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44 Views
仔猪腹泻病防控经验谈 闫恒普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 河北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 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邮 箱: yhp7005@163.com 手机号: 13503187005. 腹泻病的发病情况:. 2009- 今。
E N D
仔猪腹泻病防控经验谈 闫恒普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 河北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 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邮 箱:yhp7005@163.com 手机号:13503187005
腹泻病的发病情况: • 2009-今。 • 全国范围、不同程度的发生。 • 表现形势有所改变,季节性不明显。 • 哺乳仔猪损失严重。 • 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临床表现形势: • 母猪临床发生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 哺乳仔猪发生严重且病死率高。 • 病情呈持续性,反复发生。 • 肥育猪表现较轻。 •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危害严重! 注:所发生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猪场,在哺乳仔猪发病前,母猪群或肥育群的猪只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腹泻。
发病病源: • 病毒性—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等。 • 细菌性—大肠杆菌(仔猪黄 、白痢)。 • 营养性—母乳营养结构、霉菌毒素。 • 寄生虫—球虫病。
实验室诊断结果: 2009年10月份—2012年3月份,四个省、27个规模化养猪场、2042个样本,其中棉签927个,仔猪1115头。 • 猪流行性腹泻 76.8% • 猪传染性胃肠炎 27.4% • 大肠杆菌 38.9% • 轮状病毒、健康猪、发病猪 100% • 单纯饲料原因,9个场占场数 30%
小结: 根据临床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近几年发生的猪腹泻病病源为: • 猪流行性腹泻为主。 • 混合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 • 长期添加抗生素。 • 饲料发霉变质、营养结构不合理、偏面追求营养或替代品。 • 新的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 病原: • 1971年首先在英格兰肥育猪急性腹泻中发现该病。病毒一型、流行性病毒性腹泻(EVD)。 • 1976年各年龄猪只急性腹泻(疑似TGE)。此病称之为EVD²。 • 1978年发现1型和2型腹泻的暴发均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就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V)适用至今。 • 根据遗传和抗原特征,PED病毒(PEDV)与TGEV、猫冠状病毒、犬胃肠炎病毒和人冠状病毒ZZPE同属。
流行病学: • 1982年以来在欧洲、亚洲国家均有发生。 • 在北美和南美洲还未发生此病流行。 • 欧洲和亚洲发生形势不同。欧洲主要是母猪和肥育猪发生,而亚洲是每个阶段都有发生,尤以最近几年在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都以哺乳仔猪严重且死亡率及高。 • 此病称地方性流行。
传播途径: • 粪便、口腔传播。 • 猪只销售、引种、人员、车辆、衣服、其它物品。 • 4-5d内暴发流行、以后转为慢性、间歇发生。 • 有报导母猪乳汁带毒传给仔猪?
发病机理: 仔猪经口感染后22-36h发病。经观察证明(DeBouck等2001)病毒在整段小肠和结肠绒毛上皮细胞浆中复制,最早可在接毒后12-18小时可见到受感染上皮细胞,于24-36小时达到高峰。至细胞变性、绒毛长度与隐藏深度比由正常的7:1缩小为3:1。 2-12周龄接种PED野毒的SPF猪具有日龄依赖抗性,只有2-7日龄的猪只出现死亡(Shibata等2000年)。
临床症状: 1、母猪突然排草绿色、灰色水样稀便、食欲减退、不愿活动、有腹痛的表现,一般呈一过性,七天后自行恢复,很少死亡,一般不引起流产。 2、初生仔猪开始呕吐(最快发生8小时),然后拉黄色、灰色水样稀粪、仔猪迅速消瘦、衰竭死亡,3日龄以内病死率一般50-100%,5-7日龄病死率50%以上。随着日龄的增加而病死率下降。 3、保育和生长肥育猪同母猪。
病理现象: 病理病变局限在小肠,其内充满大量的黄色液体、肠管变薄、黏膜脱落。镜检发现接种后24h小肠绒毛上的肠细胞开始脱落(和腹泻发生时间完全吻合),然后绒毛迅速变短、酶活性降低。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该病可分为三类: 1、新生仔猪腹泻(黄痢) 出生后1-5天发生。 2、仔猪腹泻(白痢) 7日龄-断奶。 3、仔猪断奶后腹泻(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及水肿病)
病原: •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多发生在0-5日龄(黄痢),致病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这种菌称之为肠毒素大肠杆菌,利用一种或多种菌毛黏附素吸附在新生仔猪小肠黏膜上。f4(k88)、f5(k99)、f6(987P)发生一断奶主要为f4(k88)引起仔猪腹泻。 • 仔猪血痢是由魏氏梭菌引起。
流行病学及发病原因: 1、初生仔猪接触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母体和产床、以及器 械、垫料等。 2、母猪乳头、乳汁不足、不能及时吃上初乳。 3、弱仔及受伤仔猪。 4、环境卫生差、寒冷潮湿、闷热潮湿是引起该病的主要 原因。 5、母乳质量、叫槽料的质量。 6、母源抗体不够。
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0-5日龄腹泻症状较重、拉黄色粥状稀粪,最快出生后2-3h就发生、快速脱水、消瘦、病死率约50%,7日龄以后拉白色粥状稀粪、死亡率比较低、2-10%。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组织脱水。 胃扩张、胃大弯部静脉梗死。 小肠壁充血、小肠扩张。 病程长者呈现肠黏膜脱落。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 哺乳仔猪发生后24小时内(最早8小时)首出现呕吐(吐奶)、1-4小时出现拉稀、呈水样腹泻、顺肛门自留或喷射状,颜色呈黄色或绿色、没有恶臭味。几乎全窝发病、迅速脱谁、消瘦、衰竭死亡。 流行性腹泻较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及预后很难区别。
2、黄痢、白痢 哺乳仔猪发生后24小时以内发病,有的呕吐,主要是拉黄色稀粥状粪便、有粘性、2-3天后传遍全窝、脱水死亡。病程稍缓,死亡率低于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
3、母乳营养结构: 母猪表现乳房发育不良或乳房肿胀,仔猪表现呕吐、熟蛋清样或豆腐脑块状物,然后拉水样腹泻,典型的临床发现、弱仔发病轻或不发病而且病死率低。 4、快速鉴别法: 可用PH值试纸,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初步判定病毒还是细菌。PH值小于7偏酸性,一般为病毒感染;大于7多为细菌感染。
母乳 •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