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4-1 碳族元素通性 C Si Ge Sn Pb ⅥA 族

第十三章 碳族元素. §4-1 碳族元素通性 C Si Ge Sn Pb ⅥA 族. (在周期表中位置:第 Ⅳ A 族). 一、碳族元素. 相似性 递变性. 2s 2 2p 2. C. 1 、最外层都有 4 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 +4 和 +2 ,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单质物性. 单质化性. EA1. + 4. + 2. 3s 2 3p 2. Si. 基本上逐渐减小. 熔沸点降低. 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lea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4-1 碳族元素通性 C Si Ge Sn Pb ⅥA 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碳族元素 §4-1 碳族元素通性 C Si Ge Sn PbⅥA族

  2. (在周期表中位置:第ⅣA族) 一、碳族元素 相似性 递变性 2s22p2 C 1、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4和+2,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单质物性 单质化性 EA1 +4 +2 3s23p2 Si 基本上逐渐减小 熔沸点降低 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主要氧化态稳定性逐渐增大 主要氧化态稳定性逐渐减小 Ge 4s24p2 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4 单质密度增大 5s25p2 Sn I1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2RO3或R(OH)4 逐渐减小 6s26p2 Pb

  3. §4-2 单质 C60 石墨 金刚石 一、碳 3种同素异形体

  4. (一)石墨 过渡型晶体,层内C sp3杂化,层-层之间范德华力;层上、下有Πnn离域 π键 → 导电、导热、解理性。 (一)金刚石 原子晶体,C sp3杂化,高熔点,高沸点,高硬度。 (三)富勒烯C60,C70,…C140

  5. C60及其应用前景 1985年,美国科学家克罗托(H.W.K.kroto)等用质谱仪,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得到以C60为主的质谱图。由于受建筑学家布克米尼斯持•富勒(BuckminsterFuller)设计的球形薄壳建筑结构的启发,克罗托(kroto)等提出 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球形32面体,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构成。其中五边形彼此不相连,只与六边形相连。随后将 C60分子命名为布克米尼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r ) C:参加组成2个六元环1个五元环,3个σ键,键角之和为348º sp2.28

  6. C60的超导性 1991年,赫巴德(Hebard)等首先提出掺钾C60具有超导性,超导起始温度为18K,打破了有机超导体(Et)2Cu[N(CN)2]Cl超导起始温度为12.8K的纪录。不久又制备出Rb3C60的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为29K。说明掺杂C60的超导体已进入高温超导体的行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成就,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成功地合成了K3C60和Rb3C60的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分别为8K和28K。有科学工作者预言,如果掺杂C240和掺杂C540,有可能合成出具有更高超导起始温度的超导体。 1985年发现"富勒烯",之后4位主要发现者获"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贡献目前是在理论方面的,对现有"化学键理论"形成强大冲击:球面也可形成离域π键。Rb-C60导电超导体;富勒烯化合物作"催化剂"。

  7. 二、硅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1、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 脆的固体 2、熔、沸点高、硬度大 3、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 (一)物性: (二)化性: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氢氟酸、氟气、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等起反应,但在加热情况下,硅也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高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8. Si+2NaOH+H2O==Na2SiO3+2H2 Si+2Cl2==SiCl4 Si+O2==SiO2 1、与氟气反应: Si+2F2==SiF4 2、与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3、与强碱溶液反应: 4、与氯气反应: 5、与氧气反应

  9. Si+ 2C == SiC Si+ 2N2== Si3N4 6、与C反应 高温2273K 7、与N2反应 高温1573K 8、与混酸反应 3Si(s) +4HNO3+18HF=3H2SiF6+4NO↑+8H2O H2SiF6氟硅酸,强酸。 9、与金属反应 2Mg+ SiMg2Si

  10. (三)、存在 在自然界中,没游离态的硅,以化合态存在,例如: 硅酸盐等,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四)、用途 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成太阳能电池、硅的合金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等。 晶体管 集成电路

  11. 三、锗、锡、铅 (一)物理性质 锗:金刚石型原子晶体,熔点:1210K,半导体 锡:灰锡、白锡、脆锡 13.2°C 161°C 231.9°C α型 金刚石型 正方晶系βγ β型 正方晶系γ γ型 正交晶系 铅:淡青色的重金属 通性:锗、锡、铅中等活泼金属,锗、锡常温下不与 空气中的氧作用,也不与水作用 铅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形成氧化膜保护层 Pb + O2 + 2H2O = 2Pb(OH)2

  12. 二、化学性质 1、与X2反应 Ge GeCl4 Sn + Cl2= SnCl4 Pb PbCl2 2、与S反应 Ge GeS Sn + S = SnS Pb PbS 3、Sn、Pb与强碱反应 Sn + NaOH + 2H2O = NaSn(OH)3 + H2 Pb + NaOH + 2H2O = NaPb(OH)3 + H2 Ge+ 2 NaOH + H2O2= Na2GeO3 + H2+H2O

  13. 4.与酸反应

  14. §4-3 碳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氢化物 (一)烃(碳氢化合物)--有机化学 (二)硅烷 1. 通式: Sin H2n+2 (n = 1~15) 从Si2H6起,含Si-Si键 键能 Si-Si < C-C 222 345.6 kJ·mol-1 Si-H < C-H 295 411 kJ·mol-1 ∴ (1). Si-Si较短,易断; (2). 硅烷化性比相似烃更活泼。

  15. 2. C与Si的比较 杂化态 C Si sp sp3 sp2 sp3 sp3d2 C.N.max 4 6 键离解能 C-C 345.6 > Si-Si 222 /kJ·mol-1 C-H 411 > Si-H 295 ∴C-C 链长,烷种类多; Si-Si 链短(≤15个Si),硅烷种类少。 C-O 350 < Si-O 432(+ p→d反馈π键) C-F 485 < Si-F 565 Si是亲O、亲F元素。 成键特征 p-pπ键特征p-pπ非特征

  16. 3. 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 SiH4(g) Si(s) + 2H2(g) (2)强还原性 SiH4(g) + 8AgNO3(aq) + 2H2O = 8Ag↓+ SiO2↓+ 8HNO3 SiH4(g) + 2MnO4- ==2MnO2 +SiO32- + H2O + H2↑ 还原性 CH4 < SiH4 < GeH4 (3)微量OH-存在下水解 SiH4(g) + (n+2)H2O SiO2·nH2O↓+ 4H2↑ 4. 甲硅烷的制备 Mg2Si + 4HCl ==2MgCl2 + SiH4 ↑ SiCl4 + LiAlH4 = SiH4 ↑ + LiCl +AlCl3

  17. 二、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和含氧酸盐 (一)一氧化碳CO 1.分子结构 CO与N2、CN-、NO+(亚硝酸离子)互为等电子体。 CO [(1)2(2)2(3)2(4)2(1)4(5)2] ∴CO电偶极矩很小: μ值: CO 0.11 D H2O 1.85 D NH3 1.47 D HF 1.98 D 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 δ- δ+ δ+ δ-

  18. 2. CO与N2共同点 (1). 电偶极矩很小; (2). C作为配位原子(Lewis base) M ←:CO N2 [KK(2s) 2 (2s* )2 (2py , 2pz)4, (2px)2] 键级 =(8-2)/ 2 = 3 CO [(1)2(2)2(3)2(4)2(1)4(5)2] 键级 =(6-0)/2 = 3 分子 键级 键能 /kJ·mol-1 键长/pm N2 3 941.69 110 CO 3 1070.3 113

  19. 3.化性 --- 强还原性、强配位性 (1) 强还原性 R.T.,CO对O2、O3、H2O2皆很稳定,日光下也无作用,但高温下,CO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 Fe2O3(s) +3CO 2Fe + 3CO2↑ PdCl2(aq) + 2CO(g) + H2O Pd↓+ CO2↑+ 2HCl 检定CO 灰黑色 CO +S COS

  20. (2)强配位性 1.羰基配合物 M(s) + x CO(g) = M(CO)x M x值 颜色、状态 M(CO)x构型 Ni 4 无色液体 正四面体 Fe, Ru, Os 5 (Fe)黄色液体 三角双锥体Cr, Mo, W, V 6 (Cr)晶体,真空中升华 正八面体 提纯金属

  21. 杂化轨道理论 以四羰基镍Ni(CO)4为例:注意M为低氧化态(0、-1、+1) Ni 3d84s2 3d10(sp3)0 (sp3)0 (sp3)0 (sp3)0 3d104s0 ↑σ ↑σ ↑σ ↑σ C O CO CO CO 同时还形成d - * 反馈键 结果 自由CO(g) Ni(CO)4 羰基伸 (cm-1) 缩振动 2143 2060 可由虎克定律解释: k :键的力常数,k↑,键强度↑; = 3.14;μ:体系的折合质量:

  22. 例1 CO使人中毒机理 HmFe(II) ←O2 + CO(q) = HmFe(II) ←CO + O2(g) CO对HmFe(II) 络合能力为O2的230—270倍 CO中毒处理 对比NO2-使人中毒机理: HmFe(II) + NO2- → HmFe(III)

  23. (二)二氧化碳CO2 1.分子结构 CO2与N3-、N2O(笑气)、NO2+、OCN-、SCN-互为等电子体---16电子体。 ·· · · : O -- C -- O : · · ·· C-O键级 = 1 + 2 × 0.5 = 2 键长介于双键和三键之间 2.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CO2灭火器 不可用于活泼金属Mg、Na、K等引起的火灾: CO2(g) + 2Mg(s) = 2MgO(s) + C(s)

  24. (三)碳酸及其盐 1.碳酸H2CO3 CO2(g)298K在水中溶解度为0.033mol·dm-3 (1)二元质子弱酸 CO2 + xH2O = CO2·xH2O ① CO2 + H2O = H2CO3K' = 1.8×10-3 ② CO2 + H2O = H+ + HCO3-Ka1 = 4.2×10-7 ②-①,得: H2CO3 = H+ + HCO3- ∴H2CO3应列为中强酸( K > Ka (HAc) = 1.8×10-5) 但是:H2CO3为弱酸,因为溶液中H2CO3存在形式太少 二元质子弱酸

  25. (2)分子结构 5 + 1 CO32-:与NO3-、BF3、BO33-互为“等电子体” 3 + 1Π46

  26. (四).碳酸盐 • 水溶性: • (1) 通常难溶于水,溶解度与 CO2的分压有关 • (2) 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 (HCO3–容易发生双聚或多聚) 2.水解性 Na2CO3正盐 NaHCO3酸式盐 (1)Na2CO3水溶液pH计算方法(同Na3PO4) NaHCO3水溶液pH计算方法同NaH2PO4 [H+] = = = 4.8×10-9 (2)M 2+与Na2CO3溶液反应: MCO3↓ M2+ + CO32- → M(OH)2↓ M2(OH)2CO3↓

  27. 具体反应的产物取决于 1.溶液的离子积Q; 2.Ksp(MCO3)和Ksp(M(OH)2)的相对大小 例如:0.2 mol·dm-3 Na2CO3与0.20mol·dm-3CaCl2等体积混合(教材p.126) Q (CaCO3)= (Ca2+)(CO32-) = 0.10×0.10 = 1.0×10-2 > Ksp(CaCO3) = 2.0×10-9 Q(Ca(OH)2)= (Ca2+)(OH-)2 = 0.10×(4.5×10-3)2 = 2.0×10-6 < Ksp(Ca(OH)2) = 5.5×10-6 ∴生成CaCO3↓,不生成Ca(OH)2↓。

  28. 3. 热稳定性 正盐稳定性>酸式盐碱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大 有效离子势 有效离子势越大,极化作用越强,对 CO32-的反极化作用越大 反极化作用-----变形性

  29. (五)二氧化硅、硅酸与硅酸盐 (书P.133-135) 1.二氧化硅 原子晶体,以SiO4四面体为结构单元,无限大分子 石英: 纯SiO2。 白炭黑:“比表面积”大,可填充橡胶。 高温下: SiO2 + 2Mg = 2MgO + Si

  30. 2.硅酸H2SiO3 二无质子弱酸 Ka1=4.2×10-10, Ka2=10-12 H4SiO4正硅酸 (1)结构单元:SiO44-四面体。各个SiO44-四面体通 过其用1~4个顶角氧原子连成 (2)普通玻璃组成:Na2SiO3·CaSiO3·4SiO2 (3)天然泡沸石:Na2O·Al2O3·2SiO2·xH2O 硅胶 – 干燥剂 CoCl2, CoCl26H2O 一种含结晶水的铝硅酸盐 多孔性晶体(“分子筛”) 用于分离、提纯物质,或作催化剂载体。

  31. (五)锗、锡、铅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均呈两性 2. PbO2强氧化性: 5PbO2(s) + 2Mn2+ + 4H+ = 5Pb2+ + 2MnO4-+ 2H2O 棕黑紫色 6s0 6s2 PbO2(s)+4HCl(浓) = PbCl2 + Cl2↑+ 2H2O 3. PbO2的制备: Pb(OH)3-+ClO-=PbO2+Cl-+OH-+H2O Pb3O4 (红色)铅丹 Pb2(PbO4)

  32. 4. 二氧化物与碱共熔 GeO2+ NaOH = Na2GeO3 + H2O SnO2+ NaOH = Na2SnO3 + H2O Na2[Sn(OH)6] PbO2+ NaOH = Na2PbO3 + H2O Na2[Pb(OH)6] GeO2 + 2C + 2Cl2 = GeCl4 + 2CO2↑ 5. Sn的氢氧化物 Sn2+ + 2OH- = Sn(OH)2(白色) Sn(OH)2 + OH- = Sn(OH)3- Sn(OH)3- = Sn(OH)62- + Sn 锡酸 : (含水的(SnO2胶状沉淀) Sn4+盐水解 Sn + HNO3= x SnO2·yH2O +4NO2 + H2O 与浓HCl, KOH作用 锡酸:晶体 不与浓HCl, KOH作用

  33. 三、硫化物 碱 GeS 红,弱B 还原性 GeS2白AB 性 SnS 棕,弱B 还原性 SnS2黄AB 增 PbS 黑,弱B 无PbS2 (6s2惰性电子对效应) 强 酸性增强 *GeS和SnS都具还原性,可溶于Na2Sx SnS(s) + S22- = SnS32- 棕 ↓H+ H2S↑+ SnS2↓ SnS(s) + S22- = H2S↑+ SnS2↓

  34. 四、卤化物 (一)概述 稳 无CX2 CX4 定 无SiX2 SiX4 性 GeX2 GeX4 增 SnX2 SnX4 加 PbX2 PbF4 PbCl4 无PbBr4 无PbI4 无PbS2

  35. (二)SnCl2和SnCl4 SnCl2 SnCl4 R.T. 无色晶体 无色液体,不导电 键型 有一定离子性 共价 m.p. 246℃ -33℃ b.p. 652℃ 114℃ 水解 -锡酸 Sn(OH)2+H+ (SnO2·xH2O) 氧化-还原性 常用还原剂 氧化性很弱 (Sn4+/Sn2+) = + 0.151 V SnCl2 + H2O = Sn(OH)Cl + H+ + Cl- ↓H2O Sn(OH)2(s) 实为SnO·xH2O (O2/H2O) =1.23V  

  36. Δ G Ø /F Sn(Ⅳ) Sn Sn(II)

  37. SnCl2水溶液配制 称取SnCl2固体,加入少量盐酸;加水至刻度,加Sn粒保护。 SnCl2作还原剂: (1)检定Hg2+ +1 2HgCl2 + SnCl2 = Hg2Cl2↓+ SnCl4 白 Hg2Cl2 + SnCl2 = 2Hg(l) + SnCl4 过量 黑 (2)检定Bi3+ +4 2Bi(OH)3 + 3Sn(OH)42- = 3Sn(OH)62- + 2Bi↓ 黑

  38. 五、铅的一些含氧酸盐(教材p.131) PbSO4 (白) BaSO4 (白) PbCrO4 (黄) BaCrO4 (黄) Ksp 1.3×10-8 1.08×10-10 1.77×10-14 1.6×10-10 PbSO4(s)可溶于浓H2SO4中或饱和的NH4Ac PbCrO4 (黄)可溶于NaOH, BaCrO4 (黄)不溶 例PbSO4(s) + 3OH- = Pb(OH)3- + SO42- K = Ksp(PbSO4) × K稳(Pb(OH)3-) = 1.3×10-8 × 2.0×1013 = 2.6×105

  39. BaCrO4

  40. 测验题:A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88.39%,A与Mn2+的HNO3溶液反应,溶液变为紫色,A与Mn2+的盐酸溶液反应,则无紫色生成,但有黄绿色气体放出,将溶液慢慢蒸发,析出固体,已知0.234g的A与2mol/l的盐酸反应可析出固体0.278g,同时放出的气体在373K,1.013105Pa时,体积为2.14升。向A的盐酸溶液中加入CrO42-,有黄色沉淀生成。通过相关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测验题:A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88.39%,A与Mn2+的HNO3溶液反应,溶液变为紫色,A与Mn2+的盐酸溶液反应,则无紫色生成,但有黄绿色气体放出,将溶液慢慢蒸发,析出固体,已知0.234g的A与2mol/l的盐酸反应可析出固体0.278g,同时放出的气体在373K,1.013105Pa时,体积为2.14升。向A的盐酸溶液中加入CrO42-,有黄色沉淀生成。通过相关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 (1分)写出A的化学式. 解答:PbO1.7 2. (2分)分析其组成。 解答: 每摩尔的PbO1.7中,有0.3摩尔的PbO和0.7摩尔的PbO2。 3. (4分)写出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PbO2 + 2 Mn2+ + 4H+ = 5Pb2+ + 2MnO4- + 2H2O PbO2 + 4HCl = PbCl2 + Cl2 + 2H2O PbO + 4HCl = PbCl2 + 2H2O Pb2+ + CrO42- = PbCrO4

  41. §4-4 △rG m - T图(Ellingham图) 冶金工业常用C或CO作金属矿物还原剂。 C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rGm受T影响; △G = △H - T△S △G - T成直线关系 斜率 -△S , 截距 △H  考虑C或CO作还原剂以下3个反应: (1)C(石墨)+ O2(g) = CO2(g) △H  = -393.5kJ·mol-1 △S = 0.003kJ·mol-1·K-1 斜率:-△S 0(很小) (2)2C(石墨)+O2(g) = 2CO(g) △H = -221.0kJ·mol-1 △S = 0.179kJ·mol-1·K-1 斜率:-△S<0 (3)2CO(g) + O2(g ) = 2CO2(g) △H = -566kJ·mol-1 △S= -0.173kJ·mol-1,K-1 斜率:-△S> 0

  42. ΔG Ø/kJ·mol-1 2CO+O2→2CO2 -200 C+O2→CO2 -400 2C+O2→2CO -600 1000 2000 T/K C和CO的Ellingham图(教材P.141)

  43. (一) Ellingham图 某物质与1mol O2(g)反应的△rG m对温度T作图,称为该物质氧化物的Ellingham图。 C和CO的Ellingham图可了解的信息 1. 由图可见:T↗,C → CO △rG m ↘ C → CO2△rG m基本不变 CO → CO2△rG m ↗ ∴高温下,C作还原剂的主要产物是CO,不是CO2 2. 金属氧化物的Ellingham图,其斜率 - △S>0 (总是正的) 2M(s) + O2(g) = 2MO(s)△S< 0 "拐点"表示△S 改变,即发生了"相变"。

  44. 2Hg+O2==2HgO ΔG Ø/kJ·mol-1 2Cu2O+O2==2CuO 2CO+O2→2CO2 0 ● ΔG2 -200 2/3Cr2O3 C+O2→CO2 -400 ● m ● -600 TiO2 2C+O2→2CO 2/3Al2O3 -800 ΔG1 m ● m -1000 ● 2MgO ● b ● T/K 3000 273 1000 2000

  45. (二)Ellingham图应用 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 例1(1) 2C(石墨) + O2(g) = 2CO(g)△G1 (2) (1)-(2),得 (3) 2C(石墨)+ Cr2O3(s)= Cr(s)+2CO(g), △G3 △G3 = △G 1 - △G2 当T > T1 (~1500K) 时, △G3 < 0, 反应(3)→自发 结论 ① 在某温度范围内,位于Ellingham图下方线的还 原剂可以自发地把上方线的氧化物还原为单质。 ②高温下,C → CO,还原性更强。

  46. 例4/3Al(s)+SiO2(s)= 2/3 Al2O3(s)+Si(s) 任意T,Al(s) 自发把SiO2(s)还原为Si(s) (△G<0)。 2.C、H2(g)、Si、Al、Mg、Ca等是常用的还原剂 其中C是“万能还原剂”因为: 2C(石墨) + O2(g) → 2CO(g) 斜率为负! 3.判断化合物热力学稳定性: 位于下方的生成物,反应△G↘, 热力学稳定性↗。 同理,可用氯化物,硫化物…的Ellingham图。

  47. 二、反应的耦联(Reaction coupling)

  48. 当一个化学反应的△G>0,该反应在热力学标准态下是不能自发的反应,为了使该反应变为自发,使另一个与该反应产物作用,自由能很负的反应耦合,从而变为自发反应.当一个化学反应的△G>0,该反应在热力学标准态下是不能自发的反应,为了使该反应变为自发,使另一个与该反应产物作用,自由能很负的反应耦合,从而变为自发反应. 把一个不能进行的反应和另一个易于进行的反应耦联,使之构成一个自发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反应的耦联或耦合 例2 SiO2(s) + 2 Cl2(g) + 2 C(石墨)= SiCl4(l) + 2 CO(g) 例3 BaCO3(s) + 2 C(石墨) = BaO + 2 CO(g)

  49. 问题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中有CO2, CO2中有CO 气体样品通入PdCl2溶液,若出现黑色沉淀,证明有CO PdCl2(aq) + 2CO(g) + H2O Pd↓+ CO2↑+ 2HCl 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出现白色沉淀,后又澄清,即证实有CO2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aCO3+ H2O+CO2= Ca(HCO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