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63 Views
全球暖化系列書籍簡介. 提案單位:銳迅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小水滴的旅行:水文循環 水是地球上最多的分子,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 地球上的水,除了以氣體形式存在於大氣中,也以液體和固體形式佔據了地面 70 ~ 75% 的組成部分。 水文循環的力量,來自於太陽及地心引力的交互作用。這趟小水滴的旅行,最短為期 9 天,但也可能進入深層的地下水中,待上超過一萬年!.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水能降溫,也能升溫
E N D
全球暖化系列書籍簡介 提案單位:銳迅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小水滴的旅行:水文循環 • 水是地球上最多的分子,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 • 地球上的水,除了以氣體形式存在於大氣中,也以液體和固體形式佔據了地面70~75%的組成部分。 • 水文循環的力量,來自於太陽及地心引力的交互作用。這趟小水滴的旅行,最短為期9天,但也可能進入深層的地下水中,待上超過一萬年!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水能降溫,也能升溫 在這個充滿水的世界中,氣候系統的變化受到水循環的支配, 水能調節氣候、影響溫度,與全球暖化關係密切。 雲朵反射 不同高度的雲,會在空中產生不同的阻擋效用。位置較低的雲會反射太陽光,減少照射到地面的光線,有助於地表降溫;高處的雲則如同我們在冬天蓋被毯一般,被子阻擋了散熱,使得覆蓋在底下的人越來越溫熱。 海洋調節氣候 地球表面70%是海洋,因此海洋對於大氣環流、氣候變化及平衡有極大的影響力。海洋會吸收大部分太陽的輻射,儲存能量而轉化為驅動氣候的動力,影響大氣中的熱力平衡、水氣循環、大氣運動及調節溫室效應。 洋流平衡全球海溫 海洋也會影響大氣系統的熱力平衡。 在太陽的照射下,低緯度的海洋溫度較高緯度的海洋來得高,海水便會往高緯度移動,形成暖流,帶來較溫暖的水氣及降雨;但如果溫度太高,也會改變了高緯度地帶的氣候,造成無法預期的災害。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台灣是缺水區? 台灣不是常有梅雨、颱風,平均每年帶來二千多公釐雨量嗎? 排水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會缺水? 事實上,台灣是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地區,每個人每年分配到的水量只有全世界平均的七分之一。雖然雨量豐沛,但是因為地狹人稠、山坡陡峭、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再加上雨勢集中,總是「下雨便成災,不雨則成旱」。 而且,台灣的高度開發帶來更多的問題,例如都市化地區不透水層(如水泥、柏油鋪面)的面積不斷增加,地下水無法補注、水污染、濫墾濫伐、超抽地下水等等,對水資源造成很大的傷害。 可用水如此稀少,但是我們的耗水量卻比大部分人想像中還要多。你知道嗎?光是每按一次沖水馬桶,就會耗掉10公升的水,在台灣,這樣的水可是好不容易才存在水庫的寶貝呢!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冰山融化,海平面就上升? 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和高山地區溫度上升,冰山、冰河也因而逐漸融化,但是,海洋中的海冰和冰山融化之後水位就上升了嗎?不是這樣喔!浮在海上的冰山和海冰,本來就有大部分體積在水裡,融化後體積會收縮(冰的比重比水小,所以才浮得起來),所以海平面不會額外上升。 真正會讓海平面上升的,是高緯度、高海拔陸地的冰河大量融化之後的淡水進入海中、還有大量覆蓋在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原、冰河被推擠出為冰舌浮至海面成冰山時,海平面才會上升。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四面環海 退無可退 台灣的抉擇與調適 海岸的超限利用加深影響 台灣原本就有海岸線逐漸退縮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河川上游建立攔砂壩,導致泥砂輸送量減 少,無法持續堆積沉積,阻擋了海岸擴張;抽沙填海造陸建立濱海工業區、漁港,還有消波塊的設置 等,雖增加了海岸土地面積與利用,卻沒有給海洋和陸地一個緩衝的空間;另外,沿海地區因養殖業的 開發利用,長期超抽地下水,也導致了海平面向前邁進,陸地地層持續下陷與後退的狀況。 高雄.海平面每年升高3.64公分 根據科學家對於台灣周圍海平面變化趨勢的研究發現,台灣從1961年到2003年之間,平均海平面 以每年升高2.51公分的幅度向上攀升,是全球平均值的1.4倍。其中,南部高雄地區的海平面更是以每年 3.64公分的幅度增長,是全球平均值的2.1~3.3倍。 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繼續上升,到了2100年時,台灣海平面將比現在上升25~59公分。 台灣島的形狀在未來一百年後,可能逐漸變形,不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面貌了。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海水升溫 和溫差甚大的陸地相比,海水平均溫 度的變化不會太大,但是當海洋從大 氣中吸收過多的熱能時,海水溫度還 是會慢慢向上攀升。溫度一高,海中 生物便必須設法適應,於是,海洋世 界開始逐漸改變生命結構與生活場 景;但是,牠們的進化趕得上海水溫 度的變化嗎?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海洋酸化的受害者…. 潮間帶那我們熟悉的海膽 海洋酸化,海膽遭殃 海膽的硬殼和支撐叉刺的骨片,都具有石灰質碳酸鈣,海水酸化的影響很大。海膽減少,使藻類大量滋生附著於珊瑚礁岩上,珊瑚死亡。 科學家在酸化海域蒐集海膽,發現部分海膽有殼體逐漸縮小、棘刺縮短的傾向。雌雄同體的海膽,繁殖時會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受精,科學家實驗結果顯示,只要海水酸度逐漸上升,就會阻礙海膽的精子活性並降低與卵子結合的能力,使 受精率降低約25%。同時,受精成功的幼體發育狀 況也不佳,無法全數健康存活。 酸化的影響及人類捕食的問題,海膽不但命運堪憂 ,也會改變海洋生態,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海水升溫,海洋酸化,過度捕撈… 大雨大雨一直下 雨水滋潤萬物,不可或缺,但要剛剛好才會對萬物有利,下得太多太頻繁或久久不雨,萬物都承受不起。然而,當地球整體的溫度越來越高時,大氣現象也跟著改變了。 降雨型態和頻率的轉變 氣溫升高,大氣中的水氣就會增加,對世界各地的影響都不同。有些地方豪雨成災,有些地方卻異常乾旱,甚至在同一個地區交替出現。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不會全球均勻一致,這是我們要有的基本認知。 全球暖化如何造成區域降雨改變,原因其實很複雜,因為我們還得考量區域的地形條件、區域發展等其他眾多因素所造成的交互影響。如何未雨綢繆、預作防範,則是眼前人類更要積極思考的課題。
水圈 海水升溫 綜合影響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 降雨型態與頻率改變 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河流水量亂了調 人類文明產生於大河之上,河川變化深深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目前,世界各地主要的河流原本就有許多環境和污染的問題;現在,全球暖化導致降雨型態改變和流量異常,更加深了河流的負擔。 豪大雨,河流消受不起 暴雨來臨時,一天之內下的累積雨量可能和當地一年累積的雨量相當,河川怎來得及消受呢? 2009年重創南台灣的八八水災就是這樣的例子:台灣西南部年平均雨量是2,286毫米,但莫拉克颱風短短三天就帶來了2,686毫米,打破兩百年的雨量紀錄。河流通常也和涵養水源的森林同在,當森林大量消失時,能夠替河流帶來逕流補注的機會就更少,蓄接雨水的能力也就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