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60 Views
含氮化合物. -. 硝基化合物. 一、结构. - NO 2 :N,sp 2 杂化. 二、物理性质. IR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560 cm -1 ,1390cm -1 (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530 cm -1 ,1345cm -1 (2) *- NO 2 与 Ar 共轭使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2. 1 HNMR -NO 2 为强吸电子基,使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 强酸+ Fe/Sn/Zn 等 Na+ 乙醇. 要得到伯胺:. 三、化学性质. (一)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 还原反应. 煮沸几天.
E N D
- 硝基化合物 一、结构 -NO2:N,sp2杂化
二、物理性质 • IR •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560cm-1,1390cm-1(2) •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530cm-1,1345cm-1(2) • *-NO2与Ar共轭使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 2. 1HNMR • -NO2为强吸电子基,使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 强酸+Fe/Sn/Zn等 Na+乙醇 • 要得到伯胺: 三、化学性质 (一)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 还原反应
煮沸几天 2. 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 芳环上的一个基团被一个亲核试剂取代,称为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若某基团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基团时,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易发生。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在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中能活化它的邻对位基团。 eg. 不反应
①NaHCO3溶液,130oC ①NaHCO3溶液,100oC ①NaHCO3溶液35oC ②H3O+ ②H3O+ ②H3O+
说明: 180OC • NO2能活化它的邻、对位基团 • 离去基团不仅限于卤原子 • 亲核试剂不仅限于OH-
反应机理:芳香环上的SN2反应 (加成—消除过程)
说明 (1)第一步是Nu-与底物的加成,生成Meisenheimer络合物 (2)络合物中,硝基通过共轭作用,使苯环上的负电荷分散到O上 (3)第二步: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完成反应 (4)整个反应中,加成是决速步骤 (5)NO2处于L间位时,失去活化作用,则L不易被取代 (6)NO2若与苯环不能有效地共轭(空阻),则NO2失去活化作用。
(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 α-H的反应 • 硝基化合物的α-H具有酸性,遇碱生成亲核性强的碳负离子,能发生类似羟醛缩合反应——Henry反应。 • 加碱后,平衡右移,有Nu-(碳负离子)生成
[H] RNO2 RNH2(最终产物) DMF或DMSO RX + NaNO2 R-NO2 + R-ONO 2. 还原 还原剂:Fe、Zn、Sn和盐酸或催化氢化 H2/Ni 四、制备
83% 17% eg. 说明: • 卤代烷常用溴代烷或碘代烷 • 亚硝酸盐用Li、Na、K盐均可 • 防止亚硝基化,可用非质子极性溶剂,并加 • 尿素来消除它
NaOH 1. 伯硝基烷烃 + 亚硝酸 硝肟酸 红 色溶液 NaOH 红色溶液 五、鉴别不同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有α-H的 硝基烷,可与亚硝酸反应)
NaOH 2. 仲硝基烷 + 亚硝酸 假硝醇 蓝色 溶液 NaOH 3. 叔硝基烷 + 亚硝酸 不反应 蓝色溶液
重氮化合物 通式: 最简单的重氮化合物为重氮甲烷: 一、重氮化合物的制法 二、重氮甲烷的性质 结构
1. 与酸的反应 过程 其他酸性物质也可与CH2N2反应
H-X 氢卤酸 H-O3SR 磺酸 CH2N2 + H-OAr 酚 H-OC=C- 烯醇 CH3-X CH3O3SR CH3OAr CH3OC=C- 注:一般的醇需要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 用CH2N2甲基化 2. 与醛酮的反应
成环 重排 • 醛和环酮以重排产物为主;普通酮主要生成环氧化合物 • 醛与CH2N2反应主要得到甲基酮(H重排) • 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两个烃基不相同时,得两种重排产物的混合物
Ag2O/H2O Ag2O/R’OH Ag2O/NH3 Ag2O,Δ *Wolff重排:α-重氮酮 烯酮 烯酮 3. 与酰氯反应——Arndt-Eistert反应
强碱 烯烃 CHX3 :CX2顺式加成 -HX 三、碳烯和类碳烯 碳烯:R2C:C周围只有6个电子,可作为亲电体 性质:与烯烃加成生成环丙烷及其衍生物 1. Simmons-Smith反应 类卡宾:CH2I 2+ Zn(Cu) ,又叫Simmons-Smith试剂 性质:与烯烃顺式加成,生成环丙烷及其衍生物 2. 二卤碳烯
芳基重氮盐 一、重氮盐的结构 二、重氮化反应 一级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 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三、重氮盐的性质 1. 酸性 重氮盐的结构:Z,E 稳定性:E>Z 2. 取代反应 (1)被羟基取代——重氮盐的水解,产物为酚
eg 注意:伯胺重氮化时最好不用HX+NaNO2,否则X-会取代N2+,生成副产物卤苯。
eg. 由 合成 分析:
eg. 由 合成 分析
(2)被卤素、氰基取代——Sandmeyer反应 *该反应被认为是 自由基反应,亚铜盐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3)被氢取代
eg. 由 合成 *该反应可以从芳环上除去NH2或NO2,称为去氨基还原 分析:
eg. 由 合成 分析:
+ (4)被硝基取代——Gatterman反应 (5)被氟取代——Schiemann反应
+ + (6)被碘取代 3. 还原反应 还原剂:SnCl2+HCl,Sn+HCl,Zn+HOAc, Na2SO3,NaHSO3
中性,弱酸,或弱碱液 重氮盐 + 芳胺(或酚) 偶氮化合物 4. 偶联反应 *该反应一般在对位发生,若对位占据,则邻位 (1)与酚偶联(弱减性条件,pH=8~10)
(2)与芳胺偶联(与三级芳胺偶联条件,弱酸性, pH=5~7) 偶氮化合物 • 联苯胺重排 • 脂肪族偶氮化合物的用途:自由基引发剂
LiAlH4或催化加氢 RN3 RNH2 叠氮化合物 • 通式:RN3 • 叠氮酸:HN3(弱酸)pka=11 • 叠氮负离子:N3-,有很强的亲核性,易与卤 代烷、芳香重氮盐或酰基离子反应, 生成相应的叠氮化合物 叠氮化合物的反应: 1. 还原
2. Curtius重排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