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06 Views
企業更名與實質交易關聯性之研究 T 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name change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金成隆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 林美鳳 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助理教授 江永鈺 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 大綱. 研究動機 盈餘管理簡介 研究問題 研究設計 實證結果 結論. 研究動機 (1).
E N D
企業更名與實質交易關聯性之研究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name change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金成隆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 林美鳳 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助理教授 江永鈺 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
大綱 研究動機 盈餘管理簡介 研究問題 研究設計 實證結果 結論
研究動機(1) • 市場調查公司Millward Brown Optimor在2010年4月發布了全球最有價值百大企業品牌BrandZ Top 100排行榜,榮登排行榜第一名的是谷歌 (GoogleUS - GOOG),品牌價值超過1,140億美元。 • 公司名稱具有保證商品品質、做為廣告媒介等功能,並蘊涵公司的價值觀(Chernatony, 2002)。
研究動機(1) 90年代美國企業興起更名風 改名的動機:變更業務範圍及傳達企業未來發展預測的私有資訊(Karpoff andRankinc, 1994) 早期有關企業更名的研究是在檢測更名對財務或股票行情的影響(e.g., Howe, 1982; Bosch and Hirchey, 1989; Karpoff and Rankine, 1994; Cooper et al.,2001; Cooper et al.,2005 ) ,結論並不一致。 4
研究動機(2) Robinson and Wu (2008)以及Wu (2010)進行大樣本研究,並主張企業更名之理由在於聲譽考量或傳達企業策略改變。研究發現過去績效較差時企業較可能更名。 ※改名公司較有誘因進行盈餘管理?!
盈餘管理簡介—定義 係指管理當局有目的之介入財務報表的編製過程,並且在合法範圍內,利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提供之彈性,達到其所預定的盈餘目標(Schipper,1989)。或是藉由財務報表中裁量性的判斷或者經由設計性的交易條件,以誤導某些利害關係人對該企業實際經營績效的瞭解,或是可以改變將會受到財務報告高度影響的契約結果(Healy and Wahlen, 1999) 。
盈餘管理簡介—定義 • Schipper(1989)將盈餘管理區分為兩種類型 • 實質的盈餘管理(real earning management):是指涉及實質經濟活動, 而影響經濟所得者,例如投資理財交易時點的控制、廣告促銷活動或研發費用的安排。 • 人為的盈餘管理(artificial earning management): 是指無涉及經濟實質活動,乃由於應計基礎所提供的彈性,因而進一步運用會計程序上的選擇以影響所報導之會計盈餘。 7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方式 • 增加盈餘、降低盈餘與盈餘平穩化 • 操縱工具 • 會計方法選擇(直線法vs加速折舊法,成本法vs權益法,完工百分比法vs全部完工法…) • 應計項目(應收款、存貨等) • 實際交易(處分資產、償還負債等) • 壞帳提例、沖銷、耐用年限、殘值之估計、、其他準備項目之提列 • 違反GAAP事項… • 盈餘管理在往後期間會發生反效果,至少會積壓資金。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誘因 • 資本市場的誘因 • 發行新股 • 新上市公司 (Aharony et al.,1993; Teoh et al., 1998等) • 增資(Teoh et al.,1998) • 合併(Erickson and Wang, 1999) • 達盈餘預測目標 • 財務分析師預測 (Burgstahler and Eames, 1998;Abarbanell and Lehavy, 1998 ) • 經理人自願性盈餘預測 (Kasznik, 1999)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誘因 • 契約的誘因 • 獎酬契約 ( Healy, 1985; Holthausen et al. 1995; Gaver et al. 1995; Guidry et al. 1999) • 貸款合約 (Healy and Palepu,1990 ; DeAngelo et al. 1994; Defond and Jiambalvo, 1994; Sweeny 1994) • 工作保障合約(DeAngelo, 1988; Dechow and Sloan, 1991)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誘因 • 管制的誘因 • 產業管制 • 銀行最適資本的要求 (Moyer, 1990; Beatty et al.1995; Collins et al.1995) • 保險業財務健全要求 (Petroni, 1992; Adiel, 1996 ) • 公用事業費率管制(Watts and Zimmerman, 1986 ) • 反托拉斯法(政治成本的誘因)(Cahan,1992) • 進口救濟(import relief) 的調查 (Jones, 1991)
觀察盈餘管理的簡易方法 • 現金流量表中「來自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中包括,應計基礎與現金基礎間的差異,可作為觀察盈餘管理的基礎: • 流動資產、負債變動數,稱之為可裁決性、流動性、或可控制性盈餘管理; • 營業外損益部分稱之為不可裁決性、非流動性、或不可控制性盈餘管理 • 上述這兩種通稱為「應計項目」,或會計選擇組合。 • 在觀察這些盈餘管理的幅度時,必須利用例如銷貨、總資產等項目平減,以達到消除規模或銷貨成長因素。
研究動機(3) •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更名公司更名後是否較可能採用“實質交易”盈餘管理。 • 理由: • 裁決性應計盈餘管理成本低,但易受到證管會注意,且面臨審計人員是否允許採行該會計處理的不確定性。 • 沙賓法案後,公司盈餘管理的方式從採用裁決性應計項目轉變到實質交易 (Cohen et al., 2008) 13
研究問題 • 更名企業於更名前及更名後實質交易是否存在差異 • 更名企業與未更名企業實質交易是否存在差異 • 不同更名原因是否會採行不用的實質交易策略進行盈餘管理
研究設計:樣本選擇及資料來源 • CRSP中篩選出更名公司 • 再由LexisNexis Academic和EDGAR搜尋有更名紀錄公司的更名新聞,藉此取得該公司更因及更名生效日 • 以更名生效日介於1999-2006的公司作為實驗組 • 最後再以產業別和公司規模(前一年度資產帳面價值)進行配對,以未更名企業作為控制組
研究設計:變數定義-更名(1) • 本研究援引Robinson and Wu (2008)以及Wu (2010)的分類方式 。 • 若更名原因為:採用品牌名稱、擴大業務範圍、縮小業務範圍、徹底的更名以及其他等納入更名樣本。 • 其餘因合併、併購或組織重組等原因而更名的公司則加以排除。
研究設計:變數定義-實質交易(1) • 本研究援引Roychowdhury (2006)的方法,分別估計下式,算出異常營業現金流量(R_CFO)、異常裁決性支出(R_DISX)以及異常生產成本(R_PROD)作為實質盈餘管理的替代變數 。
研究設計:變數定義-實質交易(2) • 給定銷貨水準,當公司向上管理盈餘時:可能會有異常低的營業而來現金流量(R_CFO<0)、異常低的裁決性費用(R_DISX<0)以及異常高的生產成本(R_PROD>0)。 • 另以二個綜合指數捕捉實質交易: • RM1=(R_DISX)×(-1)+R_PROD • RM2=(R_DISX)×(-1)+ (R_CFO)×(-1)
研究設計:變數定義-裁決性應計(1) • 本研究使用modified Jones (Dechow et al. 1995)模式,估計企業的異常裁決性應計: • 用最小平方法估計公司正常水準下係數,代入原方程式,得到公司非裁決性應計項目估計數,再將其自實際總應計項目中扣除,其差額即為各期裁決性應計項目(DA it)
研究設計:研究方法(1) • 本研究採用差異中的差異分析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研究設計:研究方法(2) • 另外也藉由迴歸分析方法加以檢測:
研究設計:研究方法(2) 其餘控制變數包括 SHARES (流通在外股數取自然對數) 公司資本結構(LEV) 績效(ROA) 公司規模(SIZE) 成長機會(MTB) 沙賓法案實施後之虛擬變數(SOX) 23
實證結果(1) • 更名樣本分佈
實證結果(2)-4 • 更名年度(Year 0) • 更名公司:R_CFO<0、R_DISX<0 、RM1>0、RM2>0、DA>0更名公司藉由實質交易及裁決性應計增加報導盈餘。 • 更名公司R_CFO和R_DISX顯著小於未更名公司,且更名公司RM1和RM2顯著大於未更名公司更名公司利用實質交易進行盈餘管理的情形更為嚴重。
實證結果(4)-3 • 採用品牌名稱vs.徹底更名 • 採用品牌名稱之更名企業傾向使用實質交易增加報導盈餘。 • 徹底更名則相對較會藉由裁決性應計進行盈餘管理。 • 擴大業務範圍vs.縮小業務範圍 • 改名後二者之實質交易或裁決性應計數並無太大差異 。 • 擴大業務範圍更名後R_CFO顯著大於更名前 • 縮小業務範圍更名後R_PROD顯著小於更名前
結論 • 更名公司於更名年度會採用實質交易及裁決性應計提高報導盈餘。 • 更名公司於更名後比未更名公司更可能藉由實質交易進行盈餘管理。 • 更名公司因其更名原因不同所採行的盈餘管理工具也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