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40 Views
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贫困. 王美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 2013.10.17. 主要内容. 导言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 流动人口的贫困状况 贫困流动人口的救助 — 低保制度 流动人口减贫的其他途径. 导言. 贫困主要发生在农村. 1988 年农村贫困率为 12.7% ,城市为 2.7% ; 1995 年农村贫困率为 12.4% ,城市为 4.1% ( Riskin and Li, 2001; Khan, Griffin and Riskin, 2001 )
E N D
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贫困 王美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2013.10.17
主要内容 • 导言 •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 • 流动人口的贫困状况 • 贫困流动人口的救助—低保制度 • 流动人口减贫的其他途径
贫困主要发生在农村 • 1988年农村贫困率为12.7%,城市为2.7%;1995年农村贫困率为12.4%,城市为4.1%(Riskin and Li, 2001; Khan, Griffin and Riskin, 2001) • 2009年农村和城市对多维贫困发生率的贡献率分别为75.5%和24.2%(王小林,2012)
城市贫困也不容忽视 • 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 第二,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中的贫困人口
流动人口贫困——城市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劳动收入通常是流动人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很少,失去工作时很容易陷入贫困 • 缺少社会保障,对于未来的预期不稳定,消费水平较低 • 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单位宿舍、工作地点或者租房居住
流动人口贫困——城市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保障状况较差,例如流动人口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很低,当家庭中有成员生病时,很容易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 城市中的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较差 • 享受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较差
流动人口处于贫困救助的真空地带 • 低保制度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贫困救助制度 • 处于贫困状态的流动人口,没有资格申请城市的低保 • 其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低保,也基本上难以覆盖到流动人口这个群体
农村劳动力转移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分步骤地经历了若干过程,通过了不同的途径 • 在农业内部,从种植业部门向林牧渔业部门转移,是最初的步骤;随后,是在农村内部向以乡镇企业为主要载体的非农产业转移;接下来是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和向城镇的流动
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变化 • 在过去很多年中,农业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民工迁移呈现的是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模式 • 目前,农民工迁移成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的单向流动模式
收入绝对水平依然不高 • 2012年,农民工月收入仅为2290元 • 从收入角度衡量,必然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处于贫困状态 • 收入贫困还仅仅是流动人口贫困的一个方面,流动人口的消费、社会保障、居住和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有关流动人口贫困的几个问题 • 按照常住人口口径考察流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其贫困发生率的低估 • 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占了流动人口收入的绝大部分(超过95%),一旦他们失去工作进而失去劳动收入时,很容易陷入贫困 • 城市居民劳动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仅为65%,即使失去劳动收入,其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付他们的部分生活消费
流动人口的居住消费 • 流动人口家庭绝大多数类别的消费都低于城市居民家庭,唯一例外的是居住消费却远高于城市居民家庭 • 67%的农民工为租房居住,2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作地点,其他农民工居住在单位宿舍、自己购买的住房,或者其他居住地点。其年人均3605元居住消费中,房租一项为2845元,占居住消费总额近80%,占其总生活消费的接近1/4
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 流动人口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均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 例如,流动人口没有被政府的就业扶助政策所覆盖,加上缺乏社会保护,一旦遭遇各种就业冲击,往往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贫困流动人口的救助 —低保制度
低保制度难以覆盖流动人口 • 低保制度包括城市低保与农村低保 • 按照低保申请的程序,流动人口几乎不可能申请到农村低保,流动人口没有资格申请居住地的城市低保,流动人口被排除在低保救助制度之外 • 不单单是低保制度,其他很多种类的救助例如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等,流动人口通常也难以企及
两条途径 • 第一,帮助流动人口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其就业和收入状况 • 第二,进行更深入的户籍制度改革,使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享受均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