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970 Views
九十六學年度幼稚園 最美好的年紀 5 歲的孩子. 報告人:李珀校長. 學校介紹. 校史. 幼稚園 -- 民國三十五年 1946 創辦 小學部 -- 民國四十一年 1952 年成立 國中部 --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成立 高中部 -- 民國九十五年 2006 年成立 雙語部 -- 民國九十六年 2007 年成立. 民國 35 年南陽街校園. 校史. 校史. 民國四十一年復興小學董事會成立,增設小學部. 校史. 民國五十七年成立國中部. 校史. 民國 91.3.19 改建校舍 動土典禮. 民國 48.3.20 -敦化南路校地
E N D
九十六學年度幼稚園最美好的年紀5歲的孩子 報告人:李珀校長
校史 幼稚園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創辦 小學部 -- 民國四十一年 1952年成立 國中部 -- 民國五十七年 1968年成立 高中部 -- 民國九十五年 2006年成立 雙語部 --民國九十六年 2007年成立
民國35年南陽街校園 校史
校史 民國四十一年復興小學董事會成立,增設小學部
校史 民國五十七年成立國中部
校史 民國91.3.19改建校舍 動土典禮 民國48.3.20-敦化南路校地 動土典禮
43年後走入歷史…… 91年開始改建校舍
校舍改建計畫 91年3月動土開工 93年2月第一期工程竣工驗收 95年3月第二期工程在竣工驗收 95年4月第三期工程四月開工 全部工程96年底完成。 原校舍老舊, 樓地板面積 8,357平方公尺 學生使用面積每生 2.83平方公尺 完成後, 樓地板面積44,963平方公尺 學生使用面積每生 14.07平方公尺
校徽 三角:代表中、小、幼三位一體的合作精神 火炬:以光明、勇氣、努力的進取精神 承受復興中華文化的神聖使命 梅花:代表著堅忍不屈,奮勵自強的精神 圓圈:代表圓滿、和諧的神聖教育目標
教育理念 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 追求人間的和諧關係 以智慧慎用科學與人文的專業知識 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下一代 每個孩子秉承不同之天賦 其個性、能力與環境各異 故充份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
我們認為教育不僅是 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 也是塑造人格 追尋自我價值意義的過程 讓孩子 在溫暖、愉快、支持的 學習環境中 「受教」 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相信教育的本質 在提供人類更有利的潛能開發、 更好的行為改變 及更多自我實現的機會。
我們確信「愛」是教育的 主導力量,願以身教言教的方式, 互愛互敬的態度, 師生共同追求成長。
教育理念 我們尊重學術自由 與專業自主 並相信知識使人明理 明理使人自由
教育理念 我們要教導孩子 形象要端正 舉止要合宜 孝順父母 尊敬師長 友愛同學 進退有禮 對己知恥 愛家 愛校 愛國 敬業樂群 崇儉務實 追求卓越 的校風為榮
學生的關鍵素養(key competencies) 2001 ODCE 提出八大關鍵能力 一、母語溝通能力 二、外語溝通能力 三、運用科學及數學的基本能力 四、數位學習的能力 五、學習如何學的能力 六、人際互動、參與社會的能力 七、創新及創業精神 八、藝術人文之表達欣賞的能力
關鍵素養(key competencies) Learning to be 品格決勝負 能力=(知識+技能) ×態度 培育 誠信正直 主動負責 關懷助人 勤奮好學 熱忱堅持 勇氣毅力 的學生 是學校的目標
打造大器的孩子培養高貴情懷 • 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 • 引領孩子進入台大、美國哈佛、史丹佛等常春藤大學的預備學校
關鍵素養(key competencies)Learning to know 學習知的能力 • 有堅實的知識基礎 • 有生活的實力 閱讀是重要關鍵 可全面啓動學習潛能 可加強想像力增加整合力
大腦的構造 感覺運動腦皮質層接收感覺器官傳來的訊息 運動腦皮質層指揮肌肉運動 頂葉空間關係 枕葉處理視覺刺激 額葉感覺動作、認知、推理 顳葉處理聽覺刺激 小腦平衡、協調、輔佐前額葉 腦幹生存、製造化學訊息 (都是腦子惹的禍 p.21)
腦與學習 人成長在早期的影響是很大的 嬰兒的腦, 一歲時比出生時大三倍, 到幼稚園(五歲)時完全長成 五到十一歲 是神經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因為後天的經驗 會影響神經之間的連接 及突觸的形成
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Taipei Fuhsing Private School 學習環境腦的學習
神經細胞的網絡 新生兒 三個月 十五個月
環境會影響神經網路之形成 學習的環境會改變我們腦子的功能 豐富 有刺激 且自在的學習環境 會增加腦子的重量及 神經纖維的分佈 而不良的環境會減少細胞的數目 而神經纖維的分佈也將慢慢的消失。
腦與學習 孩子是否聰明 是大腦發育(遺傳)和 後天經驗(學習)交互作用的產物 感官刺激愈多 大腦內神經之間的連結就愈綿密 神經綱路愈密集 訊息的傳達愈快速 學習的效果愈好 觸類旁通的機會也愈高。
環境會影響神經網路之形成 • 小老鼠實驗 空間狹小 玩具少 普通 寬闊且佈滿玩具
神經元的發育與枯萎 三歲的小孩己發展出高達千兆的腦神經連結 是成人的兩倍。 當孩童在發展長大的過程中 很少用到的神經連結會逐漸消失 重複使用的神經 則會強化並繼續保留 孩童時期的學習及生活經驗 可以幫助神經元不被修剪、不枯萎
腦神經網路建構與刪除用則保留.不用則淘汰 (都是腦子惹的禍 p.26)
神經元的發育與枯萎 大約在孩童四、五歲時 沒有受到刺激的神經元 將受到大量的修剪, 所以童年期的經驗、 對腦及以後認知的發展很重要。 洪蘭(2002.9.國語日報)
腦與閱讀 大腦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 經常運用大腦的人 神經比較不易退化 閱讀對大腦有保護作用 閱讀時我們的大腦在不斷的進行深層分析 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 看電視及電影則是被動的歷程。 比爾蓋茲:在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以前 先不要學電腦
腦與學習 是大腦發育和後天經驗交互作用的產物。 大腦是非常忙碌的神經網路,這個網路連接的 有效性就決定了我們的智慧, 聰明是天生的,智慧是後天經驗的累積。 經驗可以影響神經之連結,豐富的經驗可以活化連結。 經驗來源有二﹕ (一)自己的學習經驗 (二)閱讀內化前人的經驗
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大量閱讀後就累積了 豐富的背景知識 建立常識 累積了學識後 一個人就有了見識 見識廣了 オ可能有辨識的能力 オ能產生創造力。
我的哈佛孩子-商業週刋931 p115 優秀是可以教出來的
我的哈佛孩子-商業週刋931 p115 楊鴻銘培育了唸哈佛的 孩子-楊程鈞 他怎麼做到的? 1.環境: 選擇了適合就讀的學校- 帶他去圖書館、科學館、博物館…
我的哈佛孩子 2.人格特質的培養: 利用活動訓練孩子的毅力及自我驅策力 培養了紀律及定性 童軍活動學會了領導合作,培養了挑戰 自我的膽識與勇氣 3.帶着孩子了解大人的世界 4.帶孩子成功的 克服挫折 化作驅策自己向前進步的經驗 小四回臺灣讀書拿到五育均優獎
心理學家(Martin Covington)成就動機論 學齡前階段(四、五歲) 孩子還在建立對真實世界的瞭解,多半不能瞭解抽象的概念,只是天真的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第二階段,也就是六歲到十歲時,孩子開始能夠理解抽象概念,也可以在大人的說明下,瞭解成功需要兩項因素:努力與能力,要成功就要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學習才會有能力,一定要努力オ會成功。
心理學家(Martin Covington)成就動機論 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十歲以上後,孩子將開始遭遇較多的受挫經驗,他們慢慢知道,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甚至最後會放棄努力。因此如何將挫折轉化成為軀策自己向上的能力就很重要了。
我的哈佛孩子-商業週刋931 p115 有許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對學習十分專注有熱忱。 關鍵,就在十歲以前養成勤學的習慣與態度。 一旦十歲之前,父母形塑這個模子,孩子日後追求卓越的自我驅動力就會形成。 協助孩子克服挫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挫折的環境不斷累積又沒有處理,心理學家Bandura 所提到的「自我效能」就降低,自信心不足,面對事情客易採取放棄的態度。
許多美國心理學家也發現 亞洲學生學業成績 普遍高於其他族裔 因為亞洲父母 為孩子的學業設立了較高的標準 孩子會把父母的期望 內化為自己的求學態度
學習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在良好的環境中 有好的家長、老師及同學 有努力向上的目標 喜歡學習 主動的學習 是把書讀好最重要的因素
品格教育 教子之道貴之以德 要先成「人」,才能成「才」 以「德」為成人之本 以「智」為成才之源 我們要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品格教育的意義 「品格教育」主要在於 協助學生了解、欣賞、以及表現出 好的行為 一個人所具有的好品德之特質必須在 好的環境(學校及家庭)中 持續的模塑(不斷的教導改正), 進而展現出其可欲的行為 (Wynne & Ryan, 1997)
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 品格教育的實施必須 和生活緊密結合, 讓孩子從生活實際的行動中進行體驗, 當孩子逐漸養成習慣, 進而一輩子都能受用無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