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货币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许骏 汪婷婷 庄晓婧 张珺杨. 货币经济学发展. 西方货币理论曾经经历了从货币中性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 古典学派. 货币=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 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 中性性质(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 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 货币面纱论 两分法. 货币面纱论.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货币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货币经济学 许骏 汪婷婷 庄晓婧 张珺杨

  2. 货币经济学发展

  3. 西方货币理论曾经经历了从货币中性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西方货币理论曾经经历了从货币中性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

  4. 古典学派 • 货币=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 • 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 • 中性性质(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 • 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 • 货币面纱论两分法

  5. 货币面纱论 • 货币面纱论早期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是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斯密、李嘉图、魁奈等人倡导。

  6. 货币面纱论的基本观点、主张 • 认为“商品-货币-商品”的实质是商品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媒介,因此他们把货币的职能归结为流通手段,认为货币经济只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薄薄的“面纱”,对实物经济不发生实质性影响。

  7. 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地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人物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地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人物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8. 两分法 • “两分法”是古典学派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分开研究的一种方法。古典学派将整个经济分裂为实物面与货币面,而将经济学分割为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

  9. 两分法主要观点 • 经济理论研究个别商品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认为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其本身的供求关系(即决定于经济的实物面); • 货币理论则研究一般物价水平或货币的购买力,认为一般物价水平或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数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即决定于经济的货币面)。

  10. 货币中性理论主要代表 • 传统货币数量说 • 萨伊定律 •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1. 传统货币数量说 • 主要观点是: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中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所以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会引起各种商品价格同比例的涨跌,即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而不会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因而也不会对生产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

  12. 萨伊定律 •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的“供给能自己创造需求”理论是中性论的支柱之一。 • 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 • 货币对经济是中立的或中性的。

  13.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 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政治经济学要义》中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是货币中性论的另一理论支柱。 • 根据一般均衡理论,经济本身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由于假定交换在完全竞争状态下进行,因此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将在一个统一的价格体系中同时趋于均衡。

  14. 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在已有的商品系列中增添了一个特殊商品而已。这个特殊商品的“价格”——利息也就成了整个价格体系中的一员。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在已有的商品系列中增添了一个特殊商品而已。这个特殊商品的“价格”——利息也就成了整个价格体系中的一员。 • “货币其实是多余的”,它的存在既不有助于也不有碍于经济的全面均衡,货币对经济自然是中性的。 • 遗憾的是,这种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全面均衡,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它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

  15. 问题的产生 • 然而,随着贸易的兴盛、货币经济的发达以及资本主义扩张。保持货币价格的稳定成为几乎不可能的难题。同时,信用经济的兴起,也是人们再次开始反思货币的本质。不过当时金本位制仍然是一种不可变更的信条。 • 但是到了世纪之交,金本位制的可行性也开始受到不断质疑。此时人们关注的中心不再是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起源的? • 而是追问:货币在经济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影响经济?

  16. 货币经济学 • 有经济学家开始认为:只有货币至关重要。他们开启了“货币经济学”。 • 严格来说,货币经济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而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 他们探索了一个曾经被忽略、但重要性不断在增长、因此需要重点强调的领域;讲货币分析整合到总体经济理论中去;可能夸大了货币的作用,形成对过去错误的过度补偿。

  17. Johan Gustav Knut Wicksell 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 1851-1926

  18. 简介 • 瑞典学派的创始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他与瓦尔拉、马歇尔并列为1870~1914年间三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 • 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也即累积过程理论(cumulative process),首先突破了此前经济学家普遍持有的“货币面纱”论,试图将货币与实际经济结合起来。 • 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出现在《利息与价格》(Interest and Prices)一书中。

  19. 生平 • 1851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产阶级家庭,7岁丧母,15岁丧父 • 1969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 • 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871),数学硕士(1876),经济学博士(1895),法学博士(1911) • 没什么兴趣社会问题:普遍选举、醉酒、卖淫、贫穷、堕胎

  20. 三十多岁开始接受较正规的经济学训练,1885-1890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典的大学中学习经济学三十多岁开始接受较正规的经济学训练,1885-1890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典的大学中学习经济学 • 1898 年任乌普萨拉大学助理教授 • 1900 年任隆德大学副教授 • 1903—1917 年任隆德大学教授

  21. 主要著作 • 《价值、资本与租金》(1893)把杰文斯、门格尔和马歇尔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应用于庞巴维克的资本分析 • 《财政理论考察,兼论瑞典的税收制度》(1896)重点是将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 进行公平税制的设计 • 《利息与价格》(1898) 首次提出累积过程理论,指出货币对经济过程的实质性影响 • 《国民经济学讲义》(1901—1906) • 《经济理论文集》(1958)

  22. 货币价值理论 • 货币生产成本论: 货币价值决定于生产货币商品时耗费的成本。商品货币价格变动的原因在于商品生产成本与作为货币的黄金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动。 • 反对理由: •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主观边际效用,而不是客观的生产成本。 • 黄金生产费用的变动是缓慢而漫长的,而价格问题则更主要是短期的变动。

  23. 货币数量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 反对理由: • 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流动速度不变的假定是错误的。 •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始终存在正比关系是不正确的。 • 货币数量论把货币视为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块面纱,这种看法是肤浅的。

  24. 累积过程理论 • 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 • 自然利率: “贷款中有某种利率,它对商品价格的关系是中立的,既不会使之上涨,也不会使之下跌。这与如果不使用货币,一切借贷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时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必然相同。我们把这个称之为资本自然利率。”——《利息与价格》

  25. 自然利率:投资的期望报酬 • 相当于实物资本生产力的利率(实质) • 借贷资本供求相一致时所形成的利率(决定) • 使货币保持中立,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保持稳定的利率(作用) • 货币利率: 指通常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决定的贷款利率

  26. 货币均衡条件 • 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 资本的需求等于资本的供给,即投资等于储蓄 • 商品价格水平稳定不变

  27. 累积过程理论 • 价格水平的累积过程 “正向”累积过程:当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投资大于储蓄,价格水平将上涨,而且是累积性地上涨。 “负向”累积过程:当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投资小于储蓄,价格水平将下降,并且是累积性地下降。

  28. 货币政策理论 • 无论是正向的累积过程还是负向的累积过程都不会自发趋向于收敛,达到均衡状态必须依靠银行利率调节政策。 正向—物价上涨—提高货币利率 负向—物价下跌—降低货币利率 保持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消除经济波动。 均衡状态

  29. 评价 • 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分析的货币均衡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 • “一分法”,第一次把处于分离状态的传统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融为一体 • 自然利息 vs 货币利息,创立货币经济论 • 自然利息是一个单纯计算实物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概念 • 以充分就业为前提

  30. Irving Fisher 欧文·费雪 1867-1947

  31. Irving Fisher 欧文·费雪(1867-1947) 经济学家 数学家 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 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 耶鲁大学教授 主要贡献:货币理论原则

  32. 欧文·费雪生平简介 • 1867年2月27日生于纽约州的少格拉斯。 • 1890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数学教师, • 18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转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35年。 • 1926年开始在雷明顿、兰德公司任董事等职。 • 1929年,与J.A熊彼特(J.A.Schumpeter) 、J.丁伯根(Jan Tinbergen)等发起并成立计量经济学会,1931~1933年任该学会会长。 • 1947年4月29日卒于纽约市。

  33. 欧文·费雪生平简介 • 费雪的一生也是颇多坎坷的。 • 费雪的女儿玛格丽特在1919年由于精神崩溃而去世。 • 与费雪共同愉快地生活了47年的妻子玛格丽特·哈泽德于1940年去世。 • 费雪本人在1898年感染了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后来,他转向了节食和健康时尚,并终生保有这些兴趣,还写了几本关于如何保持健康和长寿的流行书籍。 • 费雪发明了卡片索引系统并从这个唯一获得商业成功的发明中得到了大约100万美元。他和他妻子所拥有的财富在股票市场上增值到了约900万美元,但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损失殆尽。

  34.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费雪的利息理论 • 在出版于1906年的《利息率》一书中,费雪开始提出了他的关于利率如何决定的精深理论。他在1930年出版了该理论的修订和扩展的版本,名为《利息理论》。费雪认识到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利率:不耐心程度和投资机会率。 • 不耐心程度:是放弃未来的消费(收入)以获得当前的消费(收人)的社会意愿程度。 • 越能够忍耐,愿意储蓄和投资的部分也就越多,因此得到的未来消费也越多。 • 越是缺乏忍耐,为了获得未来的产品它所愿意放弃的现在消费(愿意进行储蓄)的部分就越少。

  35.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投资机会率 :即投资的收益率。由一些实际因素决定的,比如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状态。 • 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将这些资源仅投人供现在消费的产品的生产。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社会把所有的资源都用来生产资本品,这样,现在的消费就是零,而未来的消费将非常巨大。 • 当社会从第一个极端(全部用于现在消费) 到另一个极端 (没有现在消费)时,它会经历边际收益递减。即当人们削在的消费以增加投资,因而获得更多未来消费时,投资的收益率一投资机会率一将下降。

  36. 随着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增加: ----从放弃的每一单位的现在消费所得的未来消费会越来越少。资本收益的递减导致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 ----边际上现在消费的相对价值将上升。 • 当投资回报率与社会为了未来消费而愿意放弃现在消费的利率相等时,均衡利率就会实现。即,储蓄将正好等于投资

  37.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费雪假设/费雪效应 • 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 1 + n =(1 + r)(1 + i) • n = i + r + ir • 当通货膨胀率仅处于一般水平时,乘积项ir会很小,计算时通常忽略不计,因此: • n = i + r • n代表名义利率,i代表通胀率,r代表实际利率

  38.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费雪方程式 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M′V′=P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M′是活期存款的数量;V′是活期存款的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39.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M,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 • V,V ′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 •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 •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40.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方程式的一个结论: 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 传导机制: 人们希望持有与他们的支出数额相联系的一个特定数量的现金余额。经济中现金数量的增加会打破这个最优比率,从而引起个人通过增加支出来重新调整他们的现金一支出比率。这些新增支出会引起产品价格以与经济中现金增加的相同的比例提高。费雪说,因此在货币的增加与价格提高之间就有了一个直接的联系。

  41.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弗里德曼用这个结论把通货膨胀的矛头直接指向货币的发行者——政府,从货币主义开始,通胀的唯一原因就是政府印刷钞票。 • 货币主义把通胀的原因指向政府的印钞机,这个概念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遏制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政府印钞的冲动。 • 然而,货币主义在遏制政府发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方面支持了政府的发钞,当社会交易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或者失业率下降的时候,货币主义理论就给了政府以支持:既然政府是通胀的唯一原因,政府就有了印钞票遏制“通缩”的能力和义务。 • 因此,“温和通胀”“保持物价稳定”就成了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此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货币主义学派”就成了和凯恩斯主义者毫无二致的大政府主义者。

  42.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费雪方程式的缺陷 • MV=PT这个公式当中,这四个变量都是虚构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 P:商品的平均价格   • 一筐苹果和一套房子和一堂辅导课的平均价格,这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统计有何意义?这种平均价格能说明什么问题? • 一筐在北京出售的山东苹果和一公斤在四川出售的陕西苹果也不存在平均价格, • 一筐10月10日在北京出售的山东苹果和10月1日在四川出售的一斤陕西苹果也不存在平均价格。

  43. 欧文·费雪对经济学的贡献 • T:总交易商品量 • 这个总量是如何加总的?一筐苹果+一堂数学课+一套房子等于什么? • M :货币总量 • 现代银行学用M0、M1、M2、M3这些概念来划分不同的货币的边界,那么所谓的“货币总量”到底是指什么?现钞和定期存款、债券、汇票显然能简单加总吗? • V:流通速度 • 每个人有持有货币的偏好,而个人持有货币的需求会因为偏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总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虚构的概念。

  44. 欧文·费雪的著作 • 1892年,价值和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 • 1896年,价值和利息 • 1906年,资本的性质和收入 • 1907年,利息率 • 1910年,经济科学导论 • 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联 • 1911年,经济学原理导论 • 1915年,如何生存 • 1921年,指数的最佳形式 • 1922年,指数之编制 • 1923年,商业周期就是货币之舞蹈,美国统计学月刊

  45. 欧文·费雪的著作 • 1926年,失业率同价格变化之间的统计学关系,国际劳工 • 1927年,计量边际效用的统计学方法和累进收入税公平之测试 • 1930年,利息理论 • 1932年,繁荣与萧条 • 1933年,大萧条的债务紧缩理论 • 1935年,百分之百的货币

  46. Sir Ralph George Hawtrey 拉尔夫·乔治·霍特里 1879-1975

  47. 霍特里生平 • 拉尔夫·乔治·霍特里 Sir Ralph George Hawtrey, 1879-1975 • 风华少年,稳步中年,安享晚年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银行理论家。他出生在英国斯劳夫,凯恩斯的密友。和凯恩斯一样,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1898年进入英国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客座教授, 1904-1945间他供职于英国财政部。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荣誉经济科学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 47

  48. 霍特里生平 • 主要著作有:《商业的盛衰》、《商业和信用》、《商业萧条及其出路》、《资本与就业》、《工资政策的自相矛盾的目的》、《收入与货币》等。 • 拉尔夫·乔治·霍特里 Sir Ralph George Hawtrey, 1879-1975 48

  49. 霍特里的主要理论经济周期的纯货币理论 • 经济周期的纯货币理论 • 霍特里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坚持认为,经济周期和危机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 霍特里把经济波动的出现归因于信用的不稳定性。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 霍特里的模型中主角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而是批发商或交易商。因为他们对于利率非常敏感。 49

  50. 霍特里的主要理论经济周期的纯货币理论 • 为何会发生经济波动? • 因为通过这些交易商发挥作用的信用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会扰乱经济的静止状态,以不断偏离均衡点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