物之一 ──维生素B12在许多生物化学过程中起非常特效的催化作用,能促使红细胞成熟,是治疗恶性贫血症的特效药。 • 镍的化合物被我国列为第一类污染物,容许排放最高浓度为1.0mg·L-1总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