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 7 章同余

第 7 章同余. 7.1 同余及其性质. 7.2 剩余类和剩余系. 7.3 欧拉定理与威尔逊定理. 7.4 一次同余式. 7.5 一次同余式组. 7.1 同余及其性质. 定义 7.1 给定正整数 m ,若用 m 去除两个整数 a 和 b 所得余数相同,称 a 和 b 对模 m 同余,记作 a≡b(mod m) ,并称该式为同余式;否则,称 a 和 b 对模 m 不同余,记作 a b(mod m) 。 对于给定的 b 和 m ,与 b 模 m 同余的所有数为: b + km ,其中 k = 0 , ±1 , ±2 , ±… 。.

li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7 章同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同余

  2. 7.1 同余及其性质 7.2 剩余类和剩余系 7.3 欧拉定理与威尔逊定理 7.4 一次同余式 7.5 一次同余式组

  3. 7.1同余及其性质 定义7.1 给定正整数m,若用m去除两个整数a和b所得余数相同,称a和b对模m同余,记作a≡b(mod m),并称该式为同余式;否则,称a和b对模m不同余,记作a b(mod m)。 对于给定的b和m,与b模m同余的所有数为:b+km,其中k=0,±1,±2,±…。

  4. 定理7.1 a≡b(mod m)当且仅当m|(a-b) 证明 若a≡b(mod m),则有a=q1m+r,b=q2m+r,0≤r<m。于是有a-b=(q1-q2)m,所以m|(a-b)。反之,令a=q1m+r1,b=q2m+r2,其中0≤r1<m,0≤r2<m,则r1-r2=(a-b)-(q1-q2)m。由题设m|(a-b),从而m|(r1-r2)。又因为|r1-r2|<m,故r1=r2,于是a≡b(mod m)。 定理7.2 同余关系是等价关系,即 (1)自反性 a≡a(mod m)。 (2)对称性 若a≡b(mod m),则b≡a(mod m)。 (3)传递性 若a≡b(mod m),b≡c(mod m),则a≡c(mod m)。

  5. 定理7.3设a、b、c、d为整数,m为正整数,若a≡b(mod m),c≡d(mod m),则: (1)ax+cy≡bx+dy(mod m),x、y为任意整数,即同余式可以相加; (2)ac≡bd(mod m),即同余式可以相乘; (3)an≡bn(mod m),n>0; (4)f(a)≡f(b)(mod m),f(x)为任一整系数多项式。 证明 (1)因为a≡b(mod m),c≡d(mod m),所以m|(a-b),m|(c-d),于是m|((a-b)x+(c-d)y),即m|((ax+cy)-(bx+dy)),故ax+cy≡bx+dy(mod m)。

  6. (2)因为a≡b(mod m),c≡d(mod m),所以m|(a-b),m|(c-d),于是m|((a-b)c+(c-d)b),即m|(ac-bd),故ac≡bd(mod m)。 (3)因为a≡b(mod m),则存在整数q使得a-b=mq。于是:an-bn=(b+mq)n-bn=(bn+bn-1(mq)1+…+b1(mq)n-1+(mq)n)-bn=mp,其中p是一整数。 所以an≡bn(mod m)。 (4)由(1)和(3)可证。 定理7.4设a、b、c、d为整数,m为正整数,则: (1)若a≡b(mod m),且d|m,则a≡b(mod d)。 (2)若a≡b(mod m),则(a,m)=(b,m)。

  7. (3)a≡b(mod mi)(1≤i≤n)同时成立,当且仅当a≡b(mod [m1,m2,…,mn]) 证明 (1)由a≡b(mod m)得m|(a-b),再由d|m,可得d|(a-b),所以a≡b(mod d)。 (2)令(a,m)=d1,(b,m)=d2。由(a,m)=d1,则d1|a,d1|m。又因为a≡b(mod m),所以m|(a-b)。由d1|m和m|(a-b),得d1|(a-b)。再由d1|a和d1|(a-b),得d1|b。从而,d1是m与b的公因数,所以有d1≤d2。同理可得d2≤d1。于是,d1=d2,即(a,m)=(b,m)。

  8. (3)若a≡b(mod [m1,m2,…,mn]),因为mi|[m1,m2,…,mn],则由(1)可得a≡b(mod mi)(1≤i≤n)。 反之,若a≡b(mod mi)(1≤i≤n),则有mi|(a-b)(1≤i≤n),所以a-b是m1、m2、…、mn的公倍数,故[m1,m2,…,mn]|(a-b),即a≡b(mod [m1,m2,…,mn])。 一般说来,在模不变的条件下,同余式两边不能相约。例如,6·3≡6·8(mod 10),但3 8(mod 10)。

  9. 定理7.5 若ac≡bc(mod m),且(c,m)=d,则a≡b(mod m/d) 证明 由(c,m)=d得(c/d,m/d)=1。由ac≡bc(mod m)得m|(ac-bc),于是(m/d)|(a-b)(c/d)。又(c/d,m/d)=1,从而(m/d)|(a-b)。故a≡b(mod m/d)。 例1 求3406写成十进制数时的个位数。 解 因为32≡-1(mod 10),34≡1(mod 10),所以3404≡1(mod 10)。因此,3406≡3404·32≡9(mod 10)。所以个位数为9。

  10. 证明若a= ,则b= 。令f(x)= 则a=f(10),b=f(1)。因为10≡1(mod 9),由定理7.3得f(10)≡f(1)(mod 9),即a≡b(mod 9)。 定理7.6 任意一个n位数与其各位上的各数字之和对模9同余。 定理7.7(弃9法)若ab=c,a>0,b>0,且a= ,b= ,c= ,则: · ≡ (mod 9)。

  11. 证明 由定理7.6可得a≡ (mod 9),b≡ (mod 9),c≡ (mod 9)。又因为ab=c , 所以 · ≡ (mod 9)。 定理7.7的逆否命题可用来验证多位数乘法的正确性。 例2 证明1997·57≠113828。 证明 因为1997≡1+9+9+7≡8(mod 9),57≡5+7≡3(mod 9),113828≡1+1+3+8+2+8≡5(mod 9),但(8·3)=24 5(mod 9),所以1997·57≠113828。

  12. 7.2剩余类和剩余系 定义7.2由于模m同余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若将Z中同余的数归为一类,不同余的数归为不同的类,则将Z分为m个类,称为模m的剩余类或同余类。 若用[r](或r mod m)表示r所属的模m的剩余类,则[r]={i|i≡r(mod m)∧i∈Z}。 定理7.8 设m>0,[0]、[1]、…、[m-1]是模m的剩余类,则 (1)每个整数包含在某一剩余类[r]中,0≤r≤m-1。 (2)两个整数a、b属于同一剩余类,当且仅当a≡b(mod m)。

  13. 证明 (1)因为对任一整数a,有a=mq+r,0≤r≤m-1,于是a≡r(mod m),所以a∈[r]。 (2)若a、b属于同一剩余类[r],则a=q1m+r,b=q2m+r,m|(a-b),所以a≡b(mod m)。反之,若a≡b(mod m),由剩余类的定义知a、b属于同一剩余类。 定义7.3 在模m剩余类[0]、[1]、…、[m-1]中各取一数a0、a1、…、am-1,该m个数a0、a1、…、am-1称为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0、1、…、m-1称为模m的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

  14. 定义7.4 若模m剩余类中的数与m互素,称它为与模m互素的剩余类,在与模m互素的所有剩余类中各取一数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例1 求证6、9、12、15、18、21、24、27是模8的一完全剩余系,而其中9、15、21、27是模8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证明 因为6≡6(mod 8),9≡1(mod 8),12≡4(mod 8),15≡7(mod 8),18≡2(mod 8),21≡5(mod 8),24≡0(mod 8),27≡3(mod 8),所以6、9、12、15、18、21、24、27是模8的一完全剩余系。

  15. 因为9、15、21、27分别取自与8互素的所有剩余类中,所以9、15、21、27是模8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因为9、15、21、27分别取自与8互素的所有剩余类中,所以9、15、21、27是模8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定理7.9 (1)m个整数构成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当且仅当两两对模m不同余。 (2)a0、a1、…、am-1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b是一整数,则a0+b、a1+b、…、am-1+b也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 (3)a0、a1、…、am-1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b,m)=1,则ba0、ba1、…、bam-1也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

  16. (4)a0、a1、…、am-1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b和c是任二整数,且(b,m)=1,则ba0+c、ba1+c、…、bam-1+c也是模m的一完全剩余系。 定义7.5 设(m)为小于或等于m且与m互素的正整数个数,则称其为欧拉(Euler)函数。 由定义易知,(1)=1,(2)=1,(3)=2,(5)=4,(8)=4。当P为素数时,(p)=p-1。

  17. 定理7.10 若p为素数,k为正整数,则(pk)=pk-1(p-1)。 证明 因为小于或等于pk且与pk不互素的正整数有1·p、2·p、…、pk-1·p,共pk-1个,所以(pk)=pk-pk-1=pk-1(p-1)。 定理7.11 (1)模m简化剩余系含(m)个数。 (2)若a1、a2、…、a(m)是(m)个与m互素的整数,则a1、a2、…、a(m)是模m的一简化剩余系它们两两对模m不同余。

  18. (3)若(a,m)=1,r1、r2、…、 r(m)是模m的一简化剩余系,则ar1、ar2、…、ar(m)也是模m的一简化剩余系。 证明 (1)、(2)由定义易得。 (3)因为r1、r2、…、 r(m)是模m的一简化剩余系,所以(ri,m)=1。又因为(a,m)=1,所以(a·ri,m)=1。故ar1、ar2、…、ar(m)对模m两两不同余,即ar1、ar2、…、ar(m)也是模m的一简化剩余系。

  19. 7.3欧拉定理与威尔逊定理 定理7.14 (欧拉定理)设m≥2且(a,m)=1,则 ≡1(mod m)。

  20. 例1 求132001被60除所得的余数。 解 因为(13,60)=1,所以13(60)1(mod 60)。因为(60)=(22·3·5)=2·(3-1)·(5-1)=16,而2001=125×16+1,所以1316≡1(mod 60),132001=(1316)125 ·13≡13(mod 60),即132001被60除所得的余数为13。 定理7.15 (费尔马定理)若p是素数,(a,p)=1, 则ap-1 ≡1(mod p) 证明 由定理7.14得a(p)≡1(mod p),而(p)=p-1,所以ap-1≡1(mod p)。

  21. 定理7.16(威尔逊定理)p为素数当且仅当(p-1)!≡-1(mod p) 证明 若p为素数,则当p=2、3时结论显然成立。设p是大于3的素数,令S={2,3,…,p-2},a∈S,则(a,p)=1,于是存在整数m和n,使得am+pn=1成立。

  22. 令m=pq+b,0≤b<p,下面说明b≠1,b≠p-1,b≠a。若b=a,则有apq+a2+pn=1,p|(a2-1),此不可能,所以b≠a。若b=1,则有apq+a+pn=1,p|(a-1),此不可能,所以b≠1。若b=p-1,则有apq+ap-a+pn=1,p|(a+1),此不可能,所以b≠p-1。于是b∈S且b≠a。因为ab=1-apq-pn,所以ab≡1(mod p)。由于S中的数可分成(p-3)/2对,且每对a和b满足ab≡1(mod p),所以(p-2)!≡1(mod p),(p-1)!≡-1(mod p)。 若(p-1)!≡-1(mod p)。令p=ab,1≤a<p,则a|p。由(p-1)!≡-1(mod p),则p|((p-1)!+1),于是a|((p-1)!+1)。又a|(p-1)!,所以a|((p-1)!+1-(p-1)!),即a|1,a=1。因而p只有因数1和p,故p是素数。

  23. 7.4 一次同余式 定义7.6若a、b都是整数,且a 0(mod m),则称ax≡b(mod m)为模m的一次同余式。 若x0满足ax0≡b(mod m),则x≡x0(mod m)称为它的解。其全部解可表示为:x0+mk,k=0,±1,±2,…。 不同的解是指互不同余的解。

  24. 定理7.17 (1)设(a,m)=1,m>0,则ax≡b(mod m)恰有一解,且x≡ba(m)-1(mod m)。 (2)设(a,m)=d,m>0,则ax≡b(mod m)有解,当且仅当d|b。 (3)设(a,m)=d,m>0,d|b,则ax≡b(mod m)恰有d个解:x≡c+k(m/d)(mod m),k=0,1,…,d-1,这里x≡c(mod m)是(a/d)x≡(b/d)(mod (m/d))的惟一解。 证明 (1)解的存在性。因为(a,m)=1,所以存在整数s、t使得as+mt=1,于是asb+mtb=b,则asb≡b(mod m)。即方程ax≡b(mod m)有解x≡sb(mod m)。

  25. 解的惟一性。设x、y是其两个解,则m|a(x-y)。因为(a,m)=1,所以m|(x-y),于是x≡y(mod m)。 由欧拉定理有a(m)≡1(mod m),所以,解为x≡ba(m)-1 (mod m)。 (2)若ax≡b(mod m)有解,则由d|a和d|m得d|b。反之,若d|b,则因( a/d,m/d)=1,于是((a/d)x) ≡(b/d) (mod(m/d))有解,即ax≡b(mod m)有解。 (3)c是ax≡b(mod m)的解c是(a/d)x≡(b/d)(mod(m/d))的解。而由(a,m)=d,有(a/d,m/d)=1。于是由(1)得,(a/d)x≡((b/d) mod(m/d))有惟一解,记为x≡c(mod(m/d)),即x=c+k(m/d),k=0,1,2,…。

  26. 对模m恰可选出d个互不同余的整数c、c+(m/d)、c+2(m/d)、…、c+(d-1)(m/d)。对模m恰可选出d个互不同余的整数c、c+(m/d)、c+2(m/d)、…、c+(d-1)(m/d)。 因为对c+k(m/d),令k=qd+r,0≤r<d,则c+k(m/d) ≡c+r(m/d)(mod m)。又若0≤e,f<d,c+e(m/d)≡c+f(m/d)(mod m),则e=f。所以c、c+(m/d)、c+2(m/d)、…、c+(d-1)(m/d) 两两互不同余。因此结论成立。

  27. 例1 求解下列一次同余式 (1)3x≡10(mod 29) (2)40x≡191(mod 6191) (3)258x≡131(mod 348) 解 (1)因为(3,29)=1,所以方程有惟一解。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得使3x+29y=1成立的x、y为x=10,y=-1。于是3·10+29·(-1)=1,3·100+29·(-10)=10,所以x≡100≡13(mod 29)。

  28. (2)因为(40,6191)=1,所以方程有惟一解。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得使40x+6191y=1成立的x、y为x=1393,y=-9。于是40·1393+6191·(-9)=1,40·1393·191+6191·(-9·191)=191,所以x≡1393·191≡6041(mod 6191) (3)因为(258, 348)=6,而6 131,所以方程无解。

  29. 求同余方程4x2+27x-12≡0(mod 15)的解。 解 取模15的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0、1、2、…、14,直接计算知x=3、9是解。所以这个同余方程的解为:x≡3,9(mod 15)。 定理7.18(1)若f(x)≡g(x)(mod m),则同余方程(2)的解与解数与同余方程g(x)≡0(mod m)相同。 (2)若(a,m)=1,则同余方程(2)的解与解数与同余方程af(x)≡0(mod m)相同。

  30. 定理7.19 同余式组a≡b(mod mj)(j=1,2,…,k)同时成立,当且仅当a≡b(mod [m1,m2,…,mk])。

  31. 例2 对任给素数p,f(x)=(x-1)(x-2)…(x-p+1)-xp-1+1的所有系数被p整除。 证明 令g(x)=(x-1)(x-2)…(x-p+1),h(x)=xp-1-1,则f(x)=g(x)-h(x)。因为1、2、…、p-1是g(x)≡0(mod p)的p-1个解,由费马定理知它也是h(x)≡0(mod p)的p-1个解,所以f(x)≡0(mod p)有p-1个解,而f(x)是p-2次多项式,由定理7.20得,其所有系数被p整除。

  32. 7.5 一次同余式组 本节讨论最简单的同余方程组,即由下面给出的一次同余方程组: x≡b1(mod m1) x≡b2(mod m2) (1) … x≡bk(mod mk)

  33. 定理7.22 (孙子定理)设m1、m2、…、mk是两两互素的k个正整数,k≥2,并且m=m1m2…mk,m=mjMj,1≤j≤k,则一次同余方程组(1)有惟一解:x≡b1M1M1+b2 M2M2+…+bkMkMk(mod m) (2) 其中,整数Mj满足MjMj≡1(mod mj),1≤j≤k。Mj也称为Mj对模mj的逆,记为Mj-1。

  34. 证明 解的惟一性。若c1、c2是(1)的解,则c1≡c2(mod mj),于是mj|(c1-c2)。因为m1、m2、…、mk两两互素,所以m|(c1-c2),即有c1≡c2(mod m)。故(1)的解是惟一的。 解的存在性。易知(Mj,mj)=1,于是存在整数Mj、mj,使得MjMj+mjmj=1,从而有MjMj≡1(mod mj)。当i≠j时,由(mi,mj)=1和mj|miMi,得mj|Mi,所以biMiMi≡1(mod mj)。从而有b1M1M1+ b2M2M2+…+bkMkMk≡bjMjMj≡bj(mod mj)。故(2)是(1)的解。

  35. 例1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例1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解 由题意得x≡2(mod 3),x≡3(mod 5),x≡2(mod 7)。 令m1=3,m2=5,m3=7,b1=2,b2=3,b3=2。则m=105,M1=35,M2=21,M3=15。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得M1=-1,M2=1,M3=1。 所以,x2•35•(-1)+3•21•1+ 2•15•1≡23(mod 105)

  36. 例2韩信点兵:有兵若干,若列成5行纵队,则末行1人,若列成6行纵队,则末行5人,若列成7行纵队,则末行4人,若列成11行纵队,则末行10人,求兵数?例2韩信点兵:有兵若干,若列成5行纵队,则末行1人,若列成6行纵队,则末行5人,若列成7行纵队,则末行4人,若列成11行纵队,则末行10人,求兵数? 解 由题意得x1(mod 5),x5(mod 6),x4(mod 7),x 10(mod 11)。 令m1=5,m2=6,m3=7,m4=11,b1=1,b2=5,b3=4,b4=10。则m=2310,M1=462,M2=385,M3=330,M4=210。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得M1=-2,M2=1,M3=1,M4=1。 所以,x1·(-2)·462+5·1·385+ 4·1·330+10·1·21044212111(mod 2310)

  37. 定理7.23 一次同余组xb1(mod m1),xb2(mod m2) (3)有解(m1,m2)|(b1-b2),且当(3)有解时对[m1,m2]有惟一解。

  38.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同余、剩余类、剩余系的概念 2.了解欧拉定理和威尔逊定理 3.掌握一次同余式和一次同余式组的求解方法

  39. 本章作业 (思考题) 7.1 7.3 7.1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