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 likes | 1.44k Views
安徽中医学院. 《 刺法灸法学 》. 第六章 电针法. 针推基础教研室 蔡荣林. 教学目标. 1 、 掌握电针法的定义、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2 、熟悉常用的电针仪器及注意事项; 3 、了解电针法的源流和研究进展。. 一、电针源流. 1810 年法国医师白利渥慈( Louis Berlioz )提出针上并用电流的想法。 1825 年萨朗弟爱( Sarlandiere )医师首用电针治疗神经痛和风湿症。 1915 戴维斯( Daris )应用电针术治疗坐骨神经痛(发表文章于布里斯托 Bristol 内外科杂志上),这是电针的萌芽。.
E N D
安徽中医学院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电针法 针推基础教研室 蔡荣林
教学目标 1、掌握电针法的定义、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2、熟悉常用的电针仪器及注意事项; 3、了解电针法的源流和研究进展。
一、电针源流 • 1810年法国医师白利渥慈(Louis Berlioz)提出针上并用电流的想法。 • 1825年萨朗弟爱(Sarlandiere)医师首用电针治疗神经痛和风湿症。 • 1915戴维斯(Daris)应用电针术治疗坐骨神经痛(发表文章于布里斯托Bristol内外科杂志上),这是电针的萌芽。
1951年,陕西省西安卫校朱龙玉医师首倡电针疗法。并制作了“陕卫式电针机”。1951年,陕西省西安卫校朱龙玉医师首倡电针疗法。并制作了“陕卫式电针机”。 • 1956年“电针疗法”一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 • 1957年“电针疗法”专著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 60~70年代,电针疗法逐渐普及运用,并应用到针刺麻醉的研究当中。
二、电针法的定义 电针法是指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电针法由毫针与电针仪器组合,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物理学)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医疗仪器向针灸医学渗透的结果。 作用原理: 在毫针作用基础上加上脉冲电流刺激以固定的刺激参数刺激经络腧穴以调整脏腑经脉气血,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作用。
电针法的优点: 1、毫针与电流两种刺激的结合,增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临床疗效; 2、能代替长时的持续行针,减轻手法捻转的工作量,节省人力; 3、能较客观的控制刺激量,易于评价和进行研究; 4、可模拟专家手法,模拟补泻刺激。
三、电针仪器 (一)电针仪器的结构与原理 1.结构 2.作用原理 在极短时间内,电压和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电脉冲→使机体产生电生理效应→显示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
(二)常用的电针仪器 (1)G6805型电针治疗仪 (2)HANS-200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1)G6805型电针治疗仪 • 性能稳定,交流直流两用,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 可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 连续波频率:1~100HZ可调; • 疏密波频率:疏波4HZ,密波20HZ; • 断续波频率:1~100HZ 可调。 • 正脉冲幅度(峰值)50V • 负脉冲幅度35V • 正脉冲波宽500MS • 负脉冲波宽250MS。
(2) HANS-200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 设计精巧、功能多样、操作简便,携带方便。 • 微电脑控制刺激参数,液晶屏显示 • 刺激强度可精确地0.1mA • 定时、剩余电量显示 • 电源为9V直流层叠电池 • 有疏密、等幅、调幅等15种模式可选
四、操作方法 (一)使用方法(以G6805型电针治疗仪为例) 1、使用前须检查各部位旋钮是否都处于关闭状态; 2、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交流电插座内; 3、将输出导线连接毫针,2个穴位为1对(正负极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1)如用单穴电针,可一极接毫针,另一极用盐水浸湿纱布并固定在同侧经脉上; (2)通常不可将两电极分开固定在躯体两侧。
4、通电时应由小到大加大电流至患者耐受为度。4、通电时应由小到大加大电流至患者耐受为度。 5、通电后可按定时开关10~20分钟;部分患者通电时间稍长会出现电适应现象,可再稍加大刺激量; 6、治疗结束后,先将各旋钮调至零位,再取下导线夹,关闭电源; 7、一般5~10天为1疗程。
针刺 →输出旋钮调到“0”位 →连接导线 →打开电源开关 →选择波形、频率 →缓慢调节输出电流量(从小到大) →留针 →输出电位器回到“0”位 →关闭电源 →撤导线 →出针
(二)电针选穴 • 其处方配穴与毫针法相同,多选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 • 除按经络、脏腑辨症取穴外,通常还可用神经干和肌肉神经运动点取穴。 如: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 上肢部:手五里、曲池(桡神经) 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
(三)刺激参数 1、波形 • 脉冲电流是一种按一定规律的瞬间出现的突然电压或电流变化,可呈各种波形。电针仪中一般产生的波形多为脉冲波。 • 常见的脉冲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三角 波和锯齿波。
(1)连续波 也叫可调节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成。频率有每分钟几十次到每秒钟几百次不等。 分类:疏波、密波
密波 含义:频率高于30Hz的连续波。 作用: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应用: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 血管痉挛等。 疏波 含义: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 作用:兴奋肌肉,长时抑制感觉 和运动神经。 应用: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 肌腱的损伤和疼痛性疾病。
(2)疏密波 概念: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 。 作用:增加代谢,消除炎性水肿。 应用:扭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等。
(3)断续波 概念:有节律地时断时续地自动出现的 一种波型。 作用:提高肌肉兴奋性,刺激横纹肌收缩。 应用:痿证、瘫痪等 。
2 波幅:指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波幅计量单位是伏特(V)。 波幅一般不超过20V;电流一般不超过2MA,多在1MA以下。 3 波宽:指脉冲持续时间。波宽越大刺激量越大。 通常用0.4MS左右; 4 频率:指每秒钟出现脉冲个数。 电针仪频率多设在2~100HZ间。 脉冲的频率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五、临床应用 • (一)适用范围 • 电针的适用范围与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 1.痛症、痹症、瘫痪、痿证。 • 2.肌肉、关节、韧带损伤: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等。 • 3.神经精神疾病:如神经衰弱等。
举例: • 三叉神经痛: • 西医治疗:卡马西平(有效但副作用明显,如厌食、头晕、肝功能损害等) • 电针治疗:风池、翳风、足三里、合谷 • 第一支:配攒竹、阳白 • 第二支:配四白、颧髎 • 第三支:配夹承浆、下关
(二)注意事项 • 1.检查 • 2.调节电流量应慢慢由小到大,不要突然增强,以免因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断针。 • 3.尽量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胸背部电针注意针刺深度。 • 4.每对穴位距离不宜太近,若病情需要,电流量宜小。 • 5.在通电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会产生适应性,刺激量可能变弱,可适当调大电流量至耐受为度。 • 6.温针用过的毫针,针柄氧化后不导电,不宜作电针使用。 • 7.孕妇、不合作的儿童,慎用电针。
复习思考题 • 1、结合实际理解电针法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 2、电针法不同刺激参数对电针疗效的影响。 • 3、电针不同波型治疗机理的研究近况。
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