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社會領域輔導員邱惠伶

社會領域輔導員邱惠伶. 1-2-1 描述 地方或區域 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 1-2-1 描述 居住地方 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居住地方可以是居住的社區或村 ( 里 ) 、鄉 ( 鎮市區 ) 、縣 ( 市 ) 等行政區。 例如可以分成山上、海邊、農村、都會區加以介紹。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應協調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1-2-2 描述 不同地區 居民的生活方式。 → 1-2-2 描述 不同地方 居民的生活方式。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會領域輔導員邱惠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會領域輔導員邱惠伶

  2. 1-2-1 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居住地方可以是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鄉(鎮市區)、縣(市)等行政區。 例如可以分成山上、海邊、農村、都會區加以介紹。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應協調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3. 1-2-2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 → 1-2-2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 • 不同地方指不同的社區或不同的村(里)、鄉(鎮市區)、縣(市)。 • 例如可以分成山上、海邊、農村、都會區加以介紹。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應協調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4.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本學習領域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議題並不僅限於「人與空間」這個主題軸,教學者可以適度加以整合運用。不過,本學習領域對於「環境教育」議題較著重於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其他學習領域,包括「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和「綜合活動」,亦各有偏重,本學習領域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提醒學生注意彼此的關連性。 人們對周遭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是主觀的,例如大門口、馬路邊長一棵大榕樹,有人歡喜綠蔭避暑、樹下好喝茶,有人討厭門口成「困」、財路被擋。人們根據他們的知識、迷信、利益、價值觀等,對周遭環境做出不同的解釋,並形成不同的感受;覺察到這些差異性,有助於學習者的同理心能力以及觀念的多元性,並作為進一步選擇、反省與判斷的基礎。

  5. 1-2-4測量距離、估算面積、使用符號繪製或閱讀簡略平面地圖。1-2-4測量距離、估算面積、使用符號繪製或閱讀簡略平面地圖。 → 1-2-4 測量距離、閱讀地圖、使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 由實地或地圖上的位置,估算兩地間的距離,例如校門口到上課教室間的距離或學校到住家之間的距離。使用符號代表空間要素,繪製簡單平面示意圖,例如以點符號代表住家的地點,以線符號代表從家到學校的道路,以面符號表示學校的範圍等;或將校園中不同的空間利用,如教室、運動場、花圃、校門等,以簡單的符號繪製校園平面示意圖。

  6. 1-2-5調查家鄉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狀況。 → 1-2-5 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狀況。 • 前往鄉鎮市公所查閱資料,包括家鄉人口分布的概況,例如哪一村里的人口數較多?哪一村里的人口數較少?「人口組成」是指包括年齡層分配情形,如老年人口、中年人口、幼年人口各有多少?性別上男多或女多?就業類別上,以從事何種行業人口較多?「人口的變遷狀況」則在瞭解家鄉每年的人口數是增加或減少,變遷的原因包括人口的移出或遷入、出生或死亡等等。

  7.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 →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 人類為抵禦侵犯、追求安全、方便使用共同資源(如水源、沃土)、互相幫助照顧、交換物品、團體合作、共同開墾耕作等生活需求,而產生聚居的現象。

  8. 1-2-7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1-2-7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 →1-2-7 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 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應協調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交通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9. 1-2-8覺察生活空間的形態具有地區性差異。 • →1-2-8 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地區性差異。

  10. 1-3-1 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1-3-1 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 「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生活環境和人文的生活環境。 • 生活環境上的差異,一方面是自然景觀的差異,另一方面是人們適應當地生活環境的結果。舉例來說,蘭嶼陽光強烈、濕熱多颱風,當地居民多建石頭房屋於地下;數十年前政府為「改善」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曾建大批國宅供當地居民遷入,卻因房屋以水泥造於地面,悶熱、風強、違反傳統感受,導致大部分居民都拒絕遷入。這個例子說明執事者雖有一番美意,卻因不瞭解生活環境的差異,無法從尊重與欣賞的角度出發,來構思更切合當地需求的改善措施。

  11. 1-3-2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3-2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 1-3-2 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1-3-3 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1-3-3 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 1-3-3 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1-3-4 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4. 1-3-6描述農村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1-3-6描述農村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 • →1-3-6 描述鄉村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 鄉村包括農村和漁村。

  15. 1-3-8 比較不同生活環境的交通運輸類型。 • → 1-3-8 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 「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生活環境和人文的生活環境。交通運輸除了陸上與空中交通運輸之外,不能忽略與海洋、水上有關的運輸方式和工具,例如可教導學生如何「辨別各種船舶的種類與外形」,並探討「漁船、貨船、休憩與觀光用船舶、軍用船舶及港口的功能」。

  16. 1-3-10 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1-3-10 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可以教導學生蒐集環境(要包括海洋)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等),瞭解環境(要包括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並著重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17. 新增 • 1-3-11 瞭解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及其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 • 應特別注意臺灣的海島特性。 • 1-3-12 瞭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

  18. 疑問? •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1-3-4 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 拿開座標,還需要教經緯度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