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914 Views
校園常見精神疾病與處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療部 主治醫師李慧玟. 整體觀察. 1. 青少年的行為 2. 情感的表露 3. 思想表達 4. 給予會談者的印象. 精神狀態評估的重點. 精神疾病史 心理狀態檢查 生理檢查 特殊檢查或生理測試. 精神狀態評估所需之技能及態度. 會談的技巧 : 建立治療關係、準備會談、收集資料 診斷及治療計劃的技能 : 診斷的過程、診斷的陳述、問題取向的 治療計劃、短長期的治療計劃 對待病患的態度 : 同理、自我評估、科學化的需求、倫理性的思考. 心理狀態檢查 Mental Status Exam.
E N D
校園常見精神疾病與處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療部 主治醫師李慧玟
整體觀察 • 1.青少年的行為 • 2.情感的表露 • 3.思想表達 • 4.給予會談者的印象
精神狀態評估的重點 • 精神疾病史 • 心理狀態檢查 • 生理檢查 • 特殊檢查或生理測試
精神狀態評估所需之技能及態度 • 會談的技巧: 建立治療關係、準備會談、收集資料 • 診斷及治療計劃的技能: 診斷的過程、診斷的陳述、問題取向的 治療計劃、短長期的治療計劃 • 對待病患的態度: 同理、自我評估、科學化的需求、倫理性的思考
心理狀態檢查 Mental Status Exam. • 行為與外表:Social manner, Dress, Movement, psychodynamic • 情緒狀態:depression, elated,mixed, diminished,exaggerate • 言語狀態:quality,quantity • 思考:altered stream, Altered connection, Altered controlor possession, abnormal content
心理狀態檢查 Mental Status Exam. • 知覺: sensorydistortion,illusion,hallucination , other abnormal perception • 認知:orientiooon, memory, concentration, generalintelligence level • 病識感: patient‘s attitude and beliefs
精神疾病分類 • 器質性精神病 • 精神分裂病 • 情感性精神病(躁鬱病) • 精神官能病 • 人格異常
精神疾病分類 • 智能不足 • 發展障礙 • 行為障礙 • 情緒障礙 • 其他
精神疾患原因及預防 • 精神疾患的原因包括多種因素: 體質、家庭、生活環境、身體健康 社會文化及經濟環境等。 • 預防的方法 父母正確的養育態度、良好的家庭 社會生活環境及適當的教育
精神醫療服務包括 • 門診Outpatient program • 住院 Inpatient program— 包括急性住院、慢性住院、日間住院、 夜間住院 • 急診 • 社區醫療—職能復健 居家治療 • 預防醫學—心理衛生宣導
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 • 抗精神病藥物 • 抗副作用藥物 • 助眠劑 • 抗不安劑 • 抗憂鬱劑 • 情緒穩定劑
精神病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 柏金森氏症:流口水、肌肉僵硬、斜頸、身體後仰、眼球上吊、小碎步走路、四肢不能自然擺動、顫抖、面具臉、動作遲緩 • 嗜睡倦怠 • 姿勢性低血壓 • 口乾、便秘、視力模糊、坐立不安 • 女性無月經或不規則 • 男性性功能下降
服藥需注意事項 • 無論中西藥均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 不要因此拒絕治療。 • 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宜服藥一段期間,
服藥需注意事項 多次發病或重覆住院者更應長期服藥 • 精神藥物用量應遵照醫囑偶漏一次可補吃藥但不宜間距太短 • 若常易不按時服藥則應與醫師在討論並 做適合的調整。
門診治療 • 以藥物治療及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 • 按時診察 • 按時拿藥或打針,照處方服藥 • 好處:省錢、方便 • 可繼續家庭生活工作及社會生活而同時控制治療。
『現在它對我似乎太多,多到讓我無法掌握。我真的不在乎到底考第幾名!和朋友會怎麼樣!管它電視裡有什麼!有時真希望一直躺床上或是永遠消失。』『現在它對我似乎太多,多到讓我無法掌握。我真的不在乎到底考第幾名!和朋友會怎麼樣!管它電視裡有什麼!有時真希望一直躺床上或是永遠消失。』
青少年憂鬱症發生率 Incidence: 1% in Preschool 2% in school age students 5% in Adolescents • 發生率(prevalence) • 青少年之重鬱發作之終生盛行率 15-20%
低落性情感疾患(輕鬱症) A. • 主觀或客觀陳述;憂鬱情緒(兒童青少年常見易怒) • 持續整天或較多的日子 • 為期至少2年(兒童及青少年則為1年) B.2項以上之症狀 1.胃口不好或吃得多 2.失眠或嗜睡
低落性情感疾患(輕鬱症) 3.活力低或疲累 4.低自尊 5.專注能力減退或有困難作決定 6.感覺無望 • A B 從未消失2個月以上 • 前2年未有重鬱發作 •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and Dysthymic disorder
憂鬱兒童與青少年的特色 • Increased cognitive distortions • negative attributions • hopelessness; explosive anger , high impulsivity • tendency to attribute outcomes to external no controllable causes
憂鬱兒童與青少年的特色 • social skill deficits • low self esteem;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 difficult falling asleep at night;hyperactivity; poor concentration;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 delusion rare • 有許多研究發現青少年憂鬱症緩解後low self esteem好似疤痕般仍會繼續存在 (Gotlib 1993;Marton 1993; Nolen-Hoeksema 1992)
自殺的危險因素 • 慢性或長期性如1.精神疾病2.慢性內外科疾病如癌症、頑固性疼痛、末期疾病等3.先前有自殺病史4.人口特性:男性、獨身、失業、牙醫、精神科醫師、 律師、警官、宗教 • 急性危險因素1.在情緒、經濟或社會地位受到重大打擊2.身體狀況突然改變3.藥物或危禁藥物之開始或停止使用4.積極討論自殺5.憂鬱情緒突然好轉
青少年的自殺動機是什麼呢? 可從三個層面來探討 • 心理--青少年人格特質、成長經驗 • 家庭--親子互動、失落 • 社會--社會支持系統之瓦解 • 疾病的影響
探討自殺的因素 • 生物觀點: 5-HIAA濃度低者危險性較高 • 心理觀點: 心理分析學派—個人失去所愛客體的經驗梅寧格(Menninger)的理論認為有 三因素 1. 殺人的意願 2. 被殺的意願 3. 想死的意願
探討自殺的因素 • 人格特質—衝動性人格特質、 依賴性人格特質、 強迫﹝期待過高﹞的人格特質 • 社會環境因素: 利他型自殺 自我中心型自殺 社會解離型自殺 宿命型自殺
如何幫助自殺之青少年? • 讓他們知道你是非常關心且在意的 • 生病不是他們的錯。 • 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幫助例如學校輔導老師、社工師、心理師或他們的醫師 • 學習訂定自殺預防計畫 • 不要認為你朋友或家人的復原與否是你的責任 • 當你的朋友或家人要自殺時,守密絕對不是正確的決定,
如何幫助自殺之青少年? • 應盡快告訴可信任的人 • 提醒你的朋友或家人憂鬱症是可被治療且會痊癒的。 • 將可能被使用的自傷工具鎖起來。 • 當他們漸漸復原時不要就此疏忽,他們仍需陪伴。
如何治療? • 確認症狀的本質 • 找尋較廣泛的評估來瞭解憂鬱行為的意義 • 確定挫折與這些負向情緒的關係及其互動 • 回顧個案態度對治療者之衝擊 • 治療者對自殺個案的態度應是溫和、堅定、支持但需保持距離
常見的迷思 • 只是說說而已 • 自殺的人是視死如歸 • 只要告訴他人生的光明面 • 只是想引人注意 • 心情好了就不會想死 • 不要談死他就不會想死 • 還是小孩那知生死
常見的迷思 • 想自殺的人都是得了精神病 • 父母該為孩子自殺負責 • 小孩子能有什麼大問題 • 只要不自殺,酗酒、吸毒可以舒發怒氣 • 自殺一次就會終生想自殺
自殺的預防措施 • 青少年和家長們要注意的是 • 當有症狀盡快去看醫師,不要讓問題擴大 • 當你心情跌到谷底時,切記!不要獨處。 • 規則的健康追蹤計劃,不要忘記! • 把不再使用的藥物丟掉!
青少年自殺防治因應對策 • 擴展青少年身心保健服務的範圍 • 1.門診 2.校園 3.社區 4.家庭 • 團隊形成: • 結合醫師、心理師、護理師(含精神專業)、社工師及青少年志工 • 各類資源的聯盟 • 1.政府 2.社會 3.公益團體 4.媒體
Classifica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 Panic disorders with agoraphobia • Panic disorders without agoraphobia • Agoraphobia without panic • Social phobias • Simple phobias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
常見臨床表現 • Fear • Anxiety attacks • Chronic unresolved anxiety • Stress • Sudden panic with feelings of doom • hopelessness
由精神動力學看《焦慮》 disturbing internal psychological equilibrium Anxiety successful defense mechanism unsuccessful defense mechanism-displacement expression of unacceptable impulsive & illness controlled impulsive
Psychodynamic aspects of anxiety Kaplan & Sadock 1.Superego anxiety: Oedipal issues, Competition same sex’s parent 自6-12歲開始 2.Castration anxiety: Oedipal struggles & fears same sex’s parent 3.Separation anxiety: Oedipal 前期被拋棄之故 4.Impulse anxiety: 嬰兒期的挫折所致
Biological Aspects of Anxiety • Anxiety and fear are two components • Adrenaline and Catecholamine secretion increase • Catecholamine induced 焦慮情緒,緊張,失眠,認知或記憶力變差,疼痛, 顫抖, 僵硬,肌肉陣發性跳動,虛脫性疼痛,刺痛感,視覺模糊,心跳加速,心悸,胸痛,眩暈,窒息感,吞嚥困難,惡心,嘔吐口乾舌燥,面部潮紅,冒冷汗,磨牙,等等.
恐慌症的發生率與疾病過程 • Panic attack 的發生率 >10% • 男女比為2:1 • 合併自殺的比率相當高 Weissman ,Kelllerman & associates 認為約20%的恐慌症會出現自殺原因可能是因怕﹝失控﹞ • Marijuana, CO2 inhalation,Cocaine,caffeine and BNZ 拮抗劑均會造成恐慌發作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泛焦慮疾患 • 青少年另一好發之焦慮疾病 • 中心症狀:對週遭之生活環境變化過度擔心及憂慮尤其是與男女朋友分手、學業成就下降、生理或健康問題等等。 • 臨床表現:坐立不安、疲憊、慢性緊張感、心悸、臉部潮紅或冰冷感、口乾舌燥、冒冷汗、喉部異物感、呼吸困難以致更惡化到注意力下降、失眠 • 易因人際關係困難而引起或催化
Contagious anxiety傳染性焦慮 • 屬家族性傳染 • 常是祖父傳給父母、父母再傳至青少年 • 長期對環境刺激均表現過度反應及憂慮 • 易合併脆弱、低受挫力及易受傷 • 慮病症及身體化症最常見於青少年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臨床表現 • 75%會出現強迫性思考與行為 • 常見症狀有洗滌、檢查、沉思、緩慢、關心細菌、擔心自己或親人發生不幸、對規則及秩序之堅持、不斷地修飾及洗手重複儀式行為、怕污染、怕災難發生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臨床表現 • 病前人格特質追求完美、一成不變、分離焦慮、害怕失敗、憂慮、恐慌、物質濫用等等 • 原因不明 • 常用心理自衛機轉有isolation、reaction formation、undoing、intellectualization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 1/2的強迫症患者發病於青少年期 • 在青少年有2% -2.3%之發生率 • 診斷準則: 強迫思考 • (1)出現持續性干擾或愚蠢的意念、思想、衝動或想象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2)嘗試壓制或忽視這些意念 (3)個案知道這些意念來自內心而非外界進入 強迫性行為 (1)因意念、某些規則或固著的形態而出現的重複、有目的及意向的行為 (2)為消除或預防事件所引起的不舒服 (3)個案可意識到行為是多餘或不合理
身心疾患的治療 • 儘速給予支持 • 界定壓力源 • 澄清壓力引起的症狀 • 澄清隱藏的影響如自信問題、失落等 • 評估社會支持系統架構一個基礎支持系統 • 先找出易處理的方向來完成
預 防 • 發展或增加怡情養性之活動 • 學習獨立與穩健,較易發現壓力並處理 • 發展良好的溝通迴饋系統 • 學習成功的方法,在工作壓力、身體壓力間取得平衡 • 學習舒解壓力的方法如休假、暫停、重來、宗教信仰、情緒調適、放鬆訓練、運動、 自我催眠、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