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7 View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十二五 ” 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规划. 汇 报. 科技发展处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 十一五 ” 期间的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 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一、 “ 十一五 ” 期间科技发展主要成绩 ( 截止 2009 年 12 月 ). 新增国家重点学科 4 个 (病理和病生、骨外科、心血管内科、遗传学). 学科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医学院校前列 (临床第一、口腔第二、基础第四). 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2 个. 新增国家 “973” 和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4 个.
E N D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规划 汇 报 科技发展处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 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主要成绩(截止2009年12月)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主要成绩(截止2009年12月) • 新增国家重点学科 4个(病理和病生、骨外科、心血管内科、遗传学) • 学科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医学院校前列(临床第一、口腔第二、基础第四) • 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2 个 • 新增国家“973”和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4个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89 项,杰青 4 项,列全国医学院校前茅 • 国家级科技奖 12 项,上海市科技奖 80 项,一等奖 13 项 • 2010年,新增国家自然基金309项,列全国医学院校第一 • 2010年,国家级科技奖 5 项,包括 1 项国家最高科技奖 所有统计数据均为2006-2009年
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的学科人才缺乏,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动力不足 2. 科研项目竞争力不强,科研成果显示度不高 3. 具备国家水平的重点学科不多 4. 学科研究基地支撑力度薄弱, 重点学科对其它学科的辐射效应不强 5. 医学院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整合,多学科参与的大团队不多, 争取重大课题能力不强,产出高质量论文与重大科研成果底气不足 6. 学科交叉不够,未能形成更多的新型学科增长点 7. 产学研效率不高, 横向合作有待加强
十二五科技创新指导思想 • 瞄准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以国际医学前沿和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为目标,以国家科技平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强化转化医学理念,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科技竞争和激励机制,改进科技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参与国家重大科学规划和研究的能力,提高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力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科技创新建设目标 •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战略,依托新一轮“211工程”、“985”以及上海市“085工程”等重大项目和科技基础设施的的建设,吸引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大资源整合,组建大团队,构造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生大成果 • 力争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0亿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累计1100项 • 新增国家杰出青年6-8人 • 重大重点项目20项 •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取得新突破 • 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科技整体水平名列国内医学院校前茅。
十二五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 围绕‘两个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在充实、完善、提高已建重点学科的同时,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强化转化医学概念,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高起点构筑医学前沿科学技术平台和实验基地,培育和新建一批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新兴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目标 • 通过“十二五”建设,基本完成面向国际前沿的新兴交叉学科布局,力争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某些研究方向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 基础医学学科达到国内领先,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等学科影响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 新增1-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6-8个左右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左右一级学科评估进入全国前三名; • 加快提升技术平台和实验基地的功能和水平,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部市学科创新基地。
为保障完成十二五的目标,我们拟完善和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机制,挖掘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潜力,使我医学院的科研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促进科研经费(项目)增长的举措 科研经费总量:20亿 国家自然基金总数:1100项 自然基金项目激励措施 完善科研管理体系、优化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横向合作以及健全PI制度,为科研产出创造良好的氛围
提升获取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 加大推进科研人员参与国家重大规划和项目建议和咨询工作的力度 主动策划组织 大项目 联合系统内外一流人才,整合学科优势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 争取获得重大重点项目20项 1.对接国家发改委的重大专项、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2.科技部的“973计划”和重大研究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 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杰青、创新群体 4.上海市“085工程”及市科委等重大科技和人才计划 5.加强医工\医理交叉,拓展横向合作力度,提升争取横向经费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
促进高质量论文数量增长的举措 优化SCI论文奖励措施,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并重方向转变 推进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
促进国家级重大奖项突破的举措 出台激励系统内多方合作的相关政策,调动和整合我院和/或校外优势资源,争取重大成果奖励 对具有良好积累的成果项目予以导向性支持,争取大成果
加强杰青人才培育 分析和把握人才储备的信息,对杰青后备人才给予个体化培育的政策,促进人才的脱颖而出 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为我校的科研队伍增添活力
促进重点学科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鼓励和支持跨医院(学院)的学科联合和跨专业的学科交叉合作,为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做好规划和整合。 力争口腔基础医学、神经病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眼科学等晋升为二级学科晋升为国家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等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外科学(普外)等晋升为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晋升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07-2009年 临床医学:第一 口腔医学:第二 基础医学:第四
重点实验室建设 科技指标 2010 十二五期间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985”、“211”等重大专项的支持,在组织建立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等学科技术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现有研究基地条件和装备水平,通过学科交叉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科基地的技术服务功能和支撑水平,提升实验基地的综合实力 “十一五”期间新增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 “十一五”期间新增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
推进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 • 强化转化医学理念,鼓励多学科交叉 • 建设以生物样本和队列样本为核心内容的转化医学研究院 • 通过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突破学科间的壁垒,打造转化医学学科链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依托转化医学校级平台建设推进学科平台建设 1. 系统整合血液学平台 2. 再生与修复医学 3. 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4. 基础医学平台
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国际交流,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国际交流,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鼓励与国外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重点支持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联合实验室 拓展科研人员国际视野,重视国际学术地位的提升 整体提高医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为争创国际一流垒实基础 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
规范学术道德行为 • 出台学术道德规范和管理办法 • 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 • 遏制浮躁、浮夸、科研行为不端 • 使我院的科研工作处于良性有序的发展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