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740 Views
儲蓄與資本形成. 前言. 儲蓄的動機 達到某些長期目標 防止突發的經濟緊急事件 生產資本財. 美國家計部門儲蓄率 , 1960 - 2001. 家計部門儲蓄. 觀察 家計部門儲蓄率 大幅減少 全國儲蓄,近年來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儲蓄與財富. 儲蓄 目前所得減去因目前需要之支出 儲蓄率 儲蓄除以所得. 儲蓄與財富. 財富 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價值 資產 某人所擁有任何東西的價值 負債 某人所擁有的債務. Consuelo 的資產負債表. 負債 就學貸款 $3,000 信用卡債務 250 ______
E N D
前言 • 儲蓄的動機 • 達到某些長期目標 • 防止突發的經濟緊急事件 • 生產資本財
美國家計部門儲蓄率 , 1960 - 2001 家計部門儲蓄 • 觀察 • 家計部門儲蓄率大幅減少 • 全國儲蓄,近年來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儲蓄與財富 • 儲蓄 • 目前所得減去因目前需要之支出 • 儲蓄率 • 儲蓄除以所得
儲蓄與財富 • 財富 • 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價值 • 資產 • 某人所擁有任何東西的價值 • 負債 • 某人所擁有的債務
Consuelo的資產負債表 負債 就學貸款 $3,000 信用卡債務 250 ______ $3,250 淨值 $3,030 資產 現金 $ 80 支票存款 1,200 股份 1,000 汽車(市場價值) 3,500 傢俱(市場價值) 500 總計 $6,280 • 所得($300/週) – 支出 ($280/wk) = 儲蓄 ($20/週) • 儲蓄率 = $20/$300 = 6.7% • 財富 ($3,030) = 負債 ($6,280) –資產 ($3,250)
儲蓄與財富 • 流量 • 定義為每單位時間的一種度量標準 • 存量 • 在某一時間衡量的單位
儲蓄與財富 • 存量與流量 • 儲蓄就是一個流量的例子,並定義為每單位時間的量 (儲蓄/週) • 財富為存量,並定義為在某一時點的量 (任何特定時點 的財富) • 流量是存量的變動率
儲蓄與財富 • 存量與流量 • 儲蓄為流量 • 財富為存量 • 每個人所儲存的每一塊美元,都會使每個人的財富增加一塊美元
儲蓄與財富 • 例子 • 儲蓄與財富的關聯 • Consuelo的儲蓄 ($20) 為流量,儲蓄使她的資產增加了20美元 ,或減少她的負債20美元 ,即等於增加20美元的財富 (存量)
儲蓄與財富 • 資本利得 • 既有資產價值的增加 • 資本損失 • 既有資產價值的減少
股票價值增加之後,Consuelo的資產負債表 負債 就學貸款 $3,000 信用卡債務 250 ______ $3,250 淨值 $3,530 資產 現金 $ 80 支票存款 1,200 股份 1,500 汽車(市場價值) 3,500 傢俱(市場價值) 500 總計 $6,780 • 資本利得 • 股票價值從 1,000美元增加至 1,500美元 • 資產增加了 500美元 • 財富增加了 500美元 • 資本損失 • 財富減少
儲蓄與財富 • 財富的改變 • 儲蓄 + 資本利得 - 資本損失
1990年代的多頭市場 實質股價 • 觀察 • 在1990年代期間,家計部門的儲蓄減少,但財富增加 • 在1990年代期間,持有股票家計部門的股價上升 • 在2000~2001年,房地產價值的增加抵銷了部份股票下跌的影響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生命循環儲蓄 • 用來滿足長期目標如退休、唸大學或買房子之儲蓄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預防性儲蓄 • 用來防止未預期挫折,如失去工作或緊急醫療支出的儲蓄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遺產儲蓄 • 儲蓄目的在於留下遺產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何日本家計部門儲蓄如此多? • 生命循環動機 • 預期壽命很長 • 相對較早退休 • 房屋的價格異常的高,且頭期款也相當的高?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何日本家計部門儲蓄如此多? • 遺產動機 • 退休之後與子女住在一起的父母,留給子女大量的遺產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何日本家計部門儲蓄如此多? • 預防性動機 • 高度工作穩定保證,減少了預防性儲蓄的需求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儲蓄與實質利率 • 實質利率愈高,儲蓄的報酬就會愈大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例子 • 儲蓄率要高到何種程度才會提高家庭未來的生活標準?
Spends 和 Thrifts 的消費軌跡 Thrifts的消費軌跡 Spends消費軌跡 Spends和Thrifts的消費軌跡 • Spends 儲蓄 5% & Thrifts儲蓄 20% • 兩人的實質所得= $40,000 • 他們所投資的共同基金每年的實質報酬率為8% • 2015年,Thrifts消費$55, 774 ,而Spends消費$43,698 • 2015年, Thrifts的儲蓄為 $385,000 ,而 Spends的儲蓄為$77,000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觀察 • 若人們是目標儲蓄者,愈高的利率可能會降低儲蓄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儲蓄,自我控制與示範效果 • 人們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去儲蓄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儲蓄,自我控制與示範效果 • 抵銷自我控制並增加儲蓄的技術 • 薪資儲蓄計畫 • 有提領限制的退休帳戶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儲蓄,自我控制與示範效果 • 可能降低自我控制和儲蓄的因素 • 房屋權益抵押借款 • 高借款上限的信用卡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儲蓄,自我控制與示範效果 • 示範效果 • 人們使用別人的支出作為衡量自己生活標準適當性的基準 • 當滿意部分取決於相對的生活標準時,可能導致支出不斷地上升而使得儲蓄更低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什麼美國家計部門儲蓄如此的少? • 生命循環動機 • 社會保險及醫療照顧 • 低頭期款的房貸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什麼美國家計部門儲蓄如此的少? • 預防動機 • 穩定的經濟表現 • 強勁的資本利得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什麼美國家計部門儲蓄如此的少? • 自我控制效果 • 美國金融市場借款太容易
人們為什麼儲蓄 ? • 經濟博物學家 • 為什麼美國家計部門儲蓄如此的少? • 示範效果 • 擴大實質工資不均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衡量全國儲蓄 • 實質所得或支出 (Y) = 消費 (C) + 投資 (I) +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 (G) + 淨出口 (NX) • 假設 NX = 0,因此: • Y = C + I + G • 儲蓄 = Y - 因目前需要的支出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衡量全國儲蓄 • 決定因目前需要的支出 • I = 資本財和住宅建設的支出 • C 包括目前和未來需要的耐久性消費財的購買 • G可能包括因目前和未來需要的支出 • 假設所有的 C 和 G為因目前需要的支出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衡量全國儲蓄 • 全國儲蓄(S) = Y - C - G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全國儲蓄中的私人與公共組成要素 • 全國儲蓄(S) = Y - C - G • T (淨稅款 ) =私人部門稅款-移轉支付和利息支付 • S = Y - C - G + T - T • S = (Y - T - C) + (T - G) • 私人儲蓄= S私人= Y - T - C • 公共儲蓄= S公共= T - G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全國儲蓄中的私人與公共組成要素 • 私人儲蓄的二個組成要素 • (S私人 =Y - T - C) • 家計(個人)儲蓄 • 企業儲蓄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全國儲蓄中的私人與公共組成要素 • S公= T - G • 包括 • 聯邦政府 • 州 • 地方政府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全國儲蓄中的私人與公共組成要素 • S = (Y - T - C) + (T - G) • S = S私+ S公 • 全國儲蓄 (S)是由家計儲蓄、企業儲蓄及政府儲蓄 (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組成 公共 私人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政府預算赤字 • 政府支出超過稅收之情形 (G - T)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政府預算剩餘 • 政府稅收超過支出之情形 (T-G) • 政府預算剩餘等於公共儲蓄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公共儲蓄與政府預算 • 2000 S公= T - G • 聯邦政府: 218.5 = 2,046.8 - 1,828.3 • 州及地方政府: 32.8 = 1,222.6 - 1,189.8 • S公= 251.3 = 3,269.4 - 2,018.1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公共儲蓄與政府預算 • 1995 S公= T - G • 聯邦政府: -174.4 = 1,460.3 - 1,634.7 • 州及地方政府: 111.7 = 997.7 - 886.0 • S公= -62.7 = 2,458.0 - 2520.7
全國儲蓄的3個組成要素,1960-2001 廠商儲蓄 家計部門儲蓄 公共儲蓄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家計部門儲蓄低是一個問題嗎? • 觀察:總體經濟觀點 • 是全國儲蓄, 而不是家計部門儲蓄,決定一個經濟體投資新資本財的能力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家計部門儲蓄低是一個問題嗎? • 觀察:總體經濟觀點 • 儘管家計部門的儲蓄率下降,但全國儲蓄呈現相對穩定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家計部門儲蓄低是一個問題嗎? • 觀察:總體經濟觀點 • 全國儲蓄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雖然較低,但它已足以令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生產力的經濟體之一
全國儲蓄及其構成要素 • 家計部門儲蓄低是一個問題嗎? • 觀察:總體經濟觀點 • 低家計部門的儲蓄率顯示美國家計部門財富不均的問題
投資與資本形成 • 投資 • 投資--創造新資本財和住宅--是增加平均勞動生產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 全國儲蓄可提供投資用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