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466 Views
颠倒课堂与微课程开发运用. 主讲 :阚雅玲. 问题导入:. 教改从未中断,是否每次教改都解决了深层次问题?我们是否跟上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不改变是否可以 ? 你的课堂是否也有 1/4 、 1/3 学生不听课 ? 你的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何?长此以往我们会否被荒掉呢? 学过那么多数学,工作中常常“ 1/2+1/3 ”都用不上?学过那么多的英语依然是“哑巴”,职业教育还要这样教学生? 你是否还在用你老师教你 “储备知识” 的方式教高职学生 “运用知识” ?你不觉得效率太低、效果太不尽如人意?.
E N D
颠倒课堂与微课程开发运用 主讲:阚雅玲
问题导入: • 教改从未中断,是否每次教改都解决了深层次问题?我们是否跟上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不改变是否可以? • 你的课堂是否也有1/4、1/3学生不听课?你的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何?长此以往我们会否被荒掉呢? • 学过那么多数学,工作中常常“1/2+1/3”都用不上?学过那么多的英语依然是“哑巴”,职业教育还要这样教学生? • 你是否还在用你老师教你“储备知识”的方式教高职学生“运用知识”?你不觉得效率太低、效果太不尽如人意?
请思考: • 如果给高职教师这个职业设一个专业,你认为它的课程应该如何设置? • 你认为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 要设教育学、心理学吗、教育技术这些课程吗? • 如果必须设你觉得应该怎么教呢? • 你在华师岗前培训用上了多少?
职业单项能力培训 教师职业 素养培训 D B E 职业综合 能力训练 示范教学 训练 教师岗位知识培训 A C J F G 综合 考评 行业企业 调研 我们开发的教师培训课程是怎么做的呢? 启动“青蓝工程” 第一步:培养合格的高职教师 制作1个标准 电子课件 做1门课程设计 编著1个标准教案 进行1项 技能考核 认1位导师 十个一 紧密联系1个企业 参加1项 科研项目 I H 进行1项教学改革 组织1次专业活动 做1个班的 学生导师 5 5
“青蓝工程”第二步:培养优秀骨干教师 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培训课程与内容 第一堂课遵循职场法则 • 赴德国、新加坡、香港及国内等地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 承担课程及专业建设任务,提高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 • 骨干教师下企业半年。 • 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参加培训。 • 设置校企合作岗位。 • 安排专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 密切联系合作企业。 第二堂课找准教师角色 骨干教师六堂必修课 第三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第四堂课学会开发课程 第五堂课开展专业建设 第六堂课培育教学成果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工作任务 分析: 根据专业 对应工作 岗位及岗 位群实施 典型工作 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 归纳: 根据能力 复杂程度 整合典型 工作任务 形成综合 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 转换: 根据认知 及职业成 长规律递 进重构行 动领域转 换为课程 学习情境 设计: 根据完整 思维及职 业特征分 解学习领 域为主题 学习单元 工 作 岗 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姜大源 2008
平行或递进(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平行或递进(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 由 简 单 到 复 杂 由 新 手 到 专 家 的 工 作 过 程 主题单元 载体选择 姜大源 2007
我们的项目课程体系改革 10
请回答: • 我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是否真的都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 各专业课老师你的授课是否真得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 •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得都非常清楚每个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且有能力实施教学。 • 还有一个问题 是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是否都很确定。
“以往的教改更侧重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课程的开发”“以往的教改更侧重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课程的开发” “本次讲座课改的重点是教学的实施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前期改革成果毋庸置疑,但遇到的瓶颈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度,这一问题短期难以彻底解决。 • 而教学方法的改革自下而上,能迅速、有效且能弥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缺陷。 • 教学方法改革会更加有效地推动课程体系及课程的改革。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分享鱼牛的故事
请回答: • 你从这个“鱼牛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 • 反思你自己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 • 知识是如何学习的,每个人是否得到的是一样的。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2、建构主义的四个关键因素 见贤思齐 见不贤自省 意义 建构 情境 协作 交流
我们存在的问题是: • 不但学生没见过“牛”,教他画牛的老师也没亲眼见过“牛”,担不排除有学生见过,且网上有很多资源。 • 有人辩解说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问题是学生连“鱼”都没见过,也许钓上来的可能是“哈蟆”。 • 商科与工科有很大的不同。未来工作中的更多内容是我们老师都没见过、没做过的。 • 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更多的是他们在工作中自己学习与完善。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教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来弥补专业能力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教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来弥补专业能力
四、颠倒课堂的教学理念 • 你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是和老师学的? • 那老师到底教给你的是什么呢?或者你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再回答: • 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跟老师学吗? •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吗? • 学生何时需要老师?需要老师做什么 ?
1、什么是颠倒课堂 • “颠倒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 • 颠倒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 • 但不容忽视的两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 二是课堂上真正能够相互碰撞引向更深层次。
A D C B 2、颠倒课堂颠倒了什么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师生角色 颠覆 传统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理念 ……
3、颠倒课堂带来了什么 • 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学,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 • 实现师生共赢:老师不用重复大量地讲,学生可用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 • 实现头脑风暴:课堂真正实现了它存在的价值。 • 改善了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师生、生生的协作、沟通与交流。
4、颠倒课堂如何在高职成功运用 • 颠倒课堂来自美国基础教育,如何为我所用? • 我们具体要颠倒什么? • 是否只有微课程做媒介,教材可否?课件可否? • 保证颠倒课堂的成功关键是什么? • 你如何控制课下的深入学习与课上的深入研讨? • 是否所有课程都可颠倒或颠倒的元素不一样?
5、教改中教师要找准以下六个角色 • 课程的设计者 • 课程的组织者 • 情感的支持者 • 学习的参与者 • 信息的咨询者 • 環境的營造者
五、微课程开发 • 微课程:它是一种以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 • 微课程:具有“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 微课程: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 一、学习资源的变迁 • 精品资源 • (网络课程) • 即时生成资源 • 精品资源课程 • 微课程 即时生成资源 微课程 精品资源课 精品资源
2、微课程的特点 内容少 目标明 讲解精 可视学习 碎片学习 移动学习 泛在学习
3、微课程的制作形式 • 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看似简单但做好不容易,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 • 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 由讲师根据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拍摄授课,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 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4、微课程的范例 二、微课程的发展 典型代表 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 李玉平的微课程 可汗的微课程
我院组织的微课争霸赛 • 微课程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 参加人员:全员,专任教师做教学方法改革微课,行政人员做工作方法改革微课。 • 微课程内容:为什么要改、怎么改、改革效果。 • 微课程形式:课程所讲三种,时长5分钟。
http://61.144.43.233/gexi/gsx/cg/index.html 不是每一个理想,都有机会实现。但每一个机会,都应当做理想去实现。 相信理想的力量,想你所不及;做你所不敢。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5、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微课程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同课程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创新。 • 微课程是教学辅助形式,不是全部和主体。 • 微课程要让深入的学习发生在课外,要让深入的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发生在课内。 • 微课程需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6. 职业发展教育教改探索 教学评价 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 线上使用数据 统计 微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 可以互动的平台(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 线上 “颠倒课堂”为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提升职业发展教育质量 • 线下学习考核 • 评价改进报告 • 了解学生特点 • 学生线上学习问题 • 课堂教学设计 • 实训内容准备 • 将珍珠串成项链 • 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 • 收获分享与答疑解惑 • 项目训练或其它实训 线下
结束语:因材施教与教无定法应该是真理 •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边界和局限。 • 任何方法都是为目标和内容服务的。 • 以每个老师的智慧都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课程、自已的学生以及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 • 记住一句话:一克经验要好于一吨理论,因为每条理论只有在实践和检验后才有意义。
谢谢大家,敬请指正!祝大家工作生活更幸福!谢谢大家,敬请指正!祝大家工作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