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196 Views
古代漕运与物流. 国投 036D125F 孙浩. 漕运的定义与作用. 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 其 他 指 定 地 点 的 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的历史. 秦始皇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作军粮。 汉朝初期,漕转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 隋朝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 宋以前漕运皆由民运,元朝设万户府始用军运。
E N D
古代漕运与物流 国投036D125F 孙浩
漕运的定义与作用 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 其 他 指 定 地 点 的 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的历史 秦始皇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作军粮。 汉朝初期,漕转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 隋朝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 宋以前漕运皆由民运,元朝设万户府始用军运。 明代设“漕运总督”管理漕粮的取齐、上缴和监押运输,以便督促南方各省通过运河向京城(今北京市)输送粮食。 清代改漕运总督为漕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撤消。 辛亥革命后漕运废除。
漕运的过程 京城消费 军队供给 农民 地方官府 漕运总督 户部 制造商 批发商 运输商 零售商 消费者
漕运的消耗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孙武曰:“千里馈粮,士有饥色。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是言粟不可推移,则籴之者无利,粜之处受害。 按: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米。”则物重而麤者为近赋,物轻而精者为远赋。若数千百里漕运,其费百倍。
漕运损耗过大的原因 1.粮食霉湿是漕运最头疼的问题。 2.盗贼及乱民对漕运的破坏。 3.明清两代数百年的漕运,制造了一批大大小小的漕运官员、漕运胥吏和漕运兵丁,船工、商人都各自拉帮结派,形成了一股股势力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漕运的意义究竟何在?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经指出:“耗资巨大解运来的漕粮,却于帝国的财政无补,它虽然解决了首都的食物供应问题,但接受者多为冗员,他们于国无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漕运的物流解决之一 我的两个解决方案: 一.南方各省为批发商,以商人作为零售商通过民运将所需供给及战略物资向北方运送。
漕运的物流解决之二 我的两个解决方案: 二.政府将米粮折合成银两征收,在天津与通州设立总督衙门,由民间通过海运或运河输送至天津或通州销售,进行了南北方物资交易,减少了库存积压与官员贪墨。
最后的感想 归根结底,漕运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建立的,在封建统治者的“国计”方面,它当然非常成功,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500多年的稳定,尤其是维持了京城及直隶地区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使天子及其官僚集团能够安居宫禁之中,对偌大的帝国指挥若定;但是在普通百姓的“民生”方面,大运河是非常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