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717 Views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estem. 概述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 功能——泌尿、贮尿、排尿及内分泌等 。 一、肾的一般结构 1.被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2.皮质——髓放线,皮质迷路,肾柱 3.髓质——肾锥体(10余个) * 肾叶——一个肾锥体及其周围的皮质构成 * 肾小叶 —— 每个髓放线与相连的皮质迷路构成 . 肾冠状切面. 肾冠状切面. 肾皮质微细结构 H.E 低倍. 肾被膜肾皮质. 肾锥体. 肾乳头.
E N D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estem
概述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 功能——泌尿、贮尿、排尿及内分泌等。 一、肾的一般结构 1.被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2.皮质——髓放线,皮质迷路,肾柱 3.髓质——肾锥体(10余个) * 肾叶——一个肾锥体及其周围的皮质构成 * 肾小叶——每个髓放线与相连的皮质迷路构成
二、肾的组织结构 间质——结缔组织 实质——分泌小管(肾单位+集合小管)
血管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曲部 近端小管 直部 肾单位袢 细段 肾小管 直部 远端小管 泌尿小管 曲部 弓形集合小管 集合小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肾单位、集合管 肾血液循环模式图
(一)肾单位 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似球形,直径200μm 1.肾小体 血管极——小动脉出入 尿极——近曲小管起始 肾小体
(1)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球团状毛细血管袢→出球小动脉 (粗短) (有孔毛细血管) (细长) (2)肾小囊——包在血管球外的双层盲囊 肾小体扫描电镜图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囊腔——容纳原尿 足细胞— 胞体大、凸向肾小囊腔 核染色较浅 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 结构 脏层 胞体→初级突起→次级突起→ 交叉成栅栏状 突起间隙为裂孔(25nm) 裂孔上有一层孔膜(4-6nm) 突起— 内含较多微丝,微丝收缩 可使突起活动而改变裂孔的大小
肾小体光镜图 高倍
足细胞 肾小体
(3)滤过屏障 定义—— 位于肾小囊腔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腔 之间的结构 组成——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 功能—— 可选择性的滤过物质 血液流经此时,通过滤过形成原尿(滤液)
2.肾小管 ⑴近端小管 管径大,腔相对小 曲部 LM—细胞立方或锥体形,胞体大,嗜酸,边界不清 腔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 EM— 微绒毛,吞饮小泡,侧突,质膜内褶,膜有钠泵 直部 —— 位于髓放线和锥体内,结构与曲部相似
位于髓放线和锥体内 (2)细段 单层扁平上皮 有利于水和电解质通过
(3)远端小管 管径小,腔相对大 形态— LM—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小,染色浅 基底纵纹明显 EM—质膜内褶发达 功能— 重吸收水,吸Na+排K + 远端小管
(二)集合小管系 皮质 组成——弓形集合管→直集合管 →乳头管 髓质 管径—— 细 粗 上皮—— 单立 单柱 高柱 功能 — 吸钠、水,排钾、氨 特点
泌尿小管各段 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
(三)球旁复合体 肾小体和 球旁复合体 模式图
1.球旁细胞 由入球小动脉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衍变而来 立方形、着色浅 胞质内有许多分泌颗粒 分泌肾素和红细胞生成素 2.球外系膜细胞 位三角区,小、色浅,功能不详。
3.致密斑 位远曲小管起始部,靠近血管极一侧管壁上,呈椭圆形, 细胞高柱状,核密集,为钠离子感受器。 致密斑
(四)肾间质 泌尿小管间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五)肾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肾血管 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动脉压力高,流量大,流速快 入球小动脉粗短出球小动脉细长有利于滤过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有利于重吸收 髓质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 皮质血流量大,流速快,髓质血流量小(10%),流速慢
二、排尿管道 肌层 粘膜 1.组成——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粘膜— 上皮为变移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2.结构 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 外膜— 除膀胱顶部为浆膜外 其余各部均为纤维膜, 内含血管、神经
思考题 • 试述肾单位各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 试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