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2 Views
第三章 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引言 §3.1 冲击载荷下金属变形和断裂的特点 §3.2 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 §3.3 低温脆性及韧脆转变温度 §3.4 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 引言 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速度(幅度和频率) 应变率 ε =de/dτ e 为真应变 静拉伸试验 ε =10 -5 ~ 10 -2 s -1 冲击试验 ε =10 2 ~ 10 4 s -1 一般情况下 ε =10 -4 ~ 10 -2 s -1 ,可按静载荷处理。.
E N D
第三章 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引言 §3.1 冲击载荷下金属变形和断裂的特点 §3.2 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 §3.3 低温脆性及韧脆转变温度 §3.4 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
引言 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速度(幅度和频率) 应变率 ε =de/dτ e为真应变 静拉伸试验 ε =10-5~10-2 s-1冲击试验 ε =102~104 s-1一般情况下 ε =10-4~10-2 s-1,可按静载荷处理。
§3.1 冲击载荷下金属变形和断裂的特点 一、冲击失效的特点(1)与静载荷下相同,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2)吸收的冲击能测不准。 时间短;机件;与机件联接物体的刚度。 通常假定冲击能全部转换成机件内的弹性能,再按能量守恒法计算。(3)材料的弹性行为及弹性模量对应变率无影响。 ∵ 弹性变形的速度4982m/s(>声速),普通摆锤冲击试验的绝对变形速度5~5.5m/s。
二、影响冲击性能的微观因素 (1)位错的运动速率↑,滑移临界切应力↑,材料的冲击韧性↑。 (2)同时开动的位错源增加。 ∴屈服强度提高得较多。 (3)内部的塑性变形不均匀。
三、冲击断口 同样也为 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三个区。 若试验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可形成两个纤维 区。 即: 纤维区—放射区—纤维区—剪切唇。 ∵裂纹快速扩展形成 结晶区,到了压缩区后, 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裂 纹扩展速度再次减小。∴形成纤维区。返回
§3.2 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 一、冲击韧性及其作用1、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大小。 单位,J/cm2;或kgf/cm2 2、作用(1)揭示冶金缺陷的影响;(2)对σs大致相同的材料,评定缺口敏感性。(3)评定低温脆性倾向。
二、冲击试验 冲击实验机
(1)艾氏冲击 摆锤5、10、15、30kg,试样尺寸55×10×10mm,试样跨距45mm;无缺口, 有缺口(U;V)记为Ak,Aku,AKV。 铸铁(QT、白口铁) 110×20×20mm,跨距70mm,无缺口。
(2)小能量多冲击 磨球的冲击等 单次冲击不足以破坏材料。冲击疲劳、断裂 (3)落锤试验 模拟试验,半定量测定材料的性能。 返回
§3.3 低温脆性及韧脆转变温度 一、低温脆性现象在低温下,材料的脆性急剧增加。 对压力容器、桥梁、汽车、船舶的影响较大。 实质为温度下降,屈服强度急剧增加。F.C.C金属,位错宽度比较大,一般不显示低温脆性。
二、韧脆转变温度 判断标准 冲击试验值 20J 27J (能量标准) 断口的形貌 50%纤维;变形特征。 返回
§3.4 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 一、晶体学特性晶体结构: f.c.c不存在低温脆性。b.c.c和某些h.c.p的低温脆性严重。(Sn) 位错: 位错宽度大,不显示低温脆性。 层错能↑,韧性↑。 形成柯氏气团,韧性↓。
二、冶金因素 (1)溶质元素 间隙原子,使韧性↓。 置换式溶质,对韧性影响不明显 杂质元素S、P、As、Sn、Sb 使韧性↓ (2)显微组织a)晶粒大小 b)金相组织 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珠光体,韧性↓。 第二相(大小、形态、数量、分布)
三、外部因素 1、温度 钢的“蓝脆”525~550℃(钢的氧化色为蓝色)。C、N原子扩散速率增加,形成柯氏气团。 2、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脆性↑,韧脆转变温度tk ↑; 3、试样尺寸和形状 试样增厚,tk↑(表面上的拉压应力最大);带缺口,不带缺口;脆性及tk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