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12 Views
證型與基本飲食原則. 中醫基本上將疾病分為虛證、實證二大類。虛證就是身體器官中,陰、陽、氣、血四種基本成分的不足;而實證就是外來的病氣過多(如寒冷、暑熱、細菌、病毒、黴菌、毒素等病源),引起一系列異常病理變化,如急性發炎、中暑、過敏反應及腫瘤等病。 而中醫養生治病的基本原則,就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所謂「虛則補之」,也就是虛證要以滋補為主,可配合藥膳調理,適當補充虛弱不足的四種基本成分,如補氣、溫陽、補血及滋陰等。
E N D
證型與基本飲食原則 • 中醫基本上將疾病分為虛證、實證二大類。虛證就是身體器官中,陰、陽、氣、血四種基本成分的不足;而實證就是外來的病氣過多(如寒冷、暑熱、細菌、病毒、黴菌、毒素等病源),引起一系列異常病理變化,如急性發炎、中暑、過敏反應及腫瘤等病。 • 而中醫養生治病的基本原則,就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所謂「虛則補之」,也就是虛證要以滋補為主,可配合藥膳調理,適當補充虛弱不足的四種基本成分,如補氣、溫陽、補血及滋陰等。 • 而「實則瀉之」則是將體內過多的致病因素,或因而產生的病理產物排出體外,如清熱、退火、解毒、散寒、除濕、行氣、活血等(西醫稱為:殺菌、鎮痛、減敏、解熱、退燒、消血脂、止痛、利尿等),此時應尋求中、西醫師治療,待症狀減輕後,再根據體質,配合藥膳調理。 • 下麵簡單說明四種常見虛證及五種常見實證的表現症狀,及基本飲食原則:
證型與基本飲食原則 • 虛 證 • 氣虛型 • 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心慌胸悶、動則易喘、容易感冒、呼吸氣短、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聲音低微、食慾不振、噯氣腹脹、容易噁心嘔吐、胃酸腸鳴、肌肉消瘦或肥胖症、肌肉鬆弛、身材矮小、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小便頻數、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髮、性腺發育不良、男子滑精早洩、女子月經失調或量多、白帶多而清稀、容易流產、不易受孕。 • 陽虛型(虛寒型) • 除了氣虛的症狀外,還有畏寒怕冷、臉色蒼白、四肢冰冷;臉色滯暗、心跳過慢、心前區疼痛、胸悶胸痛、腹部疼痛(按壓或熱敷則較舒服)、時常腹瀉。 • 血虛型 • 臉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疲勞無力、頭暈目眩、心悸心慌、皮膚乾燥或脫屑、失眠多夢、眼睛乾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容易抽筋、指甲易斷、月經量少或閉經。 • 陰虛燥熱型(虛火型) • 面部潮紅、口燥咽乾、口渴、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眠差多夢、睡時流汗、大便乾結、小便量少或色深、心悸、心跳過快、心律不整、乾咳痰少而稠、饑餓卻不想吃、乾嘔、胃部脹氣、眼睛充血、鼻乾鼻癢、鼻痛噴嚏、耳癢耳痛、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眼紅眼癢、皮膚乾癢、濕疹、青春痘、粉刺、黑斑雀斑、老人斑、肌肉筋骨酸軟、健忘失眠、眩暈耳鳴、掉髮禿髮、男子遺精;女子月經提前、色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
證型與基本飲食原則 • 實 證 • 火熱型(實火型) • 面紅煩熱、發燒、口苦口臭、口渴喜飲、瘡瘍腫毒、青春痘、目赤目癢、鼻乾鼻癢、流鼻血、咽痛涕黃、咳嗽痰黃、煩躁易怒、失眠眩暈、頭痛頭脹、耳鳴耳痛、局部紅腫疼痛、皮膚紅熱搔癢、尿頻尿痛、小便量少黃赤、大便秘結、便血、痔瘡、肥胖、肌肉豐厚結實、陰部濕疹或出現黃綠分泌物。 • 濕熱型 • 發熱、黃疸、四肢倦怠、口淡無味或口苦而膩、食慾不振、口渴但飲不多、胸脅脹悶、噁心嘔吐、腹部脹滿疼痛、尿頻尿痛、小便短少黃赤、大便黏膩或秘結、皮膚紅腫熱癢或流膿出水、陰部濕疹。 • 寒(痰)濕型 • 頭痛頭重、眩暈、身體腫脹、肥胖、怕冷肢冷、全身酸痛、鼻塞涕清、咽癢欲咳、咳嗽痰白、噁心嘔吐、胃痛腹痛、便軟瀉泄、濕疹出水、皮膚色淡、月經延後、經血色黑、經痛。 • 情緒鬱悶型 • 精神抑鬱、情緒失調、易緊張、壓力大、喜嘆氣、煩躁眠差、頭痛頭脹、噯氣泛酸、脅腹脹痛、肌肉緊繃、便秘或瀉泄、月經不調、經痛、乳房脹痛。 • 氣血瘀阻型 • 局部疼痛、痛處固定、黑斑雀斑、老人斑、痘疤、瘢痕、瘀青、腫塊、血脂肪過高、肥胖、肌肉豐厚結實、經痛(夾血塊)、常年不癒的疾病。
飲食原則 • 上述的基本證型,也可以用怕寒體質與怕熱體質來區分。怕寒體質包括氣虛、陽虛、血虛、情緒鬱悶、氣血瘀阻及寒濕型六種證型;怕熱體質包括陰虛燥熱、火熱及濕熱型三種證型,各有其適用的飲食原則,簡單說明如下: • 怕寒體質 • 1.以甘平及溫性之食品為主要食物,酌量搭配涼性食物(參見第179頁)。 • 2.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生冷寒性食品。因大部份蔬菜性多寒涼,在烹調此類蔬菜時可加入辛溫之蔥、生薑及胡椒等調味品,或與雞肉、羊肉、牛肉等溫熱性肉類同煮,則可減輕其寒性,避損傷陽氣。 • 3.吃完冰品或寒涼食物後,可喝碗龍眼茶、紅糖水、蔥薑蛋花湯、薑湯或金桔桂圓茶等溫熱食品以中和之。 • 怕熱體質 • 1.以甘平及涼性之食品為主要食物,酌量搭配溫性食物(參見第178頁)。 • 2.儘量避免時常單獨吃燥熱性食品,若不慎過食,可吃綠豆湯、薏仁湯、薄荷綠茶、蘆薈汁、小麥草汁、甘蔗汁或冬瓜茶等寒涼性食物以中和之。 • 寒熱錯雜體質 • 若身上同時出現寒熱夾雜的症狀,屬於寒熱錯雜的綜合體質,則生冷寒性及燥熱食品均不宜多食,因為過食寒性食品易傷陽氣,而過食熱性食品易傷陰液及助長熱性。宜常吃甘平易吸收的食物,輪流或同時食用涼性及溫性食物,如此不僅可同時吸收涼溫食物的精華,更可相互平衡,避免單獨食用的副作用。
食物屬性分類 甘平 葡萄、檸檬、木瓜、草莓、鳳梨、枇杷、李子、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栗子、橄欖、豆漿、白米、糙米、黃豆、黑豆、赤小豆、冰糖、魚肉、豬肉、雞蛋、燕窩。 溫性 油菜、大頭芥菜、南瓜、胡蘿蔔、龍眼、荔枝、櫻桃、芭樂、金桔、楊梅、桃子、杏子、糯米、紅糖、椰子、麥芽糖、大蒜、香菜、生薑、蔥、茴香、韭菜、醋、沙茶醬、牛肉、雞肉、蝦、黃鱔、淡菜、羊奶、雪蛤、淡酒。 熱性 肉桂、核桃、榴槤、胡椒、辣椒、乾薑、羊肉、狗肉、任何燻炸燒烤物、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醃漬品、咖啡、咖哩、烈酒、菸。
食物屬性分類 涼性 菱角、蓮藕、香菇、冬菇、蘑菇、白木耳、白蘿蔔、絲瓜、芹菜、茄子、金針菜菠菜、瓢瓜、蘆筍、綠豆、豆腐、茶、麻油、生薑皮、蘋果、蓮霧、蕃茄、甘蔗、香瓜、柳丁、無花果、蜂蜜、烏骨雞、鴨、蟹、鱉、蛋白、牛奶、小米、薏仁。 寒性 任何冰品、未煮熟的食物、西瓜、香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橘子、楊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異果、竹筍、黃瓜、苦瓜、白菜、空心菜、筊白筍、豆芽、紫菜、海帶、龍鬚菜、西洋菜、豆豉、荸薺、小麥、蕎麥、食鹽、醬油、白砂糖、蛤蠣、硯、蚌類。
中藥的歷史 • 幾千年來,中草藥一直被中國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漸積累寶貴的用藥知識,並形成一整套中藥理論體係。 • 在先秦時期,已有不少關於藥物的文字記載。到了東漢末期(公元二世紀),中國第一部藥典--《神農本草經》誕生。本書載藥365種,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 書中還簡要而完備地記述了藥學的基本理論。 • 南北朝時期,雷公著《炮炙論》敘述各種藥物通過適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藥效, 減輕毒性或烈性, 從而發展了藥物加工技術。 •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著《神農本草經集注》,對魏晉以來三百餘年間藥學的發展作了總結,載藥達七百三十種。又創用藥物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 唐代顯慶四年(公元659年), 李勵、蘇敬等人主持編寫了《新修本草》。全書捲帙浩博,收載中國和外國輸入藥物達844種。 • 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陳藏器編成了《本草拾遺》,書中將各種藥物功用概括為十類,從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劑”,為中藥臨床分類最早的設想。
中藥的歷史 • 宋代本草學,以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最具代表性。該書收載藥物達一千四百多種。 • 金元四大家李東垣之師張元素,(潔古、 易水先生)加入歸經 •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總結和發展了飲食療法。 • 明代是中草藥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對古代本草學作了全面整理、總結和提高,並吸取了大量的民間藥和外來藥,寫成了偉大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該書載藥1892種。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為十六綱、六十類。這種科學的分類法,是中古本草學最完備的分類係統。 • 清代的趙學敏(約公元1719--1805年)對民間草藥作了廣泛搜集和整理,于1765年刊行《本草綱目拾遺》‧載藥921種, 新增藥物達716種之多。 • 清末唐容川的《本草問答》和鄒潤安的《本經疏證》對藥物考證下過很深功夫,有特俗見解。 中草藥學自漢代到清代,各個時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歷代相承,日漸繁富。到了現代,中草藥已達5000種左右。今後,中草藥學的發展,仍有廣闊的前途。
二 、中草藥的採集與炮制 炮制的方法,常見的有下列十多種: (一)洗是將原藥放在清水中,經過洗滌去淨藥物表面的泥沙雜質,從而達到潔 淨衛生的目的。應注意浸洗的時間不要邊長,以防止有效成分溶於水中 。 (二)漂將有腥氣(如龜板、鱉甲、烏賊骨)或有鹹味(如昆布、海藻)或有毒 性(如烏頭、附子)的藥物,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復浸漂,經常換水,則 能漂去這些氣味或減少毒性。 (三)泡就是用藥物汁水浸泡以減低原藥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遠志、 吳萊萸。 (四)漬就是在藥物上噴灑少量清水,讓水分漸漸滲透而使藥物柔軟,便於切片 。某些藥物浸泡後藥性易於走失的,宜用此法。 (五)水飛水飛是研粉方法之一,適用於礦石和貝殼類不易溶解於水的藥物如朱 砂等,目的是使藥物粉碎得更加細膩,便於內服和外用。在水飛前先 將藥物打成粗末,然後放在研缽內和水同研,傾取上部的混懸液,然 後再將沉於下部的粗末繼續研磨,這樣反復操作,研至將細粉放在舌 上嘗之無渣為度。水飛並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時飛揚,以減少損耗。
二 、中草藥的採集與炮制 (六)烘焙的作用,主要是將藥物通過烈火直接或間接燃燒,使它質 地鬆脆,易 於粉碎,充分發揮藥效。 直接火煅法:適用於礦石和貝殼類不易碎裂的藥物如磁石、牡蠣等 。將藥物放 在鐵絲篩網上,置於無煙的烈火中燃燒,煅的程度視藥物性質不同而定。礦石類藥物必須煅至紅色為度;貝殼類藥物則煅至微紅冷卻後呈灰白色。 燜煅法(間接煅燒):少數體輕質松的藥物如陳棕、人發等則適用燜煅法。即將藥物放在鐵鍋內,另用較小鐵鍋覆上,用鹽泥固封鍋邊,小鐵鍋上壓一重物,不便漏氣,置火上燒至滴水於 小鐵鍋上立即沸騰,或以白紙貼於小鍋上,當紙烤焦為 止,待冷卻後取出。 (七)炒法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種加熱法,是將藥物放於鍋內加熱,用鐵剷不 斷剷動,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炒的方法如下,清炒,不加輔料,用文 火將藥物炒至微焦發出焦香氣味為度。麩炒,將藥物(飲片)加蜜炙 麩皮同炒,拌炒至片子呈微黃色為度。以上兩種炒法,主要目的是緩和藥性。加其他輔料拌炒,按用藥的不同要求有酒炒、醋炒、姜汁炒等等,炒炭,係用較旺火力,將藥勿炒至外焦似炭、內裡老黃色(或棕 褐色)而又不灰化,俗稱為“炒炭存性”,大多為增加收澀作用。
二 、中草藥的採集與炮制 (八)炮法與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動作要快,這樣可使藥物 (一般須切成小塊)通過高熱,達到體積膨脹鬆胖,如乾姜即用此法加工成為炮姜炭。 (九)煨的主要作用在於緩和藥性和減少副作用。常用的簡易煨法是將藥物用草紙包裹二、三層,放在清水中浸濕,置文火上直接煨,煨至草紙焦黑 內熟取出,煨生姜就是用此法。 (十)炙是將藥物加熱拌炒的另一種方法。常用的有:蜜炙:即加煉蜜拌炒。先將鐵鍋、剷刀用清水洗淨拭乾,燒熱鐵鍋,倒入煉 蜜,待蜜化烊略加清水,然後放入藥片反復拌炒,炒至蜜汁吸盡,再 噴灑少許清水炒乾,使藥物不粘手為度。例如炙紫苑、炙兜鈴、炙黃 耆、炙甘草等。藥物用蜜炙,是取它潤肺、補中及矯味的作用。砂炙 ,用鐵砂與藥物拌炒稱為砂炙。先將鐵砂炒熱呈青色,倒入藥物拌炒 ,至鬆胖為度,取出,篩去鐵砂。例如山甲片、龜板、鱉甲等經過砂 炙後變成鬆脆,易於煎取藥汁,或研粉制丸。
二 、中草藥的採集與炮制 (十一) 烘與焙同樣是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 (十二)蒸利用水蒸氣蒸制藥物稱為蒸。它與煮不同之點是須隔水加熱。蒸的作 用,主要能使藥物改變其原有性能,如生大黃有瀉下之功,經蒸制成 為熟大黃,在臨床上主要用它清化濕熱、活血袪瘀的作用。另外,還 有矯味作用,如女貞子、五味子經過蒸制能減少其酸味。 (十三)煮是將經過整理及洗淨的原藥,放在鍋內用清水與其他輔助藥料同煮至 熟透。如附子、川烏與豆腐同煮可減少毒性。 (十四)淬將藥物加熱燒後,趁熱投入醋或其他藥物所煎的濃汁中,使之充分 吸收入內,這種方法叫做淬。如靈磁石、代赭石用醋淬,制甘石用藥 汁淬。淬的作用,除能使被淬的藥物酥鬆易於粉碎外,還因藥汁的吸 收會改變其性能。
三、中草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五味的意義 • 氣是指藥物的性質 • 四氣是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 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別,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藥物作用於人體發生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以感冒為例說明。 • 還有一些藥物的藥性較為平和,稱為“平”性。由於平性藥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的作用來得顯著,所以在實際上雖有寒、熱、溫、涼、平正氣,而一般仍稱為四氣。
■第一節 四氣五味的意義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 它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或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各種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發散、行氣。薑 薄荷、辣椒 (二)甘 滋補、緩和。蜂蜜、甘草 (三)酸 收斂、固澀。烏梅、山楂 (四)苦 瀉火、燥濕。杏仁苦瓜 (五)鹹 軟堅、潤下。海帶、海藻 臨床上 氣與味要綜合運用
五味現代科學涵義 • 五味,與藥物所含的化學成份,及藥物功效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 • (一)辛 揮發油 促進發汗、改善微循 環抗菌抗病毒 調解消化道功能具健胃鎮痛作用 • (二)甘 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糖類氨基酸微生素類 滋補身體提高免疫功能蜂蜜、甘草 • (三)酸 鞣質和有機酸有收斂作用、澀腸、止瀉、斂汗、止痢、止血。石榴皮 烏梅、山楂 • (四)苦 生物鹼及苷類具抗鋸菌消炎瀉下通便。黃連黃芩杏仁苦瓜 • (五)鹹 碘及有機鹽散結軟堅及潤下作用。海帶、海藻、芒硝硫酸鈉
補充課題 從生技(物理、化學、分子生物)的觀點 • 探討中醫的四氣五味--苦寒藥物的現代研究--
寒熱現代科學涵義 • 實驗研究(一) • 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為大黃之主要成份。在《溫病條辨》、《傷寒論》等書中,醫家大量使用大黃、黃連、黃芩、羚羊角等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實熱証,體現苦味的泄與寒性的熱的作用。 • 關於實熱証的臨床表現,推測可能與細胞過度活化有關。 • 細胞的活化狀態與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的活性有關,激酶在細胞內的作用是它可透過一連串的磷酸化過程,直接或間接性的活化蛋白質,進而產生一些細胞反應(cellular response)。
寒熱現代科學涵義 • 一部分可能表現為影響細胞週期,造成細胞的不正常分裂增生,此時往往就造成癌症的出現。 • 在癌症發展的過程中,某些階段所表現的臨床反應,在中醫的診斷上常可以歸結為幾大點,如氣滯血瘀、痰濕聚結:氣滯血瘀,日久可生成腫塊,「肝腹結塊,必在形之血」(《醫林改錯》),痰濕聚結,因脾主濕,脾濕則水濕失於健運,「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癌症患者身上多見腫塊,這些都是屬實證的範圍;邪熱鬱毒:外受毒邪入侵,日久均能化熱化火,內傷七情,亦能生火,火熱傷氣,燒灼臟腑,是為邪熱火毒,臨床表現出現出血、發熱等症狀,例如鼻咽癌可見鼻衄等等,此屬實熱證之範圍。
大黃素使乳癌細胞分化 左圖為未加大黃素 右圖加了大黃素可見細胞分化成熟 from:”Suppressed transformation and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HER-2/neu-over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 by emodin”, Lisha Zhang, Ching-jer Chang, Sarah S. Bacus, and Mien-Chie Hung
大黃現代研究 • 致癌基因HER-2/neu 的過度表現與乳癌 • HER-2/neu 基因可轉錄轉譯出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p185neu,當其過度表現時,蛋白激.被過度活化,此時表現在細胞週期則會造成細胞不斷分裂增生,這些不正常分裂的細胞不斷累積,因而造成乳癌的產生。 • 實驗研究發現,大黃素作用在tyrosine kinase 上可抑制其磷酸化,因此為tyrosine kinase 抑制劑(inhibitor);此外,實驗還發現,大黃素可促進乳癌細胞的分化,使細胞成熟不再進行分裂,達到抑制細胞增殖的效果。透過這些作用,大黃素可被用於治療癌症,而就中醫方面而言,體現了苦寒藥物用治實熱證的功效。
蛋白質酪胺酸激酶PTK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 PTKs 活性的增強常在細胞增殖的疾病中發現,例如癌症、血管粥狀硬化等等。 關於血管粥狀硬化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簡稱PDGF)是由血 小板分泌的一種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纖維母細胞 (fibroblasts)分裂以及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 當血管壁損傷引起PDGF 的分泌,進而刺激血管 平滑肌細胞的增值,因而造成血管粥狀硬化的產 生。PDGF 是透過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引起一連 串的訊息傳遞,然後刺激細胞增生,其作用機轉 即為PTKs 與細胞增殖的關係。 IMT Bots ML, et al. Circulation 1997;96:1432-37.O'Leary DH,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0:14-22.
Mice ligation assay for 28 days A B C A組:Control-Double distilled H2O(d.d H2O) B組:Antrodia camphorata(250 mg/kg) C組:Antrodia camphorata(1250 mg/kg) 圖7: 綁結手術後小鼠不同濃度Antrodia camphorata對血管修 復能力影像圖(圖中黑線實際長度為100 μm)。 感謝樟芝李貽恆醫師提供
躁狂者的血清NO臨床試驗 • 對20例躁狂者的血清NO濃度進行檢測,與 18例正常體檢者為對照 • 結果,躁狂組的血清NO濃度明顯高於對照組 • 在先前提過,溫熱者易煩燥, 躁狂者的血清含NO濃度較高 • 所以推測體內含NO濃度較高的人,屬於溫熱體質 •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4Vol.14NO.1P.22-23
工藝程序和輔料 相結合的分類法常用輔料1.液體輔料 (1)酒:用黃酒或白酒。酒辛、甘、大熱,有活血通絡、袪風散寒、矯味矯臭的作用。酒又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有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從而增強藥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常用酒製的藥物有大黃、黃連、白芍、烏梢蛇等。 (2)醋:醋味酸苦、性微溫,有理氣血、散瘀止痛、行水、消腫、解毒、矯味等作用。醋可增加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達到增強藥效的目的,還能降低某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和除去藥物的腥味。常用醋製的藥物有延胡索、甘遂、芫花、柴胡、香附等。 (3)蜂蜜:用煉蜜。蜂蜜性平、味甘,有滋補潤肺、 潤 腸通便、緩中止痛、解毒等作用。與藥物共製能起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常用蜜製的藥物有甘草、麻黃、黃耆、馬兜鈴等。
工藝程序和輔料 相結合的分類法常用輔料1.液體輔料 (4)薑汁:薑性溫、味辛,有發散、袪痰、止嘔、解毒的作用。經薑汁製後的藥物可緩和其寒性,增強藥效。常用薑汁製的藥物有竹茹、半夏、厚朴、草果、黃連、梔子等。 (5)食鹽水:鹽性寒、味鹹,有補腎、軟堅、涼血、解毒的作用。經食鹽水製後的藥物,主要能引藥入腎,增強藥效。常用鹽水製的藥物有知母、黃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等。 (6)米泔水:米泔水甘寒無毒,有吸附油脂的作用。主用來浸泡含油質較多的藥物,以降低其辛燥之性,增強補脾和中之效。常用米泔水製的藥物有蒼朮等。
2.固體輔料 (1)米:米性平、味甘,有健脾的作用。米炒目的是降低藥物的刺激性和毒性,或增加藥物補中益氣之效。常用米製的藥物有紅娘子、斑蝥、黨參等。 (2)麥麩:麥麩性平、味甘,有和中養胃、矯味矯臭的作用。麥麩製藥物的目的能緩和藥物燥性,常用麥麩製的藥物有枳實、枳殼、白朮等。 (3)土:常用灶心土、黃土、赤石脂等。土性溫、味辛,有溫中和胃、止瀉止嘔作用。常用土製的藥物有白朮、山藥等。 (4)滑石粉:滑石粉性寒、味甘,有清利濕熱作用,用以拌炒藥物能使藥物受熱均勻,適用於炒製韌性大的動物藥,如刺蝟皮、水蛭等。
一、熱證的推測: • 細胞內生理反應某種程度的過度活化,以中醫的觀點,稱為熱證。 • 過度活化(Hyperfunction) • 活化不足(Hypofunction)
二、熱證的證據: • 1.PTKs 過度活化造成血管粥狀硬化與癌症。 • 2.致癌基因HER-2/neu 的過度表現造成乳癌。 • 3.第二傳訊者過度活化造成腸道的分泌反應。
三、苦寒性藥物治療熱證(清熱)的證據: • 1. 大黃素不只可以抑制HER-2/neu tyrosine kinase 的活性,更可使癌細胞分化。 • 2. 小檗鹼可以抑制細胞內第二傳訊者cAMP、cGMP、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的過度活化。
熱與寒的含(定)義 細胞內生理反應某種程度的活化不足,以中醫的觀點,稱為寒證。 寒證的臨床表現以冷(惡冷喜暖,冷痛喜渴,口渴喜熱飲)、涼(手足發涼)、靜(蜷臥喜靜)、白(面色蒼白、舌白膩)為特點的人體機能活動衰退的證候群; • 細胞內生理反應某種程度的過度活化,以中醫的觀點,稱為熱證。 • 熱證則以熱(發熱或惡熱、手足灼熱、口渴喜冷飲)、黃赤(面赤或顴紅、小便黃赤、舌紅、吐血、衄血、涕痰色黃)、稠(小便短濁、大便乾燥秘結、涕痰質稠)、動(煩躁不寧,甚則神昏譫語、脈數)為特點。
過敏性氣喘 寒熱辨症 羅倫謙 • 過敏性氣喘是一個與多基因相關的複雜疾病,目前認為主要的致病機轉是個體對環境中無害的過敏原(innocuous allergen)產生過度反應,尤其是塵螨,藉由IgE 與肥大細胞(mast cell)上的高親和力接受體(high affinity FcεRI)交叉鍵結(cross-linking)後,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histamine)及其它發炎物質如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白稀三酸(leukotriene)等,造成可逆性呼吸道平滑肌收縮及腺體分泌增加,臨床上引起哮喘、胸悶、咳嗽、呼吸困難及氣道過度反應(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BHR)等症狀。晚期的發炎反應則因為細胞激素的參與,以嗜伊紅性白血球及第二型輔助性淋巴球(Th2-like lymphocyte)為主,如此慢性、反覆性的呼吸道發炎,最後會造成上皮細胞損傷、基底膜增厚及間質膠原蛋白堆積等呼吸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的現象。
過敏性氣喘 寒熱辨症 羅倫謙 • 傳統醫學以“ 辨證” 為核心的思想,認為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狀態下,可能因為先天“ 稟賦” 的差異,加上後天飲食習慣及外在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證型,雖然同樣是過敏性氣喘,但卻有熱證盛和非熱證型的差異,是否也都是不同基因在不同條件下,隨時間空間而有選擇性的表達上升或下降。 • 根據我們過去的研究,認為過敏性疾病病人之證型,以八綱辨證中之寒、熱來區分較明顯,也較容易定量,我們也發現“ 熱證”與過敏性病人血清中之嗜伊紅性陽離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有強烈的正相關。目前也有學者認為“ 證” 的形成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某些基因表達的改變所造成的病理變化,但目前為止尚無利用微陣列為工具探討中醫證型之研究,因此本研究將病人的周邊血樣本,抽取mRNA 並製備成cDNA,再嘗試使用微陣列晶片的方法測得各種基因表達之差異,希望能以更科學的方式來表現中醫之證型。
使用微陣列探討中醫寒熱辨證 • 中醫的證型由於缺乏清楚的定義,不容易被量化,因此無法普遍地被應用,尤其臨床上要研究病人的中醫證型時,不同的醫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認知,而有不同的辨證,這樣反而造成一種模糊而變成研究中的干擾因子。因此本研究所設計的熱證評分表,將臨床上認為屬於熱證的症狀及徵侯,依其嚴重度加以量化,再將所有的分數相加後得到每個病人的熱證評分。在52 位典型過敏性氣喘的病人中,抽取周邊血後分離細胞,再抽取mRNA 製備成cDNA 後,以微陣列(microarray)的方式,將病人的熱證評分與所選取的30 個氣喘相關基因做一比對,希望能在氣喘病人中發現與熱證相關的基因表達改變。結果發現GBP-1與熱證呈負相關(Fig.1),也就是當病人的熱證明顯時,GBP-1 基因的表達下降。相反的,在氣喘病人GBP-1 表達上升時,熱證就變得不明顯,屬於非熱證型,雖然尚未達到明顯的統計差異,但卻有此趨勢,可能因為本研究的樣本數還太少,也有可能是熱證中還有實熱虛熱之別,但這必須進一步實驗證明。
使用微陣列探討中醫寒熱辨證 • GBP-1 是INF-γ的訊息分子(signaling factor),以改變Th1/Th2 平衡的角度來看,當病人GBP-1 的表現上升時,INF-γ增加其分泌,免疫系統傾向第一型輔助細胞活化,在本研究中,GBP-1 基因表現較高之過敏性氣喘病人,在中醫辨證時,熱證評分和GBP-1 基因表現較高之過敏性氣喘病人似乎是完全不同的證型,是否能單用寒熱證型來劃分這兩群病人,則需要更大量的樣本數及臨床經驗才能進一步正確的推論。相反的,從Fig.3 可以看出第二型輔助細胞(Th2-like T cell)相關之細胞激素,其基因之表達以IL-4 和IL-13 與熱證的相關性較顯著,尤其將病人以熱證評分高低來分析時,可以看出在熱證顯著的病人中,IL-4 和IL-13 的基因表達皆高於非熱證型之病人,趨化激素(chemokines)中以RANTES 也有類似的正相關。 • 納入本研究之過敏性氣喘病人中,皆是對塵 明顯過敏,體質也都是偏向IgE 上升的過敏體質,免疫細胞應該是傾向第二型輔助細胞顯著的情況,但病人各種基因的表達仍有部分差異,熱證顯著之氣喘病人其第二型輔助細胞類之基因(IL-4、IL-13、RANTES)表達有上升的趨勢。相反的,當熱證不明顯之非熱證型,則是第一型輔助細胞類之基因(GBP-1)表達上升,雖然Th1/Th2 的平衡常以中醫的陰陽來解釋,是否在傾向第二型輔助細胞體質之過敏性氣喘病人中也有二群不同的病人,就如同中醫陰陽理論中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但是除了用寒熱證型來解釋外,八綱中之虛實是否也有參與,這需要尋找更多的基因,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使用微陣列探討中醫寒熱辨證 • 由於氣喘與多基因及環境因子都有關係,因此,最好能找到一迴歸方程式,能以各種基因表現的上升或下降來預測氣喘病人的發病情形,由中醫的寒熱辨證,是否也能預測某些基因的表達有所改變,除此之外,可以從病人各種基因表達之不同,推測病人在此時期之中醫證型,這樣即使不懂得中醫複雜之辨證邏輯,也可以更正確的使用中藥。進一步,若找出有意義的基因,必須要再將這些基因定序,並再找尋是否有多型性(polymorphism)的存在,或許可以發現更多符合科學價值的中醫內涵,將中醫的辨證論治徹底的現代化與 • 科學化。
人參炮製 除雜質洗去泥土 人參含澱粉及還原糖易被微生物感染生霉 傳統方法 人工沖洗:破皮 人參皂苷 8-8.8% 最新改良方法 超聲波沖洗 高壓水沖洗 可避免機械性撞傷人參破皮斷蘆斷鬚 效率高 質量好 鄭虎占,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 學苑出版社1997:19
紅參臨床最紅 1.人參皂苷生曬參5.61% 白人參:白糖參 2.92% 紅參5.02% 2.含甘油糖脂及甾醇苷脂肪酸 3.藥理:保肝、改善胃黏膜血流量、調節免疫功能、 提高SOD活性、抑制腫瘤、 增強動物抗疲勞能力和抗缺氧能力 紅參均較另兩種為優 4.毒理:田七素(dencichine) 生曬參0.49%紅參0.26%
人參的乾燥 曬乾或曝乾 曝乾 《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 《本草圖經》 《證類本草》 《本草乘雅半謁》“頻見風日則易蟲蛀” 曬乾 沸水燙鮮參分鐘,然後撈出,入冷水中待冷卻後,在70℃烘乾 人參皂苷是人參主要成分,可被人參中含有的酶水解生成皂苷元,後藥效降低,35℃左右酶活性最強,70℃以上可變性失活,蒸製成紅參可破壞水解酶,防止人參皂苷水解. 蒸製糊化,先白後紅,質地堅硬,角質透明,隔絕空氣及水分 生曬參:潤透、切薄片、乾燥 補氣生津Rb1Rb2RcRd 紅參:蒸製、蒸軟、烤軟、切薄片、乾燥 益氣補血Rg2Rg3Rh1Rh2
人參的漂白不可忽視 人參經硫磺蒸燻而漂白且防蛀 1.SO2漂白 加人參含10%水份 形成亞硫酸 會水解人參皂苷,降低品質 2. 蒸燻法 易有刺激性,酸味失去芳香,商品差 3. 更嚴重的是SO2氣體有毒,硫化物中含鎘砷鉛 C60-r射線輻射滅菌法 不僅可達殺黴、殺滅微生物及蟲卵的目的 而且避免有效成分流失
氣到底是什麼? • 氣的發展及現代詮釋 主要指功能基因組 • ①氣是不斷運動的、極其細微的物質; • ②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 • ③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如果以當今生命科學來硬“套”這三點,“氣”便泛指整個基因及其功能狀態。 • 「形、氣、神」 • 以氣為中心思想構成的「形、氣、神」合一的身體觀,是自漢代《黃帝內經》以下的中醫理論所共同服膺,並且被歷代儒家與道家的養生醫療實踐所重視的。
氣如何測量到? • 生物胺 endorphine norepinephrine、 serotonin、dopamine、 • 與神經內分泌 epinephrine、cortisol、 • NK Cell macrophage • 腦波 • ARDK C14 • CT、NMR 、PET • BODYGEM • 紅外線配合電腦出現紅表血流好 藍血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