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1.2k Views
• 燈下削筆── 陳義芝 • 檜木林之歌──劉克襄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圖源出處. 第四課 現代詩選(四). 陳義芝 生平介紹 陳義芝相關文學理論主張 其他作品欣賞 相關圖片 課文賞析 文章結構表. 燈下削筆─陳義芝. 回課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一、生平經歷. 陳義芝,四川忠縣人,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生於花蓮。三歲時全家移居彰化,他的父親祖籍四川,母親則是山東人。 六十二年畢業於省立臺中師專、完成師專學業以後,陳義芝到國民小學任教,不久後考取師範大學繼續進修。
E N D
•燈下削筆──陳義芝 •檜木林之歌──劉克襄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圖源出處 第四課 現代詩選(四)
陳義芝生平介紹 陳義芝相關文學理論主張 其他作品欣賞 相關圖片 課文賞析 文章結構表 燈下削筆─陳義芝 回課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一、生平經歷 • 陳義芝,四川忠縣人,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生於花蓮。三歲時全家移居彰化,他的父親祖籍四川,母親則是山東人。 • 六十二年畢業於省立臺中師專、完成師專學業以後,陳義芝到國民小學任教,不久後考取師範大學繼續進修。 • 六十八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系,改聘為中學教師。當了好幾年老師,陳義芝在七十一年進入聯合報工作,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 40歲那年,陳義芝決定繼續深造,先後獲得香港的新亞書院研究所碩士和臺灣高雄師範大學博士。 • 曾任中、小學教師,《聯合報.讀書人》專刊主編,《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並於輔仁、世新、元智等大學講授現代詩。 • 陳義芝於19歲開始寫詩,在文學上起步很早,1974年他21歲的時候,就和詩友一起創辦了《詩人季刊》,就此和文學結緣。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 出身於中文系,一路唸到中文博士,陳義芝接受過完整而嚴格的學院訓練,他對國學、對中國傳統詩、詞、曲的創作美學,都有長時間的接觸和研究,造詣很高。 • 持續創作至今已三十餘年,在同輩詩人中殊為少見。其詩描寫現代社會生活的種種風貌,但又兼有古典的溫柔敦厚,筆調從容,意象新穎,感情真摯。 • 寫作領域包括詩、散文和評論。除著作 外,他也主編多種詩選、散文選、小說 選。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二、創作特色 楊牧曾在《青衫》序言中說:「我讀陳義芝的詩,特別為他之能肯定古典傳統並且面對現代社會,為他出入從容,不徐不疾的筆路情感而覺得感動。」而他自己則希望能為中國詩「溫柔敦厚」、「新穎高華」的抒情傳統,提出更有創發性的見證。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 多次得獎,包括教育部散文獎、中華文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 2003臺灣詩人獎等。 • 早年詩作溫文儒雅又充滿人間愛和泥土 情,從傳統的抒情調子出發,表現出溫柔敦厚的風格。 3. 中年之後詩風轉變為靈動,在題材開拓和意象處理上都令人驚異。他以身體、情欲為主題的不少詩篇,表現出現代人情感的幽微面,引起詩壇廣泛的注意。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三、陳義芝著作書目 《青衫》,詩集,1985爾雅出版。 《在溫暖的土地上》,散文集,1987洪範出版。 《新婚別》,詩集,1989大雁出版。 《不能遺忘的遠方》,詩集,1993九歌出版。 《不安的居住》,詩集,1998九歌出版。 《小孩與鸚鵡》,童詩集,1998三民出版。 《我年輕的戀人》,詩集,2002聯合文學出版。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散文集,2006九歌出版。 回目錄
陳義芝生平介紹 四、評價 • 瘂弦:「現代詩中的李後主、柳永。」 • 余光中:「陳義芝詩藝的兩大支柱,是鄉土與古典。」(陳義芝(1989),《新婚別》,臺北:大雁書店。P.10) • 羅智成:「陳義芝是個斟酌字句、玩賞字句的完美主義者……擁有自己原創的理念世界,悠遊於各種精緻意象、隱喻象徵的複雜工程裡。」(羅智成〈最美的一種無奈─我看《不安的居住》〉臺北:九歌。1998) 回目錄
陳義芝相關文學理論與主張 自述詩觀: 在《遙遠之歌》中,我曾表白:「寫詩如練劍,有其正道大法,一首詩如不能托出厚實的情懷、深刻的情境,那麼字詞、語法之矯 造,主義、花招之賣弄,徒使人厭而已。」說的是詩法。 現在讓我們思考詩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心,「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又是另一種心。詩心,無非掌握生命中最難言的枝節,像是飄飛在時間中的光影,從中發現了一些什麼,並且精確地傳達出來。 回目錄
陳義芝相關文學理論與主張 〈詩觀〉:是否算是一位真正的詩人,我認為最大的考驗在:「寫詩這件事有沒有化入他的生活中」,也就是說,不論何時何地碰到何事何物,他是否都想,也都能用詩表達自己的看法。 回目錄
其他作品欣賞 陳義芝〈離〉 階前落雁 與棗桃競相叫賣 朔風穿堂而過 愀然一夜 妻的髮已爆滿梨花 回目錄
其他作品欣賞 陳義芝〈花蓮的筆名〉 花蓮一千個筆名你說的哪一個是山在雲中飛紅葉在招搖還是海在沿岸沉沉地吼無窮地湧動,無情沖刷回不了家的浪波是夜裡與星辰對話的白楊還是陽光下被放牧的溪流只知所有反光的葉子在空中在水上都聽到風的訊息,鳥鳴在最私密的一塊公田其實你說哪一個都沒關係因為是花蓮一千個筆名既是一千又是同一個與神照過面被時光傳誦像白鳥撲翅投向崇峻的山巒山巒慈藹,以袍袖兜她入懷 回目錄
相關圖片 陳義芝年輕時代(民國73年1月遊橫貫公路時留影) 回目錄
相關圖片 陳義芝近照 回目錄
課文賞析 主題:現實與自我的矛盾 第一節:先表明自我對現實的屈服,夜晚自我意 識抬頭,因此欲「削去」白天的不平和 委屈。 第二節:「說了也沒人懂」的事情太多,憾恨極 深,必須「削去」的也越深。燈下的孤 獨與內心情緒的強烈產生鮮明對比,現 實和自我的衝突矛盾極大。 第三四節:更換對比的比喻。白天現實裡必須戴 上面具,面具下有清明的心;只能在 燈下削筆時顯露心的版圖,無法向他 人表露。 回目錄
課文賞析 第五六節:進一步加深矛盾。 即使夜晚面對自己,仍舊得按現實要 求的公式化書寫。 所以心中懷抱咎責,乞求他人瞭解, 深自懺悔。唯有如此,真正的自我本 性才能如作者自況的「筆」一般,經 得起他人眼光的注目,無愧於心,無 畏地站起。 燈下削筆→削去不得已和不情願→顯露真實清明→乞求他人瞭解→坦然面對自我,重新在白晝晨光中建立自我。 回目錄
文章結構表 對比一:燈下削筆的動作及心事重重狀(一、二節) 燈下削筆 對比二:回顧日間自己的面具,並持續削筆面對真實的自我(三、四節) 對比三:體認現實生活,並由此超越現實對自我的桎梏(五、六節) 回目錄
檜木林之歌─劉克襄 • 劉克襄生平介紹 • 劉克襄相關文學理論主張 • 其他作品欣賞 • 相關圖片 • 課文賞析 • 文章結構表 回課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一、生平經歷 • 劉克襄,本名劉資愧,臺灣臺中縣人,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生。 • 綽號「鳥人」,生於臺中縣烏日鄉九張犁土角厝的老家。初始取名劉資愧,因父親信奉社會主義,鄙夷資本主義之故。二歲時改為今名。也用李鹽冰這個名字寫作。 • 青少年時最大的夢想是當棒球國手及橋牌國手。 • 在海軍當兵時,開始迷上鳥類和鯨魚。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在報社工作,曾任職於《臺灣日報》、《自立》報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現專事寫作。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獎、《聯合報》文學獎、臺灣自然保育獎、《小太陽》獎、吳三連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第一屆臺灣詩獎 等。 6. 1980年,在測天島的海邊發現一具黑鷺鷥的屍體,意外開啟了劉克襄賞鳥的契機,並因此開始嘗試《旅次札記》的寫作,及最為人熟知的賞鳥旅次與觀察紀錄亦由此展開,代表作如早期的《旅次札記》、《旅鳥的驛站》等。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劉克襄透過旅行的方式觀察臺灣這片土地-包括自然生態與地理風貌的歷史演變,並藉詩、小說、報導文學、歷史旅行記等各種書寫形式來表現他深刻的關懷與省思。筆觸生動,直扣心靈。 • 長年從事文學創作、自然觀察、古道探 勘、臺灣歷史鑽研和旅行。是詩人、散文家、小說家,也是自然觀察者、臺灣史旅行研究者。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二、著作 • 詩集《河下游》自印,1978《松鼠班比曹》蘭亭,1983《漂鳥的故鄉》前衛,1984《在測天島》前衛,1985《小鼯鼠的看法》當代,1908《最美麗的時候》大田出版社,2001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散文《旅次札記》時報文化,1982《荒野之心》前衛,1986《消失中的亞熱帶》晨星,1986《自然旅情》晨星,1993 《山黃麻家書》晨星,1994《隨鳥走天涯》洪範,1994《小綠山之歌(鳥類篇)》時報,1995《小綠山之舞(昆蟲、兩棲篇)》時報,1995《小綠山之精靈(植物、貝類篇)》時報,1995《偷窺自然》迪茂國際,1996《快樂綠背包》晨星,1998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繪本《豆鼠私生活》玉山社,1996《鯨魚不快樂時》玉山社,1996 《不知名的水鳥》玉山社,1996 • 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遠流,1991《座頭鯨赫連麼麼》遠流,1993《扁豆森林》時報,1997《小島飛行》時報,1997《草原鬼雨》時報,1997 • 旅遊指南 《草嶺古道》農委會 1995《臺北市自然景觀導覽》陳健一、劉克襄,北市新聞處,1998《北臺灣自然旅遊指南》晨星,2000《北臺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玉山社,2005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自然志研究、古道探勘 《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臺灣的旅行1860~1880》自立晚報,1989《臺灣鳥類研究開拓史》聯經,1989《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臺灣》自立晚報,1993《後山探險: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自立晚報,1993《臺灣舊路踏查記》玉山社,1995《福爾摩沙大旅行》玉山社,1999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自然教育 《太魯閣之旅》兒童讀物出版部,1991 《找回自然的心》張老師,1995《望遠鏡裡的精靈》玉山社,1997《劉克襄自然生態綠皮書》博揚文化,1999《綠色童年──親子戶外旅行》玉山社,2000《少年綠皮書》玉山社,2003《失落的蔬果》二魚,2006 回目錄
劉克襄生平介紹 • 劉克襄的自然寫作可分約為五種書寫模式:(1)揉合知性材料、理性思考,與文學筆觸的 散或觀察記錄,如《旅次札記》(1982) 等。(2)對自然史的探討,如《深入陌生地》(1993) 等。(3)動物小說,如《風鳥皮諾查》(1995)。(4)為兒童閱讀所書寫的觀察書籍以及繪本,如 《鯨魚不快樂時》(1996)等。(5)導覽型的書籍,如《北臺灣漫遊》(2005)等。 回目錄
劉克襄相關文學理論與主張 年輕時,以鳥類為書寫對象後,迄今二十多年,創作的類別和範圍幾乎不曾離開山川地理和自然風物的題材。由於接觸對象多半是野外的蟲魚草木,以及生態踏查人物,自己也養成了到處旅行,不斷地觀察紀錄的寫作習慣。而經由自然生態運動的洗禮,自己在臺灣這塊土地的見聞,彷彿也多涉獵了一些過去文學所無法提供的養分。年紀愈長,生活的價值和思想的準則,也依著土地倫理和人群之間關係的變遷,有過多次感悟。連帶地,創作更進行了幾番劇烈地調整。雖然自己的創作常被視為知性散文,我仍篤定感性的層面其實更濃烈且堅實。那詩之情懷,從不曾在我的自然觀察裡脫隊。它隨時回來,在散文敘述裡,扮演著調和的溶劑。 (出自《劉克襄的散文觀.劉克襄精選集》.臺北:九歌。2003) 回目錄
其他作品介紹 劉克襄〈豔紅鹿子百合〉 冬末的最後幾道陽光 邀約我,在危崖小憩 那是森林最憂傷的高點 一片綠海裡,清楚的小小島嶼 幾株百合偎依在陡峭的崖邊 好像瀕臨滅絕的海豹 望著我,眼神充滿疑懼 幸好,陽光越來越明淨,溫柔 照亮了他們身上油綠的葉子 更火紅的點燃了白色花瓣 這樣理性而狂野的美麗 再次提醒了我 每每過於浪漫的 遠眺 二OO三年四月十四日聯合報副刊 回目錄
其他作品介紹 劉克襄〈失戀〉 先將信件搜齊,擲入火堆還要撥弄碳火,增長火苗燒盡我的名字妳的住址留不得殘郵渣紙再倒些水澆濕心情最後喝醉掉這個世界 回目錄
相關圖片 劉克襄 回目錄
相關圖片 劉克襄手繪素描 回目錄
課文賞析 主題:大自然之悠久與人類之渺小 三大段落—— 第一二節:起 描寫檜木林之孤高偉岸,高聳齊天;並形成 一個超乎人間的世界,彼此互相扶持 中間五節:發展 大自然中其他較小事物如何依附檜木林,一 切因檜木林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分別有:蕨草、蘭花、山雲、飛鳥 回目錄
課文賞析 最後兩節:結尾 回筆至檜木林。瞻仰並讚歎檜木林如群居的 大象,緩慢成長的悠長,彷彿擁有天空一般 的深度和寬廣。 在千年綿長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對比下,人 類顯得渺小,猶如暫居時空一瞬一隅的孤獨 旅人。 善用譬喻、轉化與對比,意象鮮活,表達觀 察大自然時所受的震撼,與若有所感的體悟。 回目錄
文章結構表 觀察:孤高的檜木林相互扶持(一、二節) 檜木林之歌 現象: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如何依附檜木林,並與之形成 了一個完整的大自然(三至七節) 心得:領悟宇宙的浩大及自身的渺小(八、九節) 回目錄
問題與討論 一、在〈燈下削筆〉中,你覺得哪些意象最具感染力? 回目錄
參考答案 本篇以「筆」為主要意象,而詩人手中的這枝筆意蘊豐富,在第一小節,詩人用削筆的動作象徵欲除去心中不平之氣,而後隨著削筆的動作愈頻繁,詩人真實的自我形象愈發鮮明,最終,欲使「筆」在「晨光般精神地站起」,才真正的表現了自己,於大我中找回小我的定位價值。細察作者之用心,是先由「削筆」的動作聯想為削去現實生活裡言不由衷的愁悶,再由「筆」本身所具有表情達意的書寫作用,聯想到內在真我的真實想法、真誠情感,最終藉由使筆晨光般精神地站起的形象呈現詩人找回真我的個體價值,昂然自立,坦然自立。 回目錄
參考答案 「削筆」本是尋常的生活經驗,但詩人因為能 善於聯想,以之作為主要意象,貫串全篇,賦 予其新意,成為詩人的精神象徵,闡述自我人 格形成的過程,情境真實,感情真摰,讀者亦 隨著詩人的心境逐步超脫,豁然開朗。其餘如 夜雪、晨光的對比,亦為鮮明的對象,請與同 學討論。
問題與討論 二、請討論〈檜木林之歌〉一詩的主題。 回目錄
參考答案 詩人形容檜木林是「群居的大象」,「以千年的漫漫」,「緩慢成長」。當我們抬頭仰望時,見到的是「它們的高聳」,以及它們所依倚的天空的「深度和寬廣」。在時、空的對比下,測出了自己的渺小,故此詩讚詠大自然的偉大,興發人類渺小之歎。 回目錄
牛刀小試 • 「在思想的額上種三棵樹/一棵承受天空雷電的閃擊/一棵任憑世上的風月捆綁/還有一棵,啥事也不做/只抬頭看看星光/傾耳聽聽蟲吟」詩中「還有一棵,啥事也不做/只抬頭看看星光/傾耳聽聽蟲吟」,若想像或比擬成古代思想家,最切合哪家人物的性格? (A)道家 (B)禪宗 (C)儒家 (D)法家。 解答:A 解析:陳義芝〈山水寫意─山巖〉《陳義芝世紀詩選》。臺北:爾雅。P.64。 回目錄
牛刀小試 • 關於以下各選項前後兩句所使用的修辭法,何者相同? • (A)影子垂低了頭不願再說話/蘭花摟抱住它們的臂膀 • (B)山雲停靠在它們的肩胛/它們是群居的大象 • (C)但只能在心的版圖上將它占領/有幾百種綠色在林海下 • (D)晨光般精神地站起/飛鳥也寄居於它們的髮梢。 解答:A 解析:(A)轉化 (B)轉化/譬喻 (C)轉化/借代 (D)轉品/轉化。 回目錄
牛刀小試 • 關於下列各句的意義解釋,何者錯誤? (A)要怎樣才能摘下面具/削掉虛假的臉皮:對現實世人多是虛假的憤怒 (B)江湖須面對/惡劣的氣候同時必須:意謂面對險惡江湖不得不自我保護 (C)我們是害怕孤獨卻可能面對孤獨的旅人/在短暫的瞬間/不斷地測出自己的渺小:相較於大自然,人類只是暫寄天地間的過客 (D)它們是群居的大象:比喻檜木林群聚而成的壯闊。 解答:A 解析:(A)慨歎自己必須在白天戴著虛假面具的無奈。 回目錄
牛刀小試 • 有關古今詩人的敘述,何者正確? (A)陳義芝詩描寫現代社會生活的種種風貌,但又兼有古典的溫柔敦厚,筆調從容,意象新穎,感情真摯。 (B)琦君的新詩多憶舊抒情之作,典雅雋永、晶瑩醇厚 (C)徐志摩兼具中西文學之長,其詩文,抒情真摯,造境深刻 (D)李白詩兼長眾體,具俊逸清新,瀟灑奔放之風 (E)白居易晚年是以詩歌改革政治,倡新樂府運動。 解答:ACD 解析:(B)是指琦君的散文創作 (E)早年。 回目錄
牛刀小試 • 下列有關現代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題材多樣,風格多變 (B)又稱新詩,名為「新詩」,即相對於「古詩」而言 (C)胡適《嘗試集》是一首鄉土現代詩 (D)關懷鄉土、書寫鄉土風情與文化的新詩可稱為「鄉土詩」 (E)聞一多、朱湘與徐志摩均屬新月詩人。 解答:ABDE 解析:(C)最早用白話寫詩的作品集。 回目錄
圖源出處 • 陳義芝早年照片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http://lit.ncl.edu.tw/ 2. 劉克襄:http://www.cyps.tp.edu.tw/mediafile/420/news_editor/228/pic/劉克襄.jpg 3. 劉克襄手繪素描: http://epaper.forest.gov.tw/files/epaper/82/770af913-ea12-43e1-8c3d-be670115c2c1.jpg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