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818 Views
《 管理会计 》 第三章. 本 量 利 分 析. 盈亏平衡点和本量利分析的涵义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计算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 有关因素变动对临界点和目标利润的影响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分析. 学 习 要 点. 学 习 内 容. 本量利分析概述 盈利安全幅度分析和盈亏平衡图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第一节 本 量 利 分 析 概 述. 本量利分析的涵义和意义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式.
E N D
《管理会计》第三章 本 量 利 分 析
盈亏平衡点和本量利分析的涵义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计算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 有关因素变动对临界点和目标利润的影响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分析 学 习 要 点
学 习 内 容 • 本量利分析概述 • 盈利安全幅度分析和盈亏平衡图 •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第一节 本 量 利 分 析 概 述 • 本量利分析的涵义和意义 •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式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全称“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简称CVP分析,它是一种主要反映成本、数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分析方法,又称盈亏平衡点分析、损益平衡点分析、保本点分析和利量分析等。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涵 义
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产品的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计算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进而分析在不同产销水平下,成本、售价等有关因素的变动对企业盈亏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制定和控制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CVP分析可以准确剖析销售数量,销售成本和销售利润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产品的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计算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进而分析在不同产销水平下,成本、售价等有关因素的变动对企业盈亏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制定和控制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CVP分析可以准确剖析销售数量,销售成本和销售利润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资料:某公司生产H产品,年生产能力120 000台。当年产销量100 000台,售价116元,总成本8 600 000元,其中变动成本6 000 000元,固定成本2 600 000元。 要求:计算H产品单位成本与销售利润。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H产品单位成本与销售利润可计算如下: 单位成本=8 600 000/100 000=86(元) 销售利润=(116一86 )×100 000 =3 000 000 (元〉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延用上例,如果产销量增加10%,由于在公司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因此可不增加固定成本。产量增加后的总成本9 200 000元,比原来增加600 000元,即为变动成本的增加额。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增产后H产品的计算如下: 单位成本=9 200 000/110 000=83.64(元) 销售利润=(116-83.64〉×110 000 =3 559 600(元) 销售利润增加率=(3 559 600-3 000 000)÷3 000 000×100%=18.65%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如果产销量减少10%,总成本8000000元。H产品单位成本与销售利润如何变化?如果产销量减少10%,总成本8000000元。H产品单位成本与销售利润如何变化?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结论: 当产销量增加10%时, 销售利润增长18.65%,增长幅度大于产销量的增加百分比。同样,当销售量减少10%时,销售利润率减少18.67%,其减少幅度大于产销量减少的百分比。 销售数量的增减变化与销售利润的增减变化并不存在同样的正比关系,并且企业销售利润增减幅度往往要大于销售量的增减幅度。 本 量 利 分 析 的 意 义
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总额保持不变的假设。 产销平衡假设。 产品的结构比例不变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式
贡献毛益(Contribution Margin),也称贡献 毛益、边际收益或创利额,它是企业的 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 本后的差额。 贡献毛益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C= SP一b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TC = S一VC 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率(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是贡献毛益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 表示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提供的 贡献毛益额。 贡献毛益率
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 公司生产机床,每台售价1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6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800 000元,当年生产销售1 000台。
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10 000-6 000 =4 000(元) 贡献毛益率=4 000/10 000×100%=40% 或=4 000 000/10 000 000×100% =40%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简称BEP), 也称保本点,是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损益 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企业的销售收入正好 补偿全部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该点的销售量 就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同样该点的销售收入 就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利润的计算公式: P=SP×V-( b×V+F) 盈亏临界点计算公式: VBEP=F/(SP- b)= F/ C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单位售价 - 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1-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
沿用上例公司生产机床,每台售价1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6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800 000元,当年生产销售1 000台。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800 000/4 000=200(台)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800 000/40%=2 000 000(元) End of section one
盈利安全幅度分析 盈亏平衡图 第二节 盈利安全幅度分析 和盈亏平衡图
盈利安全幅度分析 安全 边际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是指产品的现有或预计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它表明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量与平衡点销售量有多大差距,这个差距反映了产品盈利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越大,即超过平衡点销售量越 大,盈利的安全程度越高;反之,盈利 的安全程度就越低。 安 全 边 际
安 全 边 际 率 安全边际率(Margin-of-Safety ratio,M/S),是指安全边际与现 有或预计销售量(或金额)间的比率, 它是从比率指标上反映盈利的安全 程度。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销售额
盈亏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是将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以及成本、 数量和利润间的依存关系,集中在 一张直角坐标图形上反映出来的一 种图表。 盈亏平衡图
基本模式的盈亏平衡图 销售收入线 盈亏平衡点 利润区 总成本线 Sales in Dollars 固定成本线 亏损区 Units Sold
贡献毛益模式的盈亏平衡图 450,000 销售收入线 400,000 盈亏平衡点 贡 献 毛 益 350,000 利润区 300,000 250,000 Sales in Dollars 固定成本 200,000 总成本线 150,000 变动成本 100,000 亏损区 50,000 -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Profit 1 2 3 4 5 6 7 8 Units sold (00s) 利量模式的盈亏平衡图 利润区 亏损区 盈亏平衡点 End of section two
第三节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 加权平均法 • 分别计算法 • 历史资料法
加 权 平 均 法 所谓加权平均法,是指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 平均贡献毛益率计算出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求出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和各自的销售比重。
加 权 平 均 法 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180 000元。 多品种下贡献毛益率和保本额计算 单位:元 项 目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合 计 ——————————————————————————— 销售单价 10 20 50 销售数量 10 000 20 000 6 000 销售收入 100 000 400 000 300 000 800 000 销售收入比率 12.5% 50% 37.5% 100% 变动成本 60 000 200 000 180 000 440 000 贡献毛益 40 000 200 000 120 000 360 000 贡献毛益率 40% 50% 40%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40%×12.5%+50%×50%+40%×37.5%=45%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360 000/800 000=45% 保本点销售额=180 000/45%=400 000(元) 加 权 平 均 法
所谓分别计算法,是指管理上能方便地将固定成本总额正确分配到各产品上,可先计算各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再最终确定企业总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计算方法。所谓分别计算法,是指管理上能方便地将固定成本总额正确分配到各产品上,可先计算各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再最终确定企业总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计算方法。 分 别 计 算 法
分 别 计 算 法 资料: 假定固定成本总额180 000元可正确分配给各产品,A、B、C三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分别为20000元、60000元和 100000元。 要求:分别计算法下各产品盈亏平衡 点销售额,以及企业总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A产品保本点销售额=20 000÷40% =50 000(元) B产品保本点销售额=60 000÷50% =120 000(元) C产品保本点销售额=100 000÷40% =250 000(元) 企业总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50 000+120 000+250 000 =420 000(元) 分 别 计 算 法
续例2资料,当年末A产品销售额达55 000元、B产品达110 000元、C产品达256 000元。 分 别 计 算 法 A产品超过平衡点的贡献毛益 =(55 000-50 000)×40%=2 000(元) B产品超过平衡点的贡献毛益 =(110 000-120 000)×50%= - 5 000(元) C产品超过平衡点的贡献毛益 =(256 000-250 000) ×40%=2 400(元) A、B、C三产品贡献毛益合计 =2 000+(- 5 000)+2 400= - 600(元)
所谓历史资料法,是指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计算当期平均的销售收入与贡献毛益总额,再通过平均贡献毛益率预测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在企业经营产品品种十分繁多的情况下,如大型超市、标准件制造商等,这时便可采用历史资料法进行本量利计算和分析。 历 史 资 料 法 Back
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式的扩展 • 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在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目标利润,可得出本量利分析的扩展模式。本量利分析的扩展模式反映了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所应达到的产销量、销售额、以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水平。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产销量=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式的扩展 V=(F+T)/(SP-b)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目标产销量= 目标产销额=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1 -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某公司生产汽车,每台售价10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9 000 000元,目标利润1 000 000元。 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目标销售量=(9 000 000+1 000 000)÷ (100 000- 60 000) =250(辆) 目标销售额=(9 000 000+1 000 000)÷ (1-60 000/100 000) =25 000 000(元)
目标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目标利润 =销售量×(单位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的确定
沿用例1资料,如果公司生产的汽车,市场对其最大需求量为234辆,目标利润还是1 000 000元。 要求计算: (1)如果单位变动成本无法减少,固定成本必须降低到什么水平; (2)如果固定成本无法减少,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到什么水平。目标成本可计算如下: 目标成本的确定
目标固定成本 =234×(100000-60000)-1 000000=8360 000(元) 固定成本降低额 =9000000-8360 000=640 000(元)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 =100000-(9000000+1000 000)/234 =57265(元) 单位变动成本降低额 =60000-57265=2735(元) 目标成本的确定
盈亏平衡点的概率分析 盈亏平衡点的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将概率引入盈亏平衡点分析模式,其目的是对分析模式各要素变动情况进行概率分析,然后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合理地确定盈亏平衡点,使盈亏平衡点的确定更具科学性。 盈亏平衡点的概率分析
盈亏平衡点的敏感性分析 某公司生产汽车,每台售价10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9 000 000元,目标利润1 00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