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62 Views
第十讲 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城市建设系 GIS 教研室. 课 题: 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空间分析的一般过程,掌握空间决策分析的一般步骤,能根据所给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地图模型并进行分析,辅助空间决策。 教学重点: 空间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相关技术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难点: 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建模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 : 讲授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 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元胞自动机.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核心。 根据空间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可以将空间分析划分为一般 空间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智能空间决策支持 。.
E N D
第十讲 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城市建设系GIS教研室
课 题: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空间分析的一般过程,掌握空间决策分析的一般步骤,能根据所给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地图模型并进行分析,辅助空间决策。 • 教学重点:空间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相关技术的概念和理论 • 教学难点: 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建模 • 教学课时:2课时 • 教学方法: 讲授 •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元胞自动机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核心。 根据空间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可以将空间分析划分为一般空间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智能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模型
一般空间分析方法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主要包括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一般空间分析方法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主要包括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 在一些常用的GIS软件中,如ARC/INFO,ARCVIEW,GEOSTAR等,都具有这些空间分析的功能。 应用这些一般的空间分析功能模块进行空间分析时,通常同时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操作。 因此,设计高效率的空间分析过程将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执行空间分析的一般步骤: 1 一般空间分析
步骤1:建立分析目的和标准 分析目的是用户打算利用地理数据库回答什么问题,而 标准是将如何利用GIS来回答这些问题。 例如, 某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适合建造一个新公园的位置 公园的位置必须是从主要公路上容易到达的,但又不能 太靠近公路等。 而满足这些目的的标准,应该可以表述成用一系列的空 间查询语句来进行分析的格式。 对每个标准可以利用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 操作进行分析,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步骤2: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确定和准备空间分析中所要用到的数据,包括空间数 据和属性数据。 数据准备要求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异,在进行分析之 前,对数据准备进行全面的考察将有助于用户有效地完成 分析工作。 根据任务考察数据的精度、分辨率、时效性…… 一般空间分析的步骤
步骤3: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这一步骤是地理信息系统所特有的。正是利用这一步 骤产生了用于分析的空间关系。 空间分析操作包括缓冲区分析、拓扑叠加分析、特征 抽取以及特征合并等。 每个空间分析操作都将产生分析所需的新信息。为了 得到符合要求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多种操作。 一般空间分析的步骤
步骤4:准备表格分析的数据 大多数分析都要求利用空间操作得到一个最终图层(Coverage)或一组图层(Coverages)。 一旦产生了最终的图层(Coverage),就必须准备用于分析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描述数据。 一般空间分析的步骤
步骤5:进行表格分析 利用逻辑表达式和算术表达式,对步骤3中进行空间操作所获得的新属性关系进行分析。 • 步骤3: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 这一步骤是地理信息系统所特有的。正是利用这一步 • 骤产生了用于分析的空间关系。 • 空间分析操作包括缓冲区分析、拓扑叠加分析、特征 • 抽取以及特征合并等。 • 每个空间分析操作都将产生分析所需的新信息。为了 • 得到符合要求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多种操作。
步骤6:结果的评价和解释 通过表格分析后获得了一个结果,必须对这个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 步骤7:如有需要,改进分析 考虑到分析还具有某些局限性和缺点以后,可以决定改进分析。 步骤8:产生分析结果的最终地图和表格报告。 以最有效而又可靠的方法输出分析结果。可以利用GIS软件提供的地图输出模块产生地图,利用属性数据处理模块产生表格和报告。 一般空间分析的步骤
例1:道路拓宽改建过程中的拆迁指标计算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目的是: 计算由于道路拓宽需拆迁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房产价值。 道路拓宽改建的标准是: 道路从原有的20m拓宽至60m; 拓宽道路应尽量保持直线; 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不拆除。
2)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 D1:现状道路图 D2:分析区域内建筑物分布图及相关信息 3)进行空间操作 首先选择拟拓宽的道路,根据拓宽半径,建立道路的缓冲区 然后将此缓冲区与建筑物层数据进行拓扑叠加,产生一幅新图,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拓宽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4)进行统计分析 图形数据统计: 对全部或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建筑物进行选择,凡部分落入拆迁区且楼层高于10层以上的建筑物,将其从选择组中去掉,并对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 属性数据统计: 然后对所有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指标计算。 5)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例2:辅助建设项目选址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分析目的是:确定一些具体的地块,作为一个轻度污染工厂的可能建设位置。 工厂选址的标准是: 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0 000m2; 地块的地价不超过1万元/m2; 地块周围不能有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设施,以免受到工厂生产的影响。
2)从数据库中提取用于选址的数据 D1:包括全市所有地块信息的数据层 D2:全市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和学校)的分布图 3)进行特征提取和空间拓扑叠加 从地块图中选择所有满足条件1,2的地块,并与公共设施层数据进行叠加 4)进行邻域分析 对叠加结果进行邻域分析和特征提取,选择满足要求的地块 5)将选择的地块及相关信息以地图和表格形式打印输出
概念: 空间分析建模: 又称为地图建模(Cartographic Modeling),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命令,对一个空间决策过程进行的模拟。 地图建模的结果得到一个“地图模型”。 地图建模可以是一个空间分析流程的逆过程,即从分析的最终结果开始,反向一步步分析为得到最终结果,那些数据室必须的,并确定每一步要输入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是如何派生来的。 2 空间分析建模
地图建模实例: 假设需要获得这样一个结果,即要显示出所有坡度大于20度的地区。 坡度大于20度的地区 坡度图像 数字高程图像 等高线数据 再分类 坡度计算 空间插值 图10-1 提取坡度大于20度的计算流程 矩形框内为数据,箭头表示操作命令,方向表示操作顺序
地图模型实例: 食草动物栖息地质量评价模型 食草动物栖息地质量评价模型
地图模型实现: (1)宏命令或脚本语言 由多个原始图生成一个新图的命令 Newmap = f(map1,map2,…….) 其中f()表示一个GIS命令 复杂函数表达一个完整的地图模型: Newmap1, Newmap 2,……. = f1,f2,f3,……(map1,map2,……Newmap1,Newmap2,……) 以下是以从DEM中自动提取坡度大于15度的栅格为例,在ArcGIS中建立的地图模型脚本
新建一个文本文档,重新命名为slope.vbs,文本内容如下: '建立处理对象 set gp = WScript.CreateObject("esriGeoprocessing.GPDispatch.1") '检查扩展模块的license gp.CheckOutExtension "spatial" '加载必要的Toolbox ,因为本例中用到的提取坡度和栅格计算命令均在Spatial Analyst扩展模块中,因此要加载这个模块。 gp.AddToolbox "D:/Program Files/ArcGIS/ArcToolbox/Toolboxes/Spatial Analyst Tools.tbx" '定义脚本变量 Raster_Dataset = wscript.arguments.item(0) Output_raster__2_ = wscript.arguments.item(1) if Output_raster__2_ = "#" then Output_raster__2_ = "E:/Chp12/LessTha_slop1"如果没有指定路径的话,默认的路径 end if slope__2_ = "E:/ChP12/slope" Input_raster_or_constant_value_2 = "15" ' 提取坡度 gp.Slope_sa Raster_Dataset, slope__2_, "DEGREE", "1" ' 提取坡度大于15度的栅格 gp.LessThan_sa slope__2_, Input_raster_or_constant_value_2, Output_raster__2_
(2)图解建模(建立模型流程图) eg:ArcGIS Model Builder • 通过多个处理过程将多个因子组合在一起,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建模
空间决策支持是应用各种空间分析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出隐含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和关系,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直观地加以表达,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由于空间分析手段直接融合了数据的空间定位能力,并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现势性特点,因此,其提供的决策支持将更加符合客观现实,更具合理性。 3空间决策支持
目前,尽管各种商业软件不断推出,各种应用于空间的商业化手段也日臻完善,但是由于用户的目的是千变万化的,不能用一种定式加以限制,目前,尽管各种商业软件不断推出,各种应用于空间的商业化手段也日臻完善,但是由于用户的目的是千变万化的,不能用一种定式加以限制, 因此,提出一种完全封装的,高度智能的通用软件是不现实的。 目前,更多的空间决策手段则是利用现有软件提供的某些空间分析工具,按照用户意图,开发合理的决策模型,以实现决策支持。
国土规划、场址选择、灾害评价等都属于空间分析决国土规划、场址选择、灾害评价等都属于空间分析决 策所研究的领域,分析人员根据特定的决策目的与要 求,运用分析手段,分析相关的空间与非空间信息,得 出分析结果。 因此,空间决策问题大大超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空 间分析功能的要求。 空间决策支持一般需要以下过程: (1)确定目标 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用户的最终实现目标,并对目标性质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目标。
(2)建立模型 建立分析的运作模型及定量模型。 前者可以不考虑用户的实际运作过程;后者则可以参照用户实际工作模型,结合数据的空间特点,形成定量分析模型。 (3)寻求空间分析手段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逐步分解细节,寻求空间分析手段,对各种可能的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确定可行性的分析过程,尤其应注意空间数据的有效连接,最后形成分析结果,提交用户使用。
(4)结果评价 空间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决策支持的效果。合理可靠的结果会对决策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结果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分析结果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乃至失败,从而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因此,应对空间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确定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空间决策支持经常用于诸如最佳路径、选址、定位分析、资源分配等,经常与空间数据发生关系的领域,通过对这些应用领域的延伸,还可用于其它的某些社会或经济的部门。空间决策支持经常用于诸如最佳路径、选址、定位分析、资源分配等,经常与空间数据发生关系的领域,通过对这些应用领域的延伸,还可用于其它的某些社会或经济的部门。 空间决策支持与一般空间分析的区别: 空间决策支持应用了多种分析运作模型和分析定量模型,可以认为空间决策支持比一般的空间分析具有更多的智能处理功能。
1.问题提出 在某地建立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点,参考一定的旅游条件,在1:2.5万地图上确定出旅游点的范围,并绘制成图,最后提交决策者参考。 2.数据源 建立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点所需要的空间数据: D1:公路及铁路分布图(1:2.5万)——线状图 D2:森林服务权属图(1:2.5万)——面状地图 D3:城镇行政区划图(1:2.5万)——面状图 实例分析: 详细说明空间决策支持的一般过程
3.所实现的GIS功能 属性重分类 面状边界消除与合并 缓冲区生成 拓扑叠加 面积量测 中心点计算及叠加 绘图输出 生成报表 以上这些功能需要综合应用多种GIS的空间分析模型完成。
4.具体操作步骤 (1)根据森林权属数据将面状地物分成林地与非林地两大类。 (2)消除同一属性值为林地或非林地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并加以合并。 (3)在所有公路或铁路周围生成0.5km、1.0km宽的缓冲区,并分别赋属性值。 (4)拓扑叠加(2)、(3),生成新图层,并连接属性信息,得到具有下列属性的多边形: ①林地、非林地; ②0.5km内区域; ③0.5km外且1.0km范围以内的区域; ④1.0km范围以外的区域;
(5)拓扑叠加城镇边界图,得到市区、非市区属性,并添加到步骤(4)所得到的属性表中。(5)拓扑叠加城镇边界图,得到市区、非市区属性,并添加到步骤(4)所得到的属性表中。 (6)得到重新分类的面状地物图,其属性组合可能存在以下类型: 类型约束条件 A 非林地 B 林地、市区 C 林地、非市区且距公路或铁路0.5km之内 D 林地、非市区且距公路或铁路0.5km到1.0km之内 E 林地、非市区且距公路或铁路1.0km之外 ┇ ┇ (7)消除并合并步骤(6)所得到的同类多边形边界。 (8)量算步骤(7)所得到的多边形的面积。
(9)依据面积约束条件,对以下C类多边形再分类: C1:面积等于5km2 C2:面积大于5km2 (10)计算多边形中心,并累计多边形的编号。 (11)叠加绘出(10)所赋予的计数值的分类多边形、交通图、行政区划图。 (图形) (12)统计输出分类多边形的面积、属性资料。(属性)
1.运用GIS知识,分析说明利用栅格数据进行工业厂址适宜性分析的方法步骤。(提示:影响因素只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人口密度和自然保护区) 2.运用GIS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计算的操作步骤。(提示:道路向两侧平均拓宽,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物不拆迁。) 作业及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