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时刻准备着!. 准备好了吗?. 阳泉市义井中学 高铁牛. 三、方程不等式.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2005 年. 2. 方程与不等式. 有的放矢 ( 课标要求 ) (1) 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 参 A 例 7]. ③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 。

lila-fo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考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考复习 时刻准备着! 准备好了吗? 阳泉市义井中学 高铁牛

  2. 三、方程不等式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2005年

  3. 2.方程与不等式 有的放矢(课标要求)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A例7]

  4. ③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④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⑤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5.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6. 一、方程的概念 • (一)等式性质 •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等式. •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 3.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7. (二)方程的概念 •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2.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8. (三)一元一次方程 •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ax+b=0(a≠0). •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六环节一条龙): •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成1;(6)检验(检验步骤可以不写出来).

  9.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 1.两个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一次的整式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2.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1)加减消元法; • (2)代入消元法.

  10. (五)分式方程 • 1.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 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 3.分类: •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1. 4.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 (1)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 ①把各分母分解因式; • ②找出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 ③方程两边各项乘以最简公分母; • (2)解整式方程. • (3)检验(检验步骤必需写出来). • ①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一般方法);   ②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简便方法). • (4)结论确定分式方程的解.

  12. (六)一元二次方程 •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ax2+bx+c=0(a≠0). •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1)配方法;(2)公式法;(3)分解因式法.

  13. (1)配方法 • ①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 ②用配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左边;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4.变形:方程左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 5.开方:方程左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 6.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7.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14. (2)公式法: •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 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solving by formular). • 3.用公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 ①变形:化已知方程为一般形式; • ②确定系数:用a,b,c写出各项系数; • ③计算: b2-4ac的值; • ④代入:把有关数值代入公式计算; • ⑤定根:写出原方程的根.

  15. (3)分解因式法: • 1.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你为分解因式法. • 2.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 (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 • (2).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 (3).根据“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 (4).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

  16. (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我们知道:代数式b2-4ac对于方程的根起着关键的作用.

  17. 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与它的系数有如下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与它的系数有如下关系: 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一般地,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是: (八)、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18. (九)、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六环节一条龙):(九)、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六环节一条龙): • 1审:分析题意,找出已、未知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 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设元),注意单位的同一和语言完整. • 3列:根据数量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代数式和方程(组). • 4解:解所列的方程(组). • 5验: (有三次检验 ①是否是所列方程(组)的解;②是否使代数式有意义;③是否满足实际意义). •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且答案要生活化.

  19. (十)、不等式的概念 • 1.不等式的性质 •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20. 2.不等式的概念 • (1).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 (2).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 (3).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1. 3.一元一次不等式 •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 ax+b>0或ax+b<0(a≠0). •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六环节一条龙): •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成1;⑥检验(检验步骤可以不写出来).

  22.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1).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 ①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 • ②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借助数轴法,☆规律推断法); • ③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 (3).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要注意“空心圆圈”和“实心圆”的区别.

  23. 能力测试——独立作业 • 1.《数学专页》第三29期; • 2.《数学专页》第三30期.

  24. 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愿我们:心想事成!

More Related