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59 Views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 姜嘉乐教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学校行为的教育理念,而不是零起点的自发的学习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本质上是研究性的,就是说,研究性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其目标、路径、质量控制的要求构成了一个新的教学范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就是构建这个新的教学范式,我们暂且称之为研究性教学。. 一、何谓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学生通过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专业实践,在教师帮助下自主获取知识并形成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E N D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 姜嘉乐教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学校行为的教育理念,而不是零起点的自发的学习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本质上是研究性的,就是说,研究性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其目标、路径、质量控制的要求构成了一个新的教学范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就是构建这个新的教学范式,我们暂且称之为研究性教学。
一、何谓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学生通过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专业实践,在教师帮助下自主获取知识并形成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研究性教学不是用研究代替教学,而是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研究性角度和方式。 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2.强调教师引导和激励 3.强调专业实践引领 4.强调与理论学习结合 5.强调综合发展
一、何谓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其理论依据,遵循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内在逻辑。 实际上,大学教学一直受到心理学研究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观察这个过程,不难发现两者的对应关系,或者说,两者关系有点像诠释学上的隐喻: 盖楼 强调与知识逻辑的简单对应(行为主义) 种树 强调有机发展(完形主义) 育人 强调(知识、能力、人格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
一、何谓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包括三个关键环节: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确立目标,是面向少数尖子,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目标基于如下信念: 第一,人人皆可成才,必须有教无类,面向全体 第二,人人禀赋各异,必须因材施教,面向个人 无视绝大多数学生去培养少数尖子,其结果只能是:①破坏教育公平;②拔苗未必助长;③沦为面子工程。 在正常情况下,尖子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如果整体水平低下,尖子也高不到哪儿去。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衡量试点的价值,有三条标准: 1.旨在探索有普及意义的经验; 2.培养拔尖人才,让优生脱颖而出; 3.另找资源,不得占用其他学生的资源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学生意愿 第二,过程上可监控,结果上可评价 过于豪华的目标往往是非教育性的,它通常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且兑现的几率很低。 所以,目标建设必须按类分解,逐层细化,控制到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最后与评价标准接轨。这就意味着目标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参与者不仅有教学管理部门,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某些专业(如工程专业)的参与者还包括相关行业的中介机构和管理部门。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一个前瞻性的目标分类的例子: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的能力分类(即著名的ABET十一条): 1.能对数学、科学和工程的知识加以应用 2.能设计和实施一个实验,并能分析和解释数据 3.能设计一个系统、元部件或程序并达到预期要求 4.能在多学科的团队中发挥作用 5.能识别、提出并解决工程问题 6.能理解社会责任和职业伦理 7.能有效沟通 8.能理解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社会和全球的影响 9.能终身学习 10.能对当今时代的重大事务有一定的认识 11.能使用所需的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材外的相关未知信息所占比例(真未知,含教师和相关专家在相应领域的科研成果); ▲教材内的设定未知信息所占比例(假未知); 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教师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相关的实验和实践; ▲教材的系列化程度; ▲教材的更新速度及对度的把握; ▲方法的知识和训练。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I 教学结构的优化 ▲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优化), 其理想模型应当是个性化的; ▲教师课堂讲授所占用的时间; ▲教师组织学生互动所占用的时间; ▲学生课余阅读专业和相关书刊网页所占用的时间; ▲学生参与真实研究和专业实践的机会及其广度、 深度和强度; ▲考核的研究性和开放性。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II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只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立足于对学生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的了解,有利于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采用任何教学法都是合理的。 反之,无视上述条件,孤立地讨论教学方法的优劣则是毫无意义的。 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讲授式教学在每一轮教改中都备受抨击,但讲授法自古以来一直是、迄今仍然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教学法。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总是借助语言来传递的。现代传媒技术只是延伸了语言的传递功能。所以,讲授法是否合理,并不取决于它自身,而取决于讲什么、怎么讲,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讲授法运用失当的典型表现是照本宣科,加上现代传媒技术之后,就变成了“PPT综合症”。 但也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清华CDIO,巴黎十一大、各类网上公开课)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在每一轮教改中都备受追捧,但对启发式的理解往往失之肤浅,经常表现为:不伦不类的比喻,过火的肢体语言,滥情主义的表演,等等,一言以蔽之,严重低估学生的智商,严重高估自己的演技。提问式教学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的嫡系,但经常表现为明知故问,提出一些零跨度的问题,毫无启发价值,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成功的启发式教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学生达到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举一反三;②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有兴趣;③学生对完全靠自学来理解相关知识有困难;④ 学生对特定的学习任务做了前期准备。在此前提下,任何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其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都是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不能把任何教学法视为当然有效和价值自明的,除了教学法所依赖的条件,教学法本身也要受到观察、检验和分析。 例如,企业实践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训练工程能力的方法,以至许多学校认为只要给学生找到一个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就万事大吉了。但是,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绝大多数都是黑箱进行的。如果不对企业实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学生能学到的工程经验将是极为有限的。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探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探索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所面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我们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交替运用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而衡量这些方法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能否满足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需要。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III 学习策略的训练 关于培养目标的研究都会罗列许多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被排在相对次要的位置,甚至根本不被提及。无论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都是不恰当的。 学习策略不仅与技能培养相关,也与知识传授相关。就是说,不仅要传授结论性的知识,也要传授方法性的知识。 良好的学习策略源自技能训练与知识习得的结合。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学习策略的训练包括如下要素: ▲必要的知识积累 ▲对前期学习经验的运用与优化 ▲新旧知识的衔接 ▲定位准确的问题意识 ▲制定计划的习惯 ▲全局感 ▲对主次的把握 ▲角度转换 ▲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价 ▲建构技能:搜索与选择、分类与整合 ▲求知欲与怀疑精神
三、面向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师资队伍 面向学生自主学习,不会导致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它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素质(知识的前沿性、深度和广度,口才、洞察力和组织能力,科研和教研能力,职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等)的要求。 当前的师资建设,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1.专业经验的积累; 2.专业知识的更新; 3.教学规范的训练。 要让教师自觉地实施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相关的传统、制度、政策都得改革。
四、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 以往的教学评价,通常都是围绕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工作来进行:教了什么,课时多少,有没有应用多媒体,考试的及格率以及硬件设施建设等等。其中只有及格率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 及格率之所以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是因为: 1.它是从知识本位而不是从能力本位出发的; 2.它是根据预设效果削足适履的产物。 这里并非对教师进行道德质疑,而是指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存在先天的逻辑缺陷。
四、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 首先是评价标准的改变。 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点在能力测评。就是说,对学生在如下方面的发展进行考核和评价: ▲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并能合理应用; ▲获得综合性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知识学习产生了持续的兴趣和责任感; ▲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能独立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特长或对学习任务的个性化反应(顿悟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增大,审美体验与逻辑思维融合,养成内省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有稳定的与专业能力对应的关注重点,想象力的创造性及其形式化程度的提高,等等)。 最后,应当把这一切与专业教育的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四、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 其次是评价方法的改变 ▲考试(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 ▲大作业(个体研究与合作研究) ▲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评价 ▲业界评价 有效的评价往往来自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面向学习产出的教学测评 最后是评价的制度保障。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是一个理想目标,但它也包含一种危险:如果不建立某种机制来帮助有效的测评守住教育的底线,就不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且控制不思进取者的比例。由此也摒弃了这种讨论的温情色彩: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种机制给学生权利,但也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机制有一个我们常常企图回避的名字: 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