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61 Views
中華針灸醫學會 古籍讀書會. 時間: 101-3-14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原文: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四明陳氏曰:「五藏有聲,而聲有音。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病在肝。心聲笑,音應微,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脾聲歌,音應宮,大而和,音聲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肺聲哭,音應商,輕而勁,音輕相應則無病,商亂則病在肺。腎聲呻,音應羽,沈而深,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原文: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E N D
中華針灸醫學會古籍讀書會 時間:101-3-14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 原文: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 四明陳氏曰:「五藏有聲,而聲有音。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病在肝。心聲笑,音應微,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脾聲歌,音應宮,大而和,音聲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肺聲哭,音應商,輕而勁,音輕相應則無病,商亂則病在肺。腎聲呻,音應羽,沈而深,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 原文: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 《靈樞》六十三篇云: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 • 【袁氏曰:問其所欲五味中偏嗜偏多食之物,則知臟氣有偏勝偏絕之候也。】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 原文: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 • 診寸口,即第一難之義。視虛實,見六難並四十八難。王氏脈法贊曰: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經,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脈一周身。旋複寸口,虛實見焉。此之謂也。
難經第六十一難 神聖工巧 • 原文:《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 以外知之望、聞,以內知之問、切也。神,微妙;聖,通明也
百症賦 • 原文: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囟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 疾病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個穴位,也都有它不同的主治作用,要通過腧穴去診斷、治療全身的病症,怎樣去掌握運用,如何對症選穴,是一個比較繁複而細緻的問題,必須從多方面細心地結合研究,才能運用適當,獲得一定的療效。 • 病程較久,時發時愈,起伏不一的慢性頭疼,取用囟會及玉枕穴,可以旺盛血行,制止疼痛。
百症賦 • 取足少陽膽經的懸顱、頷厭,可治療偏頭痛;由於痰火上擾而起的痰厥頭痛,豐隆、強間二穴上下呼應,可獲止痛之效。
百症賦 • 原文:原夫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耳中蟬噪有聲,聽會堪攻。 • 顏面及眼瞼浮腫,應選用水溝(即人中)、前頂以利水、行濕、消腫;兩耳失聰,或耳內閉塞、重聽,應針刺聽會、翳風二穴。 • 血分有熱而發癢,如同皮膚內有蟲在行走一樣,取迎香穴以涼血止癢;耳鳴如蟬,應取用足少陽膽經的聽會穴。
針灸治療耳聾的研究概況与發展方向程凱 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1999年第6卷第1期針灸治療耳聾的研究概況与發展方向程凱 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1999年第6卷第1期
耳針療法:應用耳針治療本病,多為單病例報道,如劉福信治療暴聾1例,取耳穴肝、膽、耳尖、神門、皮質下、心內耳,用0.5寸毫針強刺激,留針30min,每隔5min行針1次,起針后在原穴上埋耳環針,次日耳能聞聲。李開聰報道治療1例十年耳聾病例,辨証為肝腎虧虛,久虛致痰,針耳穴腎、肝、內耳、枕、腎上腺,留埋針至次日而听力恢復。耳針療法:應用耳針治療本病,多為單病例報道,如劉福信治療暴聾1例,取耳穴肝、膽、耳尖、神門、皮質下、心內耳,用0.5寸毫針強刺激,留針30min,每隔5min行針1次,起針后在原穴上埋耳環針,次日耳能聞聲。李開聰報道治療1例十年耳聾病例,辨証為肝腎虧虛,久虛致痰,針耳穴腎、肝、內耳、枕、腎上腺,留埋針至次日而听力恢復。
針灸配合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陳穎,楊金華,李淑英針灸配合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陳穎,楊金華,李淑英 • 方法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採用針刺治療,常規取穴:聽宮、聽會、翳風、中渚。辨証配穴:肝膽火旺配太沖、丘墟;痰火上壅配豐隆、勞宮。風熱上攻者配合谷、外關。刺法:聽宮、聽會、翳風、中渚用1寸毫針直刺,聽宮、翳風用透天涼的手法,得氣後接電針儀,用疏密波功率14 Hz,聽會、中渚留針30 min,每15 min行針1次平補平瀉),太沖、丘墟、豐隆、勞宮、合谷、外關針刺後均採用瀉法,留針30 min,行針1次/10 min.治療1次/d,10 d為1個療程。
方法 :治療組加用高壓氧療法:採用醫用多人高壓氧艙治療。治療壓力為0. 2 MPa,面罩吸純氧,加減壓各15 min,穩壓後共2次吸氧,30 min/次,中間休息10 min,然後減壓出艙,立即行針灸治療。1次/d, 10 d為1個療程。
討論:針刺不僅能明顯降低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血漿黏度,而且能極大改善紅細胞聚集狀態,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有效地預防了局部缺血狀態,起到了活血化瘀的作用。討論:針刺不僅能明顯降低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血漿黏度,而且能極大改善紅細胞聚集狀態,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有效地預防了局部缺血狀態,起到了活血化瘀的作用。 • 配合高壓氧治療,提高血氧分壓、血氧含量和組織氧儲量,改善內耳缺血缺氧狀態,防止耳蝸聽器官細胞的進一步病變及壞死,促進其功能恢復。高壓氧也可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積,增加紅細胞脆性,促進溶血,解除內耳阻塞,改善組織代謝,促進聽覺功能恢復。因此兩者配合應用,可極大提高療效。
腧穴的選取上,根據中醫辨証取穴的原則,採用了局部與遠端相結合,刺激局部神經直達病所,改善血液循環。遠端取穴肝膽火旺配瀉肝經的原穴太沖、膽經的原穴丘墟清降肝膽之火,宣通耳竅;痰火上壅配祛痰要穴豐隆、勞宮達到清降痰火宣暢耳竅之功。風熱上攻配祛風清熱的合谷和清上焦熱的外關,疏風清熱,清宣耳竅。腧穴的選取上,根據中醫辨証取穴的原則,採用了局部與遠端相結合,刺激局部神經直達病所,改善血液循環。遠端取穴肝膽火旺配瀉肝經的原穴太沖、膽經的原穴丘墟清降肝膽之火,宣通耳竅;痰火上壅配祛痰要穴豐隆、勞宮達到清降痰火宣暢耳竅之功。風熱上攻配祛風清熱的合谷和清上焦熱的外關,疏風清熱,清宣耳竅。
針灸治療突發性耳聾療效觀察汪艷 張兆蓬 上海針灸雜誌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 • 取穴:取患側治聾1(耳廓後凹陷處,與耳屏呈水平位)、治聾2(翳風穴上5分處)、耳門、聽會、外關、中渚、足臨泣、全息耳穴(第二掌骨側)。 • 操作:治聾1、治聾2、耳門、聽會刺0.5-1寸,使針感向耳內放射,得氣後接通電針儀,連續波,強度以患者舒適耐受為度;外關、中渚、足臨泣、全息耳穴直刺1-1.5寸,得氣後大幅度提插捻轉瀉法,留針30min,每日1次,15d後觀察療效。
討論:根據“暴聾屬實,漸聾屬虛”的辨証要點,突發性耳聾多為實証,針刺以瀉法為主。在腧穴的選取上採用遠近結合的原則,局部取治聾1、治聾2、耳門、聽會穴,瀉法強刺激,可疏耳部淤滯之經氣,有行氣活血,宣通耳絡,清宣開竅的作用,配合電針,可使耳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引起耳部血管的舒縮,加快了耳部的血液循環,使內耳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狀態,促進血液與迷路內耳淋巴液之間的物質交換及炎症的吸收,為耳神經的康復提供了物質基礎。討論:根據“暴聾屬實,漸聾屬虛”的辨証要點,突發性耳聾多為實証,針刺以瀉法為主。在腧穴的選取上採用遠近結合的原則,局部取治聾1、治聾2、耳門、聽會穴,瀉法強刺激,可疏耳部淤滯之經氣,有行氣活血,宣通耳絡,清宣開竅的作用,配合電針,可使耳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引起耳部血管的舒縮,加快了耳部的血液循環,使內耳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狀態,促進血液與迷路內耳淋巴液之間的物質交換及炎症的吸收,為耳神經的康復提供了物質基礎。
中渚、外關、足臨泣,疏調少陽經氣,解三焦邪熱,開竅益聰。第二掌骨節肢系統包含著全部人體各個部位的病理生理資訊,突發性耳聾患者在同側第二掌骨側耳穴處可有明顯壓痛,通過針刺該部位可治療耳部病變,局部壓痛越明顯療效越顯著。中渚、外關、足臨泣,疏調少陽經氣,解三焦邪熱,開竅益聰。第二掌骨節肢系統包含著全部人體各個部位的病理生理資訊,突發性耳聾患者在同側第二掌骨側耳穴處可有明顯壓痛,通過針刺該部位可治療耳部病變,局部壓痛越明顯療效越顯著。
針灸治療突發性耳聾12例 葉建國 上海針灸雜誌2003年6月第22卷第6期 • 取穴:主穴取患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配穴取足臨泣、中渚、太溪、腎俞,均雙側。 • 操作:患者一般取端坐位,先針刺耳門、聽宮、聽會、翳風,針刺此4穴時,運用手法力爭使針感傳至耳中,以求最佳效果,耳門、聽宮、聽會3穴配艾灸,以3壯為度,翳風不灸,留針30min。再根據不同証候選配足臨泣、中渚、太溪、腎俞,或瀉或補,隨証而需,一般不留針。10次為1個療程,隔日1次。
討論:本文所取主穴,具有疏通經氣,開竅聰耳的功能,其局部分佈有顳淺動、靜脈,有耳顳神經、面神經、耳大神經等,針刺這些穴位,有利於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內耳聽覺靈敏度,加快病灶的癒合能力;取配穴具有滋補腎氣,潤澤肝木的功效,針刺這些穴位以助滋陰益腎,清肝瀉火,使患者腎精充足,“耳能聞五音矣”。討論:本文所取主穴,具有疏通經氣,開竅聰耳的功能,其局部分佈有顳淺動、靜脈,有耳顳神經、面神經、耳大神經等,針刺這些穴位,有利於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內耳聽覺靈敏度,加快病灶的癒合能力;取配穴具有滋補腎氣,潤澤肝木的功效,針刺這些穴位以助滋陰益腎,清肝瀉火,使患者腎精充足,“耳能聞五音矣”。
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突發性耳聾38例陳劼,上海針灸雜誌2005年7月第24卷第7期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突發性耳聾38例陳劼,上海針灸雜誌2005年7月第24卷第7期 • 方法 • 針刺:取耳門、聽宮、聽會、翳風、中渚、三陰交、太溪。用長25mm毫針垂直進針刺入耳門(或聽宮、聽會,每次只取一穴,交替進行)0.8分,捻轉瀉法,餘穴用長40mm毫針直刺1.3分,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
中醫認為,突發性耳聾多因急性熱病,反復感冒,以致邪熱蒙竅,或風火上擾,氣血不能上濡清竅所致,治則疏風瀉火,祛瘀通絡。少陽經脈上入於耳,肝膽之火循經上壅於耳,則耳聾耳鳴,故針灸治療以瀉少陽經火為主,取風池、聽會、翳風為主穴,而腎開竅於耳,肝與膽相表裏,肝腎皆為陰經,配肝腎經諸穴,來滋陰瀉火,諸穴相合可使火熄經順,耳聰竅通,疾病得愈。中醫認為,突發性耳聾多因急性熱病,反復感冒,以致邪熱蒙竅,或風火上擾,氣血不能上濡清竅所致,治則疏風瀉火,祛瘀通絡。少陽經脈上入於耳,肝膽之火循經上壅於耳,則耳聾耳鳴,故針灸治療以瀉少陽經火為主,取風池、聽會、翳風為主穴,而腎開竅於耳,肝與膽相表裏,肝腎皆為陰經,配肝腎經諸穴,來滋陰瀉火,諸穴相合可使火熄經順,耳聰竅通,疾病得愈。
參考資料 1.中醫耳鼻喉科學 知音出版社 2.針灸學 知音出版社 3.針灸治療耳聾的研究概況与發展方向 程凱 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1999年第6卷第1期 4.突發性耳聾臨床研究述要 劉雙 胡連生 呂洪 中醫藥學刊第22卷第11期2004年11月
5.針灸配合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 陳穎 楊金華 李淑英 6.針灸治療突發性耳聾療效觀察 汪艷 張兆蓬 上海針灸雜誌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 7.針灸治療突發性耳聾12例 葉建國 上海針灸雜誌2003年6月第22卷第6期 8.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突發性耳聾38例 陳劼 上海針灸雜誌2005年7月第24卷第7期
基本資料 姓名:林*賢 病例號碼:18****92 性別:男 年齡:54歲 婚姻:已婚 職業:管理員 現居住地:南投市 身高:169 cm 體重: 63 kg 門診日期:95/03/06
主訴 • 左側耳鳴已一年三個月。
現病史 這位55歲男性左側耳鳴已一年3個月,曾至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檢查,除左耳聽力下降外,無其他症狀。服藥後症狀無改善。 其耳鳴聲音為蟲鳴聲,聲音持續,在睡不好、吃大魚大肉、發怒後聲音變大。最近半個月偶有頭暈,暈時欲嘔,目不眩。
個人史及過去病史 • 飲食習慣:普通。 • 過敏史:無藥物或食物過敏。 • 抽煙、喝酒:無。 • 運動:自己做健身操,一週兩次。 • 過去病史 • 10年前曾發生胃出血 • 一年前消化道潰瘍發作
中醫四診 【望】 • 體型:中等。 • 神智:意識清楚,略顯焦躁。 • 面色:偏黯。 • 舌診:舌紅中凹,苔薄縱裂。 【聞】 • 無特殊氣味,說話聲音正常。
中醫四診 【問】 • 全身:無發熱自汗或盜汗。 • 睡眠:偶有眠短情形(平常PM11點睡到早上五點,但有時3點醒來即難以再入睡)。 • 飲食:正常。 • 二便:大便一日兩行,成形;溲平。 • 情緒:容易緊張。 【切】 • 脈:右寸浮關尺沉,左脈弦澀。
檢查 • 神智:意識清楚。 • 純音聽力檢查pure tone audiometry(93-12-15) PTA: mild high tone SNHL(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left 2k to 8k 70db • 鼓膜正常(耳鏡)。 • Stenver‘s View: Mild widening left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 EKG, CXR正常
檢查 • 生化檢查: • Uric Acid: 9.8 * mg/dl • Cholesterol Total:281 * mg/dl (130-200) • Triglyceride(TG):201 * mg/dl (男:50-200) • LDL-Cholesterol: 205.8 * mg/dl (0-130) • 其他正常(肝腎功能,CBC,Ca, Na, K, Cl)
檢查 • 血清檢查 • VZV-IgG: Positive • VZV-IgM: Negative • Mumps IgG: Positive • Anti-CMV IgG(MEIA): 111 AU/mL (<15(-)) • Anti-CMV IgM(MEIA): Negative • Anti-rubella IgG(MEIA): 44 IU/mL (<10(-)) • Anti-rubella IgM(MEIA): Negative • HSV-I IgG(EIA): Positive
診斷治則 • 中醫診斷: • 耳鳴/肝火上擾。 • 西醫診斷: • Sudden hearing loss, left /Sensorineural. • 治則: • 疏通肝膽經氣,清利三焦 • 針灸治療
取穴 • 手少陽三焦:耳門(左) • 足陽明胃:內庭(左) • 手太陽小腸經:聽宮(左) • 足少陽膽經:聽會(左) 、完骨(左) 、風池(左) 、俠谿(左) • 足厥陰肝經:太衝(左)
耳鳴 • 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卻能感受到聲響(大部分是困擾人們的噪音感覺)。
耳鳴的病因 他覺性耳鳴: 血管性疾患 肌肉性疾患 自覺性耳鳴: 外耳的疾患 中耳的疾患 內耳的疾患 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 大腦皮質的疾患
西醫治療 • 耳鳴的成因相當複雜,所以治療成效並不令人非常滿意。 • 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 • 耳鳴遮蔽器 • 助聽器 • 生物回饋訓練法 • 心理治療 • 耳科手術
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年第11卷第6期 P265-267針刺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的臨床研究 • 趙銘輝、憔鳳英、沈金城、張玉敏/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 • 方法:嚴格篩選感音神經性耳聾(SNHI)患者154例188耳,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按中醫辨証論治取穴,進行針刺治療;對照組給予西藥靜脈(能量合劑、複方丹參注射液)滴注。
分類標準 純音聽力檢查,計算0. 25 ~4kHz平均聽力 輕度耳聾(26 -40dBHL)19耳 中度耳聾(41 - 70dBHL) 82耳 重度耳聾(71dBHL以上)87耳。 耳鳴按以下方法分級: 正常(一)8耳,無耳鳴。 輕度(+)57耳,耳鳴間歇發作,或僅在夜間或安靜環境下出現,且程度輕。 中度(++)81耳,耳鳴持續發作,程度較重,在嘈雜環境中仍有耳鳴。 重度(+++)42耳,影響工作和睡眠
選穴主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完骨、天柱選穴主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完骨、天柱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達52.1% 輕度耳聾患者的療效顯著,有效率達88.9% 對中、重度聾患者療效相似,有效率分別為47. 5%和48.9%。 結論:根据中醫辨証論治取穴,針刺對于SNHI患者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遼寧中醫雜誌2005,31卷12期針刺配合頭針治療神經性耳鳴45例遼寧中醫雜誌2005,31卷12期針刺配合頭針治療神經性耳鳴45例 • 馬德元,劉靜芳/阜新市中醫院 • 本組45例,均確診為神經性耳鳴。 • 取穴:主穴:翳風、聽會、俠溪、中渚。 • 配穴: • 肝膽火盛加太沖、丘墟。 • 外感風邪加外關、合谷。 • 腎虛加腎俞、關元。 • 頭針取顳後線。 • 結果:45例中,治癒20例占44 4%;顯效14例,占31 1%;好轉8例,占17 8%;無效3例,占6 67%。總有效率達93 33%。 • 病程短者療效要好於病程大、重的患者。
中國針灸2002年2月第22卷第2期電針針刺治療耳鳴臨床療效對比研究中國針灸2002年2月第22卷第2期電針針刺治療耳鳴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 張曉哲/北京天壇醫院 • 採用電針治療耳鳴88例,並和針刺組40例患者作對照。 • 毫針直刺聽宮、聽會、翳風,用捻轉瀉法,得氣後聽宮、聽會接通G6805 2A治療儀,採用連續波。 • 肝膽火旺者配瀉太沖、丘墟、中渚 • 外感風熱者配瀉合谷、外關 • 痰火鬱結者配瀉豐隆、陰陵泉、太沖、丘墟 • 腎陰不足者配補太溪、三陰交。 • 對照組取穴及補瀉手法、治療時間同治療組,採用單純針刺不接通治療儀。 • 經3個療程治療後,電針組有效率為81.82%,針刺組為62.50%,2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 01)。在電針組中,有效率50歲以下優於50歲以上(P<0 01);發病在1個月以內的優於1個月以上者(P<0 01);聽力正常者優於聽力下降者(P<0 01)。
2005年3月第12卷第3期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電針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70例 • 王兵,劉家瑛/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北京 • 門診患者,共105例。電針治療組70例。對照組34例。 • 主穴取患側率谷、聽宮、翳風,平補平瀉,在率谷、聽宮針尾連接 G-6805Ⅱ型電針儀,採用連續波。 • 配穴﹕ • 氣血虧虛補氣海、足三里﹔ • 腎氣不足補腎俞、命門﹔ • 氣滯血瘀取合谷、三陰交,平補平瀉﹔ • 肝腎陰虛、肝膽火旺補太溪,瀉行間、丘墟﹔ • 痰濕郁結瀉豐隆。 • 結果:治療組85.71%,對照組62.86%。 • 治療組中肝腎陰虛組有效率較低,但無明顯差異,觀察結果還顯示,痊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隨著療程增加而提高﹔病程越短,療效越好。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126:489-492.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s a Treatment for Tinnitus • A Systematic Review • Jongbae Park, MKM, KMD; Adrian R. White, MA, BM, BCh; Edzard Ernst, MD, PhD, FRCP(Edi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 Schoo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Exeter, Exeter, England. • Result:Two unblinded studies showed a positive result, whereas 4 blinded studi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 Conclusion Acupuncture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icacious as a treatment for tinnitus on the evidence of rigorou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