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06k Views
中醫四季養生. 主講者 : 陳俊銘 中西醫師.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第 一 大關鍵是 養陰陽 四季養生的總原則是: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其道理在 春夏是陽長陰消的時期,陽長占優勢,所以 春夏 要借助天地陽長的趨勢 養陽 ; 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因此, 秋冬 要利用天地陰長的時機 養陰 。 這就是四季養生的核心,是要順應四時陰陽氣化的緣由。因為借助天時養生,所以得天之助而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第 二 大關鍵 順應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律 。 我們知道,一年四季呈現著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趨勢,其規律是:
E N D
中醫四季養生 主講者: 陳俊銘 中西醫師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 第一大關鍵是養陰陽 四季養生的總原則是: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其道理在 • 春夏是陽長陰消的時期,陽長占優勢,所以春夏要借助天地陽長的趨勢養陽; • 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因此,秋冬要利用天地陰長的時機養陰。 • 這就是四季養生的核心,是要順應四時陰陽氣化的緣由。因為借助天時養生,所以得天之助而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 第二大關鍵 順應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律。 我們知道,一年四季呈現著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趨勢,其規律是: 春主生、 夏主長、 秋主收、 冬主藏。所以 春天要養「生」,夏天要養「長」,秋天要養「收」,冬天要養「藏」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第二大關鍵 • 養 「生」,就是春天應借助大自然的生機,去激發人體的生機,鼓動生命的活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五臟,儘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中走出來,進入新春的生命活動。春天重在養肝,因為肝主生機,肝應於春。 • 養「長」 ,就是利用夏天天地的長勢,去促進人體的生長功能,重點在養心,通過調動心的氣血運行功能去加強人體的生長功能。養長包括夏天要長個子、長肉、長骨骼。 • 養「收」 ,就是順應秋天大自然的收勢,來幫助人體的五臟儘快進入收養狀態,讓人體從興奮、宣發的狀態逐漸轉向內斂、平靜的狀態。 • 養「藏」 ,是指順應冬天天時的藏伏趨勢,調整人體的五臟,讓人體各臟經過一年的辛苦後,逐漸進入休整狀態,也就是相對的「冬眠」狀態。 • 總之,我們強調養生、長、化、收、藏的意義,最重要就在於借助天時調整我們的陰陽。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 第三大關鍵是養五臟,其實這才是重點。 • 肝應於春。春天肝氣當旺,肝主生,所以春天養肝比其他時候效果要好,那麼我們在春天就應該借助天時,重點調養肝的陰陽,重點治療肝的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心應於夏,夏天心氣當旺,心主長,所以夏天是養心的最佳時期,因為可以發揮心氣當旺的優勢,這樣夏天調養心、治療心病就比其他時候效果要好得多。 • 脾應於長夏,長夏(農曆六月),脾當旺,脾主化(催化、熟化、生熱、消化),所以長夏應借助自然界的氣化趨勢及五臟趨勢重點養脾、調脾、治脾。 • 肺應於秋,秋天肺當旺,肺主收,所以秋天應利用「肺當旺」的趨勢養肺、調肺、治肺病。 • 腎應於冬,冬天腎氣當旺,腎主藏,所以冬天應利用腎氣主時的機會來養腎、調腎、治腎病。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1)第三大關鍵 • 四季產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這個天時六氣,是四季陰陽氣化產生的,是養人的,每一個氣對人體都是不可少的,就是說,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天地中的六氣。 • 異常六氣又叫六淫,是非正常氣候形成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侵害人體會形成疾病。所以六氣既養人也傷人,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六氣與人體相通的規律是: • 風氣(春天的氣)通於肝; • 熱氣(夏天的氣)通於心; • 濕氣(長夏的氣)通於脾; • 燥氣(秋天的氣)通於肺; • 寒氣(冬天的氣)通於腎;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2)第三大關鍵 • 風氣通於肝。大自然中的風氣和肝的關係最大。 • 風是春天的主氣,所謂春天主風。風在傷害人的時候,稱為風邪,風邪屬於陽邪,最容易損傷人的肝,尤其易損耗人的肝陰,使我們發生肝陰不足,出現頭暈、眼乾、目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弱細數等症狀,風邪甚至還會擾動肝陽,出現肝風、甚至中風。這種情況叫外風引動內風,所以春天養生最應重視養肝息風。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3)第三大關鍵 • 火氣通於心。夏天,大自然中的火氣、熱氣最大,與心的關係也最密切。 • 火是夏天的主氣,所謂夏天主火。火在傷害人的時候叫做火邪,火邪屬於陽邪,侵害人的時候心臟首當其衝,也就是說火氣最先傷害心臟,這就叫做火氣通於心。加之心為火臟,火為陽邪,兩火相逢,心神最易受擾,出現心煩、失眠,甚至出現汗多、躁狂等情況,所以夏天要特別注重養心安神。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4)第三大關鍵 • 濕氣通於脾。長夏(農曆六月),天時之氣以濕為主,天氣又濕又熱。濕與脾的關係最大。 • 因為脾是一個濕臟,兩濕相遇,濕上加濕,所以長夏天濕、地濕、人的脾也濕,這樣脾的消化功能就常常受到影響,而出現噁心、舌苔厚膩,不想吃飯,甚至頭昏、頭痛,這就叫做脾為濕困。所以長夏要多注意健脾、醒脾,要多吃點藿香、佩蘭、薄荷、生薑等芳香化濕之品,以及健脾養脾的藥食,如白扁豆、白朮、薏仁等,原因就是是濕氣通於脾、脾為濕困。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5)第三大關鍵 • 燥氣通於肺。秋天,天時中的燥氣最強,燥氣和人體五臟中的肺關係最為為密切。 • 燥是個陽邪,性乾。燥氣為患,往往最先影響肺,這就叫做燥氣通於肺。而肺又是一個很嬌嫩的臟器,它最怕燥,一旦被燥邪所傷就易出現氣逆、喘咳、口乾鼻乾、咳痰黏稠等肺燥、津虧、氣逆的病證。所以秋天最要注意養肺生津。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續6)第三大關鍵 • 寒氣通於腎。 • 冬天寒氣最重,寒氣傷人時,就稱為寒邪。寒邪最易傷人的腎,因為腎氣是水臟,其性為寒,這樣,天時的寒氣和人體之腎,兩寒相逢,雪上加霜,腎陽易受傷害,這就叫做寒氣通於腎。腎陽受損就會出現怕冷、肢涼、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苔白質淡、脈沉無力,甚至出現腰腿腫等情況,所以冬天最小心養腎。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黃帝內經》中〈運氣七篇〉把一年的氣候分為六個階段,與人體的關係比四季更為密切,分析如下: • 一、大寒至春分階段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風氣當令,氣候溫暖,易患各種風病、肝病和溫病。養生原則是養肝調肝、治療肝病;避免傷風,虛邪賊風要避開,多保護肝臟。常吃枸杞及酸味果菜。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續1)氣候六個階段: • 二、春分至小滿階段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溫熱之氣當令,氣候溫熱,易患溫病、心病及肝病。養生原則是調養心氣、肝氣,治好心病、肝病。應去寒就溫,多保護心臟及肝臟,常吃蓮子、百合、麥冬、小棗、小米粥等養心之品。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續2)氣候六個階段: • 三、小滿至大暑階段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火熱之氣當令,氣候炎熱,易患熱病、火病及心病。養生原則是保護心臟、治好心病。常以竹葉、麥冬泡水飲或喝苦丁茶。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續3)氣候六個階段: • 四、大暑至秋分階段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濕氣主時,氣候濕熱,易患濕病、脾病。養生原則是養脾調脾、治療脾病。不要久處濕地,居室及辦公室要多開窗,常吃健脾燥濕之品,如薏仁、白扁豆;芳香化濕之品如藿香、佩蘭、薄荷等。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續4)氣候六個階段: • 五、秋分至小雪時期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燥氣主時,氣候乾燥,易患燥病、肺病。養生原則是調養肺臟、治療肺病,多喝水,室內可灑一些清水。保護肺臟,可常吃潤肺生津之品,如杏仁、百合、白木耳、各種水果。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 (續5)氣候六個階段: • 六、小雪至大寒階段 • 這時的氣候特點是寒氣主令,氣候寒冷,易患寒病、腎病。養生原則是調腎養腎、治療腎病。日常生活要避寒就溫,保護腎臟,可多吃溫腎益腎的食品,如枸杞、山藥、羊肉、雞肉等,腎陽虛的可配合服金匱腎氣丸,腎陰虛的則輔以六味地黃丸。
四季養生 萬物復甦養生要趁早 • 春天,怎樣養「生」? • 多到戶外,長養生機 • 不再愛睏,充滿生氣 • 心情愉快,朝氣蓬勃
春天養生 • 春天養生重在養陽 • 陽氣是生命的火種 • 人體陽氣有三大作用: • 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 • 宣化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佈。 • 衛外作用:陽氣有防禦和衛外作用。 • 陽氣是五臟的動力,也是生命的火種,人無時無刻都不能沒有陽氣。陽虛的人春天更應抓住時機養陽。
春天養生 • (續1)春天養生重在養陽 • 人體的功能減弱─陽虛 • 春天養陽就是借助春天大自然的陽氣協調我們的陰陽平衡。 • 陽虛,就是人體的陽氣虛弱。陽偏衰,人體的功能就會減弱,就會熱量不足,人就會怕冷,手足發涼,疲勞乏力,甚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脈弱無力,舌淡苔白,此時就應該補陽。
春天養生 • (續2)春天養生重在養陽 • 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 • 一年之中,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所謂「春夏養陽」。春夏是陽長陰消階段,秋冬是陰長陽消時期,順應自然界陰陽氣化規律,春夏就應順應天時,把天上的陽氣為我所用,以補我們自身陽氣的不足。 • 太陽是最大的陽氣來源,春天養陽主要是曬太陽。春天曬太陽可以給人陽氣,給人朝氣,可以預防憂鬱症。要多去天氣好、太陽光好,南方、東方,向陽處、高處等地方去呼吸陽氣,因為這些地方陽氣最充足。
春天養生 • 春天重在養肝 • 在一年四季中,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 • 春天養肝是養肝的「生氣」 • 為何要養肝的「生氣」? • 養肝的「生氣」,目的在於生血氣,因為生血氣是肝的主要作用,如《黃帝內經》所言:「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養肝的生氣目的在於振奮肝的生機。 • 怎樣養肝的生氣? • 舒暢心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美好的春天景致振奮自己的心情。春天多吃生發之食。吃有生發之性、可以助生機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筍、野菜、香椿、薺菜等。溫陽滋補,以助肝氣。可以多吃溫陽滋補的食物助肝的生氣,如雞肉、鹿肉、羊肉等。
春天養生 • (續1)春天重在養肝 • 春天要注意溫肝陽、益肝氣、養肝陰、滋肝血 • 肝陽虛有什麼特點? • 就是易疲勞、乏力、生機不振,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怕冷。 • 要怎樣才能溫肝陽? • 就是要避寒就溫,多曬太陽,多喝雞湯。五禽之中,雞應於肝,雞湯滋養肝血、肝氣最好。所以在傳統習俗中,坐月子、經後女人要喝雞湯,原因就在於此。春天更不應錯過喝雞湯補肝血、肝陽的大好時機。多吃枹杞泡茶、當歸燉肉,以滋養肝陰;少熬夜,少勞累,保養肝陰。 • 春天養肝貴在疏肝氣 • 春天,應借大地復甦,萬物生發之機,舒暢心情;心情舒暢了,氣血方能調達;氣血調逹,五臟才能安和。所以春天養肝貴在疏肝順氣,避免抑鬱,抑鬱易導致肝鬱,就不利於肝的保養。 • 總之,春天養肝的目的在於協調肝的陰陽平衡。
春天養生 • 春天怎樣養顏? • 春天風大,皮膚容易乾燥,此時應特別注意皮膚的保養。 • 外用護顏 • 鮮奶敷臉。早上,可以鮮奶直接塗抹在臉上,再用清水洗去;或西洋參片泡水搽臉,或搽魚肝油。 • 水果貼面。中午,可以用黃瓜皮、西瓜皮、香蕉皮貼在臉上。 • 蜂蜜面膜。晚上,可以用蜂蜜和珍珠粉、蛋清、米粉做成面膜護面。 • 外出要擦防曬
春天養生 • (續1)春天怎樣養顏? • 食用養顏 • 常吃燕窩粥,多吃果皮,魚頭湯。 • 多喝牛奶、豆漿,白木耳、百合、白梨等,有美白效果。 • 春季食用紫河車(即胎盤)、枸杞,美容效果最好。 • 多吃紅色蔬果,可使顏面紅潤,如:櫻桃、草莓、紅棗等。多吃胡蘿蔔(含維他命A)、番茄、蛋黃等。
春天養生 • (續2)春天怎樣養顏? • 按摩美顏 • 早晨用冷水洗臉後做顏面保健:雙手搓掌發燙後按摩顏面至發紅發熱為止。按摩穴位: • 四白(眼眶下正中凹陷處) • 顴髎(四白穴下面部顴骨下凹陷處) • 陽白(眉毛正中上一寸) • 按摩完畢用手輕拍面部三十次。 晚上用熱水洗臉。
春天養生 • 春天怎樣養眼睛? • 春天精氣應肝,肝與目的關係最密切(肝開竅於目),所以春天借養肝的機會應同時養眼睛,具體做法是: • 多吃養肝的食物來養目:如枸杞、菊花、當歸、草莓、鴨肝。 • 多看綠色以養眼睛,可以多到郊外、田野、樹林等處。 • 多按摩養眼穴位 • 睛明(目內眥旁0.1寸) • 四白(眼眶下正中凹陷處) • 攢竹(眉頭凹陷處) • 瞳子髎(目外眥外側凹陷處)
春天養生 • 春天怎樣養筋? • 筋要靠肝濡養,所以春天在養肝的同時還要養筋。多到花園裡做伸筋壓腿運動。 • 多吃養肝陰、肝血的藥食,以養肝柔筋。 • 酸入肝,可多吃含酸味的藥食以養筋,如木瓜泡水,或芍藥三克、木瓜三克、甘草三克泡水服。 • 以臟養臟:根據中醫以臟養臟的理論,應吃些牛筋或豬蹄以養筋。 • 按摩以下這些穴位,可以預防小腿抽筋, • 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 • 承山(小腿腓腸肌的兩肌肉之間凹陷處) • 委中(膕窩正中) • 承筋(小腿部腨腸肌中央凹陷處)
春天養生 • 春天怎樣養膽? • 肝疏泄正常,膽汁才能充盈,所以春天應肝膽並養。 • 舒暢心情 • 吃一些疏肝膽的食物。柴胡三克、竹葉三克泡水飲,或薄荷泡水飲。 • 做肝膽拍打功。早晚用手掌同時拍打兩脅下30次。
春天養生 • 春天還要會養頭 • 俗話說:「春天易得頭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 • 多梳頭 • 多洗頭 • 多做頭頸運動及按摩頭部
春天養生 • 春天易患哪些病? • 春天易患各種風病 • 春天易出疹 • 麻疹 • 風疹(也稱德國麻疹) • 水痘 •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
春天養生 • (續1)春天易患哪些病? • 春天易得各種傳染病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腦膜炎 • 心肌炎
春天養生 • (續2)春天易患哪些病? • 春天易患各種頭部疾病 • 春天易招惹頭風、頭痛。 • 春天易生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 春天易患中耳炎。 • 春天易患鼻竇炎。
春天養生 • 春天的食 • 多吃溫陽性食物。五禽之中雞養肝,所以春天應多食燉雞以養肝。 • 多吃生發性食。如豆芽、韭菜、青筍、香椿,以助肝之生發。 • 多吃酸味食物。因為食物的五味─酸、苦、甘、辛、鹹─與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相應。酸入肝,所以多食酸性食物有利於肝的滋潤。水果如酸棗、柳丁、奇異果等。 • 春天時令菜,如豆苗、蒜苗、豆芽、韭菜等。 • 春天時令水果,如草莓、青梅、杏子等。 • 春天的蜂蜜、蜂王漿是大自然給人類最好的春季補品,天天早晨喝杯蜂蜜水,有益於長養生機。 • 常吃輔助肝臟解毒的食物,如綠豆、豆漿、生薑等,尤其豆漿是中國人傳統的保健食品,既可增加免疫力又可防癌、降血脂,還可解毒,可為一石三鳥。 • 多吃甜味食品,如水果、甜粥(糖尿病例外)。
夏天養陽 • 夏天要養陽 • 一年四季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夏天,大自然陰陽氣化是陽長陰消之時,也就是說,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尤其陽虛體質的人,更應在夏天養陽,以平衡臟腑陰陽。 • 夏天要多接觸陽光 • 夏天於公園運動以上午九、十點鐘最好,植物經過光合作用開始散發出氧氣。這時若在樹林中,面向陽光做有氧呼吸,養生效果最好。 • 夏天要早睡早起
夏天養陽 • 夏天如何養「長」? • 夏天,是天地萬物生長、蒼鬱茂盛的時期。尤其是長夏(農曆六月,陽曆七、八月間)應於脾,是脾氣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強之時,所以是養「長」的大好時機。 • 夏天主長,萬物茂盛,應於人體的生長發育。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夏天要多吃各類食品,尤其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老年人要在這個時候服鈣片、喝高鈣牛奶,可以為冬天養骨、健骨奠定基礎。
夏天養陽 • 夏天怎樣養心? • 心太累 • 心是人體最累的器官,人體所有器官所需的氣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供應。一年四季都應養心,但夏天尤其要著重養心,因為心為火臟,心氣應於夏,一年之中,心與夏天的關係最大。夏天出汗多,也是傷心陰、耗心陽最多的時候,夏天是心最累的季節,所以夏天養生的重點在養心。 • 心靜自然涼 • 靜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如何做呢? • 清心寡慾 • 多閉目養神 • 多靜坐
夏天養陽 • (續1)夏天怎樣養心? • 夏天要心慢 • 適當出汗 • 夏天屬陽,陽氣主洩,所以該出汗時要出汗,不能閉汗,在冷氣房的時間不要過長。 • 養心安神之品不可少 • 夏天的養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麥冬、小棗、蓮子、百合、竹葉、柏子仁。
夏天養陽 • (續2)夏天怎樣養心? • 養心陽 • 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屬陽。陽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陽虛的人出汗多就會加重病情。 • 有心氣虛或心陽虛症狀的人,夏天特別要避免多出汗,以免傷了心陽。 • 如因汗多出現心慌氣短,可用西洋參泡水飲(3-5克),或服生脈飲(人參或黨參、麥冬、五味子)口服液。 • 養心陰 • 心陰虛者需要注意少勞累、少出汗、多吃養心陰之品,如麥冬3-5克、酸棗5-10粒泡水喝,或冰糖大棗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白木耳蓮子羹。
夏天養陽 • (續3)夏天怎樣養心? • 養心血 • 可吃雞血、鴨血、豬血及大棗、阿膠、當歸燉肉等。 • 充足睡眠 • 心情愉快,享受夏天
夏天養陽 • 夏天怎樣養脾? • 長夏是養脾健脾的重要時期 • 中醫認為長夏屬土,人體五臟中的脾也屬土;長夏的氣候特點是偏濕,「濕」與人體的脾關係最大,所謂「濕氣通於脾」,所以,脾應於長夏。 • 因而,長夏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期。長夏主化,是人體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大好時期,多吃點肉類食品。此外,還可吃一些白朮、山藥、白扁豆以健運脾氣。
夏天養陽 • (續1)夏天怎樣養脾?(長夏是養脾健脾的重要時期) •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合夏天吃的豆類包括: • 綠豆:清熱除濕、健脾 • 白扁豆、四季豆:健脾 • 赤小豆:健脾、養血、養心 • 紅飯豆:健脾養血 • 薏仁:健脾利濕 • 荷蘭豆:健脾益氣 • 豌豆:滋養肝脾 • 青豆:滋養肝脾 • 黑豆:養脾益腎 • 以上這些豆可與大米一起熬粥,或燉肉吃圴可。
夏天養陽 • (續2)夏天怎樣養脾?(長夏是養脾健脾的重要時期) • 長夏屬濕,勿忘健脾還要燥濕 • 健脾燥濕可用白朮、山藥、薏仁熬湯或山藥、薏仁、白扁豆燉肉服用。 • 長夏多濕濁,要注意醒脾 • 長夏屬三伏天,氣候悶熱而潮濕,多夾濕濁,要注意醒脾。 • 多吃薄荷、荷葉包飯,或生薑,目的在於用芳香之氣來醒脾,健脾化濕。也可自製香包避穢。醒脾的妙招很多,下面介紹幾則: • 可喝芳香之飲:用薄荷、藿香、佩蘭泡水飲或自製香包佩帶身上。 • 可吃清暑利濕之品:如綠豆湯、綠茶、荷葉粥、蘆根、竹葉、西瓜等 • 睡眠充足。 • 在太陽穴搽清涼油。 • 易噁心者可服藿香正氣水、生薑湯,也可在做菜時多用生薑。
夏天養陽 • 夏天易患哪些病? • 夏天易患各種心病 • 有各種心臟疾病的人,夏天要怎樣養生? • 避熱就涼、少出汗 • 睡眠充足,少勞累 • 要記住緊張、焦急、生氣是心臟病的大敵 • 多吃養心的食品 • 適量運動
夏天養陽 • (續1)夏天易患哪些病? • 高血壓患者夏天的養生撇步是: • 要避免生氣、暴怒。 • 少喝酒。 • 不做劇烈運動。 • 避免情志抑鬱。 • 控制飲食。 • 多食降血壓、養陰的食物,如:芹菜、蘆根等。 • 赤足走石子路。 • 避免在烈日下曝曬。
夏天養陽 • (續2)夏天易患哪些病? • 夏日易口舌生瘡 • 可服養心清熱之品,如綠豆,或竹葉、菊花、薄荷泡水飲。 • 夏天易患脾困病 • 夏天易四肢發困,胸悶、嘔惡,大便稀而不爽快,這種情況是暑濕傷了脾胃的緣故。可多吃荷葉、竹葉、薄荷、綠豆、薏仁等。 • 夏天易中暑 • 夏天易傷津耗氣、發痧 • 夏天傳染病易流行 • 急性腸胃炎 • 痢疾
夏天養陽 「冬病夏治」與「夏病冬治」 • 為什麼要「冬病夏治」? • 有些陽虛陰寒盛所成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骨關節痛(寒痹),五更泄、腎陽虛、水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雖然發病時間在冬天,但是如果能夠在夏天補陽,冬天時症狀就可以減輕。因為夏天陽氣盛,是治療陽虛陰寒一類疾病的好時機。在夏天就應該補陽。包括多吃溫陽食物,如羊肉、雞肉,可以燉人參或熟附子(3克)或黃耆等。同時配合溫陽散寒、利水的食物,如伏苓、蒼朮、薏仁等。要注意的是,附子必須要燉三小時以上。 • 為什麼要「夏病冬治」? • 有些陰虛陽亢的病在夏天會加重,那麼就應在冬天適時養陰。
夏天養陽 • 夏天的食 • 選用新鮮的食物 • 夏天多吃「苦」 • 多吃清暑利濕之品 • 夏天的「四杯茶」 • 第一杯:早晨起床時(5-7點),大腸經「值班」,空腹喝一杯水,可洗腸子,利大便。 • 第二杯:中午午時(11-13點),心經「值班」,喝一杯水可以稀釋血液,緩絳血壓,避免午時冠心病,高血壓發作。 • 第三杯:傍晚酉時(17-19點),腎經「值班」,空腹喝一杯水,可以沖洗腎盂、膀胱,清利小便。 • 第四杯:晚上睡前一小時,喝一杯空腹水,有利於養心安神,又不至於影響睡眠。(若有攝護腺肥大,半夜要起床解尿者,則不建議睡前喝水。)
夏天養陽 • (續1)夏天的食 • 夏天要多吃生津養陰之品,如藕粉、大米粥、水果、蔬菜等。 • 夏天多吃芳香、避穢之品,如薄荷、生薑等。 • 夏天的瓜都是寶: • 西瓜:清暑利濕,養陰生津,西瓜皮還有降血脂作用。 • 苦瓜:苦入心,清心火,是夏天最好的養心陰食品。 • 哈密瓜:夏天的時令水果,養陰清熱好。 • 黃瓜:夏天時令菜,和番茄一樣,是夏天的主菜。 • 絲瓜:清熱祛暑養陰,也是夏天餐桌上的常見菜。 • 南瓜:健脾益氣,是長夏的好食品。 • 冬瓜:夏天的時令菜,有養陰生津清暑的作用。
秋之養陰 • 秋天如何養陰? • 陽消陰長,順勢養陰 • 秋天怎麼養陰? • 秋天養陰首先要喝水。 • 水為陰中的至陰,水為萬物之母。秋天主燥,燥邪的特點是乾,所以要多喝水以對抗天乾物燥。 • 秋天要會呼吸陰氣。 • 生理性的陰氣是人體不可少的,陰是陽的基礎,沒有陰,陽就不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