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33k Views
华文正音教学的 理念、原则与技巧. 周 继 圣 296650310@qq.com 008618553292389. 讲座内容大纲 第一节 正音的概念、种类 与正音教学的 理念、 原则 第二节 语言正音 的原则与技巧 一、音节正音 二、词正音 三、短语正音 第三节 言语正音 的原则与技巧 一、语调正音 二、重音正音 附:综合练习 重点: 正音教学的理念、原则 音节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语调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第一节 正音的概念、种类与 正音教学的 理念、 原则 一、正音的概念
E N D
华文正音教学的理念、原则与技巧 周 继 圣 296650310@qq.com 008618553292389
讲座内容大纲 第一节 正音的概念、种类 与正音教学的理念、原则 第二节 语言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一、音节正音二、词正音三、短语正音 第三节 言语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一、语调正音二、重音正音 附:综合练习 重点: 正音教学的理念、原则 音节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语调正音的原则与技巧
第一节 正音的概念、种类与 正音教学的理念、原则 一、正音的概念 汉语的“正音”是一个多义词:1、名词: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音;2、名词:某个字的标准读音;3、动词:确定某个异读字的标准读音;4、动词:矫正不标准的发音或读音。 本讲座的“正音”概念比较宽,主要有两个意思:矫正不标准的发音或读音,矫正不规范的有声表达(朗读朗诵演讲)方法。
二、正音的种类 (一)语言正音 音素正音、音节正音、词正音、短语正音 音素、音节、词、短语等都是语言单位,即储存在大脑中准备用于构词或交际表达的语言单位。语言单位中的音节、词和短语都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二)言语正音 句子正音、句群正音、语篇正音 句子、句群、语篇等都是人们根据交际、交流的需要,按照语法规则、使用词和短语构成的表达单位,即言语单位。言语单位的语音不是孤立的音节,而是成串的、有连贯语调的语流。 言语正音必须与朗读、朗诵、会话、演讲相结合。
三、正音教学的总原则 科学、简易、生动、高效
(一)科学:符合语音原理,遵循教育规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先调研后施教,勇于探索新教法(创新思维),传授点金之术(一)科学:符合语音原理,遵循教育规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先调研后施教,勇于探索新教法(创新思维),传授点金之术 强调: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区分精细正音法 和 模糊正音法 ☆区分艺术正音法 和 自然正音法 (二)简易:教法容易掌握,便于推广,降低语音教学的时间成本 (三)生动: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地、愉快地学习 (四)高效:让学生迅速地突破语音难关
第二节 语言正音 一、音节正音 (一)音素正音 前提概念:音素和音位 普通话的音素是普通话音节里最小的语音单位,如:音节 bian1 里的b、i、a、n 都是最小的不可再细分的语音单位;而普通话的音位是普通话声母表和韵母表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的音素的数量多于音位的数量,两者的音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例如:普通话韵母表里的a是一个音位字母,它在不同的音节里有不同的发音。例如:a(啊)、ban1(班)、qian2(钱)、huang2(黄)等四个音节中都有一个a,但是发音各不相同。在汉语音位系统中,以音素 a(啊)作为这组四个音素的代表。 又如字母 e,它代表e(俄)、ei(欸)、en(恩)、ye(耶)四个不同音色的音素。 因此,在正音时,要做音素正音,而不要做音位正音,否则会发生发音不准的状况。
音素正音方法主要有三类:系统描写法、借助母语(中介语)法和借助汉字法,各类中还包括一些具体的技巧,如限位导引法、隔离法、记少推多法、偏旁类推法等。音素正音方法主要有三类:系统描写法、借助母语(中介语)法和借助汉字法,各类中还包括一些具体的技巧,如限位导引法、隔离法、记少推多法、偏旁类推法等。 在自然正音法(含模糊正音法)的正音体系中,应该优先实行“借助母语(中介语)法”。“借助母语法”不能解决的正音问题,选择其他正音方法——先借母中,后用其他。
1、辅音音素(简称辅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注意:辅音发音时必有阻碍,有噪音音色,元音是通音,发音时没有任何阻碍。 其中发音较难的辅音有三组: n 、l j q x zh ch sh r 少数人 h / f 难分
(1)n / l 组的正音技巧 首先, l 要发准,不要发得又像 n 又像 l 。 其次,使用借助母语法(或借助中介语法),如: 借助母语或英语中的音节组合 in —— in + a → na 附:使用借助汉字法解决n / l 不分的难题 如果学习者会发n这个音但不知道哪些汉字的声母是n音,可以使用借助汉字法。下面各组汉字的第一个汉字都是以n做声母,而以这些汉字作偏旁的汉字(括号中者)的声母也是n 。这种方法叫做“偏旁类推法”
那:哪、挪、娜 乃:奶 奈:萘、捺 南:喃、楠、蝻 脑:恼、瑙 内:讷、呐、衲、钠 尼:泥、呢、妮、怩 倪:霓、猊、睨、鲵 念:捻、鲶、埝 捏:涅、陧 聂:蹑、镊、嗫 宁:拧、柠、狞、泞、咛 扭:纽、钮、忸、妞 农:浓、脓、侬、哝) 奴:怒、努、弩、胬、驽 诺:喏、锘 懦:糯 虐:疟 用此法,可以记住一批 n 声母的字,可使 n / l不分的问题明显改观。
(2)j q x 组的正音技巧 使用借助母语法中的限位导引法: 衣i + j + i → ji 衣i + q + i → qi 衣i +x+ i → xi 注意:用“衣i”限位导引的关键是:将舌尖放松,轻轻地抵在下齿背上;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舌尖不离开下齿背。 辅助练习:三一 →xi → xi-xi-xi → qi → ji 说明:把“一i”拖长,渐弱,舌尖不离开下齿背,在“一i”的末尾顺势带出“xi”来(顺势而发),然后逐渐加大气量,发出响亮的xi音节来,之后,依次发出 qi 和 ji 。
使用借助中介语法中的限位导引法: 英语 lea + j + i → ji lea + q + i → qi lea +x+ i → xi 提示:通过具体的正音练习,逐渐形成正确的发音意识;一旦形成正音意识,正音的效率就会提高,正音的成果就会长久保持——先正音,后意识,保长效。
(3)zh ch sh r 组的正音技巧 第一,使用系统正音法 以辅音 s 为基础,逐步将 z c s / zh ch sh r 两组七个辅音都发好。 延长,声带振动 卷舌 声带振动 s → si → shi → ri ↓ ↓ ci → chi ↓ ↓ zi → zhi
第二,使用限位导引法 以卷舌音 儿 er 为基础,发好 zh ch sh r 。 (a→)鹅 e → er → r → sh → ch → zh 注意: 1、发sh、ch、 zh等音素时,要向后上方卷起,舌尖卷起的位置和程度以er元音为参照基准;卷舌适中,不要不足或过度。 2、发sh、ch、 zh等音素时,舌体不要 向后缩并将舌叶向上卷起(类似英语ship中的sh的发音方式)。
附:借助汉字法 如果学习者的z c s / zh ch sh r的正音没有困难,只是不知道哪些汉字是平舌字或翘舌字,那么可以使用借助汉字法、偏旁类推法、记少推多法解决 z c s / zh ch sh r不分的难题。含有以下偏旁(包括字内的偏旁)的汉字都是“平舌字”。
匝 赞 泽 责 组 足 子 兹 澡 奏 总 昨 左 宗 尊 坐 曾 卒 擦 则 此 次 曹 才 采 崔 仓 匆 从 四 丝 斯 司 蚤 叟 醋
记住这36个代表字就可以类推出近150个平舌字。用此法可在一周之内掌握190个左右平舌字,其他平舌字则个别记忆,不出两周即可记住全部200多个平舌字。记住平舌字之后,遇到一个字分不清平舌、翘舌的时候,便想想这个字是否在平舌字范围里,如果在,则读平舌,反之就一定读翘舌。记住这36个代表字就可以类推出近150个平舌字。用此法可在一周之内掌握190个左右平舌字,其他平舌字则个别记忆,不出两周即可记住全部200多个平舌字。记住平舌字之后,遇到一个字分不清平舌、翘舌的时候,便想想这个字是否在平舌字范围里,如果在,则读平舌,反之就一定读翘舌。
正音教学,必须遵循“正向强化”,切忌“负向强化”;正音教学,必须遵循“正向强化”,切忌“负向强化”; 先调研,后指导,再强化。 善用“预设与杜绝”的原则。 语言教学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错误。
2、元音音素(简称元音) (1)单元音韵母 a o e ê i u ü -i(zi) -i(zhi) er 其中发音较难的元音是 o ê ü -i(zi) -i(zhi) er 对比法正音 i — ü ; (u — ü 对比,不提倡) 借用音节法正音 -i( zi 的i ) 音节zi 延长,声母后面的部分即是; -i( zhi 的 i ) 音节zhi 延长,声母后面的部分即是。 [注意:不要扩大开口度和移动舌位]
(2)复合元音韵母 A 二合元音韵母 前响 ai ei ao ou 后响 ia ua ie uo üe B 三合元音韵母 中响 iao iou(iu) uai uei(ui) 正音关键一:两个或三个音素不能均等地发音;如 iao i (清短) a(长响)o(短弱) 正音关键二:韵腹(主要元音)要音素正音,不能音位正音,否则会很不自然。 正音关键三:jiu gui hun 中的主要元音o e要复原,分别发音为jiou guei huen,以免音节音色过度变异。
(3)鼻音韵母 an / ang ian / iang 可优先使用借助母语法,如:假如学习者能发准前鼻韵母 ün ,就以 ün 为基础,系统地发好其他几组前鼻韵母。 ün — in ün + a — ünna in + a — inna ün — uen ün + a — ünna uen + a — uenna ün — uen — uan — üan ün — in — en — an 这个过程中,体会前鼻韵尾的发音特点。进而精细区分an / ang ian / iang(消除双焦点音)
还可以使用消除“双焦点音”法。 很多学习者在发前鼻音韵母的时候,舌尖抬起抵在上齿龈上,同时又把舌根抬起抵在软腭上,这样就发出了又像前鼻韵母(如an)又像后鼻韵母(如ang)的音,即“双焦点音”。 正音时,要将舌尖和舌根的起降控制好:发前鼻音韵母时,只抬舌尖,舌根降下,反之,发后鼻韵母时,舌尖降下,舌根抬起。即可有效地消除双焦点音色了。 注:此法具有普遍意义,研究及推广的成果可以成为语音教学学术论文的题材。
附:使用借助汉字法解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的难题附:使用借助汉字法解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的难题 如果学习者会发前鼻韵母或后鼻韵母但不知道哪些汉字的韵母是前鼻韵母或后鼻韵母,可以使用借助汉字法。偏旁类推法。 an 结尾的字:安 干 般 函 兰 南 完 反旦 言 占 斩 产 扇 等 in 结尾的字:宾 民 您 林 今 斤 心 等 en 结尾的字:本 门 分 艮 肯 申 等
(二)音节正音 音节正音的目标是准确和清晰。 前提是拼合方法正确。 直呼法(直读法) a o e ê er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bo po mo fo ji qi xi ju qu xu wu yi yu 双拼法 声+韵 g + uan q uan(üan) 三拼法 声 + 介音 + (主元音 + 韵尾) jia j i a jiao j i a o jian j i a n jiang j i a ng
1、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汉族文人、艺人为字(音节)发音创立的特有术语。吐字归音是一个字(音节)发音的全过程,包括吐字、立字、归音三部分,简称为吐字归音。很多学习者在吐字归音方面常见的状况是:吐字过重、介音模糊或丢失、立字不够、归音不到位。
(1)吐字过重 吐字,又称 咬字。咬字要像老猫叼小猫,不要像老猫咬老鼠。(京剧名旦 程砚秋 名言) 声母不要太重、太长,要又清又短。
(2)介音模糊或丢失 jiang → jang xuan → xian huang → hwang (hw 表示h被圆唇化) 正音:适当强化介音 i u ü ,加大清晰度并稍微延长介音。如: jiang → ji -- + ang → jiang 其中的 i 被强化,被延长,介音就很清晰了。 (3)立字不够 jia → jie xuan → xuen jiang → jieng 这样的发音使得音节的响亮度、清晰度明显降低,不仅影响了音节的表意,还让音节的音韵美大打折扣。 正音:加大韵腹(主要元音)的开口度。
(4)归音不到位 归音不到位的后果是音节出现韵尾模糊或韵尾丢失的状况而造成音节不完整,又不准又减损了音节的韵味。 正音:可使用强化韵尾法,增强韵尾的清晰度,例如: lai + a → lai ia lan + a →lanna lao + a →lao ua lang + a → lang nga 这样,某个韵尾跟a拼合,这个韵尾自然就清晰了。
注意:音节舒 很多南方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有音节过于短促的状况,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生硬之感,建议适当加长音节的音程(发音过程)。
2、声调正音 声调的几种标法: 线条法 mā má mǎ mà ma(轻声音节不标调) 序号法 ma1 ma2 ma3 ma4 ma5(轻声音节) 线条法的由来:五度标调法,由赵元任先生所创立,将普通话的标准音高分成五度,分别为:高 5 半高 4 中 3 半低 2 低 1 。以此为标准,普通话的四声——阴平(1声)、阳平(2声)、上声(3声)和去声(4声)的音高形式如下图所示:
采用五度标调法记录声调,一般只记发音的起点和终点的音高,如普通话阴平调的调值是55,就表示其起点和终点的音高都是5,即高平直调;阳平调的调值是35,就表示其起点是3(中),终点是5(高),即中升调;去声调的调值是51,就表示起点是5(高),终点是1(低),即高降调;如果中间有转折,则还要记录其折点的音高,普通话上声调的调值是214,则分别记录了起点2(半低)、折点1(低)和终点4(半高)的音高。采用五度标调法记录声调,一般只记发音的起点和终点的音高,如普通话阴平调的调值是55,就表示其起点和终点的音高都是5,即高平直调;阳平调的调值是35,就表示其起点是3(中),终点是5(高),即中升调;去声调的调值是51,就表示起点是5(高),终点是1(低),即高降调;如果中间有转折,则还要记录其折点的音高,普通话上声调的调值是214,则分别记录了起点2(半低)、折点1(低)和终点4(半高)的音高。
普通话声调正音技巧 (1)一声基准法:先教准教好第一声,可将所有的音节都先发成第一声,然后再分别发准发好其他声调。 (2)分组对立法:一高平三低弯,二快上四快下 【避免混淆二声和三声】 (3) 字内直观标调法 拼合练习 一声基准 + 对立 (4) 三声分段正音,先低弯后降升 (在普通话语流中,第三声通常是低弯调,很少有降升调)
第三声调值和变调问题 字节三声和句内三声 字节三声 214 句内三声 85% 2112或21 10% 35或24 5% 214 应该教好句内三声 变调为二声的三声与标准的二声 李老师 和 黎老师 李(24)老师 黎(35)老师 3-5 2-4 2112
二、词正音 (一)双音节词正音 1、词根语素词 (1)一般的双音节词 由两个词根词素构成的合成词的正音注意两点: 第一,防止前后音节失衡,例如前音节过强、后音节无理弱化(即非轻声音节发成轻声); 第二,注意两个音节的清晰和连贯(吻接),即前后两音节既要各自相对完整,而不要相互粘连纠结,又要自然过渡,连贯性强,而不要有明显的相互隔离感。 酱紫 —这样子 这 样 子
轻微 新奇 清理 收获 / 奇兵 熟习 寒冷 奇迹 / 女生 狗粮 起立 (以上三组音节的发音要特别注意防止前音节过强和后音节弱化,同时还要注意前后两音节的相对完整清晰和吻接过渡。 以下两组双音节词正音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形和变质。 客机 爱人 助手 注意(小幅度连读变调,声调变形,但变形小。) 美好 勇敢 水彩(大幅度连读变调,声调变质:3 + 3 = 2 + 3)
“一、不”的连读变调 第一 第十一 一年级 “一”是序数,不变调 “一”不表示序数,要变调—— 一 + 1声 一斤 → yì斤 一 + 2声 一直 → yì直 一 + 3声 一起 → yì起 一 + 4声 一定 → yí定 A一B 来一下 拉一把 (“一”发轻声) 不 + 1声 不慌 (不变) 不 + 2声 不忙 (不变) 不 + 3声 不走 (不变) 不 + 4声 不去 → bú 去 A 不B 对不起 → 对bu起(“不”发bu5 即轻声)
(2)双音节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 “上来 上去 下来 下去 出来 出去 过来 过去 起来”中的“来、去”都要轻读,但是音色比轻声音节要清晰一些;“起来”单用时“来”不轻读,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趋向动词进入动词短语,都要轻读,但是音色比轻声音节清晰。例如: 拿上来 拿下去 翻过来 翻过去 抬起来 放下去 搬进来 扔出去
2、联绵词 几乎所有的联绵词都不能轻读。例如: 玲珑 蜘蛛 吩咐 崎岖 参差 仿佛 尴尬 彷徨 窈窕 叮咛 逍遥 蟑螂 从容 霹雳 蝴蝶 芙蓉 蝙蝠
3、附加式双音节词 凡是附加的语素都不能重读 (1)前附加式双音节词 老师 老虎 老大 老三 老张 老李 小王 小赵 阿哥 阿姨 第一 第五 这组双音节词中的前一个音节都是前附加语素,都不能重读,而后面的音节都比前面的音节读得重。
(2)后附加式双音节词 刀子 瓶子 筒子 胖子 砖头 石头 木头 凡是后附加“-子”和“-头”的双音节词都是轻声词,即“-子”和“-头”必须轻读,但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不是轻声词,其中的“子”表示对先哲的尊重,“子”音节不能发成轻声音节。
附:轻声和轻读(弱读) (1)轻声 有两种轻声,一种是轻声词,有的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 告诉(gàosu) 和 告诉(gàosù),后者是法律用语;有的是语法上规定的必须轻声,例如 语气词(啊、吗、啦、吧、嘛)、助词(着、了、过)、某些量词(个)等。 还有一种轻声是习惯上的轻声。比如:新鲜(xīnxian)、快活(kuàihuo),这些轻声词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大家在朗读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学好练好前一种轻声词,请注意一个原则,如果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轻声可不轻声的尽量不轻声,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强调:要防止后音节弱化(防止无理弱化) 不要因为追求“轻声”的效果,而把不应该轻声的音节也读成轻声。例如 长城(chángchéng) 读成了 chángcheng; 努力(nǔlì)读成了 nǔli, 这种读法会影响语词的清晰度。
(2)轻读(弱读) 轻读是介于轻声和正常声调之间的一种发音形式,例如:哪里、对不起、九点,其中的尾音节都不是典型的轻声,他们不像轻声音节那么模糊那么短暂,但是比起标准的第三声来又音量较小,调子较低。以“哪里”为例: “哪里”,字典上的标音是na3 li5 ,但“哪”的实际读音是 na2 ,“哪”这个音节的声调是按照 na3 + li3 即两个三声连读变调的规则变读为第二声的,反过来说,这里的“里li”依然被看做是第三声,只不过是被轻读或弱读了。
本讲座认为,轻读或弱读现象很重要,重读(音节声调被强化)、常读(正常的普通的声调发音)、轻读、轻声等声调发音方法综合使用,可以使语流(句子)中的音节轻重结合、语感张弛有度更加自然。本讲座认为,轻读或弱读现象很重要,重读(音节声调被强化)、常读(正常的普通的声调发音)、轻读、轻声等声调发音方法综合使用,可以使语流(句子)中的音节轻重结合、语感张弛有度更加自然。
4、重叠式双音节词 A 名词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 爸爸 妈妈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爷爷 奶奶 姥姥 姥爷 发这些轻声词时要注意轻声音节的音高规范,防止语调压低音节的调值。 B 副词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 偏偏、明明、每每、大大 都是后音节重读,切不可处理成后音节轻读(后音节弱化——无理弱化)
5、儿化词 (1)儿化词的功能:区别词性词义、指小、表爱、风格轻俏 儿化词都是名词,只有几个动词儿化,如“玩儿、(他)火儿(了)”;还有一些非标准量词因为“指小”而被儿化,如“一本儿(书)、一碟儿(花生米)、一瓶儿(香水儿)”等。(指小量词可儿化) (2)儿化韵正音要领:儿化韵一定要“入韵不入声”,即卷舌动作不与声母发音同步,而是与韵母(特别是韵腹即主要元音)发音同步——在发韵母的同时,将舌尖向咽喉部卷起并保持到发音结束。如果卷舌动作与声母同步,那么整个音节就都带上了浓重的卷舌色彩。 例如 这儿里
四点注意事项: 第一,不可将韵母与卷舌动作截然分离。例如:小虾儿 应该发成 xiao3xiar1 ,而不应发成 xiao3xia1er2 或 xiao3xia1er5 。 第二,儿化韵发音过程中会发生音变,具体见下表(参见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