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07 Views
張愛玲傳奇. 投影片製作:王靖婷. 張愛玲傳奇--她從海上來. 張愛玲簡介. 原名張煐,出生於 1920 年 的 上海 。四歲,母親與姑姑離家赴歐。 九歲前入讀黃氏小學,改名張愛玲 十歲後就讀聖瑪利亞女校,母親赴法國。 在十六歲那年、從初秋至春節前,被父親軟禁。 春節前逃出父親家,與母親同住 。 十八歲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戰爭轉入香港大學文學專業。 1941 年香港淪陷,停戰時曾當臨時看護。. 1943 年回上海,進聖約翰大學,不久退學。 廿三歲認識胡蘭成 。廿六歲訣別胡蘭成 卅一歲時曾任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翻譯 。
E N D
張愛玲傳奇 投影片製作:王靖婷
張愛玲簡介 • 原名張煐,出生於1920年的上海。四歲,母親與姑姑離家赴歐。 • 九歲前入讀黃氏小學,改名張愛玲 • 十歲後就讀聖瑪利亞女校,母親赴法國。 • 在十六歲那年、從初秋至春節前,被父親軟禁。 • 春節前逃出父親家,與母親同住 。 • 十八歲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戰爭轉入香港大學文學專業。 • 1941年香港淪陷,停戰時曾當臨時看護。
1943年回上海,進聖約翰大學,不久退學。 • 廿三歲認識胡蘭成 。廿六歲訣別胡蘭成 • 卅一歲時曾任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翻譯 。 • 1955年遠赴美國 。1956年夏,和賴雅結婚。1995年卒於洛杉磯,享年七十五歲。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乃滿清大官李鴻章之女,祖父張佩倫乃清末才子。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後娘的監管中成長。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乃滿清大官李鴻章之女,祖父張佩倫乃清末才子。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後娘的監管中成長。 •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為天才,並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後來戰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 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裏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於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被燒毀。對於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 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 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大有一種奈若何的惋惜。
此後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濟關係,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關。《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佈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繼之而來的《紅玫瑰 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
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她卻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 是為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 • 張愛玲為這段戀情完全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戰後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結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麼,她告訴胡蘭 成她自將萎謝了。《半生緣》是她此段心情的反映。
張愛玲與胡蘭成 •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 真正讓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是他那與張愛玲匹敵的文學才氣。
除了張愛玲外,胡蘭成一生中還有7個女人,張愛玲之前有玉鳳、全慧文、應英娣等三任妻子,張愛玲之後又分別與護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人一枝,以及上海黑幫頭子的寡妻佘愛珍在一起,他對每個女人都很用情,但每次都用情不專,以薄情寡義收場。除了張愛玲外,胡蘭成一生中還有7個女人,張愛玲之前有玉鳳、全慧文、應英娣等三任妻子,張愛玲之後又分別與護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人一枝,以及上海黑幫頭子的寡妻佘愛珍在一起,他對每個女人都很用情,但每次都用情不專,以薄情寡義收場。
張愛玲語錄 • 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 不知聽多少人說過,她從前像我那年紀的時候比我還要瘦 ─ 似乎預言將來我一定比她們還要胖。 • 小孩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 •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 錢太多了,就用不著考慮 ; 完全沒有錢,也用不著考慮了。 •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考驗。
很多女人因為心裡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例如丈夫對她冷淡,她就亂花錢。 • 中國人喜歡法律, 也喜歡犯法。 • 最討厭的是自以為有學問的女人和自以為生得漂亮的男人。 • 坐在電車上,抬頭看著面前立著的人,盡多相貌堂堂,一表非俗的,可是鼻孔裡很少是乾淨的。所以有這句話:“沒有誰能夠在他的底下人跟前充英雄。 • 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 •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 ; 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藉口。 •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憂愁。 • 回憶永遠是惆悵的。愉快的使人覺得 : 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 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份來。 • 有人共享,快樂會加倍,憂愁會減半。 •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甚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 ─ 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 教書很難 ─ 又要做戲,又要做人。
〈私語〉賞析 • 題解:張愛玲的家庭與親子關係,正如她說過的話──「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私語〉 一文,以平淡不帶任何情緒的描寫,娓娓道來成長過程中「家」的遷徙與轉變。 • 段落: 1.首段從目前的「家」開始敘述,以類似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回溯過去,呈現記憶中「家」的不同場景。
2.孩童時代的天津老家有著母親的身影與氣味,然後母親與姑姑出洋遊學,「家」剩下她和弟弟、父親,外加父親帶進門的姨太太。 3.母親回來了,全家搬到上海的西式洋房,父親下決心戒掉毒癮,洋房裡有琴聲、笑語聲,張愛玲在其中滾著、笑著、鬧著,以為這樣的場景會一直持續。 4.母親最終還是與積習不改的父親離了婚,赴歐遠遊,留下子女與父親同住。 5.父親娶了後母,滿屋瀰漫的鴉片味道外還有別具機心的挑撥離間。
6.被毒打、禁錮的三個月,造成父女之間難以彌補的裂痕,終其一生父女再也沒見過一面。6.被毒打、禁錮的三個月,造成父女之間難以彌補的裂痕,終其一生父女再也沒見過一面。 7.逃至姑姑家與母親同住的張愛玲,母親經濟的拮据與猶疑,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讓她覺得「母親的家也不負是柔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