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762 Views
第四章經濟理念概論. 全部經濟分析重要性 全部經濟基本概念 景氣循環與經濟指標 貸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章節大綱. 暖身運動 -1. 暖身運動 ( 一 ). 如何投資? 是第一個時常被問到問題。 答案是 ︰ 做好資 產配置與風險管理、普通把握大趨勢。 資本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交由富盈各項系統是如何把握大趨勢? 如何判斷大趨勢 事后諸葛亮 ︰ 80 年代投資日本、 90 年代投資美國、買結束股票以後不放手,因為報酬率極限是可以的觀 ﹗ 因對有用那背后經濟成長率最高、那背后投資報酬率就會跟著上漲。
E N D
全部經濟分析重要性 全部經濟基本概念 景氣循環與經濟指標 貸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章節大綱
暖身運動-1 暖身運動 (一) • 如何投資? • 是第一個時常被問到問題。 • 答案是︰ 做好資 產配置與風險管理、普通把握大趨勢。 • 資本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交由富盈各項系統是如何把握大趨勢? • 如何判斷大趨勢 • 事后諸葛亮︰ 80 年代投資日本、90 年代投資美國、買結束股票以後不放手,因為報酬率極限是可以的觀﹗ 因對有用那背后經濟成長率最高、那背后投資報酬率就會跟著上漲。 • 二十一世紀資金往 哪集中背后? 回答出這個問題,你就掌握結束大趨勢開端。 • 在這個大目標趨勢推展下,世界性的經濟將深深地被其牽引。 地方誘發完成需求、就是投資目標。
暖身運動-2 暖身運動(二) • 例如 • 二十一世紀經濟成長最強勁的地區,為金磚四國(BRIC)。 • 其中中國大陸(China)、印度(India),人口佔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中國大陸更早已成為世界工廠,大量生產的結果,會誘發出什麼經濟現象呢? • 當這三分之一的人口,從貧窮走向逐漸小康,這個過程中又會誘發出什麼樣的需求呢? • 戰後嬰兒潮的退休,又引發什麼樣的需求呢? • 這樣的經濟現象,通常需要三至五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掌握住這個趨勢,就可以很明顯的判斷出投資標的。 • 掌握大趨勢以後,配合本系統按部就班規劃出資產配置,就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理財顧問。 •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掌握大趨勢需要不斷的觀察與驗証,訣竅是多聽多想多看。
暖身運動(三) 兩大新興商機崛起 戰後嬰兒潮商機 新興市場商機 BRICs GDP占G6 GDP比率提高 2003年:13.3%2015年:19.1% 2005-201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戰後嬰兒潮老化達退休年齡 2010年 二次大戰後,全世界 人口快速增加(1950) 註:BRICs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G6指美、日、德、英、法及義大利
勞務、貨物、資金 勞務、貨物、資金 企 業 勞務、貨物、資金 政 府 金融機構 家計單位 勞務、貨物、資金 勞務、貨物、資金 總經基本概念 >經濟流程 • 經濟流程 • 經濟體系由企業、政府、家計單位、金融機構組成。 • 每個部門既是勞務、貨物、資金的供給者也是需求者。 • 金融機構就像是經濟體系的血管,導引資金流向,幫助經濟體系活動。
總經基本概念 >國民生產毛額(GNP) • 國民生產毛額(GNP) • 為最廣泛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指標。 • 是指一國的國民在某一單位時間(通常為一年)中, 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 生產面法: • GNP=最終財貨+最終勞務 • 支出面法 • GNP=民間消費C+投資 I+政府支出G+出口X-進口M • 分配面法 • GNP=工資W+地租R+利息IR+利潤 =勞動者所得+土地所得+資本所得+企業家所得
總經基本概念 >國民生產毛額(GNP) • 其他計算所得方式 • 國民生產淨額NNP=GNP-折舊 • 國民所得NI=NNP-企業間接稅 • 個人所得PI=NI-公司利潤+移轉性支付(例如失業救濟) • 個人可支配所得DI=PI-個人所得稅 • 國內生產毛額(GDP) • 比國民生產毛額更為普遍 • 計算一國之內所有要素所得的最終市場價值,包括國外要素在國內的所得 • 實質GNP或是GDP的成長率(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就是經濟成長率
台灣經濟成長率和每人GNP 資料來源:TEJ及自行整理
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成長率 資料來源:TEJ及自行整理
世界經濟成長率預測 單位:% 說明:()內資料係上一次預測值。註:1.亞洲地區(日本除外)。2.東亞地區 資料來源:IMF,2006年4月;Global Insight Inc.2006年6月;World Bank,2005年11月(東亞地區2006年3月)
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情況 (2007) 資料來源:ECB (Dec. 2008)
世界各國各項支出占GNP比例 貿易依存度
GNP >民間消費支出(C) • 民間消費支出約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 60%,是國民生產毛額中最主要的部份 • 民間消費依其屬性,又分為「耐久財消費」、「非耐久財消費」及「服務」等三項 • 耐久財消費,例如購車。 • 非耐久財消費指耐用年限較短的商品消費支出,例如食品支出 • 服務包括房屋租金、水費電費、金融保險、醫療保險、娛樂觀光及教育文化支出等主要項目
GNP >民間消費支出(C) • 影響消費的因素 • 所得—所得愈高,消費愈多 • 財富效果—財富愈高,消費愈多 • 預期價格變動心理—預期價格上漲, 消費愈多 • 對景氣的信心—信心愈強,消費愈多 • 季節性的變動—例如4Q(聖誕節),通常消費較多 • 廣告的影響—廣告有刺激消費的功能 • 消費借款的難易度—例如現金卡的例子
GNP >投資(I) • 投資支出(資本形成) • 約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 20% ;而民間投資略高於政府支出 • 指廠商在商品市場中購買或處分生產設備等資本財的行為 • 依屬性可分為「固定投資」、「住宅投資」及「存貨變動」等三項。 • 其中 「存貨變動」為觀察短期景氣變動的重要指標 • 投資與利率水準、資本財價格、所得水準與景氣預期有關
GNP>政府支出(G)與稅收 • 政府支出(政府消費性支出) • 主要包括國防、行政、司法、治安、教育及公教人員薪資等經常性預算支出以及公共建設支出。 • 台灣的政府消費性支出約占國民生產毛額的 14% • 移轉性支付 • 如失業救濟及規劃中的國民年金等福利性支出,不屬於國民生產毛額 • 政府支出對經濟的影響 • 減稅增加可支配所得與企業盈餘,刺激消費或促進投資 • 政府支出若排擠民間消費與投資,反而造成物價上漲壓力
GNP>出口(X)與進口(M) • 出口與進口 • 出口與進口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愈高,表示受國外景氣與匯率變動的影響愈大 • 台幣貶值有利出口商,升值有利進口商 • 出口淨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 • 正數:貿易順差;負數:貿易逆差 • 台灣進出口狀況 • 台灣屬海島型國家,缺乏天然資源,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國際貿易為經濟成長的引擎 • 近幾年來進出口成長率雖大幅衰退,貿易依存度卻已接近100% • 出超的主要地區為香港、美國;入超的主要地區為日本、韓國
我國進出口概況 我國為全球第十七大貿易國(2007)
我國主要貿易國家或地區 註:東協六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 資料來源:引自經建會。97年11月當前經濟情勢月報 。
我國與主要國家(地區)貿易額(新台幣) 資料來源:97年12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速報(財政部統計處 - 2009/1/7)
物價 >物價指數變動率 • 物價指數變動率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八個消費類別構成的一籃子固定財貨與勞務的相對價格水準 • 躉售物價指數(WPI或PPI):生產者的生產原料相對價格水準。 • 一般說的物價變動指的是CPI的變動
物價指數年變動率 單位:%
物價>通貨膨脹 • 通貨膨脹 • 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且相當幅度的上揚,稱之為通貨膨脹。 • 通貨膨脹發生時,對經濟體一般具有負面影響 • 企業成本增加(工資與原料價格提高),出口困難 • 打擊消費需求 • 央行可能緊縮銀根,使利率上揚(升息),打擊投資與消費,造成股市失血。 • 若利率上揚,對於股市與債市皆是一個利空的因素。但匯率反而可能走強。
物價>通貨緊縮 • 通貨緊縮 • 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且相當幅度的下跌,稱之為通貨緊縮。 • 通貨緊縮發生時 • 企業獲利減少,嚴重時甚至發生裁員、破產的情況 • 消費進一步疲弱,發生惡性循環。 • 此時中央銀行將會放寬信用(降息),引導利率下跌,以刺激景氣。通貨緊縮的威力,有時甚於通貨膨脹! • 最好的物價水準是平穩,甚至溫和上揚。 • 最著名的通貨緊縮例子 • 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 • 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
問 題 • 如果你是行政院長,景氣不好時如何刺激景氣? • 複習: GNP = 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出口(X)-進口(M) • 方法 • 刺激消費-減稅 • 提振投資意願-租稅優惠、降息、提振信心 • 增加公共支出-公共建設 • 鼓勵出口-調降關稅、貶值
總體經濟基本概念快速充電 • 國民生產毛額(GNP) • 金融體系是經濟體的血管,資金為血液,血液順暢經濟體就健康 • GNP = C + I + G + X - M • GNP構成要素與物價 • 我國C約占60%,I占20%,G占14%,貿易依存度接近100% • 物價變動通常用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衡量 • 通貨膨脹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不利出口,央行升息,股債失血 • 通貨緊縮造成企業利潤下降,進而裁員、倒閉,造成需求進一步下降,企業利潤再進一步萎縮,發生惡性循環 • 最好的物價水準為平穩,甚至溫和上揚 • 簡易總體模型介紹與應用 • 總供給線與總需求線決定均衡的物價與產出
景氣循環與經濟指標 景氣循環與對策燈號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影響 景氣循環與資產配置
景氣循環 • 景氣循環階段 擴張期 收縮期 高峰 衰退 繁榮 長期成長趨勢線 蕭條 復甦 谷底 谷底
台灣之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的週期並不固定!!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2008-07-28 景氣對策信號與經濟成長率
台灣之景氣循環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景氣循環 • 景氣之四大表徵 • 當景氣處於谷底時,通常 • 國民所得較低 • 失業率較高 • 物價水準低 • 利率水準低 • 政府為調節景氣循環所採行之兩大政策 • 財政政策:政府支出、稅的調整 • 貨幣政策:雙率政策,利率 V.S.匯率 • 但是政策推行有認知、決策、執行、效果的不確定性 與時效延緩等問題(有如醫生拿過去的病歷在治病),因此常造成景氣波動加劇
景氣對策信號之意義 • 經建會編製之景氣綜合指標 • 紅燈 • 景氣過熱,政府應採取緊縮措施。 • 黃紅燈 • 景氣尚穩,短期內有轉熱或趨熱之可能。 • 綠燈 • 景氣穩定。 • 黃藍燈 • 景氣短期內有轉穩或趨向衰退之可能,財金當局可能採取擴張措施。 • 藍燈 • 景氣已進入衰退,政府當局應採取刺激經濟復甦之對策。
繁榮期 衰退期 復甦期 蕭條期 景氣循環與景氣對策燈號 貨幣供給M1B 直接及間接金融 票據交換及跨行通匯 股價指數 製造業新接訂單指數 海關出口值 工業生產指數 製造業成品存貨率 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 經濟指標概念 • 領先指標 • 指標變動領先於經濟成長,例如股價指數變動率。 • 同時指標 • 指標變動與經濟成長同步,例如票據交換金額變動率。 • 落後指標 • 指標變動領落後於經濟成長,通常為經濟體運作之結果,例如物價指數變動率。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 我國的經濟指標 • 工業生產變動概況 • 領先或是同時指標,指標愈高代表景氣愈強勁。 • 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 • 領先指標。若增加則匯市潛在的升值力道增加。 • 其他景氣動向的領先指標 • 製造業接單狀況、平均人每月工作時數、股價指數、房屋建築的申請面積、貨幣供給狀況、海關出口狀況等。 • 經濟指標至少要連續三個月上升或下降才能預測經濟局勢已有改變。 • 票據交換金額和退票統計 • 景氣越好,票據交換金額也會愈高。衰退時,退票金額將會增加。故兩者皆為同時指標。 • 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 • 根據設算指標,綜合判斷,分為綠燈、黃藍燈、綠等、黃紅燈以及紅燈等五種。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 美國的重要經濟指標 • 就業報告:包括失業率與非農業就業人口。 • 採購經理人指數:以50%為分界點,接近60%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低於40%則是蕭條的訊號。 • 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廠商投資支出。 • 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上揚表示對未來經濟前景看法樂觀。 • 消費者物價指數:即CPI上漲率,若扣除食品與能源CPI,稱之為核心物價水準,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 工業生產指數與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高於85%時,表示景氣過熱,有通貨膨脹的壓力。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 重要的國際經濟指標 • 德國工業生產指數(German Industrial Production) • 德國IFO商業調查(German IFO Business Survey) • 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German Consumer Price Index) • 日本短觀報告(Japan’s Tankan Survey) • 日本工業生產指數(Japan Industrial Production) • 法國每月商業調查(France Monthly Business Survey (INSEE)) • 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 •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綜合領先指標(OECD 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s -CLI) • 中國工業生產指數(China Industrial Production) • 巴西工業生產指數(Brazil Industrial Production)
景氣循環與資產配置 房地產 (通貨膨脹壓力出現) 債券 (景氣衰退,利率下降) 衰退期 繁榮期 蕭條期 復甦期 貨幣 (股債齊跌,現金為王) • 股票 • (利率低檔,谷底回升)
景氣循環與經濟指標快速充電 • 景氣循環與對策燈號 • 景氣循環分為復甦、繁榮、衰退、蕭條四階段,週期並不固定 • 景氣對策燈號從冷到熱分為藍、黃藍、綠、黃紅、紅燈等五種 • 景氣四大表徵為GNP、失業率、物價、利率 •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為政府調節景氣的工具 • 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影響 • 分為領先、同時、落後指標 • 景氣對策燈號即根據各種實質面與金融面指標判斷景氣冷熱 • 景氣循環與資產配置 • 復甦期-股票;繁榮期-房地產;衰退期-債券;蕭條期-現金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1. 貨幣政策與利率 2. 貨幣政策與匯率 3.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概念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為政府調節景氣的政策工具。 • 貨幣政策又稱為雙率(利率V.S.匯率)政策,主要是透過雙率與貨幣數量達成政策目標。 • 財政政策是透過政府支出與租稅優惠達成政策目標。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影響的是總需求。
貨幣政策>貨幣供給 • 貨幣供給額 • 貨幣供給額過多,容易造成通貨膨脹 • M1A =準備貨幣 +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 M1B = M1A +活期儲畜存款 • M2 = M1B +準貨幣(定期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等) • 準備貨幣指的是中央銀行發行的紙鈔錢幣總額,又稱為強力貨幣或是貨幣基數
貨幣政策>貨幣供需模型 • 利率水準決定於貨幣需求&貨幣供給 • 貨幣供給額為資金來源之指標 • 利率為資金之成本,影響投資意願、消費支出與資金流動 利率 貨幣供給增加 ● ● ● 供給>需求 供過於求 利率下跌 直到均衡 貨幣數量
貨幣政策>貨幣供給&利率 • 利率與股價、債券價格成反向變動 • 利率上升,股價下跌 • 對企業:利率上升,借款成本上升。 • 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增加,資金抽離股市,股價下跌。 • 債券報酬率相對提高,股票報酬相對下降,股票需求減少, 股價下跌。 • 股利折現評價模式 : 股票的必要報酬率上升,股價下跌。 • 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 • 折現率提高,淨現值降低。 • 利率下降,股價上揚
國內利率之變動 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異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