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699 Views
第十四章 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 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RNA 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预备知识. 核酸遗传性大分子;蛋白质功能性大分子; 基因 (gene)---- 生命体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是编码生物活性产物(蛋白质或各种 RNA )的 DNA 功能片段,其功能的体现遵循 中心法则 。 原核生物:每个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 . 真核生物:每个细胞含有多条染色体 .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包括细菌的质粒 , 病毒 , 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 DNA 等。 DNA 的体外复制:分子克隆。. DNA 的双螺旋结构. RNA 的结构.
E N D
第十四章 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预备知识 • 核酸遗传性大分子;蛋白质功能性大分子; • 基因(gene)----生命体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是编码生物活性产物(蛋白质或各种RNA)的DNA功能片段,其功能的体现遵循中心法则。 • 原核生物:每个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 • 真核生物:每个细胞含有多条染色体. •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包括细菌的质粒,病毒,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DNA等。 • DNA的体外复制:分子克隆。
逆转录 RNA的复制 遗传中心法则 “复制” “转录” 1958年,F.Crick提出中心法则:复制、转录、翻译 中心法则的补充: 逆转录、RNA的复制。 “翻译”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 DNA的复制 DNA--------DNA • RNA的逆转录 RNA----------DNA) DNA指导下的DNA聚合酶 RNA指导下的DNA聚合酶
一、DNA的复制 • 反应体系 • DNA的复制特点 • DNA复制过程
1.反应体系 413页 • 底物:dNTP(dATP,dGTP,dCTP,dTTP) • 模板:单链的DNA母链 • 引物:寡核苷酸引物(RNA) • 酶和蛋白因子 • DNA聚合酶(DNA指导的DNA的聚合酶) • 另一种DNA聚合酶(切除引物并补上缺口的酶) • 引物酶或RNA聚合酶(引发酶) • 解螺旋酶 • 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 • 单链DNA结合蛋白(原核SSB、真核RPA} • DNA连接酶(ligase)
DNA聚合酶催化反应特点 • 以4种dNTP为底物 • 反应需要接受DNA模板的指导,不能催化游离的dNTP的聚合。 • 反应需有引物 3‘-OH的核酸链(RNA片段) • 链生长方向 5’ → 3‘ • 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
2.DNA的复制特点 • 复制子 • 半保留复制 • 半不连续复制 • 复制的保真性
①复制子(Replicon) • 复制子:基因组中能单独进行复制的单位。每个起始点到终止点的区域为一个复制子。各复制子发动复制的时间有先有后。 • 单复制子: 一般原核生物细胞 • 多复制子:真核生物细胞核DNA。 • 复制的方向:单向或双向
单向复制 双向复制 复制叉(生长点) 细菌复制叉移动速度50000bp/min 真核生物复制叉移动速度3000bp/min
细菌 普通DNA 15 (含 N-DNA) 普通培养基 普通DNA 第一代 重DNA 普通培养基 第二代 重DNA 密度梯度离心 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证明(1) •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普通培养基(14N)培养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析子代和二代DNA而推知。
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证明(2) • 1963年由Cairns用3H标记大肠杆菌DNA经过两代之后,用溶菌酶把细胞壁消化掉,使完整的染色体DNA释放出来,铺在一张透析膜上,用感光乳胶片感光,显影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③半不连续复制 • 冈崎片段: 1968年 • 细菌:1Kb-2Kb,相当 于一个顺反子的大小。 • 真核:100-200bp 前导连 风崎片段 引物RNA
④DNA复制的忠实性 • 聚合酶对dNTP的选择 • 3‘5’核酸外切酶活性以及碱基互补配对。 • 机体内对DNA损伤的修复。
3.DNA复制过程 (1)起始阶段 (2)复制的延伸 (3)复制的终止
DNA复制为什么要用RNA引物? • 从模板复制最初几个核酸时,碱基堆集力和氢键都 较弱,易发生错配。 • 复制的最初几个核苷酸,没有与模板形成稳定双链,DNA聚合酶的3‘5校对功能难发挥作用
二、RNA的逆转录(RNADNA) • 致癌RNA病毒 •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 逆转录活性: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 RNase H 活性:水解RNA/DNA 杂交体上的RNA。 • DNA聚合酶活性: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合成互补DNA没有3`→5`外切酶活性。
cDNA • 以mRNA为模板合成出的相应于一定mRNA的互补DNA。可代表某一特定基因。 • 反转录酶的发现对于遗传工程技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酶。用组织细胞提取mRNA并以它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出互补的DNA(cDNA),由此可构建出cDNA文库(cDNA library),从中筛选特异的目的基因,这是在基因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 •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把DNA的序列信息抄录给RNA,在RNA聚合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的参与下合成RNA链。 • 复制——以R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在RNA复制酶的参与下合成RNA链。
一、在DNA指导下的RNA合成(转录) • 底物:NTP(ATP、GTP、CTP、UTP) • RNA链生长方向:5’→3’ • 不需引物 • 需DNA模板 • 需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无3‘-5’外切酶活性) • 转录过程: • 模板识别(真核生物为装配); • 转录的起始; • 转录的延伸; • 转录终止
编码链与模板链 不同的基因使用不同的模板链
RNA转录后的加工473页 原核生物中RNA的加工 主要是rRNA和tRNA的加工 (1)rRNA前体的加工:甲基化修饰;RNaseⅢ切割 (2)tRNA前体的加工:基因成簇或混合存在。 • 核酸内切酶(大肠杆菌RNAase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可独立完成催化)在tRNA的两端切开 • 核酸外切酶从3’端逐个切除附加序列,进行修剪 • 在tRNA的3’端加上-CCAOH(有些本身就有) • 核苷的修饰。 (3)mRNA前体的加工:大多不需加工,一经转录即可翻译,但也有少数需将多顺反子加工成较小单位。
真核生物中RNA的加工 (1)rRNA前体的加工(rRNA基因几十至几千,成簇存在) 自催化剪切:对有内含子的rRNA前体; 甲基化与切割:由核仁小RNA(snoRNA)指导。 核仁:是rRNA合成、加工和装配成核糖体场所。 (2)tRNA前体的加工:tRNA的基因数目要比原核生物大得多。 (3)mRNA前体(hnRNA,核内不均一RNA)的加工
真核mRNA前体(hnRNA,核内不均一RNA)的加工 • 5’ 端形成特殊的帽子结构m7G5’ppp5’ Np- • 在3’ 端切断并加上一个poly(A)的尾巴; • 通过剪接除去转录来的内含子; • 拼接、编辑和再编码 • 链内部核酸的甲基化。
组装成新病毒 二、RNA的复制(RNA病毒) 491页 • 个别噬菌体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RNA以自身为模板,两次复制,形成病毒RNA 病毒RNA 复制 RNA复制酶 RNA互补链 复制 新病毒RNA 翻译 病毒蛋白
小 结 • 复制子、冈崎片段、DNA的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逆转录的概念。 • 原核生物DNA复制有关的酶及蛋白质因子 • DNA复制的忠实性由什么来决定? • 逆转录酶的几个活性? cDNA 思考题:第436页2,4,5,6,10,11,13,14 503页2,18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信息的传递 二、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三、翻译的步骤 四、翻译过程中GTP的作用 五、多核糖体 六、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七、蛋白质的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合成(Translation) • 以mRNA为直接模板,tRNA为氨基酸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共同协调完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也就是把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转译成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转录 翻译 DNAmRNA蛋白质 A U G 1.遗传密码511页 • 密码子:mRNA从5‘ 3’,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形成三联体,即组成一个密码子。(1961年) • 读码框架:每一个氨基酸可通过mRNA上3个核苷酸序列组成的遗传密码来决定,这些密码以连续的方式连接,组成读码框架 翻译过程通过密码来沟通
2.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513页 • 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为,只被肽链释放因子阅读;起始密码子: AUG,也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 • 多数生物的密码是不重叠的。 • 密码的简并性与同义密码: • 密码子通用性和变异性: • 密码的防错系统:可使基因突变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 密码的变偶性:mRNA上密码子专一性取决于前两位碱基,且与tRNA上反密码子配对是严格的,第三位碱基“摆动碱基”可有一定的变动,此现象称。
读码框架 AUG UAA 5‘帽子 3‘ 核糖体识别部位 二、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 mRNA 、tRNA 、核糖体、氨基酸、GTP、ATP、非核糖体蛋白质( 起始因子、延伸因子、释放因子等)、Mg2+、K+等。 • 氨酰-tRNA合成酶等
读码框架 AUG UAA 5‘帽子 3‘ 核糖体识别部位 1.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 传递DNA上的信息、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分子大小不等。 真核生物mRNA
读码框架 读码框架 AUG UAA AUG UAA 3‘ 5‘ 核糖体识别部位 核糖体识别部位 原核生物mRNA • SD序列:在起始AUG序列上游10个碱基左右的位置,含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的序列,被称为SD序列。它能与细菌核糖体16SRNA3’端的7个嘧啶碱基互补性的识别,以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Phe 5‘ 3‘ 1 2 3 5‘ 3‘ 3 2 1 2.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至mRNA模板上 • 3‘端-CCA氨基酸接受位点 • 识别氨酰-tRNA合成酶位点 • 识别核糖体的位点 • 反密码子 (与密码子碱基互补) 书写:tRNA Phe
3.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522页 • 核糖体ribosome:大、小亚基组成(蛋白质和rRNA)
核糖体结构特点 • 有容纳mRNA的通道 • 能结合起始、延长及终止因子等。 • A位(acceptor site氨酰结合位点) • P位(donor site 肽酰接受位). • 有转肽酶活性,催化肽键形成 • 大亚基上有延长因子依赖的GTP酶活性,可为转肽提供能量。 (四)
三、翻译的步骤 1.氨基酸的激活(氨酰-tRNA的形成(准备)) 2.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 起始: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起始密码处开始。 • 延长:进位、转肽、移位 • 终止:到终止密码释放肽链。 • mRNA上的阅读方向:是从mRNA的5’端-3’端进行的。 • 肽链延伸的方向:从N端-C端
原核翻译过程中能量(GTP)分析 • 1分子氨基酸的活化形成氨酰-tRNA的需要一个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 •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 起始:有一分子GTP水解成GDP。 • 肽链延伸 • 进位:有一分子GTP水解成GDP。 • 转肽: • 移位:又有一分子GTP水解成GDP。 • 终止:肽链合成终止肽链释放:需一分子GTP水解成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