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兒時記趣

兒時記趣. 製作者 : 教育 100 王冠雯. 作者 介紹 1 -沈復. 大家 好 !! 我 叫 沈復 ,字三白,號梅逸,清朝蘇州人。 我 平日的生活呀,就是以創作詩文書畫自娛,我也曾經以賣畫為生。. 為何我叫做沈復呢? 我的名、字、號的來由為何呢? 現在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 作者 介紹 2 ─ 沈復. 一、名、字、號的由來 名 :沈復生 於冬至後第四天,正合冬至後陰衰陽盛,天地萬物展露生機的 易經復 卦內容,故 取名為「復 」 。 字 :而 其出生日,或許正值下雪天,故字三白,有預卜來年會更好之意。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兒時記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兒時記趣 製作者: 教育100 王冠雯

  2. 作者介紹1 -沈復 大家好!! 我叫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朝蘇州人。 我平日的生活呀,就是以創作詩文書畫自娛,我也曾經以賣畫為生。 為何我叫做沈復呢? 我的名、字、號的來由為何呢? 現在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3. 作者介紹2─沈復 一、名、字、號的由來 名:沈復生於冬至後第四天,正合冬至後陰衰陽盛,天地萬物展露生機的易經復卦內容,故取名為「復」。 字:而其出生日,或許正值下雪天,故字三白,有預卜來年會更好之意。 號:仁宗 嘉慶八年(西元一八○三)三月底,沈復妻陳芸病逝揚州,沈復哀痛逾恆,遂取宋代詩人林逋(字和靖)以梅為妻,隱居西湖的故事,自號「梅逸」,以紀念其妻。(梅,代表妻,逸,隱逸也)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

  4. 作者介紹3 -沈復的婚姻生活 你們好!我叫陳芸,我是沈復的老婆,也是他的表姊,我們的婚姻生活過得非常幸福,只是……

  5. 兩小無猜 沈復之妻陳芸,為沈復的表姐,同年出生而長沈復十個月。沈復十三歲時,七月,隨母親回娘家,看到陳芸所作的文章後,就十分愛慕,並向母親表示非表姐不娶,其母見陳芸個性柔和,當即脫下戒指為他們訂了婚。 同年十月,陳芸的堂姐出嫁,沈復又隨母到陳家作客,當晚送親戚至城外,返回時已是深夜,饑腸轆轆,陳芸暗牽其袖,把沈復帶到自己房中,取出預藏的稀飯小菜給他吃。當沈復舉筷欲食時,卻被陳芸堂兄陳玉衡撞見,從此被傳為笑柄。

  6. 伉儷情深 沈復與陳芸志趣相投,物質生活雖不豐裕,但感情非常融洽,兩人曾在富有神話色彩的七夕,擺設香燭瓜果,同拜天地。沈復還刻了「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圖章兩顆,一朱文,一白文(朱文,印章上鐫刻凸出的文字,即陽文;白文即陰文),兩人各執一顆,作為日後書信往來之用。沈復喜歡遊山玩水,不能帶著妻子「訪名山、搜勝跡、遨遊天下」,是他生平的一大遺憾。於是兩人訂下了來生的約定,讓陳芸當男性,沈復為女子相從。為了表此誠摯的心意,還請人畫了一幅「月下老人像」供奉在室內,初一、十五焚香膜拜,祈求能成全他們的心願。

  7. BUT……天人永隔 後來陳芸因為幫公公物色小老婆,得罪了婆婆,之後又因寫信的措辭不當,得罪公公;再加上為沈復納妾的事情,造成她有兩次被逐出婆家的紀錄,寄居在友人家中,最後在貧病交迫下,於嘉慶八年(西元一八○三年)病逝揚州。 她臨終前,為自己的行徑使得沈復不見容於家裡一事,非常自責的說:「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見坎坷記愁)陳芸過世那年沈復才四十一歲,對於自己相知的妻子,不能相守以老,悲慟萬分,常在芸娘的墓前痛哭失聲。 • (以上資料出處:康軒文教事業)

  8.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作者記敘童年時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從一些平凡無其的事物中,獲得生活的樂趣。全文記敘生動,引人入勝。本文選自《浮生六記》。作者記敘童年時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從一些平凡無其的事物中,獲得生活的樂趣。全文記敘生動,引人入勝。 題解

  9. 寫作背景 清仁宗嘉慶十三年(西元一八○八),朝廷派遣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冊封其國王,沈復為使節團的一員。為配合季風的變換,於閏五月十七日抵達,十月二日才返航,在琉球停留長達四個半月。由於有較長的時間,所以作者乃回首前塵往事,在那霸天使館(接待冊封使節的館屋)寫成回憶錄浮生六記(今僅存四記)。 (本段資料參考處:網站→LION的生活記事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