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60 Views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马春梅. 平凉医专. 教学目标. 掌握:概念、病因、机制 熟悉:机体变化. 呼吸. 内呼吸. 外呼吸. 通气. 换气. 外界. 肺泡. 血液. 组织. 换气动力 :分压差 换气方向 :分压高 → 分压低 换气结果 :A血 V血. 肺换气. 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过程. 血内气体: Ⅰ 型、 Ⅱ 型. 发病机制:通气性、换气性. 分类. 发生速度:急性、慢性. 发病部位:中枢型、外周型.
E N D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马春梅 平凉医专
教学目标 掌握:概念、病因、机制 熟悉:机体变化
呼吸 内呼吸 外呼吸 通气 换气 外界 肺泡 血液 组织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A血 V血
血内气体:Ⅰ型、Ⅱ型 发病机制:通气性、换气性 分类 发生速度:急性、慢性 发病部位:中枢型、外周型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 一、概念 呼吸功能不全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通气障碍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⒈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 4 L/min
胸腔积液、气胸 1、限制性 1)通气动力↓: 呼吸中枢、呼吸肌受损 2)胸壁和肺的顺应性↓: 肺不张、肺淤血 2、阻塞性 气道:阻塞、痉挛、炎症、受压 1)中央性: 胸外气道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气道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换气(弥散)障碍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压差 2.呼吸膜的面积 3.呼吸膜的厚 4.弥散系数 5.通气/血流比值 6.弥散时间
2、弥散膜增厚 1、弥散面积减少 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等 3、弥散时间缩短 活动时
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 (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 (三)通气/血流失调(VA/Q) 1、静脉血参杂 1)解剖分流↑:A-V短路 2)功能分流↑( VA/Q↓ ) 2、死腔效应( VA/Q↑ ) 肺血流↓→增大生理无效腔→换气效率↓ (如心衰、肺动脉栓塞、DIC)
三、机体变化 影响: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 (一)酸碱平衡紊乱:代酸、呼酸等 (二)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变化 (三)中枢神经系统: 肺性脑病(二氧化碳麻醉) (四)循环系统: 心率↑、血液重新分布 肺动脉高压、心衰 (五)秘尿系统:肾血流↓,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