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 12 课时 交通区位因素

第 12 课时 交通区位因素. 聚焦点一 交通线路区位选择分析方法 1 .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地形因素. 2.“ 西气东送”的管道建设区位因素分析 ①建设“西气东送”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②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 ( 西段 ) 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尽可能多解决一些城市的燃气问题 ( 郑州 — 上海段 ) 。③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穿越多条河流,科学技术是保证。. 3 .公路的布局和选线原则

l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2 课时 交通区位因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课时 交通区位因素

  2. 聚焦点一 交通线路区位选择分析方法 1.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地形因素

  3. 2.“西气东送”的管道建设区位因素分析 ①建设“西气东送”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②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尽可能多解决一些城市的燃气问题(郑州—上海段)。③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穿越多条河流,科学技术是保证。

  4. 3.公路的布局和选线原则 (1)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行时间。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2)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

  5. 等;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修筑,避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等;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修筑,避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4.水运航线区位分析 (1)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分布;②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市场需求量。 (2)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河水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与季节变化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变化。

  6. 例1:(2011·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继老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之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第三条铁路成渝客运专线已经动工。该线路设计为高速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全长约309公里。2010年10月26日,广受关注的“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正线全长160公里。

  7. 简述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布局因素的异同点。简述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布局因素的异同点。 【解析】高铁作为新生事物,比普通铁路速度快,比航空价格低,是今后交通发展趋势。需要布局高铁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高速运输有着迫切需求,故相同点应从社会经济方面描述。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对高铁修建的影响也不同,故不同点应从自然角度描述。

  8. 首先回顾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然后读图逐一对比、分析。读图可知两条高铁沿线城市密集,进而推断人口密集,对高速运输有着巨大需求。建高铁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再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推断两地经济发展水平高。沪杭高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虽河网密布,需修建多座桥梁;但地形平坦是其优势。成渝高铁则地势起伏较大,可能需要打隧道。首先回顾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然后读图逐一对比、分析。读图可知两条高铁沿线城市密集,进而推断人口密集,对高速运输有着巨大需求。建高铁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再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推断两地经济发展水平高。沪杭高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虽河网密布,需修建多座桥梁;但地形平坦是其优势。成渝高铁则地势起伏较大,可能需要打隧道。 答案:相同点:两区域内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同点:沪杭高铁所在区域内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成渝高铁所在区域地形起伏较大。

  9. 【技巧点拨】区位试题解题步骤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2.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因素分析、优势区位分析); 3.回归教材检索区位因素; 4.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隐性信息;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10. 【变式训练1】 (2011·九江市六校第三次联考)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图。

  11. 材枓二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材枓二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据图评价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答案:有利因素:河流下游、海湾沿岸地区地势平坦;海湾沿岸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不利因素:铁路、公路跨越众多河流,需要修建大量桥梁。

  12. 【解析】首先根据设问要求确定是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其次,看清要求为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三,根据材料二确定答题所需的区位因素;第四,根据所给图像判读出铁路、公路所分布的位置,河流、沿线城市数量等信息;最后,根据各区位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组织答案。

  13. 聚焦点二 交通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港口区位因素的分析 港口的区位一般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自然因素。与铁路相比,港口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如地理位置(必须是沿河或沿海)、河道或海岸条件、港口的陆域和水域条件(陆域部分包括码头、泊位、装卸机械、仓库、对外运输线路等部分;水域部分包括进港航道、港池、锚地等部分。即陆域条件主要指筑港条件,水域条件主要指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

  14. ②经济因素。港口的经济腹地是港口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是具体港址选择方案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港口腹地范围内的经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如是综合港还是专业港)。 ③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与港口是互为依存的,要发展一个大中型港口,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为依托,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影响上海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15. 2.汽车站的区位要求 (1)保证汽车站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有平坦开阔的空间,尽量节省建设成本; (2)既保证车站与城市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的边缘; (3)汽车站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便于客、货的转乘和集散。

  16. 3.航空港的区位要求 (1)地面开阔平坦,利于跑道建设,且使飞机起降有净空保证; (2)机场地形应有适当坡度,可以保证排水; (3)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4)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 (5)应注意风向、风速和雾日能见度的影响,一般不宜布置在盆地和洼地; (6)机场占地面积大,飞机起降的骚扰性(噪声污染严重)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17. 例2:(2011·大庆实验中学考前一模)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8. 【解析】第(1)题,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说明河口水面下的坡度越来越缓,强调持续作用的地理事物。“近几十年来”为表述近段时间的状语,一般为人为原因。根据以上判断,确定其主要原因为泥沙淤积。改善该现象可从两方面着手分析,一是减少泥沙来源,一是通过人工干预把河口海面下的泥沙挖走、清理。虽然在港口建设中可利用挖泥船清理淤泥,但那是针对深水航道。而该图示中的河口海面下的泥沙范围过大,且没有产出效益,故排除该方法。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还能取得生态环境效益,可采用。第(2)题,港口选址应依据港口区位条件进行判断。C处与图中河流并无水域联系,若要实现江海联运,得开挖运河。【解析】第(1)题,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说明河口水面下的坡度越来越缓,强调持续作用的地理事物。“近几十年来”为表述近段时间的状语,一般为人为原因。根据以上判断,确定其主要原因为泥沙淤积。改善该现象可从两方面着手分析,一是减少泥沙来源,一是通过人工干预把河口海面下的泥沙挖走、清理。虽然在港口建设中可利用挖泥船清理淤泥,但那是针对深水航道。而该图示中的河口海面下的泥沙范围过大,且没有产出效益,故排除该方法。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还能取得生态环境效益,可采用。第(2)题,港口选址应依据港口区位条件进行判断。C处与图中河流并无水域联系,若要实现江海联运,得开挖运河。

  19. 答案: (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 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2)C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 开挖运河

  20. 【技巧点拨】港口区位类试题的宏观、微观尺度差异【技巧点拨】港口区位类试题的宏观、微观尺度差异 微观尺度一般是局限于港口所在区域本身的建港条件,一般使用大比例尺的小区域图作为试题情境。 宏观尺度除港口所在区域本身的建港条件外,还需强调该港口在全球或区域航运中的作用,一般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图作为试题情境。

  21. 【变式训练2】 (2011·太原市二模)下图是某岛屿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1)归纳该岛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若在C地修建港口,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屿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陆岛,结合河流流向及其分布,可判断该岛屿的地形特征。东南部的河流短,西北部的河流长,说明该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再按地形特征的描述要求补充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第(2)题,第(1)题对地形特征的描述为港口建设的避风条件、结冰期短提供依据,推断C地位于海湾,避风条件好;且为冬季风的背风坡,结冰期短。然后再分析图中地理事物,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有河流提供淡水资源。

  23. 以上分析与【例题2】相同,均强调港口本区域的建港条件。本题与【例题2】还存在不同点,【例题2】限定在A、B、C三地中选址,只需从微观尺度分析;本题未做限定条件,因此答题时还需考虑本港口在全球航运或区域航运中的作用。 答案: (1)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山区面积大,西北部平原面积大。 (2)地位于海湾,避风条件好;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结冰期短;有河流提供淡水;C地面向太平洋,便于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往来,战略位置重要。(任答三点即可)

  24. 聚焦点三 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对聚落空 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及其空间形态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聚落空间形态”的概念,可以结合“城市形态”的概念来理解,即聚落形态就是城市和乡村这两种聚落的外部轮廓形状。城市形态有团块状、条带状和组团状之分,乡村形态有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

  25.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线的发展与聚落的分布、形态的关系

  26.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

  27. 例3:(2011·九江市六校第三次联考)读重庆市城区图,回答(1)~(3)题。例3:(2011·九江市六校第三次联考)读重庆市城区图,回答(1)~(3)题。

  28. (1)重庆市的城市发展重心经历了①→②→③→④的经济区位的转移,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1)重庆市的城市发展重心经历了①→②→③→④的经济区位的转移,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交通 D.政策 (2)与郊区相比,重庆城区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 B.热岛效应 C.水土流失 D.酸雨

  29. (3)为避免上题出现的环境问题给重庆城区的大气环境带来污染,应该()(3)为避免上题出现的环境问题给重庆城区的大气环境带来污染,应该() A.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B.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将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30. 【解析】第(1)题,重庆市的城市发展重心从港口附近到火车站附近再到机场附近,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为交通,C选项正确。第(2)题,注意试题强调“最”。城区因人口、产业活动密集,人为释放的废热多,易产生热岛效应,B选项正确。第(3)题,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如果不加以控制,易导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大气交叉污染。故针对城市热岛效应而言,应将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D选项正确。 答案: (1)C(2)B(2)D

  31. 【技巧点拨】优选法解答程度型选择题 程度型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包括部分符合题干要求、基本符合题干要求、全部符合题干要求三类,这些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题干中往往设置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最重要”、“最重大”等,其考查角度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  

  32. 【技巧点拨】优选法解答程度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全部备选答案进行深入浅出的综合分析、鉴别比较,去除那些不符合题意的(不一定是错误的)选项,得出其中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即最佳答案。如【例题3】第(2)题,四个选项中,只有热岛效应才是城区与郊区的本质区别、必然区别。

  33. 【变式训练3】 (改编题)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城市城区在不同年份的7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1)~(3)题。

  34. (1)据图判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①城区西侧产业活动密集度更高 ②城区产业活动分布更均匀 ③河流或绿地受到了较好的保护 ④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 (2)关于该城区道路系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北侧的通达度有明显提高 B.城区南部地区道路密度没有变化 C.城区西侧的通达度有明显提高 D.城区正东方向的通达度明显降低 (3)影响该城区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最主要交通方式为( ) A.内河航运 B.高速铁路 C.管道运输 D.普通公路

  36.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城区西侧的高温范围缩小,说明其产业活动减少,①错误;高温区域扩散,说明产业活动分布相对以前更均匀,②正确;低温范围及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河流或绿地保护较好,③正确;高温面积扩大,说明该地区仍处于城市化过程中,④错误。第(2)题,城区北侧的高温面积扩大,说明产业活动增多,势必需要交通系统支撑,因此城区北侧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A选项正确。第(3)题,高温范围没有呈现沿低温区分布的趋势,排除A选项;高速铁路理应不穿越城区,即使穿越城区也只在站点附近对产业活动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排除B选项;管道运输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有限,排除C选项。

  37. 答案: (1)B (2)A (3)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