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63 Views
Chapter 3. 人類的 感覺與知覺. 圖 3-10 達利在 1976 年所繪製的 Gala 裸裎的背部. 以下圖片與資料來源是從以下網站取得 , 供教學使用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yibaiyi.blog.china.com/201012/7390536.html. 圖 3-10 達利在 1976 年所繪製的 Gala 裸裎的背部. 圖 3-10 達利在 1976 年所繪製的 Gala 裸裎的背部. 圖 3-10 達利在 1976 年所繪製的 Gala 裸裎的背部.
E N D
Chapter3 •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圖3-10 達利在1976年所繪製的Gala裸裎的背部 • 以下圖片與資料來源是從以下網站取得,供教學使用 •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yibaiyi.blog.china.com/201012/7390536.html
感覺與知覺的比較 圖3-1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娛樂公司出品影片片頭之一的停格畫面 畫面中央處有一條亮度較高的線。這些就是眼睛及視覺神經系統將來自畫面上反射光線的能量轉換後,傳至主要視覺皮層時所產生的感覺。
圖3-2 達利在1946年所繪的「聖安色尼的誘惑」圖3-2 達利在1946年所繪的「聖安色尼的誘惑」 • 這個畫面的出現除了能產生上述的感覺外,那一條靠畫面左邊中央的亮線是一條地平線,一條經由陽光照射並反射光線的地平線。一匹白馬已然從陽光的方向出現,並向您奔來。(個體將感覺添加上知識,對當下的感覺作出詮釋和預測就成了知覺!)
我的美麗人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y-XqSMK00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的差異 • 感覺(sensation)與 • 知覺(perception)的定義 • 感覺在心理學的定義 : • 感覺器官將身體外部某些物理刺激的能量,轉換成神經細胞胞膜內外電壓改變的能量,以及突觸中神經傳導物質所擁有的生物化學能量,傳導到知覺器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7%B6%93%E5%85%83
知覺在心理學的定義 : • 轉換的能量經由感覺器官一系列神經細胞傳送至大腦主要(primary)感覺皮層及二級(secondary)皮層,迅速感知到那些外在刺激的存在。 • 指大腦(brain)在二級感覺皮層以後,對主要及二級感覺皮層所感知的感覺做分析,將不同類型的感覺合併,和記憶中的資料做比對,而對當前的感覺產生了許多認識、理解和評價好惡。
感覺與知覺特性的差異 • 感覺(hand, eye, nose, mouth, ear)經驗的形成快於知覺經驗 (brain) 的形成。 • 感覺經驗較不受認知因素、情緒狀況因素或文化因素影響;知覺經驗受到認知、情緒、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頗大。 • 感覺經驗依賴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所形成,外在刺激形成的感覺經驗,不易隨年紀增長而變化;知覺經驗則倚重神經系統及過往的經驗而形成。 • 同一個感覺經驗隨著記憶等的發展,常會形成非常不同的知覺經驗。
感覺與知覺並不能截然區別 圖3-3 模稜兩可的正立方體 • 在某些情況下,感覺和知覺特性的差異幾乎消失。 • 在圖3-3的例子中,感覺和知覺的形成幾乎一樣的快。
馬克帶是一個視感覺即為視知覺的例子,對於馬克帶的知覺幾乎完全不受認知、情緒或文化的影響。馬克帶是一個視感覺即為視知覺的例子,對於馬克帶的知覺幾乎完全不受認知、情緒或文化的影響。 • 在馬克帶中,寬帶的亮度漸次變化(自左向右,逐漸變亮),相鄰兩寬帶中較暗的帶在靠近交界處有最暗的感、知覺,而較亮的帶在靠近交界處有最亮的感、知覺。 圖3-4 馬克帶
第二節 心理物理學 • 一. 可被感官偵測到的最低強度刺 • 激──感覺的絕對閾 • 當外在物理刺激的強度太大時,常會造成人類感覺器官的傷害。 • 針對每一種感官型式,可以反覆呈現某個強度的刺激,使一個受試者有時報告偵測到該刺激,有時卻報告偵測不到該刺激。 • 如果呈現一個固定強度的刺激 100 次,其中受試者有 50 次報告偵測到,另 50 次卻偵測不到,這個刺激強度就是該受試者的絕對閾。
感覺神經系統的特性: • 感覺神經系統雖然肩負偵測外界刺激的任務,但品質本來就不十分穩定。 • 兩大類因素可能造成感覺神經系統執行任務的品質尤其不佳:一是系統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疲乏,另一則是有機體的動機。 • 絕對閥是有個別差異的。
二.恰可被感官偵測出刺激強度的 增加或減少──知覺的差異閾 • 差異閾的定義: • 針對一個固定強度的物理刺激,至少需要加重或減低多少強度,才會使個體發現該物理刺激的強度不一樣。
例如:將兩茶匙的鹽加入雞湯調勻後,嚐起來已有一定程度的鹹味。例如:將兩茶匙的鹽加入雞湯調勻後,嚐起來已有一定程度的鹹味。 • 若希望雞湯能較現在稍微再鹹一些兒,開始逐次在雞湯中添加少許食鹽,並隨即嚐試。 • 發現直到多放了四分之一茶匙的鹽後,雞湯嚐起來比先前稍微鹹了這麼一點點。 • 四分之一茶匙的鹽即稱為兩茶匙鹽在鹹味知覺上的差異閾。
三. 絕對閾和差異閾的應用價值 • 香水師需要非常敏銳的嗅覺差異閾。 • 好的廚師需要有較常人更小的味覺差異閾。 • 嗅覺判定員(聞臭師)需要具備比常人更低的嗅覺絕對閾。 • 塔台管制員需要具備有非常低的光點組態差異閾。
第三節 感 覺 • 一. 視覺 • 視覺是人類偵測環境時最倚重的一種感覺。 • 人類僅能偵測到波長 460~760 nm 的可見光,這個範圍的光波刺激使我們有顏色的感覺。 • 人類對於可見光波的振幅會產生亮度的感覺。 • 可見光波波長的混合,因為不是單一波長的光波,故稱不飽和,會產生灰而不亮的感覺。
近視是由於眼球中的水晶體曲率過大,自瞳孔穿入的光線折射過快而成像於視網膜之前。近視是由於眼球中的水晶體曲率過大,自瞳孔穿入的光線折射過快而成像於視網膜之前。 • 矯正近視的方法是在眼球前方,放置一面凹透鏡(近視眼鏡),以光波經過凹透鏡會發散的特性,補償經過水晶體過快的折射,使得物像不偏不倚的落於視網膜上。
白內障是水晶體變得混濁,使視覺不清。 • 青光眼因長期眼壓過高,使視神經受損,嚴重時可造成完全失明。 • 紅綠色盲是因為患者遺傳有突變的隱性基因,導致對黃色光敏感的網膜錐細胞及對黃綠色光敏感的網膜錐細胞出現分辨紅色、黃色、綠色的問題。 • 和顏色感覺有關的基因大多位於 X 染色體上,男性患色盲的比例較女性高出許多。
(一) 顏色的感覺 • 三原色理論: • 人類視網膜上有三種類型錐細胞,分別對長波長、中波長及短波長的光波有極大的反應。 • 任一可見光的波長皆可以引發這三種類型錐細胞各自的反應。 • 這三種錐細胞反應的組合即可代表不同的可見光波長(顏色)。
對抗過程理論: • 人類視網膜有三種類型節細胞,分別對兩兩不同顏色在視野臨近位置上特殊的分布方式有最大的反應。 • 由相鄰的錐細胞傳出的訊號,分別對這三種類型的節細胞造成刺激;相鄰三種節細胞的反應組合,可代表任何一個可見光波的波長(顏色)。 • 側膝體和顏色處理有關,主要負責分析顏色的是小細胞系統。 • 主要視覺皮層中,有些整合兩眼視野相同位置顏色的細胞。
(二) 明暗對比-角度-形狀的感覺 • 桿細胞位於焦點以外的網膜上,對視野中光點的亮度非常敏感。 • 節細胞對任一眼小範圍視野內的明暗光強度的分布位置有敏銳的反應。 • 主要視覺皮層中,有些細胞對明亮或黑暗的線段、線段的角度傾向有偏好的反應。 • 有些皮層細胞對線段所在的背景有不同的反應偏好,對產生明暗對比的線條、線條角度、物體形狀的感覺有直接的貢獻。
聲音與配樂 Princess Mononoke - "Journey to the West" (Eminence Symphony Orchestra)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dBYxiHjxwI
二. 聽覺 • 人類能偵測聲波的頻率位於 20~20,000 赫茲,響度必須超過 2 × 10 -5 帕司卡才能被覺系統偵測。 • 頻率的高低主要由位於耳蝸中不同位置的內毛細胞負責偵測。 • 外毛細胞經由調節膠殼膜的張力,以增減內毛細胞偵測頻率的敏感程度。
當聽神經進入延腦的背後側及腹前側耳蝸神經核後,有些聽覺訊息會繼續在同側向著視丘中膝體傳去。當聽神經進入延腦的背後側及腹前側耳蝸神經核後,有些聽覺訊息會繼續在同側向著視丘中膝體傳去。 • 另一些聽覺訊息則穿向對側,再向同一側的中膝體進發。 • 兩側的視丘中膝體會將聽覺訊息上傳至同側的主要聽覺皮層。
(一) 音源的位置 • 閤起雙眼仍可輕易運用聽覺系統判斷該聲音源自何方,尤其是聲音出現在身體的左方或右方。 • 高頻率的聲音因波長短的關係,常被臉龐遮蔽而造成抵達兩側耳膜的響度相異較大。 • 橋腦的側上橄欖體中,有些神經元對兩側耳膜的響度差異非常敏感。 • 內毛細胞的軸突聚為一束神經纖維,形成聽神經。
低頻率的聲音因波長較長,不易為臉龐所遮擋;自身體某一側出發的低頻率聲音,到達兩側耳膜的時間可能有著些許的差異。低頻率的聲音因波長較長,不易為臉龐所遮擋;自身體某一側出發的低頻率聲音,到達兩側耳膜的時間可能有著些許的差異。 • 橋腦中上橄欖體的部分神經細胞,對於兩側耳膜傳入訊息的時間差卻產生極大的反應。
(二) 聲音的頻率及響度 • 不同頻率聲音的感覺和耳蝸中的基底膜的寬度有關。 • 基底膜在耳蝸尖小的一端較寬、較軟,低頻率的波動較易引動此處基底膜的起伏。 • 基底膜在耳蝸圓大的一端較窄、較硬,高頻率的波動才能引動這裡的基底膜。
聽感覺神經系統中,自基底膜開始,以神經元所在位置不同的方式,產生聲音頻率高低的心理感覺。聽感覺神經系統中,自基底膜開始,以神經元所在位置不同的方式,產生聲音頻率高低的心理感覺。 • 聲音的響度是以產生動作電位的聽覺神經纖維總數來表示。數目愈多,響度的感覺愈大;數目愈少,則感到愈弱微弱。
三. 肌膚、關節感覺和體覺 • 皮膚、肌肉、關節有各式的感受器傳送疼痛及溫度的感覺、各種接觸的感覺,甚至是四肢及軀幹擺置所在的感覺。 • 傷害及溫度的訊息會經由脊髓的前側系統上傳至腦幹的網狀系統、中腦的四疊體及視丘的後核、薄層間核及束旁核等。
位於視丘的神經核,再將訊息上傳至同側的主要感覺皮層。位於視丘的神經核,再將訊息上傳至同側的主要感覺皮層。 • 各種接觸的感覺及肢體位置的感覺經由脊髓的背柱-中緞帶系統,將訊息傳至視丘的腹後側核。 • 腹後側核再將觸覺及體覺的訊息向上傳至同側的主要感覺皮層。
(一) 主要感覺皮層的「小人們」 • 主要感覺皮層在某一個角度的切面上,存在有一個代表體表各部分的縮小體表圖,稱為「小人」,有大部分倒立的特徵: • 「小人」的足、趾、腿、性器官、軀幹表面的觸覺是位於主要感覺皮層的頂部。 • 「小人」的手、唇、舌、齒、聲帶、臉面的觸覺反倒是位於主要感覺皮層的底部。
代表身體在左側體表觸覺的「小人」位於右腦的主要感覺皮層。代表身體在左側體表觸覺的「小人」位於右腦的主要感覺皮層。 • 代表右側體表觸覺的「小人」則位於左腦的主要感覺皮層。 • 有代表體表觸覺的「小人」,也有代表體表溫度感覺的「小人」,甚至有代表體表壓力感覺的「小人」。
(二) 痛覺 ── 感覺中的獨行俠 • 痛覺和其他感覺有許多不同的特徵。 • 痛覺在主要感覺皮層中,並沒有「小人」這種縮小版體表痛覺圖存在。 • 痛覺的經驗會激發主要感覺皮層以外的皮層。 • 所有的感覺在大腦皮層中,各有專屬的感覺區域,痛的感覺應由位於腦幹及以下的神經系統負責。
神經病理疼痛:損傷復原後出現,是長期存在的超敏感疼痛感覺,即使輕輕撫摸的刺激,也會使患者感覺到非常疼痛。 。 • 幻想肢體疼痛:因肢體截斷後所造成,肢體已不復存在,但患者仍對該肢體某處長期存有疼痛的感覺。
四. 嗅覺及味覺 • 人類的嗅覺有著低絕對閾,可分辨數千種不同氣味的差異閾。 • 在鼻腔頂端的嗅黏膜層中,有數百種嗅覺接受器細胞。 • 嗅覺接受器細胞會將訊息穿過篩板傳入嗅球,再傳入主要嗅覺皮層和杏仁核。
人類的舌頭上有許多乳頭狀突起,乳頭狀突起表面有許多味蕾,每一個味蕾由數十個味覺接受器細胞構成。人類的舌頭上有許多乳頭狀突起,乳頭狀突起表面有許多味蕾,每一個味蕾由數十個味覺接受器細胞構成。 • 味覺接受器的軸突纖維聚成三束,分別是顏面神經感覺分支、舌咽神經的感覺分支及迷走神經的感覺分支。 • 這三束纖維將味覺訊息匯入同側延腦的孤獨核,再傳入同側視丘的腹後核,最後傳入同側的主要味覺皮層。
錯誤的知覺 • 人類有選擇性地將現存的感覺、記憶及環境條件組織起來,形成知覺的經驗。 • 知覺是人類對感覺經歷的一種「理解與詮釋」。 • 人類會產生和外界實體並不相同的知覺經驗,這種錯誤的知覺經驗被稱為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